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栏目

研究课总结12篇

发布时间:2023-06-09 18:34:02 热度:96

研究课总结12篇范文

第1篇 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教师要做好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还有很多的方面,比如教师在提高自己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直以来都在要求教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工作报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发展,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态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出现发展,相信这一点是大家都能够知道的。

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历经两年多的研究,现已完成了课题任务,形成了预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分四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这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1、建立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

2、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互动的评价内容。

3、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二、确定研究的步骤及采用的方法

1、准备阶段

制订课题实验方案,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制订业务等级标准,成立课

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按“学习—实践—诊断—反馈—反思—措施—再学习—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操作,使被评价者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积累研究资料,完善实验方案,工作总结《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3、总结阶段

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及各种评价工具,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和各种鉴定文档;请我区科研室对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结题会,向省规划办提请课题鉴定。

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完成了有关论文和评价方案的制定。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发展性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

2、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科研水平,深化了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抽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被看得很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第2篇 学习小组交流优化策略的研究课堂研讨活动总结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学习小组交流优化策略的研究”课堂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执教了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集合》,并参加了三、四年级和一、五年级部分教师的数学听评课。在自己上课和听课的过程中,感觉所有的老师都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比较好,学生参与小组学习也显得比较成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比较成熟

这次活动的主要观察点是学习小组的交流。在每一节课中,老师都采用了一次或两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小组长能组织本小组的同学有序的进行交流,并能在全班汇报时说出小组的观点。和前几轮听课进步最大的是,小组内的交流变得有序,组长的组织能力也有的很大的提高。

2、集体备课扎实开展

本次研讨活动的一大亮点是集体备课。这次研讨课,每个年级组都进行了集体备课研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在集体备课中,同年级组的老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由于不是在同一天讲课,在第一位老师执教完后,大家又对这一节课进行新的研讨打磨,所以,虽然是同一个课题,但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精彩。

例如三年级组老师选的课题的《集合》,前几位老师都根据集体备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试讲,在听了几位老师试讲之后,胡玉洁老师重新设计了教学素材,创造性的运用了本班学生的情况制成统计表,让学生身边熟悉的同学成为数学研究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了集体备课的流程,再创造性的使用,会让课堂教学更加新颖、实用。

3、教学理念更加创新

在这次“学习小组交流优化策略的研究”课堂研讨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能根据本班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预案。课堂教学不走形式,需要讨论的疑难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决,教师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例如,刘洪霞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创设了动画情景:美羊羊和喜羊羊有两块地,由于位置不方便,想交换位置,从而找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块地的面积一样吗?怎样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出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所有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转化、等有效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建议:

1.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进一步优化

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这次课堂研讨课中,有些老师安排了合作学习,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示的太多,让一些问题没有合作的必要。还有的老师没有说明合作的要求,只是随便说一句自学某一节内容,学生也很迷惑拿起书来随意翻翻,没有任何时效性。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内容是什么,才能进行学习。

2.教师语言需进一步锤炼

在这一轮“学习小组交流优化策略的研究”课堂研讨活动中,每个年级确定的基本都是一个课题。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想完美地演绎自己的精彩,可是每个人呈现出来的却大不相同。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给听课的老师不同的感觉?我觉得这和老师的教学语言分不开。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影响着学生情感体验,对整个课堂氛围也起到很关键的协调作用。这次研讨活动中,老师都努力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精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但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锤炼。

3.全班交流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小组交流完进行全班展示时,基本上是组长代替本小组成员进行展示,与其他小组之间的质疑还不是很成熟。有的班级虽然能够质疑和评价,但质疑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今后应该在全班交流、展示时把相应小组评价跟上,培养全班同学交流的能力,让所有同学参与到集体交流之中。

