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向明中学高二(1)班的学生许思庆.在我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为我买了一台中华学习机(appleii),在父亲的支持下,我逐渐的配备了驱动器,显示器,z80卡,打印机等等.因为当时上海买家用电脑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全靠自己摸索,我也从此对计算机发生了兴趣.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发生了问题,我没人可以问,所以就逼迫我都得自行解决,就算是几星期,我也得继续研究.中华学习机中有内置的logo语言,父亲为我买了两本书,我便自学logo语言.记得当时彩色出不来,我对各条命令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就是出不来,后来终于在一次中华学习机沙龙上,一位电子工程师告诉我这是机器设计上的一个缺陷,要用特殊的命令.四年级时我到市少科站学习basic,开始自己编些小程序,渐渐就对编程发生了兴趣.
初一时,父亲为我买了286,于是我又从头开始熟悉pc机,当然是从dos命令开始.暑假,我参加了一个c语言夜校班,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学生。虽然只有几节课,但却从此使我对c语言编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最后一次,尤晋元老师带我参观了交大计算机系的机房,那些学生在终端前聚精汇神调试程序的情景太令我向往了.从此,我就迷上了编程,每天回到家最首先的事就是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因为在学校我总会或多或少地冒出些想法,对自己的程序进行加工,所以回家后生怕忘了,赶快编写进去,调试好以后,我才可以开始安心地做功课。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到快必达或科技书店去看书购书,我阅读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自学了c++语言和基础的汇编语言,还有许多pc的硬件知识.初二时,我曾用foxbase编写过股市曲线的程序,用c编写过股市模拟程序.由于我那么专情于计算机,父亲也就非常支持我,从386,486到586坚持为我升级.我也从组装这些零部件及一些多媒体配件中学到了许多经验.初三时,我开始模仿windows界面和编写中文编辑程序,也曾编过几个在windows运行的小程序.渐渐地我的设计开始规模化,不再是一个一个简短的小程序,也不单单追求它的功能,我开始逐渐结合c,c++,及嵌入汇编,深入dos,编写界面较完善的软件。我现在正在设计的软件是根据上海现在特别复杂的交通路线,为用户推荐一条合适的行车路线.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受外国软件侵占太厉害了,这严重阻碍了计算机产业化的步伐,所以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进大学后,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及上海的情况,编写适合中国人自己用的软件(以上所说的交通软件也算其中之一吧).
我现在有两大问题:
第一是如何来证明我自己的能力。应该说,我在计算机方面,特别是软件设计方面有一定特长。我有较强的统筹,调试及自学的能力。初三时我曾多次向学校,少科站和市少年宫询问有没有适合我参加的软件设计竞赛,而许多老师都简单地认为我要参加计算机竞赛,而市里的计算机竞赛,包括信息学奥林匹克都是程序设计能力的'比赛。软件设计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的两个领域,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仍然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程序设计能力强的人,他能在几小时以至几分钟之内用一段程序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但他可以不熟悉基本的dos操作。而软件设计则要熟悉各类操作系统,牵涉到各类工具,几种语言之间的综合运用,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一个长期过程,但并不一定要背出各种排序算法或是八皇后问题的解法。这就是它们大致的区别。高一时,我在市少年宫得知,有一个中文应用课题的比赛,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中文软件设计比赛,我立刻找老师推荐自己参加。但是,我只有两星期的时间,而其他同学的软件已准备了四个月,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于是我抓紧两星期时间,编写了一套中文编辑软件,参加比赛,当时参赛的只有九个同学,我得了三等奖。然而类似的软件比赛毕竟太少。我希望能有一种途径,能证明我的能力。
另一个是我的特长爱好与学习时间的问题。高一时我放学后还有时间编程。但高二以后,由于要应付会考,大量知识需要死记硬背。现在不用说是放学,就连双休日我也很少有时间去编程了。现在提倡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觉得,我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特长方面,而不是花在千篇一律的题海之中。因为那样我的学习效率才较高。打个比方,我看一本计算机书只要一个月就能全部理解,而背一本历史书则要两个月甚至更长。如果教育制度偏要我把那些东西全背出来才能考大学的话,恐怕到时候我的特长也就不长了。初三时,学校让我参加了全市物理竞赛,我得了一等奖而直升高中,解决了这一矛盾。但现在,我又面临这一困惑。
我从去年7月开始联网入internet,我想我是上海唯一的中学生用户,也是少数几个私人用户之一吧.所有的入网工程都由我自己摸索完成,去年11月我也是上海第一个用windows95浏览万维网的internet用户.有公司听说我是中学生非常惊讶,免费为我制作了一个homepage,现在我已和国外几十位朋友建立了联系,许多在美的中国人都为能在网络上见到我而感到惊讶,他们都觉得,象我这样中学生在家里能使用internet,再美国也是不多的.我能用英语方便地与他们通信,甚至讨论编程的经验。
我现在兼任学校计算机爱好者学会的会长,尽自己一分力引导那些刚买家庭电脑的同学走出玩游戏的误区,去年我曾举办过windows95的演示会,还让大家领略了多媒体的魅力,很受欢迎。
我非常希望能接触大学里的老师,提高我在软件设计方面的能力,并提供我免试直升继续深造的机会。
