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词典 > 经典词语大全
栏目

国论

热度:76发布时间:2023-06-07 19:22:01

国论拼音:guó lùn

国论的意思:

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3.全国的舆论。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国论分词解释
国论

国论相关词语意思

吟论的意思:吟诗论道。

凈国的意思:佛国。

都国的意思:国都,都城。

六论的意思: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2.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诤论的意思:直言规劝的言论。

阴国的意思:指夷狄之国。因其分野位于天街二星之北﹐故称。

妙论的意思:精妙的理论﹑言论。(1)[a very clever remark]∶精妙的言论愿闻妙论(2)[an intriguing opinion]∶美妙的理论(多含讥讽意)令人费解的妙论

伪国的意思:僭伪之国。

鹄国的意思:传说中的国名。

眇论的意思:精妙的言论。

篡国的意思:指篡夺君位或政权。

余论的意思:1.识见广博之论;宏论。2.前人传留下的言论。3.指一言半语。4.指闲言碎语。

美论的意思:犹宏论。

鸿论的意思:宏论;高论。

箸论的意思:著作﹐论述。

国论相关词语拼音

  • 尊酒论文拼音:zūn jiǔ lùn wén
  • 属国拼音:shǔ guó
  • 学年论文拼音:xué nián lùn wén
  • 理国拼音:lǐ guó
  • 清谈高论拼音:qīng tán gāo lùn
  • 理想国拼音:lǐ xiǎng guó
  • 孰论拼音:shú lùn
  • 质论拼音:zhì lùn
  • 理论拼音:lǐ lùn
  • 理论家拼音:lǐ lùn jiā
  • 理论物理学拼音:lǐ lùn wù lǐ xué
  • 理论联系实际拼音:lǐ lùn lián xì shí jì
  • 贩国拼音:fàn guó
  • 尚论拼音:shàng lùn
  • 泛神论拼音:fàn shén lùn
  • 泛论拼音:fàn lùn
  • 渊论拼音:yuān lùn
  • 祸国殃民拼音:huò guó yāng mín
  • 祸国误民拼音:huò guó wù mín
  • 较武论文拼音:jiào wǔ lùn wén
  • 贫国拼音:pín guó
  • 较论拼音:jiào lùn
  • 禅国拼音:shàn guó
  • 辅国拼音:fǔ guó
  • 福国拼音:fú guó

国论词语解释

发表:

①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宣布:发表谈话 ㄧ发表声明 ㄧ代表团成员已经确定,名单尚未正式发表。

②在刊物上登载(文章、绘画、歌曲等):发表论文。

主张:

主意,见解;也指持有某种见解:没了主张|妈妈主张我学美术,爸爸主张我学物理。

言论:

1.言谈﹔谈论。

2.言词﹔发表的议论或意见。

3.犹舆论。

真语:

1.佛教语。说真如一实之理之语﹐即不作曲示的实语。

2.真实的话。

意思:

1.思想;心思。

2.意义,道理。

3.意图,用意。

4.意志。

5.神情。

6.情趣;趣味。

7.心情,情绪。

8.情意;心意。

9.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

10.意见,想法。

11.迹象,苗头。

12.象征性的表示。

国论相关成语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御敌于国门之外
  • 半部论语治天下
  • 是非自有公论
  • 国人皆曰可杀
  • 卑之无甚高论
  • 全国一盘棋
  • 一偏之论
  • 一国三公

国论相关句子

(1) 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抨击所谓的“两国论”。

(2) 十多年来,在一再委屈而无法求全之后,台北的”两国论“似有将台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气氛。

(3) 李登辉鼓吹分裂中国的“两国论”,破坏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是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

(4) 这场斗争形成了海内外中国人同声谴责“两国论”的强大声势。

(5)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更加坚决的斗争。

(6) 就在汪老束装就道前夕,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两会交流的基础不复存在,汪老无法将大陆同胞的问候带到台湾岛内,此恨绵绵。

(7) 蔡英文作为“两国论”的操刀者,当年强力反对陈水扁接受“九二共识”、终止“国统纲领”与国统会运作。

(8) 由于民进党宣称将与台联结盟,这使得李登辉的本土化路线得以在日后仍持续发展,“两国论路线”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实践。

(9) 就在汪道涵束装就道前夕,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两会交流的基础不复存在,汪道涵此恨绵绵。

最新加入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