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浙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2篇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第3篇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第4篇 初三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 分fèn外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 (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___,'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5篇 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第三,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再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比较,比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小。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不同。检验是验证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需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而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而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要求多变一,分解反应要求一变多。
第6篇 初三上册政治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上册政治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核心观点
本课介绍了三(四)个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两(三)个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而本课介绍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具体国情,是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学习第四课时一定要联系第三课的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首先要掌握每个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要知道这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是立足于基本国情,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三,这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这个联系在《伴你成长》中有练习,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
这课是学习重点,内容较多。在我们学习本课中,首先需要记住以下重要观点,它们在回答问答题中经常出现:
一、我国要积极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8、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9、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0、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在激烈的科技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总之,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近代历史证明: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对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3、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联系书本p62自主创新)
(1)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4、中国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2)既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既要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又要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二、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一)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顺利实现。
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计划生育的意义: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利国利民)
(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p52—53
(2)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影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2、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我们应当刻不容缓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3)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3、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努力提高环保意识,明确青少年也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坚决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和环保宣传活动;
(3)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搞好家庭、社区和学校的环境卫生,爱惜学校和社区的花草树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4)依法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总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和人口问题有关,联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情况十分严重。(这和我国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有关,联系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3、我们要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二)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三大问题是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其实质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这三大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要求和意义
1、涵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意义: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可以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中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3、总之,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联系基本国情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所以,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1)国家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2)途径: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
在激烈的科技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联系p49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3)意义: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7篇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并且是测定其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最早是二百多年前,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1/5的结论.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大约占其体积的21%.
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题时,一般是不考虑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之外的其它成分.
即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使液面大约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样通过有形的水柱体的体积来暗示无形的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从而推算出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含量.解答每个考点的方法点拨如下:
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要注意两点:
(1)仪器选用要恰当,填写其名称时不可有错别字;特别是燃烧匙中的匙经常被写错.
(2)药品选用时,要所选的药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并且还不能有气体生成.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要注意以下四点:
(1)操作要规范、准确;例如,引燃红磷后一定要迅速地把塞子塞紧;否则,燃烧匙进入装置过程中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还有可能会使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等等.
(2)顺序要正确;例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然后将余下部分再划分为五等分,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再如,实验时一定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或者造成实验失败;又如,实验时还要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否则,红磷燃烧时有部分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引起实验误差偏大或者造成实验失败;还有,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否则,可能使氮气仍然处于膨胀状态,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等等.
(3)实验时引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以防生成的白烟过多地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4)红磷和烧杯中的水一定要足量,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引起实验误差.
3.实验现象及其分析,需要抓住两点:
(1)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并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放出热量;这说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实生成的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小颗粒.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倒吸进入集气瓶中;且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要弄清两点:(1)瓶内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也就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没待装置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判定了(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④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⑤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⑥烧杯中的水可能不足以注满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当然,装置漏气还有可能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溢出,从而引起误差偏大;还有,集气瓶装水前,就将其划分为了五等分;这样实验前装的水会增加用来暗示氧气体积的水柱体的体积,从而引起误差偏大.
5.反推剩余气体(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由空气的成分可知,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归纳出氮气的性质有: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常温下氮气是无色气体等等.进而推断出氮气的用途有:氮气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时充氮可以防腐等等.
6.空气的污染,由于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扩散到空气中,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从而造成空气污染.
7.实验后瓶内液体的酸碱性,由于红磷熄灭后不长时间,白烟也就逐渐消失,溶解于瓶内水中,生成了磷酸,导致瓶内液体显酸性;如果滴入石蕊试液会变成红色.
第8篇 初三上册历史考点总结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o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o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的影响:
①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的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o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十八、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十九、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二十、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
第9篇 浙教版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点
1、15——18世纪欧洲发生的变化有: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美
文艺复兴 思想前提 国独立战争 法国*
2、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是指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
1、是14——16世纪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意大利 (为什么?)其成为发源地的前提条件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3、先驱者:但丁(他被恩格斯称为旧时代(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的一位诗人)
4、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其思想包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自由发扬人的才智,宣扬现世生活的享乐,满足人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5、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14——16世纪的主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
7、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新航路的开辟
根本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萌芽
1、原因 主要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货币和黄金的狂热追求。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 2、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其中中国的指南针为其提供了条件) 3、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首先进行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5、出现的主要航海家及主要功绩:
哥伦布(向西):发现新大陆(美洲大陆)(横渡大西洋)
达加马:(向东)最先开辟从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 迪亚士(向东)发现好望角
麦哲伦(向西):环球一周,证明地圆说。(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欧洲人开始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愿望是:寻求财富。
7、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8、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一方面使许多地区和国家逐渐沦为西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人类历史进入“新阶段”——资本主义阶段。
新航路开辟 经济基础 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三、 领导阶级: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四、 进程:
a.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b.转折(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c.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d.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e.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五、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统治。 六、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七、特点:反复性和保守性
八、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
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重要问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请道路。 2、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康熙帝 4、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候,中国正在进行的时间是:《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他名义上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实际是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2)国会拥有国家的立法权。 6、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利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 7、《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 8、如何认识和评价英国的《权利法案》:(1)限制了王权和价钱了国会的权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社会的进步。(2)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9、“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终止。”出自《权利法案》。 10、《权利法案》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相比,的特点是:限制君主的权利。
12课 美国的诞生
一、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基础: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民族基础: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二、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北方的资本家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四、(1)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1775年5月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大陆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巴黎和约》签定,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五、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根据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六、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七、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交流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八、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美国人民的英勇奋战和积极参加。(3)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重要问题
1、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主要因为:他主动放弃了继续连任的权利,总统由选举产生。
2、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不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受殖民统治的阻碍。
3、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依据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4、美国独立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国家获得独立。 5、《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是:杰斐逊
6、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主要是为了纪念《独立宣言》的发表。 7、如何认识美国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不仅是殖民地人们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战斗,还对美国建国后的国家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独立宣言》所提倡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成为欧洲大陆各国反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8、“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资产阶级敲响了*钟”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13课 法国*和拿破仑帝国
1、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关系:封建等级制度下,阶级矛盾尖锐。(3)英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4)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7月14日(后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1814年法国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滑铁卢惨败。
a、1789年,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b、拿破仑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拿破仑
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8、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④灭亡的原因:(1)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2)根源是欧洲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9、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重要问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是:反对外国武装干涉。 2、拿破仑帝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统治。 3、“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句话反映的观点是:时势造英雄。
4、如何认识《人权宣言》:一方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对法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政治特点的法律文件,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宣扬私有财产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局限性。
第五单元综合基础
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意义是:标志英法美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是: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是: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 法国:共和制
4、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向法制化国家过度。 5、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似之处是: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14 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剧增(市场条件) (3)、资金:殖民掠夺积累巨大财富 (4)、自由劳动力:农业的商品化生产、圈地运动
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3、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4、过程:①蒸汽动力首先使用于棉纺织业。②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5、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6、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7、影响:
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国际格局)
a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b、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随后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目的是:赚取利润。 3、三角贸易
4、最早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
5、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英国(的奴隶贩子) 6、三角贸易的影响(后果):非洲丧失近亿精壮的劳动力,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获取钱财用于投资工商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兴起:17世纪以后打败对手,西班牙、荷兰、法国。 2、强大: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强国。
3、结果:英国掠夺了无数财富,发展了国内工业生产,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市场,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4、英国侵略印度的机构:东印度公司(性质:殖民机构) 5、英国侵略印度的头目:克莱武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血腥的掠夺过程,资本主义的每一步发展都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不可分。
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第一次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压迫
2、导火线:土兵新子弹事件。 3、主要参加者:土兵
4、:封建王公(代表:章西女王)
5、意义: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拉美独立运动:1810——1826) 1、原因:(1)根本原因: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2)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3)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性质:反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3、结果: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
2、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有明确的目的
3、目的: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结果: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 1、时间:1871年
2、性质: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府
3、保卫:五月流血周(5月21日——5月28日)
4、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5、纪念巴黎公社:《国际歌》词:欧仁鲍狄埃 曲:狄盖特
18课 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南北矛盾斗争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结束: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 4《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扭转了战局。
上的总统。
6、性质: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a.先进的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b.南方的叛乱不得人心;c.北方拥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d.林肯政府采取措施激发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e.林肯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8a.南北战争是美国历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9林肯是共和*人,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认为美国当前国药解决的首要问题应是维护国家统一,这就意味着南方奴隶主在西部实行奴隶制的主张会化为泡影,奴隶制就有被废除的危险没,这必然回损害南方奴隶主的利益,因此必然会遭到奴隶主的反对。
10、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障碍及解决途径? (1)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战争)(2)黑人奴隶制度(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19课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2、时间 :1861年
3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一个重大转折点(指社会性质的转变)。c.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d. 这次改革也是对农奴的一次空前的剥削和掠夺。
7、俄国历改变社会性质的二次重大事件: (1)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8、为什么列宁说:“农奴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答:农民在获得“自由”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比当时地价高得多的钱购买。
19课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存在的两大危机)
1868年开始 :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5、日本的统治阶层包括:天皇、将军(掌握实权)、大名(藩主)、武士 6、日本社会性质的两次重大改革: (1)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明治维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7、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努力发展教育 8、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 (1)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3)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10篇 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
现象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
(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现象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
即a+bc→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
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
3、特殊的燃烧
自燃
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
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
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
第11篇 2022仁爱版初三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以下是为您整理的《2022仁爱版初三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供大家查阅。
一般现在时
常与always,often,sometimes, every day连用,表示习惯或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提醒你当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时,别忘了动词的变化。注意:象'地球大,月亮小'等客观真理、事实一定用一般现在时。
第12篇 初三上册物理电学公式总结
密度ρ(kg/m3)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1/r(ω) =1/r1+1/r2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
密度公式:ρ=m÷v;
重力公式:g=m·g;
压强公式:p=f÷s;
液柱(任意柱体)底压强:p=ρ液·g·h;
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
功:w=f·s;
功率:p=w÷t=f·v;
比热容:c=q÷(m·△t);
热值:q=m·q=c·m·△t;
欧姆定律:i=u÷r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80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