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2年农村信息员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完成县科技局下达给我乡的各项科技工作指标,调动村、社科技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特对草兴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建立健全科技领导机构。乡政府成立科技领导小组,以乡长杨明国同志为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乡长蒋立强同志为副组长,陈德平、郭德全、罗国兴、罗芳为成员。各村副主任为村科技联络员,各社长为各社科技联络员。乡政府设立科技办公室建立科技咨询登记簿,科技工作会议记录簿,村、社科技联络员花名册,科技大户花名册,科技培训记录簿。
二、制定了20xx年科技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的优劣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在建立科技工作领导机构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科技队伍,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科技兴乡”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奋斗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新增科技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整顿干*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三、抓好科学示范片规划落实
20xx年全乡水稻科技示范片设在高滩村,面积500亩,玉米科技示范片设在高峡村,面积350亩,苎麻“川苎八号”示范片设在石竹村、高峡村,面积700亩,水果示范片设在燕山村,面积150亩,使各科技示范片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辐社带动全乡粮食苎麻生产,让农民尝到科技甜头,看到科技的威力。
四、抓好科普宣传
科技要推动、宣传、培训要先行,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印发科技资料,科技赶场等形式把农业实用科技宣传到千家万户,增添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种田能力,全乡广播技术讲座达5次,办科技专栏10期,印发科技资料6期xx余分,科技赶场5次。赠送科普书籍200余册,培训干*及农民26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
五、抓好各项科技指标的完成
全乡实行水稻旱育秧100%,规范化栽培98%,水稻强化栽培10亩,杂糯间载达总面积的50%,抓好“川苎八号”的发展,完成苎麻育苗面积100亩,品改1000亩,新栽1000亩。稻草覆盖秋洋芋10亩,稻田种植蘑菇150亩,同时抓好水果生产,全面实行科学配方施肥。
六、抓好科技示范户的服务
水果科技示范10户,生猪大户15户,蔬菜大户15户,养鱼大户10户,苎麻科技大户100户,积极为他们当好科技参谋,做好技术培训和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带头全乡科技工作的推广。
七、落实科技办公条件
设立科技办公室,制科技牌子,建立科技档案,配备办公室桌椅,建好岗位职责,掌握好科技情况。
八、收集科技信息,并及时上报科技局,全年完成三项上报科技信息。
九、成立果树、蔬菜协会。
十、存在的问题
(一)我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科技事业发展缓慢互相制约,恶性循环,科技投入机制和体系尚未健全,特别是村(社区)科技领导小组科普培训任务,工作难度大而经费严重不足。
(二)我乡科技事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簿,手段落后,科技管理与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与经济协调差距大,支撑条件不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大大落后于其他社会事业,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加强,严重制约着全乡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2篇 2022年十堰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十堰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十堰市在xx 年被国家科委和省科技厅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体系建设示范市,xx年十堰市农村信息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我们围绕示范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和十堰黄姜产业为示范点,结合十堰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本着 “集成、创新”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我们对在贫困地区如何实施农村信息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期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示范点,构筑通达农村基层的示范体系框架
全市选择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3 县(市)为示范县、示范县中每县选择3个乡镇、六家企业、15户农户为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了管理办法、落实了目标任务。应郧西黄姜协会请求,郧西黄姜协会及其9个会员乡镇也加入了示范体系。从而形成了由4个示范县、18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所组成的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框架。
(二)以网络建设为重点,构筑新形势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平台
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联合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局和我们共同成立了十堰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下属的技术信息中心十堰科技信息网站为基础,通过对机房改造装修、添置新设备和人员,建立了星火计划十堰农村科技信息网主网。主网站现有惠普hp lh3000型服务器一台(服务器硬盘升级为36g,内存1.24g)、计算机7台,工作人员6名,已实现7*24小时宽带联网。主网站集成十堰植保网、十堰气象网等网站,与其保持24小时宽带联接,从而建成了虚拟的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市级网络中心。
3 个示范县已全部都已建立了县级分中心,联通了宽带网,实现了网络正常运行。丹江口市配备了3台内存为256mb、硬盘80gb,cpu800mhz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围设备,并与农业局合作建设虚拟的县级分中心,为其配备计算机1台;房县配备了3台计算机及相应的外围设备,与县农业局合作建立虚拟的县级分中;竹溪县配备计算机3台及相应的外围设备。竹溪县蒋家堰镇魔芋市场已配备计算机1台。郧西县黄姜协会配备计算机2台。
所有示范乡镇(包括郧西县9个会员乡镇)已建立乡镇服务站,各服务站配备计算机1台,打字机1台。绝大部分已联通因特网,有些乡镇已能自己制作主页。
市级中心网站、县级分中心、乡镇服务站都已实现场地、人员、设备、经费、制度五落实。
软件开发方面,已完成市级中心网站主页和3个示范市、9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主页制作;完成《十堰农业专家及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软件》、《十堰市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系统》软件开发。《十堰黄姜产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正在推进之中。
(三)以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切实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市级主页23 个栏目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各栏目信息实现了适时更新。,《农业专家及乡土人才数据库》目前正在向数据库中输入。 3个示范县信息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竹溪县已向市中心网站报送信息数千条,丹江口市、房县也向市级中心网站报送信息千条以上。所有示范县人息资源有专人维护和更新。房县桥上乡已建成农民电子阅览室,配备农村实用技术光碟 盘。所有示范县都向市中心网站提供了3个乡镇、6个企业、15个农户详细资料
二、对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探索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部门协作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十办文[xx] 95号),为项目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市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的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是项目的实施机构,由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有关人员组成实施小组(十科发[xx]36号文),实施小组分为领导协调组、技术支持组、资源建设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示范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县级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县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县科技局、农业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各示范乡镇主管理科技的副乡镇长负责本乡镇项目的执行。从而建立了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机构,为全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领导保障。
