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乡镇小学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05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2篇 2016年10月小学生工作总结范文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校一项重点来抓。具体做法
二、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1、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学校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2、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规则的制定,学校通过开学典礼大会,推选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和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表态发言,让大家监督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此基础上,我校少先队大队三月份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新守则,遵守新守则” 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每学期演讲都会改变许多的学生。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下班,用心观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在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五条禁令”,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五条禁令”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我们在每学期开展优秀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手工)等展览,每个班级评出10个优秀作业。每次这样的活动结束学生的书写,会大有改观,有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3、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出着眼。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比如近期由于学生参与大合唱、运动会、韵律操活动,使一些受到了影响学生,特别我校六年级学生,如陈鹏、冉明、李宝、祁鹏等同学,思想波动比较大,自由散漫,借训练为由在校园游游逛逛,不进教室学习。学校与班主任了解情况后,采用“一对一”的重点帮扶的方法, 从领导做起,利用时间找典型的学生与之谈话,讲道理,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1 2
第3篇 乡镇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05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开展“做爱心妈妈”活动,全校13名女教师和16名男教师爱人都分别对口帮扶2至3名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和父爱。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1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