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点
知识点总结
一、相交线:
性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二、对顶角、邻补角:
1.对顶角: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1与∠2有公共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说明:两个角是对顶角必需满足两个条件:(1)有公共顶点;(2)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邻补角:如图,∠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条边oa、ob互为反向延长线,显然它们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3.性质:(1)对顶角相等;(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
三、有关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1.概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说明: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说明:垂线是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垂线段,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平行线间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性质:(1)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3)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地说:垂线段最短;(4)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四、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
1.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它们分别在ab、cd同侧,且在ef同侧。同位角呈“f”形;
2.内错角:∠3与∠5,∠4与∠6,它们分夹在ab、cd之间,同时又各在ef两侧。内错角呈“z”形;
3.同旁内角:∠4与∠5,∠3与∠6,它们分别夹在ab、cd之间,同时又在ef同侧。同旁内角呈“u”形。
说明:(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指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这三类角都是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3)同位角特征:截线同旁,被截两线的同方向;内错角特征:截线两旁,被截两线段之间;同旁内角特征:截线同旁,被截两线段之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八个角中,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对。
常见考法
(1)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中考中必有所涉及,一般是综合其它知识一起考查;
(2)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在中考中一般以填空、作图出现,主是根据要求作出垂线段或用性质解释理由。
误区提醒
(1)对顶角、邻补角以及垂线的概念理解有误;
(2)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产生遗漏或错认。
典型例题如图,∠bac=90°,ad⊥bc,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
①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②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
③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④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a.1 b.2 c.3 d.4
解析③是错误的,其余的均是正确的,故本题选c
导语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我们首先要掌握其基本概念,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去了解,很多同学对于知识记忆不是很擅长,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来说,大家面对各式各样的知识点,感受就是一个字,懵。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家不妨从自己的记忆方式入手,改变自己的记忆方法采取有趣的高效的记忆方法,如果不想浪费时间自己去琢磨,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种子植物(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_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_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_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之梯形
知识点总结
一、梯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分类:梯形分为一般梯形和特殊梯形,特殊梯形包括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等腰梯形: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性质:等腰梯形的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方法: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二、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
(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
(1)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三、研究梯形问题的主要方法:
将梯形问题通过作辅助线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解决。
与些同时,学生应当理解并掌握梯形常用的七种辅助线:1.平移一腰;2.过顶点作高;3.平行一条对角线;4.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5.过一腰中点和顶点作直线;6.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7.作梯形的中位线。
常见考法
(1)考查梯形的有关概念,梯形的一些有关计算(如求梯形的角、高以及面积);
(2)考查梯形中位线、梯形的对角线,以及梯形的常见辅助线的添法;
(3)有关梯形的拼图问题以及梯形为背景的实际问题在段考、中考中也有体现。
误区提醒
(1)误认为梯形只有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两种,而实质上这两种只是梯形的一个特殊情况;
(2)对等腰梯形判定定理把握不准,忽视了“同一底”这一前提条件。
典型例题(2024年安徽省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cd,且∠abc为锐角,若ad=4 ,bc=12,e为bc上的一点,当ce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abed是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解:当ce=4时,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在bc上截取ce=ad,连接de、ae.
