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综合工作总结
栏目

青海工作总结(2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2-07 11:49:08 热度:20

青海工作总结(2篇范文)范文

第1篇 青海省“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为呼应这一主题,青海省确定围绕主题开展“构建和谐青海,建设绿色家园”环保宣传系列活动。具体抓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全省范围的环保宣传活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以*示教育和绿色创建为重点,突出宣传主题,省环保局向各地环保部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的通知》,认真安排部署全省“6.5”环保宣传工作,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西宁市围绕“蓝天、碧水、宁静”三大环保工程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重点工作,将5月份确定为“环保宣传月”,编发了《市民环保手册》,组织开展了青少年环境教育系列比赛、大学生环保辩论赛、企业环保知识电视大奖赛、**事业单位干*职工环保知识答题等环保宣传活动和“环保在行动”污染治理攻坚现场会,并组织所属3县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形成了较大声势。海东地区组织所属各县围绕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互助土族自治县组织全县中学生开展了环保签名和2800余名学生参与的换环保知识竞赛;平安县在电视台播放了为期一周的“建设绿色家园”环保专题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开辟了环保宣传栏目,播放环保公益广告,邀请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全区有50多个单位参与了宣传活动,发放《青海省农村基层干*环境保护知识读本》、汉藏两种文字的环保知识读物及《青海省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任务》等宣传资料17000份,展出展板和挂图2150份。

海北藏族自治州及所属4县围绕环保公众参与和绿色创建,开展了“打开天窗说亮话”的面对面环保宣传一条街咨询服务活动,让老百姓了解环保部门的职责,认真答复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环保问题,并邀请政府主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海西州在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组织30多家单位开展了以环境*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环保宣传咨询活动,展出展板50余块,悬挂横幅38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

黄南藏族自治州以“消除白色污染,美化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在州电视台播放环保*示教育片,并组织州县环保部门在州府所在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播放汉藏双语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展示环保宣传板、发放环保科普宣传册和环保布袋,使上万人受到了环境科普教育。果洛藏族自治州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

所属达日县组织3000余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环保宣传活动,制作环保公益广告宣传牌6块、印发汉藏两种语言的环保宣传材料11种4400余份、展出宣传图片和挂图150张,收到较好效果。海南、玉树等地都围绕“6.5”世界环境日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环保宣传活动。

二、组织省垣单位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由省环保局、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西宁地区“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的通知》。

制作了青海省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任务、环保政务公开方面的环境*示教育宣传展板,编印了“青海省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任务”、“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环保举报范围”、“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当代主要环境问题”和相关环保知识共12种13万份环保宣传资料。环境日当天,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了“青海省西宁地区省垣单位‘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暨绿色学校表彰和绿色社区创建启动仪式”,西宁市所属38家社区、15所学校和省垣48家单位及企业共3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展出展板187块,悬挂环保宣传横幅75条,现场发放宣传单3万份。

邀请省政府副省长苏森、省政协副**王孝榆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省有关部门和西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宣传活动,向第三批1所国家级和14所青海省“绿色学校”授牌以及2004年度3名“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1家“全国农村环保科普先进单位”颁奖,现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板展示,启动了全省(西宁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活动仪式上,副省长苏森致辞,省环保局局长曲爱珍讲话,省委宣传部领导宣读2004年省级绿色学校表彰决定,省教育厅领导宣读2004年国家级绿色学校表彰决定,省环保局领导宣读2004年由国家环境科学学会授予的第三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和“全国农村环境科普先进单位”名单,省环保局、民政厅、文明办联合对“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进行部署。

三、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6.5”前,组织召开了新闻记者联系会,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开展环境新闻宣传活动,刊发播出各类环境新闻稿件20余篇(条)。

6月5日,省政府副省长苏森和省环保局局长曲爱珍分别在《青海日报》刊发了《构建和谐青海建设绿色家园》、《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的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署名文章。并按省政府新闻发布程序要求,召开了13家新闻单位参加的青海省2004年度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监督管理、湟水流域污染防治”等主题,首次策划组织了新闻发布会中答记者问活动。

组织2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6.5”环保宣传,并通过“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省环保局愿与全社会共同行动,为构建和谐青海、建设绿色家园而努力”的移动短信群发,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6.5”期间,还组织省内高校学生环保组织开展了“环保从我做起演讲比赛”、“‘6.5’环保校园行”、“藏羚羊申吉”及青海湖环保宣传活动。

编写了《青海省木里煤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部门职责和环境保护管理》知识读本。指导中小学校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环保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营造了良好的环保公众参与氛围。