给校长的自荐信
我叫陈兆一,是一个聪明、勇敢、善于发现、敢于探索的男孩。今年12岁,马上就要步入初中了。
我最热爱的就是科技了。有时,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就设计制作一些发明模型。我设计的“新式安全帽”就是在受到汽车气囊保护人体的启发后想出的点子——在普通安全帽中加一层气垫,使防护性能大幅提高,从而有效保护使用者的头部。这个发明还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给了我很大鼓舞。
后来,我参加了机器人校本课的学习,并被选拔进了大赛集训班,经过紧张的训练和激烈的角逐,我和队友在省、市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全国竞赛中代表辽宁省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学校里,同学们有不懂的科学问题,总是向我请教,还有人叫我“小科学家”呢!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航天科学家,把人类送出太阳系,去探索茫茫的宇宙。但这需要超凡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所以,我不能骄傲,必须不断学习,认真谨慎,勤于思考,并且朝着服务于人民的目标去努力,才能把理想化作现实。
我的笔名和网名都叫“效生”(功效的效,生活的生。),我选择这个名字可是别有一番用意的。“效生”谐音“笑声”,我很喜欢笑,这是原因之一。为什么不直接取名“笑声”(欢笑的笑)呢?这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我妈妈有个朋友,是大连理工大学的著名教授,名字叫孙效里(里外的里),我觉得这个名字实在有点与众不同,问了妈妈才知道——这个阿姨的父亲在她出生时正在看《居里夫人传》,被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打动了,就给她的女儿取名叫“效里”,寓意是让她效仿居里夫人,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于是,我就给自己取了“效生”的笔名,这个“生”字则象征着两个人(可以让大家猜一猜),一个是我最崇敬的科学家——爱迪生,另一个是我最喜爱的歌手——张雨生,连起来就是指“效仿爱迪生,效仿张雨生”,学习他们对科学和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另外,我对围棋也有一定研究,曾获得业余一段的段位证书,也很擅长拉小提琴。我对运动也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踢足球,擅长跑步,运动会上我是班级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可惜,我不会游泳,妈妈取笑我说“是生活在海边的旱鸭子”。但是,我坚信: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邀请你们同我一起驾驶一艘由我研发的高级潜艇,在大海中遨游。时而跃出海面,时而追逐嬉戏的鱼群,时而同巨鲸们潜入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自由自在,尽情畅游,探索大海的无穷奥秘。
这就是我,一个别具一格的我——陈兆一。
写给中学校长的自荐信
我是向明中学高二(1)班的学生许思庆.在我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为我买了一台中华学习机(appleii),在父亲的支持下,我逐渐的配备了驱动器,显示器,z80卡,打印机等等.因为当时上海买家用电脑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全靠自己摸索,我也从此对计算机发生了兴趣.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发生了问题,我没人可以问,所以就逼迫我都得自行解决,就算是几星期,我也得继续研究.中华学习机中有内置的logo语言,父亲为我买了两本书,我便自学logo语言.记得当时彩色出不来,我对各条命令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就是出不来,后来终于在一次中华学习机沙龙上,一位电子工程师告诉我这是机器设计上的一个缺陷,要用特殊的命令.四年级时我到市少科站学习basic,开始自己编些小程序,渐渐就对编程发生了兴趣.
初一时,父亲为我买了286,于是我又从头开始熟悉pc机,当然是从dos命令开始.暑假,我参加了一个c语言夜校班,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学生.虽然只有几节课,但却从此使我对c语言编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最后一次,尤晋元老师带我参观了交大计算机系的机房,那些学生在终端前聚精汇神调试程序的情景太令我向往了.从此,我就迷上了编程,每天回到家最首先的事就是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因为在学校我总会或多或少地冒出些想法,对自己的程序进行加工,所以回家后生怕忘了,赶快编写进去,调试好以后,我才可以开始安心地做功课。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到快必达或科技书店去看书购书,我阅读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自学了c++语言和基础的汇编语言,还有许多pc的硬件知识.初二时,我曾用foxbase编写过股市曲线的程序,用c编写过股市模拟程序.由于我那么专情于计算机,父亲也就非常支持我,从386,486到586坚持为我升级.我也从组装这些零部件及一些多媒体配件中学到了许多经验.初三时,我开始模仿windows界面和编写中文编辑程序,也曾编过几个在windows运行的小程序.渐渐地我的设计开始规模化,不再是一个一个简短的小程序,也不单单追求它的功能,我开始逐渐结合c,c++,及嵌入汇编,深入dos,编写界面较完善的软件。我现在正在设计的软件是根据上海现在特别复杂的交通路线,为用户推荐一条合适的行车路线.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受外国软件侵占太厉害了,这严重阻碍了计算机产业化的步伐,所以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进大学后,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及上海的情况,编写适合中国人自己用的软件(以上所说的交通软件也算其中之一吧).