又∵ad//bc,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ae=cd=bd
∵be=12-4=8>4, 即be>ad
∴ab不平行于de∴四边形abed是梯形
∵ae//cd,cd=bd, ∴∠aeb=∠c=∠dbe[来源:]
在△abe和△deb中
ae=db, ∠aeb=∠dbe,be=eb
△abe≌△deb(sas) , ∴ab=de
∴四边形abed是等腰梯形
当ce=6,四边形abed是直角梯形
在bc上取一点e,使得ec=be=bc=6,连接de,
∵bd=cd,∴de⊥bc
又∵be≠ad,ad//be, ∴ab不平行于de
∴四边形abde是直角梯形。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__.12.11加入世贸组织。
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轴对称知识点归纳
轴对称章节要求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那么接下来的轴对称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记忆了。
轴对称
1.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接下来的初中数学知识更加有吸引力,请大家继续关注哦。
中考考点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是古文的一个常见考点,现今喜欢阅读古文的同学相对较少,对文言的各种用法不怎么熟悉,小编这整理了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分享给各位同学,帮助大家考前复习。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之:
(一)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例句:
问所从来,俱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狼》
其他例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知识,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例: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例: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例: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动词
可译为“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者 :
(一)结构助词
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例: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而 :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一)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二)承接关系
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例: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而”连接的分句有明显的动作先后,可译为“接着”。《郑人买履》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而”相当于“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人琴俱亡》(此句中的“而”易混淆为转折连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转折关系
译作“但是”“然而”“可是”“却”。
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递进关系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例: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五)修饰关系
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
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b“而后”,相当于“然后”。
例句:假诸人而后见也 《送东阳马生序》
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例句:既而风定 《山市》
既而儿醒 《口技》
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d“而或”,相当于“有时”。
例句: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其: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论语十则》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它的,指狼的。《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他的,代“屠户” 《狼》
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桃花源记》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们的,代齐军。《曹刿论战》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例: 蹲其身,使与台齐。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童趣》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指示代词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例: ①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四)连词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例: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例: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例: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
可译为“认为”。
例: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四) 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焉 :
(一)疑问代词
可译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句末疑问语气助词
可译为“呢”。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三)代词
相当于“之”。
例: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四)兼词
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例: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虽 :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表示假设
可译为“即使”。
例: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二)表示转折
可译为“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
(一)代词
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例: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
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例: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例: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例: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例: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乃 :
(一)作副词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例: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
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
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例: 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
译为“你、你的”。
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于 :
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译作“在”“从”。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公输》——从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从
其一犬坐于前。《狼》——在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在
虽然,受地于先王。《公输》——从
(二)表示动作的对象
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例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向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二章》——给
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给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到
(三)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译为“被”。
例: “受制于人”的“于”。
(四)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译作“比”、“胜过”。
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五)表原因
译为“由于”“因为”。
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 :
“为”有三种用法:名词、动词和介词。
作为名词性的用法不多。
例句:或异二者之为?为:心理活动,(上述两种心情)。 《岳阳楼记》
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成为”,“雕刻”,“是”等.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译作“向”“对”等。
例: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二)表示被动
译作“被”。
例: 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译为“替”“给”等。
例: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译作“为着”“为了”。
例: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五)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译为“当”“等到”。
例: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中考文言文常用虚词意思用法归纳
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宁、去”这17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做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其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者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的”或“......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则
连词,表示接、转折、推测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不用则以纸贴之《活版》
2、副词,就是、便是。
(1)非死则徏尔《捕蛇者说》
3、法则,如:巍巍乎唯天为天,惟尧则之《论语》
然
1、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可”等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那样”“如此”等
(1)吴广以为然《陈涉建议》
(2)柔使之然也《劝学》
3、作形容词词尾
(1)晔然而骇者《捕蛇者说》
(2)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乃
1、作副词,“就”“才”“这个”“于是”
2、表判断,“是”“本来是”“原本是”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作代词:“你”“你的”
如:家祭无忘告乃翁
且
一、副词
1、暂且,姑且。
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
2、将,将要。
例:①年且九十。
②久居,祸且及汝。
③不出,火且尽。
3、而且,并且。
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
②余悲之,且曰。
4、尚且,还。
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连词
1、连接两个动词、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
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
②河水清且涟漪。
2、表顺承,相当于“并且”、“而且”
例: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3、表递进,相当于“况且”、“何况”、“而且”。
例:①且焉置土石?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4、表选择,相当于“还是”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于
1、组成介词结构,作补语,相当于“在”“到”“从”“对”“对于”
如:战于长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组成介词结构,含有比较意义。
如:苛政猛于虎。
3、表被动:(被、为、于、见)
为
一、动词:相当于“做”、“认为”、“造”、“变成”、“雕刻”、“作为”、“是”等。
如:冰,水为之。 为人五,为窗八, 若为佣耕
二、介词:相当于“给”、“因为”、“为了”、“对”、“跟”等。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活板》
宁
一、表示反语,“难道”“岂”“宁可”“宁愿”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二、安宁。如:虽鸡狗不得宁焉
也
一、语气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表示疑问语气。
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②缚者曷为者也?
