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2.三角带的传动设计;3.齿轮传动的设计;4.轴的设计(低速轴);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低速轴);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有上机条件的同学用autocad绘制)
(2)减速器的装配图(可根据个人的能力决定是否用autocad绘制)
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要求
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在设计过程,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要上一次辅导课。另外,每天来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评分原则
课程设计中,最终的图纸及说明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学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图纸及说明书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对同学的评分,特别要注意抓两头:一头抓平时,一头抓答辩.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出勤和设计图纸、说明书、创新能力和答辩情况综合按5级分制评定。
五、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虽认真但因基础差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不能按时在教室设计,多次迟到,甚至有矿课现象;2)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参照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照猫画虎”式的进行;3)设计中有错误,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4)图纸质量较差,特别是尺寸标注,出现问题较多,表达不清楚;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干一般性错误;5)答辩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回答中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于非原则性错误。六、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课程设计5个班,大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最后的答辩中满足要求。参加本次课程设计共有139名同学,其中优18人,良32人,中51人,及格35人,不及格3人。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经验及教训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需要用到许多先修课程如《工程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及《公差测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学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课没有学好或是由于纺织工程专业有些先修课没开,所以在绘图上表达不清楚,尺寸标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学先修课时,督促学生把先修课学好。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并且恰好遇到英语四、六级考试,使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参加课程设计,建议最好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后。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对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相关设计资料的查阅,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从设计到计算,从分析到绘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白了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整体的布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细心,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拟定的总体设计中,让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动件,轴、轴承、联轴器大量的计算和最终的选择过程中,不但考验了自己计算过程中的细心程度还提高了自己快速资料的一种能力;在最后的绘图过程中,再次锻炼并提高了自己手工绘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曾焦虑,但是最后还是解决了。才发现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现在把这个课程做完了才发现自己对以前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知识只有放在实践运用上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被大家接受,所以这门实践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也是大家很有必要去认真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谢谢老师对我的教导,在老师的讲解下让我对整个设计过程以及绘图过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对我后面的整体的设计和绘图的进行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第2篇 二维设计基础总结发言稿
其实昨天晚上我也很晚回去,把kt板什么的弄完已经差不多11点半了,当然我没有跟张海旭和孙一旭一起回去,我一个人回的。
好了说一下正题,6周来,在我的生命中,'重做'两个字出现的频率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不仅仅是我听到的,还有在别人的对话中,'重做'已经变成了一个很日常化的事情,当然在此要感谢我们的班长为这个词出现频率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班长太辛苦了。说到'重做'我原本以为它是一个体力活,是一个反复不断做着无用功的一个劳动,但我现在想给它一个全新的定义,那就是重做是一个设计师的态度。这个词很好的诠释了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标准。重做意味着对于自己设计产品的不断完善,而不是乏味的复制。我觉得这种严谨的态度是每个设计师必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设计师,我不可能去说我自己设计的东西有多完美,但我会尽善尽美,将其完美程度尽量接近100%,这就是我对于重做的理解,无论结果好与坏。
说说素描课快要结课的那段时间,我就问了一个学长,我说二维课到底是什么啊?学长没有回答我,反问你们二维老师是谁?我说:'高嵬。''哦,那你们惨了。'所以刚开始我就二维课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大家对刚开始的80张点线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就不说了。但后来我们其实还是很幸福的,刚开始我们很忙的时候,我另一个室友特别闲,天天打游戏,但我们后面真正发现其实闲下来了,自己已经适应了二维课的这种节奏,别的班疯狂补那些没有质量的作业的时候,我们反倒很轻松。
再来说说设计,我刚开始是阴差阳错进了设计,我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很无聊,很不适合做设计的人。但上完二维课我发现我还算是个适合做设计的人。刚开始的我其实脑洞很空,说的严重点就是根本没有脑洞,一点都没有别人的那些创意感啊什么的。就拿我这个杯子来说,从刚开始设计的这个礼帽,我自认为它其实很丑,一点都不好看,从图底关系大小到骨骼这几步我重做了好多遍,总是觉得这个礼帽不够好看,根本就做不出什么好的设计。但是接触了一些排版,组合关系,以及配色上的运用,我发现其实还过得去吧,至少现在有了一个成型,做的好坏算是另一回事,但我至少认真是做好了。期间借鉴了很多设计图书以及高老师在群里发的设计资料和网站什么的,个人感觉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和前面曾强说的一样,从最初的一点都不喜欢平面到现在呈现出的一组设计物,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高老师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想再次分享给大家,设计师应该是在有限的条件中最大化的去创造。这句话是老师在我们第一次设计杯子的时候说的,我当时的杯子做的很差,所以后来听的很认真。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相信这句话会一直陪伴在我们之后的学习生涯甚至是职业生涯中。
再一次感谢高老师!谢谢!!