第3篇 2022年小学四年级纸袋装饰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小学生的纸袋装饰是用各种绘画和手工技法结合的方式表达儿童对装饰生活美的感受,它融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它可以使孩子更加贴切地结合生活,将儿童的形象记忆与儿童的主观意念融于画面之中,是表现性与创造性极强的绘画活动,也是最能抒发出儿童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结合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的思想是:教学观念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的层面,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和关键。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不同的需要,按从低到高排列,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合作学习相关的需要(也即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就有多种,如交往的需要,表现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内心潜在的各种需要可以得到满足,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就是愉悦的、可持续发展的。按照需要理论,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智力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满足其需要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表现自己才能的劲头被压抑,没有集体归属感。而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相对更受学生欢迎。即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此,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各种材料去装饰表现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创作设计中活出信心、活得快乐,加强人与物的交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启发、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美的装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良好习惯。让学生们学习纸袋的折法的过程中,把“装饰纸袋”变成折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自己的纸袋不知不觉的就会想要装饰一下,老师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更加留意身边的装饰图文,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和积累经验。

(2)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装饰纸袋的内容选择,让学生走进丰富的设计的世界。启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

(3)丰富纸袋装饰的形式,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对设计和装饰充满热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外要求设计要新颖独特,有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在创作中尽量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假如遇到困难自己可以通过参考图书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去参照、去临摹,定期举办展览会,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

我们用xx年6月到xx年9月,共12个月的时间对四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学生共 88 人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收集纸袋装饰教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纸袋装饰的材料认识与喜好程度,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对比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四年(1)班和四年(2)班,在实验班中运用日记画教学方法,与普通班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来进行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对课程的研究主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小结阶段、总结阶段四个过程来分工完成:(附表)

研究阶段

研究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人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xx年6月~xx年8月

(1)查阅、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有关“纸袋装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予以指导。

(2)申报、签订合同。

(3)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陈煜静

吴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xx年9月~xx年12月

(1)深入学习与研究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教育理论。

(2)研究制定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策略,设置实验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撰写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第4篇 2022年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范文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读书笔记,研讨报告,文献综述,课程论文和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第5篇 小学四年级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柯木塱小学 陈煜静

小学生的纸袋装饰是用各种绘画和手工技法结合的方式表达儿童对装饰生活美的感受,它融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它可以使孩子更加贴切地结合生活,将儿童的形象记忆与儿童的主观意念融于画面之中,是表现性与创造性极强的绘画活动,也是最能抒发出儿童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结合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的思想是:教学观念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学生发展的层面,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和关键。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不同的需要,按从低到高排列,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合作学习相关的需要(也即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就有多种,如交往的需要,表现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内心潜在的各种需要可以得到满足,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就是愉悦的、可持续发展的。按照需要理论,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智力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满足其需要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表现自己才能的劲头被压抑,没有集体归属感。而要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相对更受学生欢迎。即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此,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各种材料去装饰表现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经验世界,增强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创作设计中活出信心、活得快乐,加强人与物的交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启发、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美的装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良好习惯。让学生们学习纸袋的折法的过程中,把“装饰纸袋”变成折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自己的纸袋不知不觉的就会想要装饰一下,老师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更加留意身边的装饰图文,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和积累经验。

(2)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装饰纸袋的内容选择,让学生走进丰富的设计的世界。启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

(3)丰富纸袋装饰的形式,通过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对设计和装饰充满热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外要求设计要新颖独特,有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在创作中尽量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假如遇到困难自己可以通过参考图书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去参照、去临摹,定期举办展览会,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

我们用xx年6月到xx年9月,共12个月的时间对四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学生共 88 人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收集纸袋装饰教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纸袋装饰的材料认识与喜好程度,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对比实验法:设置实验班四年(1)班和四年(2)班,在实验班中运用日记画教学方法,与普通班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来进行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对课程的研究主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小结阶段、总结阶段四个过程来分工完成:(附表)

研究阶段

研究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人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xx年6月~xx年8月

(1)查阅、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有关“纸袋装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予以指导。

(2)申报、签订合同。

(3)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陈煜静

吴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xx年9月~xx年12月

(1)深入学习与研究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教育理论。

(2)研究制定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策略,设置实验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撰写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4)分单元的形式进行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教学。

