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栏目

人教版语文总结3篇

发布时间:2023-01-11 20:44:01 热度:69

人教版语文总结3篇范文

第1篇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导语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准备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三、一词多义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

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

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

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

四、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

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

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

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

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

五、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

六、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

3、晋军函陵(省略句)

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荆轲刺秦王

一、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6)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8) 故振慑 同上。

(9)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0)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12)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13) 奉之 同上。

(14)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

(15)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16) 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17)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18)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 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2) 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3) 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4) 教 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ào。

(5) 敢 人不敢与忤视 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6) 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7) 还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8) 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9) 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10) 图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11) 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12)诏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13)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 同上。

(6)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10)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1)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13)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四、 古今异义词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五、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2)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

(3)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4)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5)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 省略谓语 )

(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词宾语 )

(7)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同上 )

(8)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9)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 省略介词 )

(10使 ( 之 ) 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 )

(11)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12)献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词 )

(13)比 ( 于 ) 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

(14)而 ( 按 )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15)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3、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 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6)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7)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5、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3)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 东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 “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 表反问,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六、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鸿门宴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桮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九、虚词总结: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3.表现目标关系,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二)何:通“呵”,喝问。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5.且

(一)用作连词。

1.妥协关系,尚且,还。

①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若

(一)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若属:你们这些)

7.所

(二)助词

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8.为

(一)动词。

2.认为,以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more than 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也

(一)句末语气词,

⑴表现断定语气。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10.以

连词。

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可译为'而'或省去。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第2篇 高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

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 … 看)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高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一词多义

负:

① 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④*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 )( 使者 )

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 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④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 启窗而观(看)

高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第3篇 人教版语文初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

1、加点词义

项为之强 凹者为壑 作青云白鹤观

徐喷以烟 鞭数十 方出神

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

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驱之别院

舞于空中 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盖一癞虾蟆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可以为师矣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必有我师焉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士不可以不弘毅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幸甚至哉

次北固山下 行不足 听取蛙声一片

恒不一见 无何 始悟 居然城郭 莽莽然

乌有 危楼 裁如星点 黯然缥缈 或凭或立

人烟市肆 俄而雪骤 差可拟 与友期 去后乃至

尊君在否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智子疑邻

不筑 大亡其财 塞翁 亡而入胡 何遽 将胡马

人皆吊之 居一年 此独以跛之故

2、句子翻译: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细小的东西也看得很清楚。或: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目力足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去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像变成鹤一样。或:心时想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的都是鹤了。

(3)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定下神来,抓住了癞虾蟆,用鞭子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其它院里去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掉它。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以后时时温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9)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检查我自己。

(10)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1)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13)念近中无禅院:想想附近没有这样的寺院。

(14)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姿态各不相同。

(15)然数年恒不一见:但经常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1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其中,有的像楼台,有的像殿堂,有的像牌坊,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数量有亿万个。

(1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真接霄汉:不久,风住天清,一切都没有了,惟独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18)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9)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吹柳絮满天飞。

(20)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我走了。

(2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计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3)暮而果大亡其财: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

(2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是隔壁的老人干的。

(25)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26)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人教版语文总结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