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栏目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作者:汪元量 宋代 时间:2022-08-06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诗词赏析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汪元量 注释

1. 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

2. 东皇:指春神。

3. 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汪元量 简析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眼前依然一派繁华景象,但跟谁一起分享呢?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苦中作乐,苦何以堪?“月台”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丛中,台馆依旧林立,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谓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如旧。“钱塘”两句,谓钱塘江潮涨潮落仍象从前,似怨江潮无情,不解人间兴衰,

“万点灯光”,几句,笔锋一转,由室外之景转写室内。分别从灯光、玉梅、昭君三层落笔。元宵节又称灯节,往日火树银花,灯光锦簇。“羞”字用得好,谓“灯光”也以神州陆沉而权贵们仍沉溺歌舞为羞。“灯光”反衬亡国人的视角和心境。感觉“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为观照者的词人自己。珠光宝气与万点灯火交相辉映,愈丽愈“羞”,良辰美景,风光不在。

“玉梅”两句,梅花凋残,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当此国运将终之时,命运坎坷,怨恨至极。“昭君”两句,应当系喻指宫嫔。从后妃(玉梅)到宫嫔(昭君),都有末日将至之感。

“离愁卿寄,画楼哀角”则总括后妃、宫嫔,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满腔离宫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楼传来的号角声中以“画”修饰戍楼,用华辞反衬;以“哀”形容角声,相反相成。幽咽角声,恰如为宋王朝奏起了挽歌。元宵佳节而以“哀角”作结,是伤心人的心声。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汪元量 简评

在南宋词人的词中,临安元宵节是常写的题材之一。但因词人的出发点不同,所表达的意象也不尽一样。或粉饰太平。或无病呻吟。但汪元量此词从元宵节的今昔对比,从中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伤感之情。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片风流,今晚与谁同快乐。

月台花馆,慷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然无存,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不好意思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用手捏琵琶的弦索。

离愁报道,画楼哀角。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人。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权篇》[宋代] 汪元量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出自《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宋代] 汪元量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出自《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宋代] 汪元量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出自《有女同车的》[宋代] 汪元量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出自《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宋代] 汪元量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出自《长恨歌》[宋代] 汪元量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出自《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宋代] 汪元量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出自《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宋代] 汪元量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出自《初夏绝句》[宋代] 汪元量

量力而知攻,攻得而知时。

出自《管子·霸言》[宋代] 汪元量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头宋代尾-头汪元量尾-宋词精选,元宵节,感伤,思念,传言玉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