我现在有两大问题:
第一是如何来证明我自己的能力。应该说,我在计算机方面,特别是软件设计方面有一定特长。我有较强的统筹,调试及自学的能力。初三时我曾多次向学校,少科站和市少年宫询问有没有适合我参加的软件设计竞赛,而许多老师都简单地认为我要参加计算机竞赛,而市里的计算机竞赛,包括信息学奥林匹克都是程序设计能力的比赛。软件设计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的两个领域,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仍然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程序设计能力强的人,他能在几小时以至几分钟之内用一段程序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但他可以不熟悉基本的dos操作。而软件设计则要熟悉各类操作系统,牵涉到各类工具,几种语言之间的综合运用,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一个长期过程,但并不一定要背出各种排序算法或是八皇后问题的解法。这就是它们大致的区别。高一时,我在市少年宫得知,有一个中文应用课题的比赛,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中文软件设计比赛,我立刻找老师推荐自己参加。但是,我只有两星期的时间,而其他同学的软件已准备了四个月,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于是我抓紧两星期时间,编写了一套中文编辑软件,参加比赛,当时参赛的只有九个同学,我得了三等奖。然而类似的软件比赛毕竟太少。我希望能有一种途径,能证明我的能力。
另一个是我的特长爱好与学习时间的问题。高一时我放学后还有时间编程。但高二以后,由于要应付会考,大量知识需要死记硬背。现在不用说是放学,就连双休日我也很少有时间去编程了。现在提倡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觉得,我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特长方面,而不是花在千篇一律的题海之中。因为那样我的学习效率才较高。打个比方,我看一本计算机书只要一个月就能全部理解,而背一本历史书则要两个月甚至更长。如果教育制度偏要我把那些东西全背出来才能考大学的话,恐怕到时候我的特长也就不长了。初三时,学校让我参加了全市物理竞赛,我得了一等奖而直升高中,解决了这一矛盾。但现在,我又面临这一困惑。
我从去年7月开始联网入internet,我想我是上海唯一的中学生用户,也是少数几个私人用户之一吧.所有的入网工程都由我自己摸索完成,去年11月我也是上海第一个用windows95浏览万维网的internet用户.有公司听说我是中学生非常惊讶,免费为我制作了一个homepage,现在我已和国外几十位朋友建立了联系,许多在美的中国人都为能在网络上见到我而感到惊讶,他们都觉得,象我这样中学生在家里能使用internet,再美国也是不多的.我能用英语方便地与他们通信,甚至讨论编程的经验。
我现在兼任学校计算机爱好者学会的会长,尽自己一分力引导那些刚买家庭电脑的同学走出玩游戏的误区,去年我曾举办过windows95的演示会,还让大家领略了多媒体的魅力,很受欢迎。
我非常希望能接触大学里的老师,提高我在软件设计方面的能力,并提供我免试直升继续深造的机会。
给母校的自荐信
尊敬的**中学的领导:
你们好!
我是**学校教育系心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02至07年,我在贵校就读中学,是07届的高中毕业生。在那六年里,老师都非常关照我,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成为像老师那样的教师的愿望在我心中从此就撒下了种子。我想成为洪宽中学的一名教师,努力发挥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教育更多的学生。我读心理专业,希望可以尽自己微薄之力,减轻同学们的心理负担,让大家轻装上阵,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为家乡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学心理专业期间,我学习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统计与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心理学、逻辑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心理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必修课及大学英语与学习策略、化学与生活等公共选修课。我学习勤奋刻苦,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做事认真负责,仔细且有耐心,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各项考试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学会了word、ppt、flash等计算机基础,可以很好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育。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其中包括一些社团工作。我是《心语》——心理的专业报纸的编辑,也是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心理咨询队的成员。在《心语》工作中我是负责第二版“心灵窗口”,在工作中,我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加强自己做事认真、负责等的优良品质,并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心理咨询队中我参加了不少的义务活动,在红绿灯下值勤,清除小广告,还有宣传心理知识等活动。
我的性格偏向内向,因而我做事仔细、认真负责,能吃苦。此外,我的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待人诚恳,注重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强,曾为把在《心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班级制作的班报中,因而获得了一等奖。
我的专业是心理学,与此同时,我也擅长英语,在学校学习期间获过英语比赛的各类奖项,辅修英语。我可以辅导同学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可以兼教英语。
在百忙中抽空看我的自荐信不胜感激。愿母校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学生:当时的小编
5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