纪念二维设计基础结课
第3篇 二维设计基础总结的发言稿
二维设计基础总结的发言稿
其实昨天晚上我也很晚回去,把kt板什么的弄完已经差不多11点半了,当然我没有跟张海旭和孙一旭一起回去,我一个人回的。
好了说一下正题,6周来,在我的生命中,'重做'两个字出现的频率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不仅仅是我听到的,还有在别人的对话中,'重做'已经变成了一个很日常化的事情,当然在此要感谢我们的班长为这个词出现频率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班长太辛苦了。说到'重做'我原本以为它是一个体力活,是一个反复不断做着无用功的一个劳动,但我现在想给它一个全新的定义,那就是重做是一个设计师的态度。这个词很好的诠释了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标准。重做意味着对于自己设计产品的不断完善,而不是乏味的复制。我觉得这种严谨的态度是每个设计师必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设计师,我不可能去说我自己设计的东西有多完美,但我会尽善尽美,将其完美程度尽量接近100%,这就是我对于重做的理解,无论结果好与坏。
说说素描课快要结课的那段时间,我就问了一个学长,我说二维课到底是什么啊?学长没有回答我,反问你们二维老师是谁?我说:'高嵬。''哦,那你们惨了。'所以刚开始我就二维课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大家对刚开始的80张点线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就不说了。但后来我们其实还是很幸福的,刚开始我们很忙的时候,我另一个室友特别闲,天天打游戏,但我们后面真正发现其实闲下来了,自己已经适应了二维课的这种节奏,别的班疯狂补那些没有质量的作业的时候,我们反倒很轻松。
再来说说设计,我刚开始是阴差阳错进了设计,我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很无聊,很不适合做设计的人。但上完二维课我发现我还算是个适合做设计的人。刚开始的我其实脑洞很空,说的严重点就是根本没有脑洞,一点都没有别人的那些创意感啊什么的。就拿我这个杯子来说,从刚开始设计的这个礼帽,我自认为它其实很丑,一点都不好看,从图底关系大小到骨骼这几步我重做了好多遍,总是觉得这个礼帽不够好看,根本就做不出什么好的设计。但是接触了一些排版,组合关系,以及配色上的.运用,我发现其实还过得去吧,至少现在有了一个成型,做的好坏算是另一回事,但我至少认真是做好了。期间借鉴了很多设计图书以及高老师在群里发的设计资料和网站什么的,个人感觉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和前面曾强说的一样,从最初的一点都不喜欢平面到现在呈现出的一组设计物,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高老师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想再次分享给大家,设计师应该是在有限的条件中最大化的去创造。这句话是老师在我们第一次设计杯子的时候说的,我当时的杯子做的很差,所以后来听的很认真。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相信这句话会一直陪伴在我们之后的学习生涯甚至是职业生涯中。
再一次感谢高老师!谢谢!!
第4篇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
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q屈服强度)优质碳素结构钢(20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万分之20)、合金结构钢(20mn2锰的平均质量分数约为2%)、铸钢(zg230-450屈服点不小于230,抗拉强度不小于450)、铸铁(ht200灰铸铁抗拉强度).
2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退火(随炉缓冷)、正火(在空气中冷却)、淬火(在水或油中迅速冷却)、回火(吧淬火后的零件再次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的过程)、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3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便于零件毛坯的制造、便于零件的机械加工、便于零件的装卸和可靠定位 .