(5)拍摄一节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录像课。

陈煜静

吴杨

第三阶段

(小结阶段)

xx年12月—xx年5月

(1)根据制定的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积累资料,及时在学校进行小结汇报。

(2)在实验班、非实验班进行对比教学,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制定好完整的评价方案。

(3)举办纸袋设计的实物展览,让学生在观看中对自己启发设计灵感。

(4)拍摄一节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录像课。

陈煜静

吴杨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

xx年6月—xx年9月

(1)把课堂相关资料放到天河部落上,与其他美术老师共同交流探讨纸袋装饰的教学方法;

(2)收集和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3)完成关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写教学心得。

通过纸袋设计的学习,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装饰生活,培养了学生平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增加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其中据调查,100%的学生都会通过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装饰纸袋,80%以上的学生能够从装饰的方法,用材,手段来装饰纸袋,并为日后进行其他形式的美术创作积累了广泛丰富的素材。

(1)积累了大量的学生纸袋装饰作品,在天河部落进行学生作品展。

(2)在xx年11月3日课例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教学课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3)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在这一年多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绘画比赛,发现通过学习了纸袋装饰的课题后,学生绘画速度大大提高了,题材也大多来自于身边的、真实的生活,画面也更加丰富生动了。参赛的成绩也很显著,其中:

(4)《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秦元老师的带领下,查阅、学习了许多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文献研究,提高了自身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在探索研究中也积累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

(5)通过总结《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收集整理了一些教育案例和心得体会。

通过一年多的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证明纸袋装饰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习过的美术知识的巩固上、对设计的理解初步的认识上、对自信心的培养上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和绘画的水平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学生在绘画时缺乏绘画题材、画面内容空洞和创作难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事情的习惯,增强了观察力、分析力、想像力,记忆力,发掘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第6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 2008年11月24日 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 杨建国 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 姚淑华 老师、南海区教研室 *朝亮 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 杜小敏 老师为 全省 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 杜 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 和全体 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 11月25日 ,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 杨建国 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上级为我校创造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自己家就能参与上级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以教研促进课题研究,以研究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实验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老师们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以经典诗文的研读作为研究之重点来开展研究,老师们的经典诗文研读指导各有千秋,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六年级 张菁 老师上了一节文言文研究课――《伯牙绝弦》,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 廖梅 君老师以诗歌单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师生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五年级 何玉玲 老师上了一节古词知识课 、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古词的的知识, 廖素健 老师则带着学生走进了古诗探究之旅,领略古诗的魅力。一年级 许萍 老师专门上了一节认识象形字的研究课《口耳目》, 潘惠玲 老师也专门上了一节认识会意字的研究课《日月明》,带动各班结合课本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汉字的有趣;三年级 梁 老师上《望天门山》一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接着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描绘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学懂了这首诗。我们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三、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为研究特色,强调经典诵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学期,我们继续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经典诵读滋润孩子们的完美人格。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继续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载体,积累古诗。每个年级的实验班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累经典文化,如:一年级背诵儿歌、二年级背诵成语和歇后语、三年级背诵古诗、四年级背诵绕口令、五年级背诵古词、六年级背诵文言文等,利用课前、早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现在,孩子们的言谈、作文中常常无意识地说出的一、两句古诗,让我们感到分外高兴。我们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经典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一年级 何渭文 老师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一本适合一年级孩子读背的《365夜儿歌精选》,班上孩子已积累背诵了差不多100首。在孩子们的背诵中,实现了识字、阅读、练口语的.综合训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儿歌童谣在孩子们的心中植根成长!一年级实验班12月开展了“经典诵读实验班”的交流活动,交流背诵了积累的古诗、儿歌,营造经典诵读氛围,增强诵读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二)四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题为“经典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实验老师会围绕“古诗词”组织同学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漫游古诗王国》《古诗苑漫步》《古诗擂台赛》常常使同学们留恋忘返,其中“报题背诗 ”、“ 据意说诗”、“ 摸物猜诗”、“ 活用古诗”等生动有趣的活动环节使同学们收益匪浅。

