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1.国内的政务。 2.泛指内部事务。 3.皇内务
内政:1.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2.宫内的行政事务。3.家政;家内的事务。4.借指妻子。(1) [internal (or domestic) affairs]∶国家内部的政务互不干涉内政(2) [internal affairs in court]∶皇宫内的事务
一、我们谴责美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
二、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某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表示强烈抗议。
三、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是侵犯别国主权。
四、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五、我们本国内政决不容他国横加干涉。
六、我们不能容忍别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七、联邦层级的第一个政治牺牲品是不得人心的内政部长。他在星期天辞职。
八、我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
九、这三人都没有表现出自己精通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尽管他们都承诺变革,但他们对国内事务和外交事务改革的提议缺乏新意,而且大多数华而不实。
十、在各种因素汇合下,这些武装力量没有改造演变为对国内政治纷争保持中立的现代国家军队,反而在私利驱动下,进一步堕落为大小军官争权夺利的工具,成了民国时期政治恶化的主要因素。
十一、霸权主义者以援助为名,公然干涉他国内政的事,已数见不鲜。
十二、我国坚决反对横加干涉别国内政。
十三、中国以”不干涉内政“为理由,公开支持这些令人厌恶的当权者,而且还很理直气壮,可非洲人是越来越不相信了。
十四、一位欧洲外交官表示:”中国将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视为金科玉律,而欧盟则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共享主权,【酷猫写作网6】超越国家原则的基础上的。”。
十五、各国之间应该互不干涉内政。
十六、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是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的前提。
十七、在中国特定的社会阶段,体制内政府劳工组织与体制外非政府劳工组织同时并存,都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十八、这种标榜着“绝对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币原外交”,在1927年走到了尽头。
十九、内政部长在一份声明中要求理查德尼尔森威廉姆森在10日内离开,否则驱逐出境。
二十、第二部分分析了政友会内阁所实行的对内政策,主要有铁路的国有化、废除郡制和对社会党的政策等。
货币政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为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构成。一般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比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
学政:1.教育工作。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官僚政治: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bureaucracy] 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官政:国家的政事。
慕尼黑政策: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祺祥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欣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
辅政:辅佐治理政事。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清末官办的大型新式造船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机器设备购自法国。先后建造各种船舶四十余艘,布防沿海各省。中法战争时曾遭严重破坏。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贱内:谦称自己的妻子:贱内有恙,敢烦一卜。
贰政: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2.辅政。3.指辅政之官。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刊刻书籍之一。洪仁著。1859年由洪秀全批示后颁布。作者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发展工业,兴修水利,奖励技术发明等一系列建设国家的主张。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但因历史条件限制而没有具体实施。
资政院:清政府预备立宪时设立的中央咨议机关。1910年开院,议员由清政府指派和各省咨议局推选,多为皇亲贵族和官绅。议决事项须经皇帝批准始有效。貌似资产阶级议会,实为清政府御用机关。清帝退位后解散。
资政:1.帮助治理国政。2.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3.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4.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贿政:指政界中的贿赂行为。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经济学”。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18、19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