4
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因强度不足而断裂;过大的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摩擦表面的过度磨损、打滑或过热;连接松动;容器、管道等的泄露;运动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
5
应力的分类: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最基本的变应力为稳定循环变应力,稳定循环变应力有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应力三种.
6
疲劳破坏及其特点: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特点:在某类变应力多次作用后突然断裂;断裂时变应力的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即使是塑性材料,断裂时也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确定疲劳极限时,应考虑应力的大小、循环次数和循环特征.
7
接触疲劳破坏的特点:零件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首先在表面或表层产生初始疲劳裂纹,然后再滚动接触过程中,由于润滑油被基金裂纹内而造成高压,使裂纹扩展,最后使表层金属呈小片状剥落下来,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个个小坑,即疲劳点蚀。疲劳点蚀危害:减小了接触面积,损坏了零件的光滑表面,使其承载能力降低,并引起振动和噪声。疲劳点蚀使齿轮。滚动轴承等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8
引入虚约束的原因:为了改善构件的受力情况(多个行星轮)、增强机构的刚度(轴与轴承)、保证机械运转性能.
9
螺纹的种类:普通螺纹、管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10
自锁条件:λ≤ψ即螺旋升角小于等于当量摩擦角.
11
螺旋机构传动与连接:普通螺纹由于牙斜角β大,自锁性好,故常用于连接;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因β小,传动效率高,故常用于传动.
12
螺旋副的效率:η=有效功/输入功=tanλ/tan(λ+ψv)一般螺旋升角不宜大于40°。在d2和p一定的情况下,锁着螺纹线数n的增加,λ将增大,传动效率也相应增大。因此,要提高传动效率,可采用多线螺旋传动.
13
螺旋机构的类型及应用:①变回转运动为直线运动,传力螺旋(千斤顶、压力机、台虎钳)、传导螺旋(车窗进给螺旋机构)、调整螺旋(测微计、分度机构、调整机构、道具进给量的微调机构)②变直线运动为回转运动.
14
螺旋机构的特点:具有大的减速比;具有大的里的增益;反行程可以自锁;传动平稳,噪声小,工作可靠;各种不同螺旋机构的机械效率差别很大(具有自锁能力的的螺旋副效率低于50%).
15
连杆机构广泛应用的原因:能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连杆机构中各运动副均为低副,压强小、磨损轻、便于润滑、寿命长;其接触表面是圆柱面或平面,制造比较简易,易于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
16
曲柄存在条件:①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他两杆之和②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
17
凸轮运动规律及冲击特性:①等速:刚性冲击、低速轻载②等加速等减速:柔性冲击、中速轻载③余弦加速度:柔性冲击、中速中载④正弦加速度:无冲击、高速轻载.
18
凸轮机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关系:r0=v2/(ωtanα)-s,其中r0为基圆半径,s为推杆位移量 .
19
滚子半径选择:ρa=ρ-r,当ρ=r时,在凸轮实际轮廓上出现尖点,即变尖现象,尖点很容易被磨损;当ρ<r时,实际廓线发生相交,交叉线的上面部分在实际加工中被切掉,使得推杆在这一部分的运动规律无法实现,即运动失真;所以应保证ρ>r,通常取r≤0.8ρ,一般可增大基圆半径以使ρ增大.
20
齿轮传动的优缺点:①优点: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传动比精确;机械效率高;工作可靠;寿命长;可实现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之间的传动;结构紧凑;②缺点:要求有较高的制造和安装精度,成本较高;不适宜于远距离的两轴之间的传动.
