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与计划
栏目

就业计划工作总结9篇

发布时间:2023-02-22 18:30:39 热度:15

就业计划工作总结9篇范文

第1篇 xx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一、药学院xx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

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研究生87人。

其中:

博士研究生人数:21人 ,实际就业15人

所占比例:85.71%

硕士研究生人数:66人,有 5人考博,实际就业45人

所占比例:78.79%

实际就业总人数:60人(截止xx.7.4.)

所占比例:80.46%

分配去向如下:

就业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一次就业总数

60

80.46

*政**

5

5.8

科研单位

第2篇 2022年上半年某省就业办工作总结和三季度工作计划

息政策,发挥政策效力。特别是抓好财政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22〕64号)的贯彻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就业专项资金支撑就业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发挥省级就业专项资金拨付机制的倍增效应,促进我省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抓调查研究。围绕当前就业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联合权威科研机构,对我省区域、行业用工情况进行调研,发布用工趋势。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题调研,在全省逐步推行公共就业服务“柜员制”,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公益性岗位开发调研,研究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情况调研。开展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调研,对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联合财政、人行等部门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调研,总结经验,破解难题,争取在扩充担保基金、健全担保机构、扩大发放规模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农民工恳谈日”活动,各市、县级农民工办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召开,了解农民工心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三是抓登记管理。按照《关于我省实行全国统一<就业失业登记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依据各市所需数量,将《就业失业登记证》统筹分发各市,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统一的申领发放流程、统一的审验管理机制、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切实抓好申领发放和工作衔接,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发放长效机制。

四是抓就业培训。继续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健全完善“培训—就业—管理服务—补贴拨付”一体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就业培训信息系统实名制管理;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为高校大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启动创业培训师资认证和网上评定工作,实现培训师资资源全省共享。

五是抓创业带动。部署安排创建城市中期绩效评估工作,适时召开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暨创建城市工作推进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全面推动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年系列活动,制定公共创业服务标准,开展创业咨询师培训,提高创业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中国泰山创业论坛和创业十杰暨百名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深入开展省级创业故事征文评选表彰活动,评选省级优秀创业故事征文并结集出版。

六是抓典型引路。举办山东省第二届劳务品牌评选活动,命名十个省级劳务品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开展“培训品牌创建年”活动,在全省定点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实训为主的双师型技能培训教师,评选“百强”就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评选“五十佳”特色培训品牌;开展基层就业服务“双百评选”活动,在全省评选100名明星劳动保障协理员、100个省级星级示范基层平台(岗),开展明星劳动保障协理员巡回报告活动,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质量。

七是抓品牌创建。按照信部长在山东调研时提出的要在山东率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微笑服务”活动的要求,以“坚持精细服务助推就业,坚持创新服务保障就业”为工作要求,以“人本服务、勤政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一系列“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行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形象, 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八是抓基础建设。根据全省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库建设规划,加快步伐做好第一阶段筹备工作,完成数据汇集。拓展山东就业网上业务经办能力,建立全省就业服务网上业务经办、网上职介交易、公益性就业信息发布

2022年上半年某省就业办工作总结和三季度工作计划

省就业办在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的整体框架下,充分发挥就业板块效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策落实作用、服务补位作用和积极参与作用,有力推进全省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稳定。截止6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9 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9.9%,同比增长8.8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75.1 %,同比增长4.3%;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1 %,低于年初确定4%的调控目标,各项任务目标均确保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信长星副部长来我省调研就业工作时对我省促进就业、创业和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我省在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在强化落实目标责任上下功夫。今年是“十二五”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就业监控,目标考核和责任落实,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就业工作。一是对全省就业情况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企业用工情况和就业信息监测**度,每月对各市的就业用工情况进行监测,形成分析报告逐月上报,同时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点,设立了50个就业跟踪调查点,快速准确地把握了全省就业工作情况,较好解决了春节前后招工难和用工难问题。郭兆信副省长对农村劳动力监测做出了重要批示。数据显示,今年就业岗位总数和城乡劳动力就业总数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二是对各级政府开展目标任务考核。1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国税等13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别对17市人民政府进行就业目标考核。考核实行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凸显了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使考核更具科学性。4月6日,经省领导同意,向各市人民政府下发了考核结果的情况通报和反馈意见。5月30日,对各市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三是对全年工作的任务目标进行明确。参与组织召开了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省就业工作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三个会议,全面部署了2022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定了就业办工作要点,明确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

