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总结范文
栏目

直线运动总结9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9:30:02 热度:96

直线运动总结9篇范文

第1篇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sn=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2篇 质点的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质点的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24.末速度vt=v+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2+vt2)/2]1/26.位移s=v平t=vt+at2/2=vt/2t

4.加速度a=(vt-v)/t{以v为正方向,a与v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5.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s;加速度(a):/s2;末速度(vt):/s;时间(t)秒(s);位移(s):米;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s=3.6/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2.末速度vt=gt

2.下落高度h=gt2/2(从v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第3篇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总结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

(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sn)/(—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节 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4篇 高考二轮复习直线运动知识要点总结

高考二轮复习直线运动知识要点总结范文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以下是物理网整理的直线运动知识要点总结,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s=sn+l-sn=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导语以下由为您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一、 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 推论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6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以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本节开始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能够正确理解加速度是学好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对加速度概念的深入理解。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物质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应该指示:常见的许多变速运动实际上并不是匀变速运动,可是不少变速运动很接近于匀变速运动,可以当作匀速运动处理,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加速度是指描述物质速度变化快慢而引入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于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v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 。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对于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确定运动正方向的条件下,可以用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如vt v0,a为正,如vt v0,a为负。前者为加速,后者为减速。

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a = 恒量。

(3)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要正确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变化率。其中速度v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速度变化量△v = v2-v1,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v也是矢量,在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率,它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

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都是矢量,但它们确实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物体运动情况。

例如: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必为零

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

c.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则其加速度也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小,则物体速度变化也越慢

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如拿在手中的物体在松开手释放它的瞬时就是这种情况;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可以不为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就具有这个特点。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的变化量△v = at,即速度变化量△v与加速度a及时间t两个因素有关。因此加速度小的物体其速度变化不一定小,也不一定就大,应考虑时间t的影响。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b选项。

应该注意的是:加速度的大小 描述的是速度变化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即: 。如果只知道速度变化的多少,而不知道是在多长时间内发生的这一变化。我们就无法判断它的速度变化是快还是慢。比如速度变化很大的物体,如果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很长,加速度可以很小,相反,速度变化虽然较小,但是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确实很短,加速度都可以很大。

第7篇 高一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关系式:

(2)位移-时间关系式:

(3)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1)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8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新知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本公式: (速度时间关系) (位移时间关系)

●两个重要推论: (位移速度关系)(平均速度位移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

●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四、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难点解析:

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操作:

1、如图,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孔与长木板纵轴位置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将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使纸带、小车、拉线和定滑轮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注意调整滑轮高度,使小车的拉线与板面平行,减小拉力的变化。

3、为了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平整地连在小车的后面,使小车运动时保持纸带与木板平行,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4、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启动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同时,用手在滑轮一端准备接住小车,防止小车撞击滑轮和落地。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5、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数据处理

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因点迹过于密集而在测量位移时带来较大的偶然误差。

2、选择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所示,这样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就是0.1s(电源频率为50hz),量出各计数点左右两计时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间的距离计算平均速度,用此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1、建立坐标系: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各个时刻t的速度v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2、作拟合曲线或直线:仔细观察这些点的分布情况,发现这些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去拟合这些点,即让所画的直线连接尽可能多的点。不能连接的点应贴近分布在该直线的两侧。并使两侧点数大致相同,这就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

结论:小车的运动速度随时间成线性关系变化;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大,而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即小车的加速度保持恒定。

小贴士:从图象上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归纳整理: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同时要求利用已有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的瞬时速度,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第9篇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考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考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求路程公式s=v0t+1/2at=vt-vo/2at

《直线运动总结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