表示反诘语气。
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表示祈使语气。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表示反问。
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例: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乎
1、语气助词: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1)尔知射乎?
(2)吾射精乎?
(3)君将哀乎?
2、有时作介词:类似于“于”的用法
(1)叫嚣乎东西 (2)隳突乎南北
去
1、离开。
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距离。
如:而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3、除去、去掉。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
4、过去。
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空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焉
一、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如:今其室十无一焉
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如:徐徐焉实狼其中
二、代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于是”“于此”“于之”“于何”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用在句首或句中,相当于“怎么”“哪儿”
如:且焉置土石何?《愚公移山》
夫
一、语气词
1、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如:夫战,勇气也
2、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如:好逸恶劳,亦忧夫人之情也
3、用在句末,相当于“啊”“呀”
如: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二、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名词:“男子”“丈夫”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 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为您整理的初中英语时态总结归纳,供大家参考:
时态(tense)是表示行为、动作和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因此,当我们说时态结构的时候,指的是相应时态下的动词形式。 a) 表示现在发生的动作、情况、状态和特征。 b) 习惯用语。 c) 经常性、习惯性动作。 例:he always helps others. (他总是帮助别人。) d) 客观事实和普遍真理。尤其要注意,如果前后文不是一般现在时,则无法保持 主句、从句时态一致。 e) 表示一个按规定、计划或安排要发生的动作,(仅限于某些表示“来、去、动 、停、开始、结束、继续”等的动词 )可以与表示未来时间的状语搭配使用 。常见的用法是: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定期定点运行的交通方式。 例:the ne_t train leaves at 3 o'clock this afternoon. (下一趟火车今天下午3点开车。) how often does this shuttle bus run? (这班车多久一趟?) f) 在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里经常用一般现在(有时也用现在完成时)表示将来事 情。 例:when you have finished the report, i will have waited for about 3 hours.(等你完成这份报告的时候,我就已经等了将近3个小时了。)
2. 现在进行时(be doing)用法: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3. 现在完成时(have done)用法: a) 表示动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或刚刚完成。 例:i bought a new house, but i _________ my old one yet, so at the moment i have two houses. a) didn't sell b) sold c) haven't sold d) would sell 答案是c) haven't sold。 b) 表示从过去某时刻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情况,并且有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此时经常用延续性动词。时间状语常用since加一个过去的时间点,或for 加一段时间,或by加一个现在时间。 例:great as newton was, many of his ideas ___________ today and are being modified by the work of scientists of our time. a) are to challenge c) have been challenged b) may be challenged d) are challenging 全句的意思是:“虽然牛顿是个伟大的人物,但他的许多见解直到今天还在受到挑战,并且被现代科学家的工作所修正。”challenge是及物动词,在本句中应当是被动语态;其动作延续到今天,所以要用现在完成时态。可见答案是c) have been challenged。a) are to challenge和d) are challenging都是主动语态,不可能是答案。b) may be challenged虽然是被动语态,但意思与全句内容不合,所以不对。 c) 表示发生在过去,但对现在仍有影响的动作或情况。通常用点动词,如:arrive, begin, find, give, lose等。 例:john has broken his left leg.(约翰摔断了左腿。) 注意事项 a) 现在完成时是联系过去和现在的纽带。现在完成时和过去时的区别在于:现在完成时强调动作的动态,或受动态的影响,是动态的结果,对现在有影响;过去时只表示过去的某个具体时间里发生的动作,与现在没有联系。 例:he worked in that hospital for 8 years.(他曾经在那家医院工作了8年。这只是讲述一个过去的事实,他现在已经不在那家医院了。) he has worked in that hospital for 8 years.(他已经在那家医院里工作了8年。表示他从过去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现在,现在仍在那家医院工作。) b) 因为含有for加一段时间或since加一个时间点这样的时间状语的完成时,有动态和延续性的特点,所以不能使用终端动词或瞬间动词。 例:my sister has been married for 5 years.(过去分词做表语表示状态,可以延续) my sister has married. don't disturb her.(终端动词) c) 在'this is the first/ second/ third…… time that……'句型里要求用完成时。 d) 句型'it is/ has been……since'所使用的两种时态都正确。 例:it is/ has been 10 years since i last saw him.(从我上次见到他以来已经10年了。) e) 在'no sooner than'、'hardly/ scarcely ……when'、'before'、'prior to'等句型中,主句要求完成时。 例:i haven't met that professor prior to today.(以前我从未见过那位教授。)
4. 现在完成进行时(have been doing)用法:表示某一动作开始于过去某一时间,延续或重复地出现至今,或将继续延续至将来。 例:we have been working on this project for over a month now.(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处理那个项目,已经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了。) 注意事项:与现在完成时相比,现在完成进行时更强调:在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里,动作或状态一直持续或一直反复出现。 例:1997年6月四级第45 题 it seems oil ___________ from this pipe for some time. we'll have to take the machine apart to put it right. a) had leaked b) is leaking c) leaked d) has been leaking 从本题上下文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看来,这个管道漏油已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将不得不拆卸机器排除故障。”第二句表示将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句动作发生在第二句之前,并且延续到现在为止仍在继续。因此,空格中需用现在完成时或现在完成进行时。d) has been leaking是现在完成进行时,因此是本题的答案。有11%的考生误选了b) is leaking。由于本句有时间状语for some time,表示谓语动作延续,谓语不能用现在进行时,必须用和完成时有关的时态。有些考生误选了c) leaked或a) had leaked。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本题第二句是一般将来时,所以第一句的谓语不能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