二、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在政策上求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界定范围和认定办法,促进了就业形式多样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定了《关于全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工作升级启用居民******识别系统的通知》,在就业管理中启用了居民******识别系统。二是在就业援助上求特色。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定专业化的帮扶措施,积极打造山东特色的“四全援助”模式,实现了“全员登记认定”、“全员免费服务”、“全员岗位提供”、“全员特困安置”,《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以“齐鲁大地舞春风”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以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940人,全省连续26个月实现动态消零。三是在拓宽就业领域上求突破。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与往年相比有“三个之最”:1、参与活动的民营企业为历年最多,达1.5万户;2、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比例为历年最高,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12.8万个,占总数38.95%;3、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中,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人数所占比例最大,高校毕业生3.7万人,占达成就业意向的30%。同时,联合省教育厅、省总 业的力度。配合省财政厅、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山东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会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以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标准、程序等,加强了对各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情况调度和通报。积极发挥省级示范带动作用,联合财政、妇联、人民银行举办了担保贴息贷款助推巾帼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郭兆信副省长出席并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六、在强化就业信息统计上下功夫。一是完善信息统计制度。建立了就业统计工作“五星级”考核评定,对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制度、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提高统计质量。二是完善了就业指标体系。根据工作的需要,开发完善就业政策与就业资金管理系统、数据采集与信息决策系统,梳理了相关数据,统一了数据指标,增强了就业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是开展就业网站评估。对各地就业网站的内容、功能、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更好的发挥网站的辐射作用。

七、在强化舆论宣传上下功夫。在全省就业服务系统下发了《2022年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宣传工作要点》,明确了宣传工作的重点,在《中国劳动保障报》进行专版宣传,在《中国就业》杂志开设专栏,分6期对我省就业服务工作进行宣传。在最近一次全厅信息宣传通报中,我办再次名列第一,连续五个季度稳居全厅第一位。目前,全省各地发表省级以上信息2502条,国家级933条。中央电视台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新闻采访,并在新闻联播中播出。

八、在强化队伍和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一是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制定实施了全省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千人培训”计划,举办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和创业师资培训,组织了6期全省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近500人参加了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鉴定考试,提高了基层就业服务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开展基层就业服务体系调研。配合厅有关处室进一步修改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管理。三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围绕“求实、求进、求新,精心、精湛、精干”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就业办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主任办公会、季度工作总结会、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会等工作机制,将落实就业政策、健全服务制度等全年工作的十个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为33条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增强了工作责任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压力仍然不减。一是转方式、调结构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就业增长方式和提升劳动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问题严重。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十一五”时期主要是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二五”时期将会更加复杂,春季民工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就业难交错,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大劳动者对提高就业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共享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完善公平就业制度、保障平等就业权益的期望越来越高。而从现实来看,我们的实际状况与劳动者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季度,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政策落实。重点落实好新一轮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和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贴

第3篇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研究生87人。

其中:

博士研究生人数:21人 ,实际就业15人

所占比例:85.71%

硕士研究生人数:66人,有 5人考博,实际就业45人

所占比例:78.79%

实际就业总人数:60人(截止2022.7.4.)

所占比例:80.46%

分配去向如下:

就业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一次就业总数

60

80.46

*政**

5

5.8

科研单位

2.3

院校

15

17.24

医疗单位

10

11.50

金融单位

0

0

国营企业

8

9.20

三资企业

7

8.05

私营企业

12

13.80

**、部队

0

0

其它

1.15

用人单位供需情况分析表:

用人单位类型

数目(人)

比率(%)

备注

药厂医药公司

150

83.3

学校为学生提供用人信息31个,需要学生量为180多人,供需比为1:2

**及事业科

4

2.2

医院

11

6.1

学校

16

8.9

毕业生流向:

城市

人数

比例(%)

成都

42

52.50

上海

7

8.75

广州

3

3.75

厦门

1.25

深圳

2.5

城市

3

3.75

海口

2.5

二、2022届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就业压力

05年10月初学校召开了2022年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后,我院03级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正式展开。综合各种信息认识到2022年的就业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03年研究生招生比02年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我们药学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05届毕业研究生只有四十人,而06届人数达到86人!另一方面,社会需求也在减少,往年遗留问题也拖到今年解决。

2、做好毕业生前期思想准备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十月份开始学院把主要工作放在对学生中的宣传上,首先传达学校的就业指导思想。要求同学在择业时能尽量把握标准,不能一味按自己要求选择工作岗位和单位。鉴于这个时期单位到校进行招聘的还不多,同学们对传达的思想理解不深,学院认真积极的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得到了提高。

3、统计个人信息以“备战”

与此同时,学院首先安排统计毕业生信息,组织同学完成《毕业生推荐表》,同时还组织学生完成毕业生图像采集等工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再针对单位的特点等来指导毕业生自荐信的书写。

4、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好“媒人”

从十一月开始学院本着“学生就业第一”的原则,主动出击联络用人单位,联系“关系户”,拓展新的“关系户”, 积极安排宣讲会为单位提供其推销单位的空间场所,做好接洽配合工作。同时保持就业信息宣传之路的畅通。再一番努力之后,陆续有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公司进校或到我们药学院进行招聘。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诺华(中国)制药、地奥集团、开拓者化学、天津凯莱英化学等公司等。