征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资源分散、协调难度较大的特点,成立了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市科技部门有较强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农业局拥有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和较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点,气象部门在为农村提供气象服务方面无人比拟,广播电视部门所拥有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为农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又一条的通道。由以上单位组成的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了项目实施力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其它项目捆绑实施,如市农业局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秦岭山区十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该项目,市农业局配置了多媒体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仅市农业局现有电脑18台,全部与中心联网,同时,还通过该项目为每个县市农业局配置电脑一台,并发挥了作用。房县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该县国家扶贫项目农村山区教育信息化项目联合实施。项目的捆绑实施,实现了项目资源的整合,节约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
充分发挥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xx 年7月,召开了全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项目协调会,市委副**、市政府秘书长、市财政局、市农办以及全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市委副**关小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市委办下发了《会议纪要》(十办文[xx]79号),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和提高项目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xx年8月,在市科技信息局召开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暨信息技术培训会议。全市项目实施单位、各示范县、示范乡镇参加了会议,副市长夏国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对各示范县、乡镇的主管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这次会议推动了县以下示范点的项目实施。
(二)完善方案,加强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投资大、牵涉面广。做好统筹规划是推进农村管理信
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实施。制定了《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示范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方案》,《十堰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实施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分解计划》,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对全年项目的实施时间、步骤进行了合理规划,保证了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为强化项目管理,我们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县级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乡镇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心网站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管理办法》《项目管理目录》《项目日志》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市级信息工作标准,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标准化。
(三)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实施人员和活跃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一是重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供求信息,但广大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传播造成困难。在农村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保障信息资源从第一线来,到第一线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法。在全市农业部门、有关乡镇、重点村及企业建立了农村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215名,出台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对农村信息员资格条件、工作要求、资格培训,认证及日常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本县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目前,二是加强示范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在确定项目工作人员时,注意选拔文化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项目工作人员,并十分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xx年8月,我们组织了全市项目实施单位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市内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人员、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和各示范乡镇分管理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各示范县也组织了本县各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负责人和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资金的筹措是前提。为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市科技局、科技信息管理局多次向市政府及财政局领导汇报,争取市领导的支持和协调,落实资金20万,丹江口市投入资金7.8万元,竹溪县投入资金4万元。
(五)创新点
一是黄姜信息系统、农产品报价系统——茶叶、魔芋、武当山珍等特色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对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通过一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基本构建起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网络平台,搭建起了通向农村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说,十堰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明年,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将进入二期工程,我们对下一步项目建设年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在农村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落,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组织、领导与推动农村信息化的角色。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十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十分重要。省政府在这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以科技部门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协调体系(机构)。