(三)五、六年级紧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分别开展了 “遨游汉字王国”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深入地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特别是字谜 歇后语 对联汉字等知识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们积极指导,学生认真围绕小主题开展学习,从选定主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交流汇报――班级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创作小诗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获益良多。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并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班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有609班、613班、605班、610班、606班交上了《研究作品集》,608、607班把计划的制定、研究成果、收获体会等进行归纳汇报,其余各班也把自己班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交科组进行交流,在成果的汇报与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同学们遨游在经典诗文的学习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致、困惑与惊喜。我们还专门对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表现出色的每班五位同学进行表彰奖励。

(四)课题组编辑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选编》印发给学生,利用校园广播传媒,以歌唱、小品、朗诵等形式,由广播员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每当午睡后,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诗诵典的声音,整个校园都浸染在浓浓的古典文化氛围中。

(五)在我校刚刚结束的新年小主持人比赛中,我们的26位小主持人都分别为在场的观众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首古诗词,掀起了同学们诵读经典的热浪。

生活如一首诗、又如一个童话故事……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经典。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我们将继续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同学们能在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尽情遨游!

第7篇 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工作总结

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研究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久合垸中学《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按实验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研究的过程中遵循研究宗旨,即我们所追寻的不是为了亮点而亮点,不是为了技巧而技巧,我们追寻的是心灵的共鸣、精神的相遇,我们追寻的是学生创造性的表达与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生成。其中重点工作放在“创写亮点”这一方面。现将近段课题研究工作做简要回顾。

一、我们的工作

(一)、加强积累亮点

积累是基础,《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从积累开始,积累将贯彻这个课题研究的始终。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旁批式的积累,即在阅读时在书上做批注,保存其完整性;有摘抄式的积累,通过摘抄,加深印象;有竞赛式的积累,印发“我最喜欢的亮点”的稿纸,评选出最精美的亮点,对获奖学生进行奖励。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词、句、段的积累;有开头、过渡、结尾的积累;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风格的积累等等。通过不断的积累,为学生创写亮点奠定基础。

(二)、充分交流亮点

交流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也是一种提升的过程。交流的方式主要有:有自主交流,即学生自己确定交流的对象,将自己积累的亮点相互交流阅读,并相互吸收其精华;有小组交流,由教师组织的4——6人的小组,将各自的积累的亮点进行交流;有专栏交流,在教室里开设“作文亮点交流专栏”,在专栏里张贴学生精美的亮点,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有推荐交流,教师将自己发现的亮点(包括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以及教师平时阅读时积累的亮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多一条交流亮点的渠道。这样,通过充分的交流,不仅扩大了学生积累的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探究创写亮点

创写亮点是《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生在积累亮点、交流亮点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一是分块探究,二是创设亮点作文专用稿纸,三是创写亮点。

首先是分块研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个板块的探究,主要有:作文拟题亮点探究、作文开头结尾亮点探究、作文构思亮点探究,有动词运用、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微型语段写作如何出亮点的探究。其程序一般为:教师引领——师生探究——教师示范——学生创写。

其次是创设亮点作文专用稿纸。这种稿纸创设的特点:一是主体性;二是创新性;三是简约性;四是有效性。主体性体现在学生的主动探究方面,渗透亮点意识,从而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性体现在学生创写亮点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新颖独到。简约性体现在设计简单,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有效性表现在通过亮点式作文教学训练,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稿纸的创设形式:一是在眉批栏里设有展示亮点、评价亮点abc……,二是在尾批栏里设有盘点亮点a+b+c+……提示暗点两方面的内容。