21
渐开线的特性:
①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一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②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且n点位渐开线在k点的曲率中心,线段nk为其曲率半径;
③cosαk=on/ok=rb/rk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等,向径rk越大,其压力角越大,基圆上压力角为零;
④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大小,随着基圆半径增大,渐开线上对应点的曲率半径也增大,当基圆无限大时,渐开线成为直线,故渐开线齿条的齿廓为直线;
⑤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22
齿轮啮合条件:必须保证处于啮合线上的各对齿轮都能正确的进入啮合状态,m1=m2=m;α1=α2=α即模数和压力角都相等;斜齿轮还要求两轮螺旋角必须大小相等,旋向相反;锥齿轮还要求两轮的锥距相等;涡轮蜗杆要求蜗杆的导程角与涡轮的螺旋角大小相等,旋向相同
23
轮齿的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ε=b1b2/ρb>1(实际啮合线段b1b2的长度大于轮齿的法向齿距)1
24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作平面啮合的一对齿廓,它们的瞬时接触点的公法线,必于两齿轮的连心线交于相应的节点c,该节点将齿轮的连心线所分的两个线段的与齿轮的角速成反比。
25
根切:①产生原因:用齿条型刀具(或齿轮型刀具)加工齿轮时。若被加工齿轮的齿数过少,道具的齿顶线就会超过轮坯的啮合极限点,这时会出现刀刃把齿轮根部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的现象,即根切;②后果:使得齿轮根部被削弱,齿轮的抗弯能力降低,重合度减小;③解决方法:正变位齿.
26
正变位齿轮优点:可以加工出齿数小于zmin而不发生根切的齿轮,使齿轮传动结构尺寸减小;选择适当变位量来满足实际中心距得的要求;提高小齿轮的抗弯能力,从而提高一对齿轮传动的总体强度.
27
齿轮的失效形式:齿轮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开式齿轮主要失效形式为齿轮磨损和轮齿折断;闭式齿轮主要是齿面点蚀和轮齿折断;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为轮齿的胶合、点蚀和磨损.
28
齿轮设计准则:对于一般使用的齿轮传动,通常只按保证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及保证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计算.
29
参数选择:①齿数: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增加齿数能增大重合度,改善传动的平稳性,节省制造费用,故在满足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条件下,齿数多一些好;闭式z=20~40开式z=17~20;②齿宽系数:大齿轮齿宽b2=b;小齿轮b1=b2+(2~10)mm;③齿数比:直齿u≤5;斜齿u≤6~7;开式齿轮或手动齿轮u可取到8~12.
30
直齿轮传动平稳性差,冲击和噪声大;斜齿轮传动平稳,冲击和噪声小,适合于高速传动.
31
轮系的功用:获得大的传动比(减速器);实现变速、变向传动(汽车变速箱);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差速器、汽车后桥);实现结构紧凑的大功率传动(发动机主减速器、行星减速器).
32
带传动优缺点:①优点:具有良好的弹性,能缓冲吸振,尤其是v带没有接头,传动较平稳,噪声小;过载时带在带轮上打滑,可以防止其他器件损坏;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成本低;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②缺点:工作中有弹性滑动,使传动效率降低,不能准确的保持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转速比关系;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由于需要张紧,使轴上受力较大;带传动可能因摩擦起电,产生火花,故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33.影响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因素:初拉力fo包角a摩擦系数f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速度v.34.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打滑和疲劳破坏;设计准则: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33
弹性滑动与打滑:打滑:由于超载所引起的带在带轮上的全面滑动,可以避免;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在带轮上的滑动,不可避免 .
34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普通螺栓连接、铰制孔用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紧螺钉连接.
35
螺纹连接的防松:摩擦防松(弹簧垫圈、双螺母、椭圆口自锁螺母、横向切口螺母)、机械防松(开口销与槽形螺母、止动垫圈、圆螺母止动垫圈、串连钢丝)、永久防松(冲点法、端焊法、黏结法).
36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方法:避免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减少应力集中.
37
键连接类型:平键连接(侧面)、半圆键连接(侧面)、楔键连接(上下面)、花键连接(侧面).
38
平键的剖面尺寸确定:键的截面尺寸b×h(键宽×键高)以及键长l.
39
联轴器与离合器区别:连这都是用来连接两轴(或轴与轴上的回转零件),使它们一起旋转并传递扭矩的器件,用联轴器连接的两根轴,只有在停止运转后用拆卸的方法才能将他们分离;离合器则可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不必停转随时将两轴接合或分离 .