第2篇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二○○三年一月九日在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 赵乐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比1997年的202亿元增加139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24元,总体上接近小康水平。全省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比1997年的19.8亿元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支出116亿元,比1997年的36.5亿元增加79.5亿元,年均增长26%。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支上了一个大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相当于1978—1997年投资总和的1.48倍。兴建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惠及各族人民的重大工程,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五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5亿元。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等级得到提高,通县油路目标基本实现,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363公里,公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西宁至平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平安至马场垣、西宁至塔尔寺、西宁至大通等高速公路相继开工,结束了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李家峡水电站、涩一宁一兰输气管道、黑泉水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青藏铁路格拉段、百万吨钾肥、公伯峡水电站、铝电联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城镇路桥、给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农牧区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城乡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 五年来,全省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16.2亿元,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实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5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9.3万公顷,荒山荒坡造林13.5万公顷;封山育林41.5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通过实行债转股、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了有序调整。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规范管理等多种措施,使国有企业负债率下降,效益逐步好转,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转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局面,近三年分别盈利1.58亿元、4.58亿元和6亿元,改革脱困成果得到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财税、金融、计划、外贸、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20%。成功举办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等活动,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开放。五年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6.4亿美元,争取国际多边无偿援助2569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74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调整,油菜、马铃薯、蔬菜、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优势显现,“西繁东育”格局基本形成,设施农牧业快速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由1997年的20.1:39:40.9发展到2002年的13.2:44.7:42.1。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甘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开始建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8元,比1997年增加2499元,年均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比1997年增加390元,年均增长5.3%。城市和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97年的11.9平方米提高到14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3.81平方米提高到16.33平方米,牧民基本实现定居。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998—2002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40.3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救助。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五年解决83万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活力增强,科普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得到加强,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行委 由1997年的9个增加到19个,适龄儿童入学率从1997年的90.4%提高到95.4%。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结构得到优化,办学规模扩大。省博物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广播电视制作中心、柳湾彩陶展览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农村牧区通电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7年的14.85‰。下降到11.7‰。,控制在计划以内。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民政、气象、防震减灾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进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的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五年,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是在前人奋斗基础上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结果,是___、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和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同时,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与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职工和各行各业各界的建设者,向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指战员、武*官兵和**干*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比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经济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业基础比较脆弱,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特色经济优势不够突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各方面的欠账较多。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各级政府的职能还需继续转变,经济发展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四是社会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均遇到诸多困难。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省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具体地、历史地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的十六大和省十次*代会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人均意识、赶超意识,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的十六大和省十次*代会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富民强省这一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构筑具有青海特色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8%;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教文卫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促进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全省各地区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在提高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等级的同时,加快县际公路、乡村公路以及人口稠密地区、重点工矿区、旅游景区路网建设,实现西宁出口公路高等级化,西宁至各州通二级以上公路,县与县之间油路直达,东部农业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加快牧区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程度。做好青藏铁路建设支援工作,完成兰青铁路 、青藏铁路西格段电气化改造,完成西宁、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巴塘、花土沟等支线机场,基本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建设要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水利骨干工程。建成盘道水库,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及湟水北干渠工程,兴建李家峡、公伯峡等灌区工程,从根本上缓解湟水流域和沿黄台地缺水问题。能源建设要在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同时,积极推进火电、天然气电站建设。建成公伯峡、尼那、直岗拉卡水电站和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桥头60万千瓦火电站,建设拉西瓦、康杨、苏志等大中型水电站,开工750千伏高等级输电送出工程,使青海成为“西电东送”电源基地。信息建设要发展传输通信网,基本建成高速信息通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眼于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的新青海,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等骨干工程,抓好三江源区、环湖地区、东部水土流失区和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城镇和人口集中地区要以造林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东部浅脑山地区、环湖地区、龙羊峡库区符合退耕还林还草条件的耕地要全部退下来;牧区要积极实施以“休牧育草、划区轮牧、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为重点的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恶化、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加强种苗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适生种苗。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调整农牧业结构、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培育新产业,切实解决农牧民的吃饭、燃料和增收问题。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加强气象、地震、环境等的预测预报和各种灾害的防治。经过五至十年努力,使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做好项目工作。项目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载体,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做好项目工作。要根据国家投资重点,围绕交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水利枢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发展优势产业等,进一步加强后续项目筛选、论证工作,充实项目储备,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重点做好格尔木至柳园、西宁至成都等铁路新线的规划工作,加快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的前期准备,搞好“铝电联营”、“镁电联营”、西部化工等优势产业项目的开发和推介,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抓项目工作,要分级分口负责,落实责任。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增加国债项目投资和西部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强在建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的管理,严格招投标制和项目法人制。按照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面向社会推介一批效益好、回报率高的产业化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争取外商投资、省外投资和省内社会投资有较大增长,力争今后五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以上。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壮大全省经济实力。 强化农牧业基础,发展产业化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牧区和农牧民。要把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农牧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防灾基地建设,搞好现有灌区水利设施的挖潜配套,发展集雨利用和节水灌溉,不断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集中力量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省现有114万人、3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采取光伏电源等多种方式,解决边远乡村缺电问题。要把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材、花卉等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生产。要做大做强畜牧业,使之成为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西繁东育”、“自繁自育”,加强草业建设和畜疫防治,运用现代技术推进畜种改良,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设施农牧业基地,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在牛羊肉、绒毛、中藏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加工领域,培育一批经营机制活、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与农牧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现代化龙头企业。在坚持长期稳定土地、草原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牧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充分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农牧业科技示范区,搞好对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科技兴农兴牧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和质量卫生安全检测、标准认证体系,搞活农畜产品流通,促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优势资源开发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等途径,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建成100万吨钾肥工程,发展锂、镁、锶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推进铝电、镁电联营,搞好石油天然气化工与盐化工结合,提高建材、医药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有色金属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培育对全省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搞好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使工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水平。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开发的思路,进一步加快青海湖、塔尔寺等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兴办特色旅游项目,尽快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实物租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信息、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五、优化地区经济布局,提高城镇化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今后五年,要立足于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以重点地区、重点城镇的发展带动全省小康社会的实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加快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建设,加速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在全省小康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柴达木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化水平,尽快建设成为我省新兴的工业基地。环湖地区要以加强现代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率先把这一地区建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青南地区要以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设施畜牧业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组织实施休牧育草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业,努力把这一地区建成风光秀美、高原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西宁市、格尔木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资产运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千方百计使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增强带动力和辐射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快州府、地区所在地和县城的建设,搞好道路、桥梁和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把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人口、资本和技术向城镇集中。改革户籍管理、土地使用制度,鼓励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到城镇定居落户、务工经商。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改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后五年,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环境,不断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营运管理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通过增资扩股、发行债券、合资合作等方式,扩充优势企业资产,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通过资产转让、拍卖、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整体上放大我省的经营性资本总量。同时,要积极推进非经营性资产的调整和管理。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建立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的体制创新。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和组织民间投资,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技改和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项目继续实行财政贴息。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监督,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发展金融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投融资环境。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把改善投资和建设环境、塑造青海良好形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坚决兑现国家和我省的招商引资政策,千方百计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便利。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工作,力争五年间利用国外投资和省外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利用外资嫁接和改造国有企业,引导外商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要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积极引进优势企业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培育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进一步推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继续完善和坚决兑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下决心解决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民间投资的不合理限制,严肃查处对非公有制经济设置障碍的人和事,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今后五年,要始终把维护、实现、发展好全省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2007年使大多数城乡居民过上小康生活。 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就业和再就业的责任制度,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建立统一高效、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