基层政府应积极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基层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才能全面地、不走样地将政策贯彻到每个农户中去。各地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实证明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利用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积极宣传,加大投入
政府部门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结合。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观念、行政措施等政策软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抓应用,促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带动为业化”,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各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
(三)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建议开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一项重点子工程。其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政策法规、资源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等。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省市要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应组织建立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省里负责建立全省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各地市各自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省与地市之间,地市之间信息资源应实现共享。
(四)加强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
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已开发了一批应用型农业专家系统,用于育种栽培,施肥和灌溉、饲养防疫、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在网络平台搭建成功后,应加强这些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五)以农业专家库为基础,开展农业技术网上咨询
第3篇 市农村信息化工作情况工作总结范文
一、取得成效
1、加快了信息在农村的传输速度。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让群众有了了解信息的场所,特别是结合手机报、12316信息平台等建设,使得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2、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广泛依靠农业气象服务站、12316信息平台、136惠农工程等多元化的渠道,及时为群众提供地质灾害、农业气象知识、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情报等服务内容,促进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市场流通和推介了农产品。我市一些乡镇、种植大户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微博等形式,全程介绍农产品种植过程,推介了企业的产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站点建设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农工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电信、移动等相关部门主动跟进,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设7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其中:已经建设完成的农村信息服务站10个,正在建设村点60个,预计年内完成所有村点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村点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较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2、乡镇领导缺乏对农村信息化的足够认识。
3、村级网店信息员素质难以跟上当前社会的发展,难以做到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4、资源、信息整合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打算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明确乡镇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2、建议上级部门整合相关资金,比如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新型农民培训资金、科技项目资金、村级扶贫开发资金等等,形成多元化投入的良好效应。
3、要加大对电信、移动等机构的考核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此项工作。
第4篇 农村信息员工作总结
为了完成县科技局下达给我乡的各项科技工作指标,调动村、社科技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特对草兴20xx年科技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科技领导机构。乡政府成立科技领导小组,以乡长杨明国同志为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乡长蒋立强同志为副组长,陈德平、郭德全、罗国兴、罗芳为成员。各村副主任为村科技联络员,各社长为各社科技联络员。乡政府设立科技办公室建立科技咨询登记簿,科技工作会议记录簿,村、社科技联络员花名册,科技大户花名册,科技培训记录簿。
二、制定了20xx年科技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的优劣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在建立科技工作领导机构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科技队伍,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科技兴乡”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奋斗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新增科技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整顿干*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三、抓好科学示范片规划落实
20xx年全乡水稻科技示范片设在高滩村,面积500亩,玉米科技示范片设在高峡村,面积350亩,苎麻“川苎八号”示范片设在石竹村、高峡村,面积700亩,水果示范片设在燕山村,面积150亩,使各科技示范片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辐社带动全乡粮食苎麻生产,让农民尝到科技甜头,看到科技的威力。
四、抓好科普宣传
科技要推动、宣传、培训要先行,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印发科技资料,科技赶场等形式把农业实用科技宣传到千家万户,增添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种田能力,全乡广播技术讲座达5次,办科技专栏10期,印发科技资料6期xx余分,科技赶场5次。赠送科普书籍200余册,培训干*及农民26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
五、抓好各项科技指标的完成
全乡实行水稻旱育秧100%,规范化栽培98%,水稻强化栽培10亩,杂糯间载达总面积的50%,抓好“川苎八号”的发展,完成苎麻育苗面积100亩,品改1000亩,新栽1000亩。稻草覆盖秋洋芋10亩,稻田种植蘑菇150亩,同时抓好水果生产,全面实行科学配方施肥。
六、抓好科技示范户的服务
水果科技示范10户,生猪大户15户,蔬菜大户15户,养鱼大户10户,苎麻科技大户100户,积极为他们当好科技参谋,做好技术培训和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带头全乡科技工作的推广。
七、落实科技办公条件
设立科技办公室,制科技牌子,建立科技档案,配备办公室桌椅,建好岗位职责,掌握好科技情况。
八、收集科技信息,并及时上报科技局,全年完成三项上报科技信息。
九、成立果树、蔬菜协会。
十、存在的问题
(一)我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科技事业发展缓慢互相制约,恶性循环,科技投入机制和体系尚未健全,特别是村(社区)科技领导小组科普培训任务,工作难度大而经费严重不足。
(二)我乡科技事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簿,手段落后,科技管理与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与经济协调差距大,支撑条件不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大大落后于其他社会事业,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加强,严重制约着全乡科技事业的发展。
5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