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还北望。
役役尽伤情。
关山连汉月。
陇水向秦城。
笳寒芦叶脆。
弓冻纻弦鸣。
梅林能止渴。
复姓可防兵。
将军朝挑战。
都护夜巡营。
燕山犹有石。
须勒几人名。
《出自蓟北门行》庾信 翻译、赏析和诗意
蓟门回到北望。
奴仆全都有伤感情。
关山连汉月。
陇水向秦城。
笳寒芦叶脆弱。
弓冻贮弦鸣。
梅林能止渴。
又姓可以防止战争。
将军朝挑战。
都护夜间巡视军营。
燕山还有石。
必须使多少人姓名。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庾信,南北朝人。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 庾信
蓟北聊长望。
黄昏心独愁。
燕山对古剎。
代郡隐城楼。
屡战桥恒断。
长冰堑不流。
天云如地阵。
汉月带胡秋。
渍土泥函谷。
挼绳缚凉州。
平生燕颔相。
会自得封侯。
《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 庾信
出自蓟北门,遥望瀚海隅。
黄沙落寒雁,衰草号雄狐。
河水血成冰,土冢碑当涂。
乃知古战场,本是贤王都。
武皇昔按剑,一怒万骨枯。
半夜下兵帖,六郡皆欢呼。
将军各上马,百道追匈奴。
羊马满大野,万帐收穹庐。
英英长平侯,六骡走单于。
至今青史上,犹壮武刚车。
《蓟北门行(一本作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 庾信
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
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
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
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
《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 庾信
蓟北连极塞,塞色昼冥冥。
战地骸骨满,长时风雨腥。
沙河留不定,春草冻难青。
万户封侯者,何谋静虏庭。
《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 庾信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 庾信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 一作:征骑)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出自《幼学琼林·卷一·岁时》[南北朝] 庾信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出自《清明日独酌》[南北朝] 庾信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
出自《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南北朝] 庾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南北朝] 庾信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出自《水仙子·西湖探梅》[南北朝] 庾信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出自《格言联璧·存养类》[南北朝] 庾信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春寒》[南北朝] 庾信
学不可以已。
出自《荀子·劝学》[南北朝] 庾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出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南北朝] 庾信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南北朝] 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