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注释
①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②扁舟:小舟。
③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 赏析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 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彭浪矶”,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往两广途中创作的。
《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 翻译、赏析和诗意
小船离开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回答晚沙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别家乡国人。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朱敦儒,宋人。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峥嵘岁又除。
出自《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宋代] 朱敦儒
一家饱暖千家怨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宋代] 朱敦儒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出自《子夜吴歌·夏歌》[宋代] 朱敦儒
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攡文也必简而深
出自《文心雕龙·铭箴》[宋代] 朱敦儒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四》[宋代] 朱敦儒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出自《读书》[宋代] 朱敦儒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朱敦儒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出自《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宋代] 朱敦儒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宋代] 朱敦儒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出自《庆宫春·双桨莼波》[宋代] 朱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