5、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及分析

11月份是各个大公司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高峰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好几家公司来学院招聘,同学们对此呈观望状态,立即签约的人不多。从单位性质上看,这段时间的单位主要是民营或者合资企业,而工作方向或专业方向主要是新药开发,特别是药物合成方面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民营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择,反应速度快,需求大,要求高。很多同学在面试时准备不足,惨被淘汰。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求职技巧方面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士系统地进行培训,专业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公司要求的专业方面很多同学达不到。

十一月下旬,学校组织了第一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前来参加的单位有五百多家,其中医药方面有近百家。这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这次来招聘的制药企业中大部分是四川周围的企业,比如成都周边和重庆市周围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比如重庆华邦制药,重庆药友,康弘制药等。还有一部分是江苏、浙江一带的企业,比如江苏豪森、江苏恒瑞、浙江康恩贝等制药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显著性的特点就是国企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企,他们对招聘的程序比较在意,一般都是需要学校出具函件。这从一方面反应出这类企业在人才竞争的机制上不够灵活,按部就班,缺乏自主等缺点。

这次招聘会我们药学院也只有少部分同学签定了协议书,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家都在四川,不论是个人还是家人都不愿意离家太远就业,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愿意等。从我们发出的调查来看,约有一半的`人非常想在成都就业,而今年成都的企业容纳毕业生人数十分有限,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学院的就业率。

到2022年2月以后,部分本科考研不理想的同学开始寻找工作,这带动了学校的第二次就业高峰。在这半年中,来学校招聘的单位主要是各类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招聘需要上级单位批准,因此限制了这类单位的进校时间。

从06年3月到5月这段时间,我院主要接待的单位是各个省市的地方院校,他们的主要需要是各药学专业的教学岗位或科研岗位。而且这类高校对学生的学历都比较看重,一般要求是博士,至少都应该是硕士,极少有需要本科同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昆明医学院等高校。

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是各地方的药品检验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些单位是同学们极力争取并愿意去的,因此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由于这类单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也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也相当不错,每年前去应聘的人是骆驿不绝。比如厦门市药检所只有两个名额,但有几十个人都投递了简历。从今年就业方向来看,药物分析专业到药品检验所工作的概率要比其它专业大些。厦门药品检验所和成都市药品检验所各自招收了一个药物分析专业的硕士。海南药品检验所招收了一名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

到6月份,我院共有21名博士毕业生,还有3名没有落实工作,就业率在85.71%左右。66名硕士中,还有14人没有签约,就业率约78.79%,总体来看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未就业的同学中有一部分想出国,有一部分在考公务员,还有一部分有了意向但是还没有签约,到年争取全部就业。截止7月4日,我院研究生就业人数60人,就业率80.46%以上。

三、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研究生就业的工作以前是研究生院在负责,今年由招生就业处来负责,经验有所欠缺。

二、就业形势更加严峻。06年全国毕业413万大学生,但国家每年新增岗位只有200万,形势严峻。

三、学生期望值并没有下降。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依然看好,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够,造成期望值居高不下,影响就业。

四、专业设置不成比例。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多的而学院培养人数少,比如药物化学专业,今年来我院招收的专业需求至少一百人,但是药物化学专业今年只有十六位硕士毕业生。一些社会需求少的专业而培养人数相对较多,比如生药学。

四、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及展望

1、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比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上岗等级证书。

2、学院从当前形势的角度及时分析、掌握就业动向,及时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和指导,为同学们的目标定位打好基础,让同学放弃观望态度,以免错过就业良机。

3、指导学生针对私企、国企、外企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帮助尽快就业。

4、继续加强信息通道畅通无阻。确保信息到班、到人。

总之,不难看出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将更加困难和严峻。这一年来就业的同学毫无疑问地会挤占下一年的就业指标,因此明年的工作一定也不轻松,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好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大学华西药学院

2022.7.30.

第4篇 市就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就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繁重。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

、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2022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预计2022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

、6800人的和18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新增创业培训人,占省指标2000人的

;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

,转移就业规模达到

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2022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仅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控制登记失业率、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等指标,而且新增了创业基地建设、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新指标,一并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从4月份起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三)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

第5篇 市就业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xx年是实施“xx”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繁重。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xx年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展顺利(详见附表)

预计xx年,全市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人,分别占省指标28700人的 %、6800人的 %和18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占省指标6200万元的 %;新增创业培训 人,占省指标xx人的 %;农村新增转移就业人,占省指标8000人的 %,转移就业规模达到 万人,建立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试点镇5个、试点村8个;开展农民工技能性培训 人,占省指标14400人的 %。预计到年底各项目标任务均可超额完成。

