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一、气象区域自动站新建、改造工作
我局于11月底完成了两要素自动站升级改造,新增了风向风速监测能力;在五矿、水清新增了四要素自动站,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在长江岸边、博物馆新增了气象实景监控摄像头,提高了气象服务能力。
始终把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管理工作列入汛期日常工作的重点,落实专人对全县自动气象站进行维护,保证24小时内解决故障,现全部自动站运行情况良好、数据传输及时,国家站全年传输及时率达99.87%,区域站为98.91%,单雨量站为99.76%,为江安防灾减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气象服务工作
全方位的做好重要天气过程、重大灾害性天气、重要时节、重点产业的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做到每次重大气象服务无失误,每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会不放过。由于我们预报准确、服务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把群众损失降到了最低。我局每周、每月定期通过书面报送、*政网及无纸化办公平台等方式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政府相关部门、各乡镇传送旬月季天气预报,不定期书面报送气象专题预报、气象信息快报;坚持每天向应急、防汛、国土等部门发布天气预报,共同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加强区域联防。
三、2016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功能完善的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度,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做好水清炮点现代化建设,2016年建成标准化炮点。
(三)继续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提升为农气象服务能力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四)做好2016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做好为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决策服务,加强与各个部门的联系,密切监视各种转折性、灾害性天气,进一步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以及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和农事关键期预报服务工作。
第2篇 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总结
三家店镇计生办在县人口计生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临人口组(2013)2号文件精神,结合县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迅速开展全镇计生干*职工会议,学习贯彻县人口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深入领会县里的会议精神,掌握方案的各项具体要求,同时召开村支书和管理员会议,充分宣传发动,做好动员,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采取了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活动要求。
武海涛委员在会上强调:"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是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新突破的具体措施,也是人口计生部门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全体干*要充分认识活动的和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负责抓好"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我镇要求要明确此次活动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会后,我镇计生系统制定了《三家店镇人口计生系统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三家店镇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情况第二阶段总结
我镇在前一阶段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制定的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针对计生干*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道德修养和业务技能学习不够,确定每季度末开展一次计生政策培训考试和岗位练兵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职工学习法律政策的积极性。
针对有些干*职工在优质服务、依法行政、*洁勤政等方面存在服务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我们采取大力培育特色,树立典型形象为榜样的方法,逐步改进工作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另外,我镇严格执行反腐__制度,认真履行*风*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认真抓好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村务公开"三项公开"活动,努力解决影响我镇人口计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3篇 2011年发改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总结
2011年发改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总结
按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2011年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嵩人社通〔2011〕317号)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以目标管理为主线,以执行力提升为重点,以督查问效为保障,以“项目提速、执行提能、服务提效、经济提升”为目标,促使全局干*职工在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工作力度和工作满意度方面有新的提升,为加快建设中国昆明空港新城(**)创造良好环境,现将2011年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是建设效能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局**自身建设,有力提升**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我局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和改革局“执行力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了保障措施,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干*职工投身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服务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分步实施、确保实效。及时召开动员会,认真开展学习,郑重向社会作“执行力提升年”活动承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专题***,深入查找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整改。
工作开展情况
一、储备项目打基础。以“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入研究国家、省、市投资方向和重点,建立和完善了接替有序、持续发展的项目储备库,建立了“十二五”规划项目库,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库,桥头堡建设(2011—2020年)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项目3个项目库。一是编报桥头堡建设项目。按照市发改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并迅速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各单位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于6月7日圆满完成了桥头堡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报送工作。经各单位上报并认真梳理,我县报送项目共345项,总投资1810.6亿元,已完成投资101.14亿元,计划投资1709.47亿元。二是做好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编报。按照昆明市发改委《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在全面征求全县各镇(街道办事处)、县级各单位、各园区意见的基础上,经认真梳理,**县申报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共计82项,合计总投资156.2亿元。三是开展2011年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按市发改委《关于编报2011年政法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与县**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及县森林**局五家项目单位就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情况进行协调对接。局领导多次到省、市发改部门进行汇报、协调,详细了解项目申报要求和政策导向,并多次到项目申报单位了解项目具体情况,指导、协助5个部门做好项目包装、申报的前期工作。四是组织申报2012年云南省“三个一百”重点建设备选项目。共申报项目21项。五是在我县“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昆明空港新城(**)各片区规划,筛选提出了未来10年(2011—2020年)争取国家和上级支持项目252项,概算总投资1192亿元。按照市场需求,根据我县产业规划、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10年(2011—2020)的产业发展项目100项,概算总投资1205亿元。