密集型产业,提高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安排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安置富余人员。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多渠道就业。充分发挥社区在增加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城镇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生活需要,加快发展保洁、绿化、商品快递、家政服务、治安管理、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业。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协调工作,积极开拓省外劳务市场。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搞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的续保工作,加快建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在规范化动态管理中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力度,努力增加政府社保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和营运制度,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市低保人员生活补助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稳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发展消费信贷,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居民增加在住房、学习、旅游、健康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牧区住房改造和小康村建设,引导农牧民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 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今后五年,要以农牧区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帮扶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稳定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加强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工作,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发展社会互助事业,切实关爱鳏、寡、孤、独、残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八、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实施科教兴青战略是关系我省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巩固和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成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特色研究优势,办好国家和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动产、学、研联合,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技术创新体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课题,继续采取国内外公开招标的办法联合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加强农村牧区科技工作,加速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增加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积极发展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继续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形成全社会重视科技、支持科技的社会环境。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今后五年,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投入,着力改善基层学校特别是农牧区的办学条件。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力争使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在重点城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积极发展硕士、博士生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允许专业技术人员跨地区、跨部门兼职兼薪。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和干*的在职培训,鼓励自学成才。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式的人才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青海各族人民。 九、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民主*派、工商联、无*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的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认真贯彻“依法治省”方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继续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做好信访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坚决揭露和打击达赖集团、“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其它宗教极端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青海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倍加珍视并巩固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认真落实*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干*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努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___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倡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形成全省各族人民富民强省奔小康的强大动力。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活动。 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挖掘青海优秀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鲜明时代特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快州、县、乡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为重点的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重视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预防保健体系,加强农牧区卫生工作,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力防治地方病和传染病,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做好老龄工作,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之内。 十、做好2003年的政府工作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我省“十五”计划、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亿元,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物价增长调控在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要求,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做好农村牧区工作,确保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强税收征管,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的十六大和省十次*代会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级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部署,省十次*代会规划了未来五年青海发展的新蓝图。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省委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工作总结(2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