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
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
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
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
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
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建筑房屋城市之间,移动柏南边沟涧底。
山林夙所还,扶植聊自己寄。
崎岖脱岩石,阻塞出棼遮蔽。
上承清露滋,下接受寒泉惠。
秋天来采集霜叶,咀嚼有多美味。
苦涩不要嫌,越久味道像荠菜。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鸟来投林,人来投主
出自《醒世恒言·卷二十五》[宋代] 苏辙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出自《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宋代] 苏辙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出自《凯风的》[宋代] 苏辙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出自《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宋代] 苏辙
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
出自《墨子·48章 公孟》[宋代] 苏辙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出自《荀子·王霸》[宋代] 苏辙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出自《长恨歌》[宋代] 苏辙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出自《贺新郎·夏景》[宋代] 苏辙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出自《满庭芳·碧水惊秋》[宋代] 苏辙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出自《点绛唇·波上清风》[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