第三是创写亮点。即这种稿纸的操作方法:首先,让学生创写作文;其次,让学生在眉批栏里展示亮点、评价亮点(例如:把亮点用波浪线标示,用a、b、c编序,给亮点命名,然后加以评价);最后,师生互动,教师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在尾批栏里进行盘点亮点、提示暗点,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做到创意的表达,亮点闪烁。

二、我们的困惑

1、我们在“分块探究”这个板块做得不够到位,致使创意表达有难度。

2、学生生源的锐减,特别是优质生源的奇缺,束缚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3、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研究热情参差不齐,影响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三、我们的方向

1、根据实验方案有序地开展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活动。

2、积累与分板块探究是基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3、要浓厚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研究工作是永恒的工作,我们将扬长避短,不断积累、不断探究、不断创新,让学生的作文创意表达,繁星满天,亮点闪烁!

第8篇 中学优秀特级教师教学研究课改工作总结

2022年是本人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团队建设、为社会服务、教学改革等方面全面丰收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与社会服务工作

1.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认真学习并宣传*的17届6中全会精神,关注民生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纪念建*90周年征文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调查研究,身体力行地推进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事业。

2.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着力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践行高尚师德,为人师表。积极参加“两访两创”活动,深入学生寝室开展关爱学生活动,走访慰问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向上级主管领导反映。2022年7月,我所在的*支*被襄阳市授予“先进*支*”(我担任马列*支***),我本人也被学校评委“十佳教师*员”,前任校*委**周应佳**亲自给我颁奖,我的先进事迹也被襄阳晚报、楚天快报刊登并在网上流传。

二、教学、教改、教研以及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工作

三、项目、成果、著作论文获奖情况与科研工作

3.在发表论文方面,今年,我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其中是中文核心期刊(东北师大学报)。论文题目是:《湖北跨越式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以鄂北农村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传播研究为例》、《如何以教研室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地方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微观考量》、《<中庸>;位育思想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位育视角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4.在专著、论文获奖方面,主要有三项:我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研究》获得襄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我的论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历史回顾》获得襄阳市委宣传部授予的纪念建*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我指导的学生范凤仪的论文《农民工市民化代际差异对政策诉求变化的调查—以襄樊学院周边服务业农民工为例》获得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研成果三等奖。另外,我还在今年8月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培训学习期间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四、不足的方面:

1.今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还比较少,文章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丰富成果还没有及时提炼总结成论文。

2.更高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科研项目申报还有待进一步突破。还没有成功主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教学研究项目还停留在校级,还有待于向省级教研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突破。

第9篇 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工作总结范文

课题研究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久合垸中学《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按实验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研究的过程中遵循研究宗旨,即我们所追寻的不是为了亮点而亮点,不是为了技巧而技巧,我们追寻的是心灵的共鸣、精神的相遇,我们追寻的是学生创造性的表达与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生成。其中重点工作放在“创写亮点”这一方面。现将近段课题研究工作做简要回顾。

一、我们的工作

(一)、加强积累亮点

积累是基础,《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从积累开始,积累将贯彻这个课题研究的始终。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旁批式的积累,即在阅读时在书上做批注,保存其完整性;有摘抄式的积累,通过摘抄,加深印象;有竞赛式的积累,印发“我最喜欢的亮点”的稿纸,评选出最精美的亮点,对获奖学生进行奖励。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词、句、段的积累;有开头、过渡、结尾的积累;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风格的积累等等。通过不断的积累,为学生创写亮点奠定基础。

(二)、充分交流亮点

交流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也是一种提升的过程。交流的方式主要有:有自主交流,即学生自己确定交流的对象,将自己积累的亮点相互交流阅读,并相互吸收其精华;有小组交流,由教师组织的4——6人的小组,将各自的积累的亮点进行交流;有专栏交流,在教室里开设“作文亮点交流专栏”,在专栏里张贴学生精美的亮点,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有推荐交流,教师将自己发现的亮点(包括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以及教师平时阅读时积累的亮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多一条交流亮点的渠道。这样,通过充分的交流,不仅扩大了学生积累的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探究创写亮点