(二)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市委、市政府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xx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仅包括增加就业岗位、控制登记失业率、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等指标,而且新增了创业基地建设、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新指标,一并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业绩的重要指标,从4月份起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扎实推进。

(三)健全完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皖发[xx]7号、皖政[xx]51号、皖政[xx]31号和皖政办[xx]67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强化政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xx]6号),实施更加积极的城乡就业政策,全力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劳障[xx]67号),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申请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材料、认定程序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三是制定了《关于印发淮北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淮政办[xx]38号),将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创业扶持政策范围,享受与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四是制定《关于印发<淮北市就失业登记证>;发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淮劳障[xx]61号),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与管理,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率,稳步实现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五是制定《加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意见》,按照“六个到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四)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

1、加强与区、县、乡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密切合作,分别到四铺乡、矿山集、钟楼村、铁佛和古饶镇等返乡民工较聚集的乡镇,共举办“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现场招聘活动21场,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16100个,为2万余返乡民工进行现场职业指导,发放各种政策法规等宣传资料10万份,达成就业意向6825人。

2、窗口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学习契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广大群众服务。一是境外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办理外国人就业证许可证人,外国人就业证 人,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人,华侨 人,计 人,xx年计划培训协理员 360多人。二是办理档案托管及劳动事务代理达 人次,个人免收档案托管 人。三是建立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供需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特困人员提供政策帮扶、观念帮扶、岗位帮扶、技能帮扶、服务帮扶,市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办了“关注民生、关爱姐妹”春风送岗、“第五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个私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xx年民营企业招聘周”、“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30场特色就业服务活动,进场单位家,招聘人数 人,进场求职人数 人,录用人数 人。

3、深入全市企业进行用工情况调研,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企业用工现场调研活动,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全面客观地了解全市企业用工现状,帮助企业引进、留住员工,缓解劳动用工短缺问题。通过调研活动共搜集到各类用工信息1723条,推荐12034人次与用工企业对接。

4、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会员单位健康发展。制定了《新会员单位管理制度》、《十佳会员单位评选方案》,把每年新招聘员工20人以上,能按规定为新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上报空岗情况的会员单位确定为十佳会员单位的评选对象;凡成为十佳会员的用工单位,将为其提供员工岗前培训、代申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截止目前,职业介绍中心已新增会员单位52家,累计222家。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4个人力资源市场,在19个街道、18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135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2、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3、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 家网络会员单位,xx年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六)开展就业援助,全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有效缓解“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坚持在就业援助中帮扶就业,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一是根据省厅要求及本地实际,扩大了就业援助范围,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等8类登记失业人员,使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就业援助和政策实惠。二是在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道(乡镇)、社区就业平台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账,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使“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市已有 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基本实现稳定就业,所有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四是开展了“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全市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万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困难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基本做到了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我市现有就业困难对象565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29户(濉溪县111户),目前已消除127户;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32人。针对已经确定的就业困难帮扶对象,社区专管员正在制定援助工作计划,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为每一位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

(七)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

今年以来,我局着重在基地建设和提升服务方面,全力营造创业促就业的和谐环境。一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全市现有3个县区创业园区、5个再就业一条街,已落户82户,安置就业766人;市级创业基地已陆续入驻企业3家;濉溪县南坪、刘桥、临涣3个乡镇省级首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初见成效,建成标准化厂房7栋,在建4栋,建设面积15440平方米,现已入驻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吸纳就业1186人;相山区在仁和小区正在建设占地400亩的“农民工创业一条街”。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成立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将创业培训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培训对象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员,举办了下岗失业*员、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三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建立了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600多个,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创业培训26班,培训创业学员780人,其中成功创业275人,带动就业1688人。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已达541家,其中创办经营企业86家,从事规模化养殖102个,安置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近2万人。

(八)全面落实农民工就业政策

1、强化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一是加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市政府领导和省劳动保障厅。二是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三是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县区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四是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了专门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为每一位重点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五是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从xx年第四季度截至到目前,共举办10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39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195人,带动1365人就业。

2、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镇的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3、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6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18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已实现成功创业67人,带动293人就业。全市发展转移就业经纪人87人,建立了铁佛、南坪、刘桥、宋疃等10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

4、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我市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指导、督促全市33家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xx年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是14400人,已培训7233人;根据去年三区一县任务完成情况,在分解下达今年任务时进行增减调控。从今年开始,我市把农民工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我市狠抓转移就业工作,培育淮北特色转移就业品牌,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劳务合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建立标准化输出基地48个、输入基地49个,发展劳务经纪人66人,新增有组织转移就业4067人。

