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人民教师 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 选题
2、 设计(方案)
3、 计划
4、 实施
5、 反馈
6、 总结
7、 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 “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硬背,而是要全员、全程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再次,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活动课程无教材,上什么、怎么上都得由教师自己开发,这样子,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而学生呢?从选题、计划、实施、总结汇报、评价,都贯穿了他们自己的活动,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实践中获得了
几点经验: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资源整合。
1、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2、与乡土知识相结合、
3、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关于活动课题的选择――
1、教师预设主题。如:《我们的白埕》《养蝌蚪》
2、学生自主选题。
3、集体即兴选题。如:非典
4、主题词选题。如:《绿色的 》
一些困惑 ——遭遇的问题
1、 选题——预设与生成,意义与兴趣?
2、 资源——
3、 范围——安全与区域教育
4、 质量_-过程与结果
5、 领域——指定与非指定
想课题容易,挖好课题难!选不出比较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又带有很强吸引力的好课题!
1、安全顾虑――课外活动放不开手脚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模糊;(计划课基本成型,但汇报课尚无成效。)
3、活动深度不足。
4、班队活动有声有色,指定领域比较薄弱:研究性学习基本空白;社会实践挖不出好课题;
5、活动伊始颇有兴趣,过程监控比较不力,结果,往往难以持续到底。
继续参加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还是在华福酒店,到三星级酒店听四形级的课。
早上听了一节,实验小学翁陵珊老师上的《春天在哪里》。
总体效果很好。
尽管有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没说的。
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第一点:关于要不要试教?
第二点:关于活动要紧扣主题——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紧扣主题,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点:关于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围绕学生兴趣。
一、我不反对试教,但反对在同一班试教。
如果总是在同一班试教,学生的兴趣就都被磨没了。课的新鲜感都没了。
真要试教,请到其他班。
至少不要全班性的试教。
像今天的课,最好一组一组的单独“试教”——汇报排练。
二、
一个建议
县、各中心校在教研上宜抓点(确定重点学校)、抓项目(主攻某类课型)进行攻关,将各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摸索出来,寻求逐个突破。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 新创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划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2、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2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改总结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样本校,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方面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本学期拟对“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校园万花筒”、“书海踏浪”、“果味飘香”、“多民族大家庭”、“购物讲价”、“吃的文化”这些主题进行研究。
其次,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
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
三、
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第3篇 少先队活动课程落实情况的总结报告
少先队活动课程落实情况的总结报告
一、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及时传达文件精神
团区委积极与区教体局沟通联系,争取支持,确保少先队活动课程在我区各中小学校的顺利开展,通过及时转发市少工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红领巾集结号少先队活动课程网络平台上传'的通知》、《关于推进我省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基层学校少工委积极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学校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安排,鼓励各小学辅导员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开展特色活动。
二、加强对各基层学校督导,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目前我区各小学均能够将少先队活动列入课程安排,保#from 本文来自 end#证了少先队每周一节课活动时间的落实,虽有部分学校对少先队活动课的表述还不规范,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小学课表都体现出'少先队活动'这一规范表述。
三、加强对各基层辅导员培训,以确保少先队活动课程质量
团区委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大中队辅导员积极参加省农村辅导员培训班和市初任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等培训,组织大中队辅导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国梦'主题活动和《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试行)》办法,积极推进少先队活动课在各学校少工委的开展,努力形成'满园春色'的少先队活动特色。
第4篇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习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分别以平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习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习。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
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
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第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网站——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第6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课竞赛总结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课竞赛总结
咸丰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课竞赛已经于20xx年5月15日在县民族中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县13个单位的14位参赛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现将竞赛情况予以通报。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已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认真及时领会落实《咸丰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且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办法具体,专人负责,措施得力,领导有方,顺利启动,活动有声有色。
2、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表现在许多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任或兼任教师为主,其他各科教师能够积极配合,出谋划策,主动参与,这些教师在做好本学科工作的同时,又帮助学校顺利启动和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15日的竞赛活动,参加的单位有91个,参加人数有132,可谓规模空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
3.参赛选手精神可嘉,成绩突出。他们勇于承担参赛任务,积极与人合作,查找资料,尽心竭力,设计指导,不厌其烦,制作课件,精益求精。
4、14位评委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公正合理,慧眼识珍珠。
5、县民族中学为竞赛活动提供场地并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与会教师的肯定。
二、不足的地方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特性理解不够,领悟不深。电子演示报告不能很好的突出四大特性。
2、不能正确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内的活动。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了学科活动课。
3、主题活动的基本步骤不全面,电子演示报告中的“活动过程”不充分,也即对活动过程展示不够。
4、个别电子演示报告制作仓促,主题活动走过场,不能生成学生能力,升华学生情感。
5、清坪镇中心学校安排清坪民族中学参赛,但是清坪民族中学没有指定参赛选手,没有制作电子演示报告,致使清坪镇中心学校成为本次竞赛活动唯一缺席单位。
第7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人民教师 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 选题
2、 设计(方案)
3、 计划
4、 实施
5、 反馈
6、 总结
7、 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 “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硬背,而是要全员、全程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再次,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活动课程无教材,上什么、怎么上都得由教师自己开发,这样子,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而学生呢?从选题、计划、实施、总结汇报、评价,都贯穿了他们自己的活动,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实践中获得了
几点经验: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资源整合。
1、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2、与乡土知识相结合、
3、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关于活动课题的选择――
1、教师预设主题。如:《我们的白埕》《养蝌蚪》
2、学生自主选题。
3、集体即兴选题。如:非典
4、主题词选题。如:《绿色的 》
一些困惑 ——遭遇的问题
1、 选题——预设与生成,意义与兴趣?
2、 资源——
3、 范围——安全与区域教育
4、 质量_-过程与结果
5、 领域——指定与非指定
想课题容易,挖好课题难!选不出比较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又带有很强吸引力的好课题!
1、安全顾虑――课外活动放不开手脚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模糊;(计划课基本成型,但汇报课尚无成效。)
3、活动深度不足。
4、班队活动有声有色,指定领域比较薄弱:研究性学习基本空白;社会实践挖不出好课题;
5、活动伊始颇有兴趣,过程监控比较不力,结果,往往难以持续到底。
继续参加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还是在华福酒店,到三星级酒店听四形级的课。
早上听了一节,实验小学翁陵珊老师上的《春天在哪里》。
总体效果很好。
尽管有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没说的。
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第一点:关于要不要试教?
第二点:关于活动要紧扣主题——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紧扣主题,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点:关于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围绕学生兴趣。
一、我不反对试教,但反对在同一班试教。
如果总是在同一班试教,学生的兴趣就都被磨没了。课的新鲜感都没了。
真要试教,请到其他班。
至少不要全班性的试教。
像今天的课,最好一组一组的单独“试教”——汇报排练。
二、
一个建议
县、各中心校在教研上宜抓点(确定重点学校)、抓项目(主攻某类课型)进行攻关,将各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摸索出来,寻求逐个突破。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 新创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划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2、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5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