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学期工作总结
栏目

高二下学期物理工作总结3篇

发布时间:2023-06-08 17:40:04 热度:43

高二下学期物理工作总结3篇范文

第1篇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总结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总结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总结一

第六章 《曲线运动》

v0

f

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速度是变化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合力(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与轨迹关系如图所示(合力方向在轨迹凹的一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合成、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3、平抛运动:物体水平(初速度方向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1)匀变速曲线运动(a=g,方向竖直向下)

(2)平抛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水平位移:x= vo t 竖直位移:y = g t2

平抛平抛运动运动 竖直分速度:vy= g t 合速度:v =

(3)落地时间由y= 得t= (仅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v= =r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an = (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不断变的)

向心力:f= m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大小不变)是变的,但周期、角速度不变

第七章 《曲线运动》

1、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长半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k仅由恒星质量决定)(行星轨道接近是圆,则a为圆轨道半径r)

推广:所有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k仅由行星质量决定)

r

2、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而g是卡文迪许测出)

f万=f向(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g (如图所示)

所以卫星越高,运行的'速度越小,又由 知,周期越大;

说明:m一地球质量 m一卫星质量 r=r+h(r一地球半径 h-卫星距地面高度)

3、第一宇宙速度 :v= ( 、 )

4、对地球表面的物体: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 (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也将过去了,同学们也迎来了期末考试,希望上文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复习,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总结二

预习光学和近现代物理

光学和近代物理,虽然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基本只考察2~3个选择题总计12~18分,但是这部分内容和传统的有实际模型的物理内容非常不同,更加抽象和难于理解。例如,相对论部分和量子力学部分,绝大多物理校的处理方法就是避重就轻,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并且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主要的结论。这样的方法在新课改初期,题目考察特别基本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在新课标高考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今天,这样的自学模式显然不足以应付。因此必须适当的预习,开学后才可能更加深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光学部分,一定要搞清楚的问题:

(1) 什么是几何光学,什么是物理光学?

(2) 光发生干涉衍射的条件是什么?

(3) 光的干涉分成哪些类别,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训练)

(4)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稍微研究一下,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以及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这部分内容训练的是探究能力。并且承接了光学和相对论等近现代物理的知识。

原子物理需要预习清楚的是:

(1) 汤姆孙枣糕模型的特点,和提出这个理论的实验依据

(2) 卢瑟福行星模型的特点,以及卢瑟福轰击金箔实验的主要实验现象

(3) 波尔氢原子轨道模型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个模型的局限性。

近现代物理要抓住两条历史主线:

(1) 相对论的提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相对论的直观结论

(2) 量子理论的提出,量子力学的基本结论

例如,对这部分的预习可以做类似的小总结:

第2篇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进入高二以来,学生理科目标明确,物理教学在全年级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正在不断地向着预定目标前进。

本年级六位老师担任全年级十一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的物理教学,有三位老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演示实验,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讲精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备课组定期在每周四的下午第一、二节课召开备课组会议,共同确定教学进度,确定每章教学的课时、重点、难点,共同商讨教法、学法,每章确定一位老师负责说课,出复习题,考试题。

二.备课组统一全年级的教学进度 。上半学期从第十五章磁场起,讲到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复习电磁学知识,从第十一周半期考试就考查高中电磁学全部内容。下半学期从第十九章光的传播起,讲到第二十二章原子核,准备迎接六月九日第十九周进行的高2005级毕业考试。按照年级统一部署,从六月十一日起进行高三复习。作好四月底的实验会考工作。

三.加强演示实验。本学期的学生实验只有两个光学实验,平时教学加强演示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可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全年级统一使用苏州大学出版社的《高二物理教学测试》,除将教材的'习题处理好外,还要处理好《测试》一书。处理习题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讲精练,收到实效。注意在处理习题时,让优生有收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理解。

五.充分利用好分层推进的教学时间。按照年级的要求,分层推进做到三定一控:定时间、定人数、控制难度。每位任课老师负责所教学班级的分层推进基础班的教学。备课组活动是要商讨分层推进的内容、方法。各位老师所选资料共享。通过全组六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第3篇 高二下学期物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导语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初步拟定人生规划后,要将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应将自己的学业做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了。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下学期物理常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④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5.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式: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得: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②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

(3)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

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

“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

fn=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7.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高二下学期物理工作总结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