创写亮点是《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生在积累亮点、交流亮点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一是分块探究,二是创设亮点作文专用稿纸,三是创写亮点。

首先是分块研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个板块的探究,主要有:作文拟题亮点探究、作文开头结尾亮点探究、作文构思亮点探究,有动词运用、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微型语段写作如何出亮点的探究。其程序一般为:教师引领——师生探究——教师示范——学生创写。

其次是创设亮点作文专用稿纸。这种稿纸创设的特点:一是主体性;二是创新性;三是简约性;四是有效性。主体性体现在学生的主动探究方面,渗透亮点意识,从而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性体现在学生创写亮点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新颖独到。简约性体现在设计简单,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有效性表现在通过亮点式作文教学训练,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稿纸的创设形式:一是在眉批栏里设有展示亮点、评价亮点abc……,二是在尾批栏里设有盘点亮点a+b+c+……提示暗点两方面的内容。

第三是创写亮点。即这种稿纸的操作方法:首先,让学生创写作文;其次,让学生在眉批栏里展示亮点、评价亮点(例如:把亮点用波浪线标示,用a、b、c编序,给亮点命名,然后加以评价);最后,师生互动,教师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在尾批栏里进行盘点亮点、提示暗点,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做到创意的表达,亮点闪烁。

二、我们的困惑

1、我们在“分块探究”这个板块做得不够到位,致使创意表达有难度。

2、学生生源的锐减,特别是优质生源的奇缺,束缚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3、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研究热情参差不齐,影响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三、我们的方向

1、根据实验方案有序地开展亮点式作文教学研究活动。

2、积累与分板块探究是基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3、要浓厚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研究工作是永恒的工作,我们将扬长避短,不断积累、不断探究、不断创新,让学生的作文创意表达,繁星满天,亮点闪烁!

第10篇 中学优秀特级教师教学研究课改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是本人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团队建设、为社会服务、教学改革等方面全面丰收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与社会服务工作

1.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认真学习并宣传*的17届6中全会精神,关注民生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纪念建*90周年征文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调查研究,身体力行地推进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事业。

2.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着力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践行高尚师德,为人师表。积极参加“两访两创”活动,深入学生寝室开展关爱学生活动,走访慰问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向上级主管领导反映。2011年7月,我所在的*支*被襄阳市授予“先进*支*”(我担任马列*支***),我本人也被学校评委“十佳教师*员”,前任校*委**周应佳**亲自给我颁奖,我的先进事迹也被襄阳晚报、楚天快报刊登并在网上流传。

二、教学、教改、教研以及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工作

三、项目、成果、著作论文获奖情况与科研工作

3.在发表论文方面,今年,我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其中是中文核心期刊(东北师大学报)。论文题目是:《湖北跨越式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以鄂北农村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传播研究为例》、《如何以教研室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地方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微观考量》、《位育思想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位育视角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4.在专著、论文获奖方面,主要有三项:我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研究》获得襄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我的论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历史回顾》获得襄阳市委宣传部授予的纪念建*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我指导的学生范凤仪的论文《农民工市民化代际差异对政策诉求变化的调查—以襄樊学院周边服务业农民工为例》获得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研成果三等奖。另外,我还在今年8月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培训学习期间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四、不足的方面:

1.今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还比较少,文章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丰富成果还没有及时提炼总结成论文。

2.更高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科研项目申报还有待进一步突破。还没有成功主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教学研究项目还停留在校级,还有待于向省级教研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突破。

第11篇 英语研究课的总结与反思

英语研究课的总结与反思

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审视我们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大多数的课堂成为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只停留在书面考试上,很多人学到的是“聋哑”英语。这样的英语学习偏离了真正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学校教科研“课堂教学研讨月”的倡导下,我们英语组选定了“构建有效的听说课型模式”这个研究点,按照“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六个步骤,围绕“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型的课堂”主题,展开了听说课型的有效教学研究。