5. 一般过去时用法: a) 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情况。 b) 表示过去习惯性动作。特别是由would/ used to do表达的句型,本身表示的 就是过去时。 例:the old man would sit on a bench in the quiet park and look at others for hours without doing anything or talking to anybody.(老人过去常常坐在宁静的公园里的一条长椅上,看着其他的人,一坐就是数个小时,什么也不干,也不和任何人交谈。) he used to visit his mother once a week.(他以前总是每周看望一次他的母亲。) c) 有时可代替一般现在时,表达一种婉转、客气、礼貌、商量的语气。 例:i wanted to ask you if i could borrow your car?(我想向您借车用一用,可以吗?) would you mind my sitting here?(您介意我坐在这里吗?) 注意事项: a) 注意时间状语的搭配。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应该是表示过去某个时间的词或词组,如:yesterday, last month, in 1999, two days ago等,绝对不可与recent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is month等连用,因为这样的时间状语都与现在有关系,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或一般现在时。 b) used to do的否定形式和疑问形式很特别:你怎么写都正确。以否定形式为例:used not to do, didn't used to do, didn't use to do都对。 used to do经常与 be used to doing sth/ sth结构进行对比。前者表示'过去常常或过去曾经',要求加动词原形;后者表示'习惯于',要求加名词或动名词。
6. 过去完成时(had done)用法:表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或动作以前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已经存在的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表示'过去的过去的动作或状态'。 until then, his family _________ from him for si_ months. a) didn't hear c) hasn't heard b) hasn't been hearing d) hadn't heard 全句的意思是:“到那时为止,他家里已经有六个月没得到他的消息了。”由此可以看出,谓语动词的动作延续到过去的某一时刻才完成,因此谓语要用过去完成时。答案是d)。其它选项中:a) didn't hear,因为一般过去时只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所以不能与时间状语for si_ months连用。b) hasn't been hearing,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过去某时刻继续到现在或现在还在进行的动作,与题意不符。c) hasn't heard,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某一时刻到现在为止发生的动作。而题中的then只表示过去的某一时刻,不能表示现在时间。 注意事项:“过去的过去”这种逻辑关系常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而不一定受某个时间状语的限制。 例:there had been some one in our room just now, because i noticed a burning cigarette end on the floor when we opened the front door.(刚才有人在我们的房间里,因为我们打开前门进来时,我注意到地板上有一支仍在燃烧的香烟。) 分析:虽然时间状语是just now,似乎应该使用一般过去时,但是“在房间里”这个状态是在'开门'和'注意'这两个过去的动作之前就存在的,所以应该用过去完成时。
7. 过去将来时(would/ should do)用法:表示从过去的某个时间看将要发生的事。 例:i said on thursday i should see my friend the ne_t day.(我星期四说我将于第二天拜访我的朋友。) 注意事项:由于过去将来时是由过去时和将来时组合而成的,所以其注意事项可以参考过去时和将来时的相关注意事项。
8. 过去进行时(was/ were doing)用法: a) 表示在过去一个比较具体的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 例:mary was listening to light music 10 minutes ago.(10分钟前,玛丽正在听轻音乐。) b) 如果when, while这样的时间状语引导词所引导的主从句之一是一般过去时,则另一个句子常用过去进行时。 例:i was washing my hair when you knocked at the front door.(你敲前门时我正在洗头发。) 注意事项:其它与将来时有关的事项请参见下面所讲的一般将来时。
9. 一般将来时用法: a) 基本结构是will / shall do。 例:we shall send her a glass hand-made craft as her birthday gift.(我们将送给她一个玻璃的手工制品,作为给她的生日礼物。) c) 表示“打算去……,要……”时,可用be going to do。 例:this is just what i am going to say.(这正是我想说的。) d) 表示“即将、正要”时,可用be about to do。强调近期内或马上要做的事。 例:don't worry, i am about to make a close e_amination on you.(别担心,我马上就给你做一次仔细的检查。) e) 'be to do'的5种用法: a) 表示“按计划、安排即将发生某事或打算做某事”。 例:she is to be seen in the lab on monday.(星期一你准会在实验室见到她。) b) 该做或不该做的事情(语气上接近于should, must, ought to, have to),表示一种命令、规劝性语气。 例:you are to go to bed and keep quiet, kids. our guests are arriving in less than 5 minutes.(孩子们,你们必须 上床睡觉,不准吵闹。我们的客人5分钟之内就要到了。) c) 能或不能发生的事情(接近can, may) 例:how am i to pay such a debt?(我怎么可能还得起这么大的一笔债呢?) d) 不可避免将要发生的事情,后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例:i assure you that the matter _______ as quickly as possible. have a little patience. a. will be attended b. will be attended to c. is attended d. is attended to will be attended to关键的一点是:attend表示“处理,解决”时是不及物动词,必须与to连用。另外,从上下文看,事情显然尚未解决,所以应该用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答案是b。 e) 用于条件从句“如果……想,设想”(接近if ……want to,或if ……should) 例:greater effort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ust be made if food shortage ____________ avoided. a) is to be b) can be c) will be d) has been 答案是a) is to be。