(九)加强政策宣传和理论学习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利用《中国劳动保障报》、《安徽劳动保障》、《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电视台、淮北广播电台等媒体,加强对就业信息工作、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扩大效应,今年以来共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载各类专题文章237篇,其中在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淮北广播电视报、淮北广播电台、淮北电视台等市级媒体被刊用信息共204篇,在安徽劳动保障网、安徽劳动保障杂志被刊用信息24篇,在中国劳动保障报被刊用信息7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用信息2篇。二是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等重大民生问题,全力克服经济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二、xx年就业工作存在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xx”期间我市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化工、纺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在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三)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压力较大,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影响,全市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的增幅较小,特别是部分县区受财力影响,就业再就业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三、xx年就业工作安排

(一)xx年预计目标(详见附表)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通过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来稳定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困难企业享受政策扶持,力争稳定 个现有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万。

(三)继续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三类群体就业。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原则,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二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上岗培训,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储备力度。紧密依托我市区、县、乡镇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对全市城乡技能型人才进行一次大普查,确切掌握全市技能型居民数量和就业分布情况。并希望政府能够实施一套引进我市技能型人才回流的相对奖励办法或优惠政策,吸引我市大量技能型人才回流,为淮北经济发展服务。认真收集、分析企业中高层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高技能人才招聘引进平台的作用。二是定期深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考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招聘,力求为全市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企业制定有序的招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日常走访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准确把握企业用工需求。根据需求深化各项招聘服务,改进工作作*,提供服务快速通道,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与效率,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真心实意、切切实实为企业办事。三是加大就业帮扶平台建设力度,全面促进充分就业。以促就业、保稳定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重点针对我市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三大就业群体,系统开展xx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切实帮助各类就业群体特别是新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尽快得到就业援助,通过新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组织相应的职业培训,积极向企业推荐,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认真开展农民工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广泛组织“就业服务大篷车”、“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给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指南”、“劳动合同法”等宣传资料。

(五)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全市城乡一体化5个试点乡镇的所有行政村率先落实“有工作人员、服务场所、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工作制度”的要求,将政策咨询、培训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扶持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村,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体系。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专门服务机构,建立与劳务输入地之间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的联络,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引导其回乡创业。

(六)实施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年底基本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指导县区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园区(街)、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督促6个乡镇加快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第6篇 2022年上半年某省就业办工作总结及第三季度工作计划

2022年上半年某省就业办工作总结及第三季度工作计划

省就业办在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的整体框架下,充分发挥就业板块效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策落实作用、服务补位作用和积极参与作用,有力推进全省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稳定。截止6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9 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9.9%,同比增长8.8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75.1 %,同比增长4.3%;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1 %,低于年初确定4%的调控目标,各项任务目标均确保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信长星副部长来我省调研就业工作时对我省促进就业、创业和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我省在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在强化落实目标责任上下功夫。今年是“十二五”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就业****,目标考核和责任落实,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就业工作。一是对全省就业情况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企业用工情况和就业信息监测制度,每月对各市的就业用工情况进行监测,形成分析报告逐月上报,同时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点,设立了50个就业跟踪调查点,快速准确地把握了全省就业工作情况,较好解决了春节前后招工难和用工难问题。郭兆信副省长对农村劳动力监测做出了重要批示。数据显示,今年就业岗位总数和城乡劳动力就业总数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二是对各级政府开展目标任务考核。1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国税等13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别对17市人民政府进行就业目标考核。考核实行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凸显了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使考核更具科学性。4月6日,经省领导同意,向各市人民政府下发了考核结果的情况通报和反馈意见。5月30日,对各市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三是对全年工作的任务目标进行明确。参与组织召开了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省就业工作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三个会议,全面部署了2022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定了就业办工作要点,明确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

二、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在政策上求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界定范围和认定办法,促进了就业形式多样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定了《关于全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工作升级启用居民******识别系统的通知》,在就业管理中启用了居民******识别系统。二是在就业援助上求特色。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定专业化的帮扶措施,积极打造山东特色的“四全援助”模式,实现了“全员登记认定”、“全员免费服务”、“全员岗位提供”、“全员特困安置”,《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以“齐鲁大地舞春风”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以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940人,全省连续26个月实现动态消零。三是在拓宽就业领域上求突破。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与往年相比有“三个之最”:1、参与活动的民营企业为历年最多,达1.5万户;2、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比例为历年最高,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12.8万个,占总数38.95%;3、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中,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人数所占比例最大,高校毕业生3.7万人,占达成就业意向的30%。同时,联合省教育厅、省 总工会、省工商联,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活动。另外,坚持严格审批、主动协商、周到服务的原则,开展涉外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受理申办《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1078个;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及延期7236个。

