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栏目

局生态建设工作总结3篇

发布时间:2023-06-16 20:38:02 热度:98

局生态建设工作总结3篇范文

第1篇 2022年县交通局生态县建设工作总结

一、改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硬化率方面

(一)环城北路:(环城北路既是城市道路建设,也是峨大线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收费站向东跨猊江,顺江往南接双小路,全长1.816公里,路基宽32米,主车道15.5米(双向四车道),非机动车道各3米,隔离带各1.5米,左边人行道3米,右边人行道4.5米,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设计概算投资3525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1592.18万元,直接工程费1932.82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9月启动建设,预计08年底完工。

(二)工业园区路网建设:主要包括回龙路、石邑路、舍郎路、天大路、玻璃厂路。建设里程9.12公里,预计总投资4200.02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1349.53万元,直接工程费2850.49万元。

—— 回龙路:起于昆峨线k125,跨玉元高速路经文碧、回龙村,止于玉林泉酒业公司新扩建区,全长4.72km,路基宽7~10.5米,路面宽6.5~9米,水泥路面,预计总投资2429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892.84万元,工程费1536.16万元,该项目现已完成路面铺筑1.2公里,预计k0+500~k4+720段在12月底完工,k0+000~k0+500段(含跨玉元路76米大桥)在09年4月底完工。

—— 石邑路:全长1.28公里,路基宽20米,路面宽12米,水泥路面,预计总投资820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296.69万元,工程费523.31万元,该项目现已完成路面铺筑200米,工程预计在年底完工。

—— 舍郎路(路基工程):全长1.33公里,6.6米桥梁一座,路基宽12m,预计总投资675.1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160万元,工程费515.14万元,自开工以来完成投资536.95万元,该项目预计在08年11月底完工。

—— 天大路:全长1.23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水泥路面,总投资199.41万元,已于2022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

—— 玻璃厂路:全长0.56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水泥路面,总投资76.47万元,已于2022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

(三)甸多路(07年追加通达工程):起于甸中镇甸头,经大、小烟厂至西就,止于大龙潭乡多依树,属县道,全长20公里,水泥路面,预计总投资810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至2022年8月全线竣工。

(四)大攀路:起于大龙潭乡绿溪经班得、迭所村委会,止于河口,全长21.9公里,设计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预计总投资1495万元,该项目已列入交通部08~09年国债资金建设通畅工程计划,已完成招标工作,施工单位于10月份进场复测,预计09年10月完工。

07~08年省交通厅下达我县通达建设项目27个,涉及8个乡镇27个村委会,建设总里程331.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06.90公里,沥青路面5.9公里,水泥预制块弹石路面21.5公里,人工弹石路面22.6公里,砂石路面75公里,预计总投资9264.9万元,现已完成98.6公里,占总里程的30%,在建53.5公里,占总里程的17%,除小街~宝泉路、水湾哨路外要求在09年6月底前完工。

其中:河西路(河外~西就)全长21.8公里,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

以上路网建设工程包括35个项目,总里程为364.74公里,建设投资规模达19294.92余万元。

二、老213线141至151段油路大修于4月28日完工,投资430万元。

三、争取岔河至甸中经夕阳国防战备路建设项目方面

根据云交战办(2022)23号《关于作好国防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需要进行改造的岔河至甸中段公路属于军兵种部队机动道路,由于现有道路大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道路抗灾能力弱,缺少必要的桥涵和防护工程,不能适应战区部队的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需要进行改建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该改建项目起于甸中镇s213线k91+000处,止于岔河乡s213线k119+600处。我局于2022年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测设计院完成了该段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路面改造工程全长28.6公里,公路等级四级,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6.5米、车道宽6米,估算总投资2805万元。资金来源:除国家和省按有关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玉溪市和**县承担。玉溪市发改委玉发重点(2022)505号向省发改委上报了“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市环保部门于2022年7月25日(玉环评准[2022]78号),通过了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2篇 财政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的xx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县创建、文化县创建、文明县创建、低碳县创建、平安县创建、优美县创建“六大工程”,立足财政工作实际,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奋力推进,全面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年工作任务。现将我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局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县财政局**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落实了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并把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与财政业务工作同布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财政工作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发展。