40
联轴器分类:刚性联轴器(无补偿能力)和挠性联轴器(有补偿能力)43.联轴器类型的选择:对于低速、刚性大的短轴可选用刚性联轴器;对于低速、刚性小的长轴可选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对传递转矩较大的重型机械可选用齿式联轴器;对于高速、有振动和冲击的机械可选用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对于轴线位置有较大变动的两轴,则应选用十字轴万向联轴器.
41
轴承摩擦状态:干摩擦状态、边界摩擦状态、液体摩擦状态、混合摩擦状态;边界和混合摩擦统称为非液体摩擦.
42
验算轴承压强p:控制其单位面积的压力,防止轴瓦的过度磨损;演算pv:控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摩擦功耗fpv,防止轴承工作时产生过多的热量而导致摩擦面的胶合破坏;演算v:当压力比较小时,p和pv的演算均合格的轴承,由于滑动速度过高,也会发生因磨损过快而报废,因此需要保证v≤[v].
43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磨损和胶合. 47.轴的分类:心轴(转动心轴、固定心轴;只承受弯矩不承受扭矩)、转轴(即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传动轴(主要承受扭矩,不承受或承受很小弯矩).
44
轴的计算注意:①轴上有键槽时,放大轴径:一个键槽3°--5°;两个键槽7°--10°.②式中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当扭转切应力为静应力时,取α=0.3;当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时,取α=0.6;若扭转切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时,取α=1(α为折合系数)
45
轴结构设计一般原则:轴的受力合理,有利于满足轴的强度条件;轴和轴上的零件要可靠的固定在准确的工作位置上;轴应便于加工;轴上的零件要便于拆装和调整;尽量减少应力集中等.
46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影响因素:转速高低、受轴向力还是径向力、载荷大小、安装尺寸的要求等.
47
机械速度波动:
①原因:原动机的驱动力和工作机的阻抗力都是变化的,若两者不能时时相适应,就会引起机械速度的波动。当驱动功大于阻抗功时,机器出现盈功,机器的动能增加,角速度增大,反之相反。②危害:速度波动会导致在运动副中产生附加动压力,并引起机械振动,降低机械的寿命,影响机械效率和工作质量;③调节方法:周期性:在机械中加上一个转动惯量较大的回转件飞轮;非周期性:采用调速器来调节.
扩展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必懂知识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
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选用其它视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辅助视图,以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
在标注尺寸方面,通常选用设计上要求的轴线、重要的安装面、接触面(或加工面)、箱体某些主要结构的对称面(宽度、长度)等作为尺寸基准。对于箱体上需要切削加工的部分,应尽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检验的要求来标注尺寸。
5、零件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常见孔的尺寸注法(盲孔、螺纹孔、沉孔、锪平孔);倒角的尺寸注法。
盲 孔、螺纹孔、沉 孔
锪平孔
倒 角
6、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主要评定参数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这主要是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及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所形成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是也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工作精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等都有影响。在保证机器性能的前提下,为获得相应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应根据零件的作用,选用恰当的加工方法,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 gb/t 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下表。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a的数值及取样长度l见表。
2))轮廓最大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峰底线的距离。
使用时优先选用ra参数。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要求
4)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rz、ry在代号中用数值标注时,除参数代号ra可省略外,其余在参数值前需标注出相应的参数代号rz或ry,标注示例见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
5)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1))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一般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2)) 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规定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
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符)号,并尽可能地靠近有关的尺寸线。当空间狭小或不便标注时可以引出标注。 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以同时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凡统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说明文字,其高度均应该是图样标注的1.4倍。
零件上连续表面、重复要素(如孔、齿、槽等)的表面和用细实线连接不连续的同一表面,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只注一次。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应用细实线
画出其分界线,并注出相应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和尺寸。
齿轮、螺纹等工作表面没有画出齿(牙)
形时,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注法见图。
中心孔的工作表面,键槽的工作表面,
倒角,圆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可以简化标注。
需要将零件局部热处理或局部镀(涂)覆时,应用粗点画线画出其范围
并标注出相应尺寸,也可将其要求注写在表面粗糙度符号长边的横线上。