三、在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下功夫。一是有的放矢开展“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求职意向调查,发放问卷1.8万份,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调查报告全文刊登在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上。在此基础上,全省共组织各类招聘会3727场次,发放春风卡等宣传资料188万余份,为农民工等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服务147万人次,多渠道帮扶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94.6万人。二是细致稳妥做好春运工作。春运期间,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农民工求职场所发放《进城务工须知****牌》,开展农民工电影月活动,在农民工集中的厂矿、车间、工地、村镇等播放四部农民工励志题材的公益电影。省内各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均未发生大量农民工滞留现象。省就业办及2位同志受到省春运办表彰。三是大力表彰劳务对接先进典型。6月8日,联合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青岛市对53名甘肃在山东优秀务工人员给予表彰。活动期间,两省还进行了劳务合协作洽谈。此次活动对拓展鲁甘两省多方位劳务合作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四是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22〕43号文件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国务院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以简报形式全文印发。积极参加全国家庭服务职业风采大赛,我省阳光大姐团队获得决赛冠军。

四、在强化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五年规划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培训指标引导。根据各地对培训的需求,适当调整初、中、高级培训任务比例,省管县由省里直接下达年度指标,将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纳入五年规划,加大培训力度,规定各市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比例占任务总数的10%。二是开展绩效考核评估。与省财政联合下发了预拨2022年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省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开展了“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培训项目”绩效考评活动,对各市培训项目实施、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补贴使用情况以及制度建设等进行评价。三是完善创业师资管理。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创业培训师资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培训师的职责、条件和评选程序,更好的发挥创业培训师资的作用。四是开展农民工培训调研。根据刘伟副**的指示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以及厅里的要求,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工学校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起草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

五、在强化创建创业型城市上下功夫。一是搭建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加强全省“一网两库”建设,开展运行监测,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部分城市创业项目库建设工作研讨会上,我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省级创业项目库并实现创业项目资源共享的省份,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开展国家级、省级创建城市中期绩效评估。在指导5个国家级创建城市开展中期绩效评估的同时,联合14部门印发了开展省级创建城市中期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中期绩效评估的范围、内容、标准、方法、步骤和要求,积极开展省级创建城市中期绩效评估工作。三是开展“创业服务年”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全国优秀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创业故事征文达900多篇,数量位居全国前位,遴选出100篇征文参加省级优秀创业故事征文评选活动。联合省妇联举办全省妇女创业大赛,对优秀组织单位和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四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创业的力度。配合省财政厅、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山东省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会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以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标准、程序等,加强了对各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情况调度和通报。积极发挥省级示范带动作用,联合财政、妇联、人民银行举办了担保贴息贷款助推巾帼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郭兆信副省长出席并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六、在强化就业信息统计上下功夫。一是完善信息统计制度。建立了就业统计工作“五星级”考核评定,对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制度、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提高统计质量。二是完善了就业指标体系。根据工作的需要,开发完善就业政策与就业资金管理系统、数据采集与信息决策系统,梳理了相关数据,统一了数据指标,增强了就业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是开展就业网站评估。对各地就业网站的内容、功能、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更好的发挥网站的辐射作用。

七、在强化舆论宣传上下功夫。在全省就业服务系统下发了《2022年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宣传工作要点》,明确了宣传工作的重点,在《中国劳动保障报》进行专版宣传,在《中国就业》杂志开设专栏,分6期对我省就业服务工作进行宣传。在最近一次全厅信息宣传通报中,我办再次名列第一,连续五个季度稳居全厅第一位。目前,全省各地发表省级以上信息2502条,国家级933条。中央电视台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新闻采访,并在新闻联播中播出。

八、在强化队伍和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一是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制定实施了全省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千人培训”计划,举办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和创业师资培训,组织了6期全省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近500人参加了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鉴定考试,提高了基层就业服务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开展基层就业服务体系调研。配合厅有关处室进一步修改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管理。三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围绕“求实、求进、求新,精心、精湛、精干”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就业办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主任办公会、季度工作总结会、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会等工作机制,将落实就业政策、健全服务制度等全年工作的十个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为33条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增强了工作责任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压力仍然不减。一是转方式、调结构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就业增长方式和提升劳动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问题严重。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十一五”时期主要是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二五”时期将会更加复杂,春季民工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就业难交错,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大劳动者对提高就业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共享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完善公平就业制度、保障平等就业权益的期望越来越高。而从现实来看,我们的实际状况与劳动者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季度,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政策落实。重点落实好新一轮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和小额担保贷款中央 贴息政策,发挥政策效力。特别是抓好财政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22〕64号)的贯彻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就业专项资金支撑就业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发挥省级就业专项资金拨付机制的倍增效应,促进我省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抓调查研究。围绕当前就业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联合权威科研机构,对我省区域、行业用工情况进行调研,发布用工趋势。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题调研,在全省逐步推行公共就业服务“柜员制”,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公益性岗位开发调研,研究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情况调研。开展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调研,对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联合财政、人行等部门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调研,总结经验,破解难题,争取在扩充担保基金、健全担保机构、扩大发放规模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农民工恳谈日”活动,各市、县级农民工办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召开,了解农民工心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三是抓登记管理。按照《关于我省实行全国统一<就业失业登记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依据各市所需数量,将《就业失业登记证》统筹分发各市,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统一的申领发放流程、统一的审验管理机制、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切实抓好申领发放和工作衔接,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发放长效机制。