(二)切实履行财政工作职责,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1、全力加强财源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做大财政蛋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年**县大力调整支出结构,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助力产业发展。一是安排1000万元生态工业发展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生态农产品加工、矿产品深加工、新型能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安排100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示范带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资金争取和整合力度,支持山珍食用菌、茶叶、干果油料林、水产、畜牧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银杏富民”工程和油橄榄规范管理,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三是安排42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21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1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全县旅游项目前期工作、行业管理、考核奖励、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招商引资、资源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宣传促销。

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生态**

一是加快环境基础建设。结合灾后重建规划,我县投入5600万元在县城新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5000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以及管网配套工程,县城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67.8%以上,投资3200多万元新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先后完成全县35个场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建设,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或中转站)35座,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投资1200余万元,对县城及全县36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进行了污染整治;三是加强垃圾处理。投入20xx多万元,实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新建城市垃圾集中处理厂1座,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40吨/天

3、保障民生支出,建设平安**

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保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支出。截止11月,教育、科学、文化、社保、医疗卫生、农林水等重点行业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同比分别增加1695万元、180万元、526万元、1077万元、472万元、10433万元,增长11.62%、82.95%、39.14%、6.75%、5.68%、99.15%。预算“十大救助”资金500万元,加大了救助制度的普惠范围。

4、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创建经费

我局把生态文明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206万元创建经费,为我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加强**文明建设

(一)抓好思想作*建设。局*组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制度,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建设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四大教育活动”,坚持集中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干*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干*职工思想作*进一步好转。

(二)抓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洁勤政,促进效能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加强文明细胞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抓住“五个载体”,积极组织干*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建设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文明股室”、“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今年评选表彰了19个“文明股室”、 58户“文明家庭”,形成了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良好风尚;二是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年6月由**县地税局主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国税局协办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庆祝建*92周年”暨**“金税杯”职工运动会,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彼此交流沟通,增进了友谊与感情;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成立**县志愿都服务支队的通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及时成立了县财政局志愿者服务支队,全局共有39名队员。坚持“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支队多次深入社区、帮扶地开展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志愿服务,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也提升了财政干*职工的思想觉悟。

第3篇 农业局生态县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认真贯彻实施《自治县建设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坚持以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局干*职工大会,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县建设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把创建工作作为全年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站股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将指标任务逐项分解下达到业务站股,明到人头,与责任站股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二、广泛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强化环境建设能力。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生态县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局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与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培训班等相结合,采用写简报、设专栏、,挂模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生态县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设意义、建设规划等内容进行宣传,想尽各种办法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了群众的生态建设意思,调动了广大干*职工的建设积极性。全年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4万人次,印发资料4万份,发表信息35条,挂横幅15幅,设专栏10个,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知晓率,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落实,生态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年新建和改建城乡卫生垃圾池10个,新修通组机耕道19条55公里,实现农村村组通水泥路率60%;新增机电提灌设50台500千瓦,维修提灌设施200台次2000千瓦,常年提水保灌面积2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500口;改造中低产田土4200亩,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年初成立“进村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任务落实到相关业务站股。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村社”活动,涉及农户2万多户;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村80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7万亩,绿色防控面积1.52万亩。

(三)努力完成生态县创建指标任务。

1、)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秸杆燃气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已达53%。(目标大于等于50%)

2、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气化和秸秆还田,禁止在禁燃区内露天焚烧秸秆。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目标大于等于85%)

3、提倡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再利用,防治白色污染。使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目标大于等于90%)

4、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防治和生物防治。使化肥施用强度减少到175千克/公顷。(目标小于280千克/公顷)

5、积极推广农村改水、改圈工程和推广“猪-沼-果树”、“猪-沼-蔬菜”等系列生产模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目标大于等于70%)

6、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使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到0.55。(目标大于等于0.55)

7、大力发展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种植面积,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使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种植面积比重大于96%。(目标大于等于7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生态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创建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我县属山区农业,受地理条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创建生态农业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

2、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尚不够健全,山区农民的文化成度效低,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一定限制和影响,

3、农民生态环保理念尚有差距,生态文化建设意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自治县建设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省级生态县,认真对照《自治县省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指标目标任务分解表》的相关要求,加强与乡镇的统一协调工作,力争高标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项目储备上报,积极争取上级投入资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做到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构建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2、打造亮点,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风景名胜区周边乡镇全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建立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水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提升产品品质,争创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化农业道路。

《局生态建设工作总结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