全句的意思是:“如果要避免食品短缺,就必须作出更大努力来增加农业产量。” f) 同样可以表示“正要、将要”的意思的句型是be on the point of doing。 例:the coach is on the point of giving up the game because our team has been scored 7 points.(教练想要放弃这场比赛了,因为对方已经射进了7个球。) 例:1999年6月四级第65题 i was _______ the point of telephoning him when his letter arrived. a) in b) to c) at d) on 答案是d)。on the point of doing 是固定词组,意思是“正要、打算”。全句的意思是:“当他的信到的时候我正要打电话给他。” 注意事项: 在以if, when, as long as, as soon as, after, before, in case, until, unless等连词以及具有连词作用的副词(immediately, the moment, directly)等引导的状语从句,一般用现在时代替将来时。强调延续性或动态时,可用完成时。 例:don't worry, you won't miss her. she will be wearing a red t-shirt and a white skirt at that time.(别担心,你不会认不出她的。她到时会穿一件红色的t恤衫和一条白色的短裙。) 注意事项:由于本时态是由将来时和进行时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关于本时态的注意事项,可参考'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的有关注意事项。
11. 将来完成时(will have done)用法:表示从将来的某一时间开始、延续到另一个将来时间的动作或状态,或是发生在某个将来时间,但对其后的另一个将来时间有影响的动作或状态。就好象把现在完成时平移到时间轴的将来时时段一样。其用法从和过去及现在有关,变成了和将来及将来的将来有关。 例:1997年1月四级第22题 the conference __________ a full week by the time it ends. a) must have lasted b) will have lasted c) would last d) has lasted 本题考核谓语动词的时态。全句的意思是:“会议从开始到结束将持续整整一个星期。”句中by the time it ends表示动作要延续到将来某一时刻,因此要用将来完成时。答案是b) will have lasted。如果选a),因为情态动词must后面接动词不定式的完成时形式表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一种肯定推测,而本句的时间状语是by the time it ends而非by the time it ended,所以犯了时态不呼应的错误。would虽可以表示推测或可能性,但would last不能表示延续到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所以c) would last错误。因为d) has lasted是现在完成时,表示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的动作,不能表示延续到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所以也不正确。 注意事项:由于本时态是由将来时和完成时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关于本时态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的有关注意事项。
12)将来完成进行时:shall have been doing ,will have been doing 例:by the end of ne_t month, the project will have been being worked for 3 years. (到下个月底为止,这项工程就已经不停地进行了3年了。)(被动语态)
13)过去完成进行时:had been doing 例:the old clock had been being taken apart of and fi_ed up again for several times by my 10-year old son before i came back home.(我回到家之前,我10岁大的儿子已经把这个旧钟表拆卸并重新组装了好几回了。)(此处强调“拆卸”和“组装”这两个过去的过去的动作一直在反复进行。)(被动语态)
14) 过去将来进行时:should be doing , would be doing 例:the government promised that a new highway would be being built ne_t july.(政府说第二年7月将有一条新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此句的时间状语是具体的将来时间,所以用将来进行时。)(此句为被动语态)
15) 过去将来完成时:should have done , would have done 例:i believed by the end of that year an advanced version of that software would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i was wrong.(我坚信到那年年底为止,那个软件的新版本将被开发出来。但是我错了。)(此句为被动语态)
16) 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should have been doing , would have been doing 例:they said that by the end of the following month, the project would have been being worked for 3 years. (他们说到第二个月底为止,这项工程就已经不停地进行了3年了。)
导语初中政治怎么学?很多同学觉得死记硬背就能学好政治,其实不然 。思考问题,要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律。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
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惩罚、刑罚
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什么是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__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9、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体现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1、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的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32、对青少年的成长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国家的特殊关注。
33、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4、未成年人要认真学法、用法,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5、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有违宪行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36、什么事犯罪――是指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7、我国法律的性质――体现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8、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人格尊严不受侵害,住宅及通信自由、秘密等受法律保护)
39、公民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人身权利。
40、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孝敬父母、依法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孝悌美德)。
41、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2、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43、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4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46、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8、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9、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0、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2初三部分