四是抓就业培训。继续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健全完善“培训—就业—管理服务—补贴拨付”一体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就业培训信息系统实名制管理;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为高校大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启动创业培训师资认证和网上评定工作,实现培训师资资源全省共享。

五是抓创业带动。部署安排创建城市中期绩效评估工作,适时召开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暨创建城市工作推进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全面推动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年系列活动,制定公共创业服务标准,开展创业咨询师培训,提高创业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中国泰山创业论坛和创业十杰暨百名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深入开展省级创业故事征文评选表彰活动,评选省级优秀创业故事征文并结集出版。

六是抓典型引路。举办山东省第二届劳务品牌评选活动,命名十个省级劳务品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开展“培训品牌创建年”活动,在全省定点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实训为主的双师型技能培训教师,评选“百强”就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评选“五十佳”特色培训品牌;开展基层就业服务“双百评选”活动,在全省评选100名明星劳动保障协理员、100个省级星级示范基层平台(岗),开展明星劳动保障协理员巡回报告活动,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质量。

七是抓品牌创建。按照信部长在山东调研时提出的要在山东率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微笑服务”活动的要求,以“坚持精细服务助推就业,坚持创新服务保障就业”为工作要求,以“人本服务、勤政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一系列“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行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形象, 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八是抓基础建设。根据全省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库建设规划,加快步伐做好第一阶段筹备工作,完成数据汇集。拓展山东就业网上业务经办能力,建立全省就业服务网上业务经办、网上职介交易、公益性就业信息发

第7篇 就业局2022年城乡一体化改革总结及2022年计划

就业局2022年城乡一体化改革总结及2022年计划

为贯彻*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步伐,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一、2022年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基本情况

2022年,我局严格按照《××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的要求,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二、推进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二)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和充分转移就业乡村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四)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

三、存在问题

四、2022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2022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达标、60以上的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设达标,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设。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3、大力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第二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一季度要基本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万元,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指导县区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创业园区(街)和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

4、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数据收集手段和服务流程,夯实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将全市劳动力资源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第8篇 202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一、药学院2022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

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研究生8xxxx。

其中:

博士研究生人数:2xxxx ,实际就业1xxxx

所占比例:85.7xxxx

硕士研究生人数:6xxxx,有 xxxx考博,实际就业4xxxx

所占比例:78.7xxxx

实际就业总人数:6xxxx(截止2022.7.4.)

所占比例:80.4xxxx

分配去向

就业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一次就业总数

60

80.46

*政**

5

5.8

科研单位

2.3

院校

15 17.24

医疗单位

10

11.50

金融单位

0

0

国营企业

8

9.20

三资企业

7

8.05

私营企业

12

13.80

**、部队

0

0

其它

1.15

用人单位供需情况分析表:

用人单位类型

数目(人)

比率(%)

备注

药厂医药公司

150

83.3

学校为学生提供用人信息3xxxx,需要学生量为18xxxx人,供需比为1:2

**及事业科

4

2.2

医院

11

6.1

学校

16

8.9

毕业生流向:

城市

人数

比例(%)

成都

42

52.50

上海

7

8.75

广州

3

3.75

厦门

1.25

深圳

2.5

城市

3

3.75

海口

2.5

二、2022届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就业压力

05年10月初学校召开了2022年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后,我院03级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正式展开。综合各种信息认识到2022年的就业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03年研究生招生比02年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我们药学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05届毕业研究生只有四十人,而06届人数达到8xxxx!另一方面,社会需求也在减少,往年遗留问题也拖到今年解决。

2、做好毕业生前期思想准备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十月份开始学院把主要工作放在对学生中的宣传上,首先传达学校的就业指导思想。要求同学在择业时能尽量把握标准,不能一味按自己要求选择工作岗位和单位。鉴于这个时期单位到校进行招聘的还不多,同学们对传达的思想理解不深,学院认真积极的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得到了提高。

3、统计个人信息以“备战”

与此同时,学院首先安排统计毕业生信息,组织同学完成《毕业生推荐表》,同时还组织学生完成毕业生图像采集等工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再针对单位的特点等来指导毕业生自荐信的书写。

4、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好“媒人”

从十一月开始学院本着“学生就业第一”的原则,主动出击联络用人单位,联系“关系户”,拓展新的“关系户”, 积极安排宣讲会为单位提供其推销单位的空间场所,做好接洽配合工作。同时保持就业信息宣传之路的畅通。再一番努力之后,陆续有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公司进校或到我们药学院进行招聘。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诺华(中国)制药、地奥集团、开拓者化学、天津凯莱英化学等公司等。

