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
应作是观宁有相,实无得度即非情。
日常居士行时午,月在生公讲处明。
能识微言只夫子,可怜惟我最初程。
《次韵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像前捻香》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萧条方丈病仪成功,蓑衣斗笠忘记来了一境清。
应作这样的观见宁有关系,实际上没有得到度就不是感情。
日常居士行时中午,月亮在生公讲处明。
能认识微说只先生,可怜我最初程。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晁补之,宋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出自《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宋代] 晁补之
前虑不定,後有大患
出自《史记·苏秦列传》[宋代] 晁补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传·庄公·庄公十年》[宋代] 晁补之
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
出自《庆春宫·秋感》[宋代] 晁补之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晁补之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晁补之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出自《水浒传·第三回》[宋代] 晁补之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出自《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宋代] 晁补之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出自《春晴》[宋代] 晁补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出自《哥舒歌》[宋代] 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