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啮小吴,天汉失龟鳖。
灵原潭下藕烂死,只有菖蒲不生节。
白马桥边迎送胡,冀州断道无来车。
新堤筑得高嵽嵲,旧堤杵声未可绝。
《黄河》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黄河啮小吴,银河失去龟鳖。
灵原潭下藕烂死,只有菖蒲不生节。
白马桥边迎接送胡,冀州断道无来车。
新堤筑得高嵽险峻,旧堤杵声不可断绝。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晁补之,宋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渡黄河》[宋代] 晁补之
疲马日投北,间关意若何。
星霜催短鬓,风雨渡长河。
远道逢人少,归心入梦多。
未能逃世网,微尚竟蹉跎。
《黄河夜泊》[宋代] 晁补之
燕云朔雪路千重,飞藿关河岁暮踪。
日落帆樯随雁骛,夜寒衾枕傍鱼龙。
乡书寂寞天涯泪,客鬓萧骚镜里容。
断岸蒹葭风雨急,一灯孤影听疏钟。
《舟泊黄河与止生舟隔两岸口占寄示》[宋代] 晁补之
恨打鸳鸯两岸飞,两心相望共依依。
何如溪上眠沙稳,相逐相呼趁月归。
《黄河》[宋代] 晁补之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宋代] 晁补之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
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
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宋代] 晁补之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上元。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
?海南勒竹,每节生枝如竹竿大,盖竹孙也。
?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
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
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黄河》[宋代] 晁补之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十二月二日夜梦与客并马行黄河上息於古驿》[宋代] 晁补之
河滨古驿辟重门,雉兔纷纷黍酒浑。
吾辈岂应徒醉饱,会倾东海洗中原。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出自《巽公院五咏·苦竹桥》[宋代] 晁补之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出自《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宋代] 晁补之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出自《谒金门·杨花落》[宋代] 晁补之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出自《读书》[宋代] 晁补之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出自《琵琶行》[宋代] 晁补之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出自《冬日归旧山》[宋代] 晁补之
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出自《信南山的》[宋代] 晁补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出自《夜坐》[宋代] 晁补之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出自《山中》[宋代] 晁补之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
出自《商君书·开塞》[宋代] 晁补之
作者:黄庭坚
作者:晁补之
作者:晁补之
作者:晁补之
作者:晁补之
作者:晁补之
作者:晁补之
作者: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