5、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及分析

11月份是各个大公司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高峰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好几家公司来学院招聘,同学们对此呈观望状态,立即签约的人不多。从单位性质上看,这段时间的单位主要是民营或者合资企业,而工作方向或专业方向主要是新药开发,特别是药物合成方面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民营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择,反应速度快,需求大,要求高。很多同学在面试时准备不足,惨被淘汰。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求职技巧方面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士系统地进行培训,专业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公司要求的专业方面很多同学达不到。

十一月下旬,学校组织了第一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前来参加的单位有五百多家,其中医药方面有近百家。这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这次来招聘的制药企业中大部分是四川周围的企业,比如成都周边和重庆市周围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比如重庆华邦制药,重庆药友,康弘制药等。还有一部分是江苏、浙江一带的企业,比如江苏豪森、江苏恒瑞、浙江康恩贝等制药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显著性的特点就是国企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企,他们对招聘的程序比较在意,一般都是需要学校出具函件。这从一方面反应出这类企业在人才竞争的机制上不够灵活,按部就班,缺乏自主等缺点。

这次招聘会我们药学院也只有少部分同学签定了协议书,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家都在四川,不论是个人还是家人都不愿意离家太远就业,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愿意等。从我们发出的调查来看,约有一半的人非常想在成都就业,而今年成都的企业容纳毕业生人数十分有限,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学院的就业率。

到2022年2月以后,部分本科考研不理想的同学开始寻找工作,这带动了学校的第二次就业高峰。在这半年中,来学校招聘的单位主要是各类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招聘需要上级单位批准,因此限制了这类单位的进校时间。

从06年3月到5月这段时间,我院主要接待的单位是各个省市的地方院校,他们的主要需要是各药学专业的教学岗位或科研岗位。而且这类高校对学生的学历都比较看重,一般要求是博士,至少都应该是硕士,极少有需要本科同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昆明医学院等高校。

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是各地方的药品检验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些单位是同学们极力争取并愿意去的,因此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由于这类单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也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也相当不错,每年前去应聘的人是骆驿不绝。比如厦门市药检所只有两个名额,但有几十个人都投递了简历。从今年就业方向来看,药物分析专业到药品检验所工作的概率要比其它专业大些。厦门药品检验所和成都市药品检验所各自招收了一个药物分析专业的硕士。海南药品检验所招收了一名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

到6月份,我院共有2xxxx博士毕业生,还有xxxx没有落实工作,就业率在85.7xxxx左右。6xxxx硕士中,还有1xxxx没有签约,就业率约78.7xxxx,总体来看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未就业的同学中有一部分想出国,有一部分在考公务员,还有一部分有了意向但是还没有签约,到年争取全部就业。截止7月4日,我院研究生就业人数6xxxx,就业率80.4xxxx以上。

三、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研究生就业的工作以前是研究生院在负责,今年由招生就业处来负责,经验有所欠缺。

二、就业形势更加严峻。06年全国毕业41xxxx大学生,但国家每年新增岗位只有20xxxx,形势严峻。

三、学生期望值并没有下降。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依然看好,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够,造成期望值居高不下,影响就业。

四、专业设置不成比例。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多的而学院培养人数少,比如药物化学专业,今年来我院招收的专业需求至少一百人,但是药物化学专业今年只有十六位硕士毕业生。一些社会需求少的专业而培养人数相对较多,比如生药学。

四、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及展望

1、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比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上岗等级证书。

2、学院从当前形势的角度及时分析、掌握就业动向,及时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和指导,为同学们的目标定位打好基础,让同学放弃观望态度,以免错过就业良机。

3、指导学生针对私企、国企、外企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帮助尽快就业。

4、继续加强信息通道畅通无阻。确保信息到班、到人。

总之,不难看出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将更加困难和严峻。这一年来就业的同学毫无疑问地会挤占下一年的就业指标,因此明年的工作一定也不轻松,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好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保持在9xxxx以上。

**大学华西药学院

2022.7.30.

第9篇 市就业局年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为贯彻*的xx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步伐,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一、xx年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基本情况

xx年,我局严格按照《淮北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的要求,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二、推进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淮北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二)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和充分转移就业乡村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淮北就业网和淮北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淮北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 家网络会员单位,xx年以来,共通过淮北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发布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四)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三镇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淮北天王机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三、存在问题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统筹推进。由于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制约因素,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从而增大了试点的难度,影响了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存在着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基层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导致90%以上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三是乡镇及行政村在人员配备上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位。

四、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xx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xx年预计目标:xx年全市所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达标、60%以上的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设达标,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设。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3、大力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第二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一季度要基本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万元,推动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指导县区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创业园区(街)和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

4、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数据收集手段和服务流程,夯实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将全市劳动力资源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就业计划工作总结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