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栏目

摸鱼儿 楼桑呼汉昭烈庙

作者:元好问 元代 时间:2024-11-16

问楼桑、故居无处。

青林留在祠宇。

荒坛社散鸟声□,寂寞汉家箫鼓。

春已暮。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良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

登临感怆千古。

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

还自语。

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

征鞍且驻。

就老瓦盆边,田翁共饮,携手醉乡去。

摸鱼儿 楼桑呼汉昭烈庙

诗词赏析

【注释】:

楼桑村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故乡,在今河北涿县。据《三国·蜀志·先主传 》:先主(刘备)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车盖,先主少时,常与族中诸儿戏于树下,后因称楼桑里。刘先主死后 ,乡人曾建庙以作纪念。庙在琢县西南十里。遗山于癸卯(1243)九月客燕京(今北京)。这年冬天 ,由燕京回太原 ,道出范阳(即琢县)。这首词,可能作于此时 。如是 ,则金亡已十年,遗山五十四岁。由于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作者在词中抚今追昔,吊古伤今,感慨伤怀,铜驼荆棘之感,充盈于字里行间。后人曾将本词刻于昭烈庙壁,盛传一时。

词的上片是从楼桑村询问刘备故居起调,引出刘备的“祠宇 ”。紧接着以“荒坛”两句直笔描述眼前祠宇的苍凉与寂寞,转入咏叹。“乌声”,是“社散”之后的自然之景。人们于社日(从“春已暮”看,似是春社 )祭神散场之后 ,乌鸦飞来,争食残留的祭品 。着“乌声□”(意当是鸦声喧闹)一景,并非写祠宇中的热闹 ,相反 ,正是为了渲染其苍凉,上应“荒坛”,下照“寂寞”。人迹尽,箫鼓绝,这片天地就成了乌鸦的乐园。这里是写祠宇的荒凉,同时也未尝不是金亡之后那个特定时代的缩影。“春已暮”,特写节侯,开启“锦城花重惊风雨”一层锦城,即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刘备称帝建都于此。“花重”,因“风雨”而来,花因戴雨而加重。暮春风雨,锦城花重 ,不仅时序惊心 ,亦暗指时代政治的“风雨”可惊。刘备和它的蜀汉政权,就没有经受住那时代风雨的袭击 。“刘郎”良苦 ,刘郎指刘备。“玉垒”、“锦江”,一山一水,皆在四川境内,“尽”,“听任”的意思,这几句说刘备历尽辛苦,据有西川,终于还是不保,听任那戴着青云的玉垒山和秀丽的锦江水,为他“办作一丘土”,埋葬了 。言词之中,明显地流露着作者的同情,惋惜的思想感情,极尽抚今追昔吊古兴叹之意。词的下片,先以“西山好”两句转写眼前现实 。这里的“西山”,盖指北京西郊的西山,在遗山看来,西山是很好的“龙盘虎踞”之地,可金朝已遭焦土之变 ,物是人非,故有“登临感怆千古”之慨。“诸葛”两句,即是词人“感怆千古”的内容:由自己的国变而想到蜀汉的灭亡,不仅对诸葛亮的功绩与评价,也产生了疑问。这是遗山由自己的国变而引起激愤之词 。悯蜀即悯金 ,责诸葛即责金朝诸权臣。“还自语”两句则转为自话。悲痛无以排解,只得就田翁痛饮,遁入醉乡以求片刻解脱而已。这里貌似旷达,实际上乃是悲痛已极的表现。

《摸鱼儿 楼桑呼汉昭烈庙》元好问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问楼桑、所以没有地方居住。

青林留在庙宇。

荒坛社散鸟鸣声……,寂寞汉家箫鼓。

春已晚。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辛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准备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

登临颇为感伤千古。

当时诸葛亮成什么事,伯仲果然谁伊吕。

回来自言自语。

缘底事、十年来前往燕南路。

征马鞍边停下。

到老用盆边,田老先生一起喝酒,携手醉乡离开。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人。

作者千古名句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出自《悼亡诗三首》[元代] 元好问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元代] 元好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出自《野有蔓草的》[元代] 元好问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出自《说苑·建本》[元代] 元好问

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出自《了凡四训·谦德之效》[元代] 元好问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出自《长相思·其二》[元代] 元好问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元代] 元好问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出自《踏莎行·小径红稀》[元代] 元好问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出自《石鱼湖上醉歌》[元代] 元好问

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元代] 元好问

《摸鱼儿 楼桑呼汉昭烈庙-头元代尾-头元好问尾-摸鱼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