二、包装项目保立项。今年1-11月,完成包装项目102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项的102%;省市级立项(或备案)项目58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5项的105%,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县发改部门共审批项目71项,预计投资金额140.74亿元。
三、强化督查促进度。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重点项目督查,及时上报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认真查找存在问题,督促项目责任主体进行整改,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努力提高项目运行质量。
四、加强协调争资金。2011年,全县争取中央、省、市资金目标任务10.78亿元。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下,截止10月底,全县向上争取资金到位8.835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2%。其中,中央资金4.41亿元,省级资金1.64亿元,市级资金2.78亿元。年底可完成目标任务。
&nbs p; 五、抓制度创新,发改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强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抓好各项发改体制机制改革,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突破。一是为促进我县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顺利推进,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报送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二是为确保我县居民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11年**县稳定价格总水平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价格通报制度;三是为促进我县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了出租车运价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四是加强**效能建设,形成团结干事、协调有力、令行禁止、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修改、完善、创新,制定了《**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制度》,共汇编了十二项制度;五是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原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实行备案制,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审批制,对属县级审批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只需提供立项申请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即可办理。
一年来,我局按照县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有序推进。以加强学习型**建设,加强自身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洁、人民满意的**为目标,紧扣“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洁”的主题,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抓规划、引领发展,抓项目、拉动发展,抓改革、促进发展,抓监管、保障民生,抓分析、反映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工作人员执行力显著提升。
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措施
2011年,我局在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宣传学习不够,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学习研究不够深入。由于日常工作较多,忙于对上对外跑项目、忙于事务性工作,参谋助手作用尚未发挥到位。三是面上工作一般推动多,突出重点抓特色不够。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增强责任感,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 2015年中医药工作总结】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5年度工作总结
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5年度工作总结
xxx中医医院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015年度工作总结
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
2015计划搬迁至新址,全院病房将全部实现中心供氧、床头呼叫,为住院患者提供舒适快捷的优质护理,四间标准化层流手术室能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并为与上级医院手术合作提供有力保障。重症监护室建设,将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并有效降低重症患者转院率。康复科的成立,能充分发挥针灸、火罐、熏蒸等多种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并填补我县乃至我盟的康复诊疗空白,必将成为我县医疗的一大亮点。
二、创国家二级中医院 中医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院在保持了中医快速发展优势的前提下,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2015年11月,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管局组织的国家二级中医院评审,使我院的中医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中医人才素质工程
1.实行中医传承“师带徒”,促进中医薪火相传。
我院积极配合国家开展院内中医传承“师带徒”工作。
2015年度我院充分利用5名本院老中医的人才资源,对遴选出的有培养前途的2名年轻中医人才,举行了隆重的中医拜师仪式,进行中医传承“师带徒”式重点培养,促进了中医的薪火相传,促进了年轻中医人才的早日成才。
2.举办“中医大讲堂”,学习中医老专家临床经验 我院中医专家参与了县卫生计生局举办的 “中医大讲堂” 3次,中医专家讲授从医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典型脉案、用药心得,使800多人次中青年中医人员收益匪浅。
四.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提高中医疗效
1.积极响应国(转载于: 在点 网)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我院2015年度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成立领导小组,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协助县卫计委组织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非药物治疗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如针灸、推拿、药浴、熏洗、刮痧等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深受欢迎。2015年度我院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部分病区实行主动参与方式,得到了患者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此举是我院中医工作的亮点之一。
五.开展中医“治未病”,送医药下乡义诊活动
自2012年起至2015年我院一共开展下乡义诊15次,思想汇报专题到基层义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切身体验到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独特作用。
六.积极开展中医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发展
1.积极实施中医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5年度我院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中医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积极开展中医医疗下乡活动和支援农村中医卫生工程,努力打造中医的“诚信品牌”。
七.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我院合理配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2015年我院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
2.科室建设。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
2012年我院已经有盟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2015年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门诊。以扩大
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充分发挥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真正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我院积极指导农村卫生院工作和培训乡村医生,范文top100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积极配合盟、县卫计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加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八.全力打造中医院品牌。
1.2015年医院投资30余万元,对于一些院内环境进行中医文化改造,营造中医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医院影响力。
2.2012年成立中医“治未病”科,3年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评估、中医干预指导、健康调养指导,中药膏方、药膳、中药熏蒸等,就诊患者达1100多人,广受患者青睐。
九.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1.中医内涵不足,急待建设。
2.中医教育体系不合理,加强师承教育。
3.中药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5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