5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阶级,只要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
5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53、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首推四大发明
54、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5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6、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57、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其他两个方面(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相互地位、产品如何分配)。
58、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
59、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10月1日)
6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______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61、中国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底)
6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6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64、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5、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小康)
67、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9、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7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73、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7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7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7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77、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8、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80、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81、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82、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是国家经济建设成就,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
83、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4、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切实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5、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家庭、学校、社区等)。
86、我国正在大力曲径基础教育改革,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7、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88、解决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和不使用农药、化肥,保持生态平衡;要求工厂实行达标排放,并加强对“三废”的治理,要求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
89、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0、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91、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时期,要立志成才。
92、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93、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4、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奋斗)
95、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不同,当代青少年要树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
96、当代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7、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9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是――人民当家做主。
导语在整个初中的学习中,最无趣的一门课应该就是政治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学政治,是因为他们觉得政治十分枯燥,又难以背诵。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就开始放松,而考前准备时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知识点,从而无法在政治学科上拿到高分。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国策、战略、理念
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2、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3个考点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3、标志、标准
7个考点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4、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36个考点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3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目的、目标
7个考点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任务、职责、作用
4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7、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20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8、特点、特征
6个考点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
6、我国各民族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9、内涵、含义、定义
13个考点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____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见课本p76最后一段大号字。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3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