我选的课题是unit7的“good manners,bad manners”。教学的目标是复习、巩固有关“问候”用语,学习并掌握有关“介绍”、“提供帮助”、“礼貌接待”、“道谢”、“道别”等日常交际用语。思想情感目标是通过在模拟交际中操练表示“介绍”、“问候”、“提供帮助”、“礼貌接待”、“道别”等的日常交际用语,使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注意礼仪,注重礼貌,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素质。并通过学习“提供帮助”的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使他们明白到助人是一种美德、一种快乐。本节课的能力发展目标是通过学习一系列交际用语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在实际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通过预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原则是“短、精、快”。短,即内容不宜过长,过长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疲惫的心理。精,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情境,由浅入深、坡度合理。快,是快总结、快演练、快反馈。根据听说课的基本原理,我的模式是“输入(input)---输出(output),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是听说前的一个热身活动。由教授新单词开始,导入新课。我通过展示了有关雷校长参加全国初中委员会教育年会和去英国访学的照片,介绍了“mrs lei,the principal of our school,has been to.....”来让学生猜测“principal”的含义。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成功地导入到了所要进入的新课。向学生展示了当节课的“topic”(主题)之后,我选取了一些在生活当中常见的以及发生在同学们自己身上的例子来让学生区分什么是好礼貌、什么是没礼貌的行为,例如,上课迟到喊报告或贸然冲入教室等一些行为,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了什么是好礼貌、什么是没礼貌的道德意识。并为下面学生自己去体会并表演礼貌行为做好了铺垫。

其次,进入到听说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让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这个环节是集中体现我的教学原则“短、精、快“的一个阵地。

我把听力部分分成了三小段,设置成三个情节。在让学生听录音之前,我会展示主人公ben将要进行活动的图片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通过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激活学生大脑中与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进行了预测,处理一些关键的信息。接下来,开始进行听力环节的活动,每小段听2遍,通过精心设计有坡度的问题,达到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对话的目的。每段听力之后的由学生自己做出快总结,老师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对阶段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清晰到位,并为接下来的快演练、快反馈做好了铺垫。语言的重要功能在于运用,例如在学生准确了解和把握了“提供帮助”用语之后,立刻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操练然后全班展示,达到快演练、快反馈的目标。同时,这种小输出是在为最后的大输出在学生的心理上和知识结构上都做好一个充分的准备。

最后,进入到语言的大输出过程。对于整课的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在每次的小输出中已经把握到位。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于整节课内容的一个充分展示的过程。基于对学生状况和能力的考虑,我利用的是把段落分解、小组分任务演示的做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说、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表演,最后真正体现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几点思考与收获:

1、通过这次研究课,我形成了听说课的明确清晰的思路,和本组同仁一起理论上探讨、实践上构建了听说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2、在教学中视听说三者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听和说之间,关系更为密切。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口语活动往往能形成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小组之间的会话,能使学生克服紧张、拘谨和焦虑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平等参与、主动交流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使学生尽早摆脱外语学习中的“沉默期”。

3、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策略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今后在课堂教学当中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和指导。

4、在听说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活动的指导者,还应该是一个友好宽容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参与,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5、学生的正确的语音、语调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听说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听英文原声带并朗读。

第12篇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读书笔记,2篇研讨报告,2篇文献综述,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从8086机器上的编写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略啊,行为养成啊,rpg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等等,但是xx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一下second life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本,是前面说过xx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聊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比单独玩一个英文rpg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wikipedia和百度知道都能很好的给你提供很好的线索。想和国外朋友交流,mirc(历史差不多和因特网历史一样长)和skype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学习无处不在。并不是说非要和一定的“学习内容”结合的才叫做学习。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而采用泛在学习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或许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了,学习整个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总结呢,我也列下来单子了。不过有一点,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一直没有写下来。我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和一本好书,给听众和读者更多的不会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我在焦老师的课程上,找到了更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切入点。这说明这门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即将沿着焦老师的指引和点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术的更深领域。

《研究课总结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