2.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为便于生产,实现零件的互换性及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标记。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18。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18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见有关标准。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在标准的极限与配合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基本偏差共有28个,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从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a~h和轴的基本偏差k~zc为下偏差; ,孔的基本偏差k~zc和轴的基本偏差a~h为上偏差,js和js的公差带对称分布于零线两边、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分别都是+it/2、-it/2。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公差带的位置,不表示公差的大小,因此,公差带一端是开口,开口的另一端由标准公差限定。
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根据尺寸公差的定义有以下的计算式:
es=ei+it 或 ei=es-it ei=es-it或 es=ei+it
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用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带等级代号组成。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标规定配合种类:
1)间隙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互相交叠。
3)过盈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基准制:
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时,使其中一种零件作为基准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过改变另一种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来获得各种不同性质配合的制度称为基准制。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 1)基孔制(如左下图所示)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左下图。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如右下图所示)
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右下图。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
配合代号
配合代号由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凡是分子中含h的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的为基轴制配合。
例如 φ25h7/g6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基准孔的公差带为h7,(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7级),轴的公差带为g6(基本偏差为g,公差等级为6级)。
例如 φ25n7/h6 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轴制过渡配合,基准轴的公差带为h6,(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6级),孔的公差带为n7(基本偏差为n,公差等级为7级)。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上标注公差与配合,采用组合式注法。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有三种形式。
4.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后,不仅存在尺寸误差,而且会产生几何形状及相互位置的误差。圆柱体,即使在尺寸合格时,也有可能出现一端大,另一端小或中间细两端粗等情况,其截面也有可能不圆,这属于形状方面的误差。阶梯轴,加工后可能出现各轴段不同轴线的情况,这属于位置方面的误差。所以,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两者简称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
1)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代号
国家标准gb/t 1182-1996规定用代号来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生产中,当无法用代号标注形位公差时,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形位公差代号包括: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及指引线,形位公差数值和其他有关符号,以及基准代号等。框格内字体的高度h与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等高。
2)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一根气门阀杆,在图中所标注的形位公差附近添加的文字,只是为了给读者作说明而重复写上的,在实际的图样中不需要重复注写。
1.零件上的铸造结构
1) 铸造圆角
当零件的毛坯为铸件时,因铸造工艺的要求,铸件各表面相交的转角处都应做成圆角。铸造圆角可防止铸件浇铸时转角处的落砂现象及避免金属冷却时产生缩孔和裂纹。铸造圆角的大小一般取r=3~5mm,可在技术要求中统一注明。
2) 起模斜度
用铸造的方法制造零件毛坯时,为了便于在砂型中取出模样,一般沿模样拔模方向作成约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因此在铸件上也有相应的拔模斜度,这种斜度在图上可以不予标注,也不一定画出,如下图所示;必要时,可以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3) 铸件厚度
当铸件的壁厚不均匀一致时,铸件在浇铸后,因各处金属冷却速度不同,将产生裂纹和缩孔现象。因此,铸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见上图;当必须采用不同壁厚连接时,应采用逐渐过渡的方式,见上图。铸件的壁厚尺寸一般采用直接注出。
2.零件上的机械加工结构
1)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在零件切削加工时,为了便于退出刀具及保证装配时相关零件的接触面靠紧,在被加工表面台阶处应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车削外圆时的退刀槽,其尺寸一般可按'槽宽×直径'或'槽宽×槽深'方式标注。磨削外圆或磨削外圆和端面时的砂轮越程槽。
2)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出的盲孔,在底部有一个120°的锥角,钻孔深度指的是圆柱部分的深度,不包括锥坑。在阶梯形钻孔的过渡处,也存在锥角120°圆台,其画法及尺寸注法。
用钻头钻孔时,要求钻头轴线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以保证钻孔准确和避免钻头折断。三种钻孔端面的正确结构。
3)凸台和凹坑
零件上与其他零件的接触面,一般都要加工。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并保证零件表面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常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凹坑。螺栓连接的支撑面凸台或支撑面凹坑的形式;为了减少加工面积,而做成凹槽结构。
9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