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你讲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
上中学的时候,我是个文艺青年(这个词现在好像都退化成骂人的话了),热衷于投稿。可跟许多前辈的经历不同,我从未收到过什么退稿信,稿件寄出去两三个月了,报社、杂志社既不告诉你采用了没有,也不说达不到要求、打算退稿一类的话。总之,你只能干等着,那滋味就像嫌犯等待判决通知书一样,别说有多难受了。
可是我不甘心啊,于是按照报刊上的电话,打到他们的办公室,询问投稿的结果。
对方通常会告诉我,不知到哪去了,会帮我问一下,看是谁处理的。如果是投稿后两三个月还没有回音,就基本上等于退稿了,所以我最好自备底稿。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做出这种声明了:由于来稿较多,编辑人手不够,所以恕不退稿,请自留底稿云云。
这跟20世纪80年代的做法相差何止千里?真是世风日下啊!
但是仔细一想,觉得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就此放弃吧?当年又不像现在这般网络发达,投份电子稿既不花钱,速度也快。再说了,就算是稿件被毙了,我也想知道“死因”啊,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修改、提高,你说是不是?
于是,我打电话给之前一位说话比较热情的编辑,向他了解编辑工作的节奏,请教投稿时的注意事项。问完之后,我就心中有数了。从那以后,我投稿就做了两个改变:
一是在信封上注明是投给哪位编辑的。编辑部人不多,但每天收到的来信可不少,大家通常是先处理完寄给自己的,再根据各人情况分一下公共信件。我之前写的信都是注明“某某编辑部收”,所以经常享受这种“待遇”,稿件容易被遗忘不说,一旦追踪起来,也基本上是“无头案”,不知道传到谁手中去了。
注明是投给哪位编辑的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位编辑会优先处理我的稿件,还会留下较深的印象,我要了解稿件的具体情况,也只要跟他联系就行。有时候,为了方便编辑处理起来更方便,我还会在信封上注明稿件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性质、投给哪个栏目的。
关键点:
落实到人,这样事情才好追踪。
二是投稿的同时寄上一个贴好邮票的信封,信封上写清自己的邮编、收信地址,必要时附上回信的信纸,写好开头:
陈乾文:
你好!我是《xxx》杂志社的编辑,收到你的来稿《xxxxx》,现决定:
1、采用;
2、退改,修改建议如下:;
3、退稿,退稿理由如下:。
从那以后,我投出去的稿件十有八九能收到回信,好些编辑还会另外附纸,详细地写上改进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因很简单,人大多图省事或喜欢偷懒,尤其是在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时候,你要是能为对方考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那么对方也会乐得在第一时间联系你、帮助你。
像我给人投稿,最渴望的就是发表,哪怕不能发,也希望能够得到编辑的指点。至于他是否知道我叫什么、我的收信地址是什么、回信时得贴多少钱的邮票,都不重要,我把这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做了,他省心省事了,自然乐得给我回信。
关键点:
你帮对方节省时间,对方帮你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说话、做事之前都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尽量消除他的不便或困惑。这样一来,哪怕是我有求于人,对方也乐得伸出援手。
还是以求职为例,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吧。如果你的名字里有生僻字,怎么办?
习惯比较好的人就知道,做简历的时候要把拼音加上,自我介绍的时候要多说一两句话,解释一下自己的名字,让人知道你的名字怎么读、怎么写。其实,名字里有生僻字不见得就是坏事,恰恰相反,这完全可以成为你展示自己的一个好机会。一句妙趣横生的解释,能让别人牢牢记住你的名字,也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
工作后,你最好也保持这个习惯,比如说做名片的时候也把拼音加上去——谁说简历或名片上不能注音的?格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不要看别人的模板上没有这些,你就不敢加。能为他人着想,才是最好的学习榜样。
关键点:
不要让名字、邮箱成为别人与你交流的“拦路虎”。
还些人的邮箱比较怪,最好也说明一下。像我之前收到一个女孩子投来的简历,她留的邮箱名字就是她的名字全拼加“20xx8”。我按照该邮箱给她回了封信,并发短信提醒她查收,结果半天过去了,也没见她给个回音,让我不由得生疑:该不会邮箱、手机号都有错误吧?
于是,我给她打了个电话,想问一下她是不是把“20xx”错写成“20xx8”了。结果电话通了,但是没人接听。好在她最后给我回了个电话,说邮箱没有错,就是那么写的,只不过她现在人在外地,不大方便,得过两天才能查收邮件。
我不由得为她暗叫侥幸:幸好都是对的,要不然没收到一些重要的通知,怎么办?也幸好我是用手机给她打的,要是用座机,只怕她回拨过来,都不知要找谁、要拨哪个分机号了。
如果有人给你介绍了一份工作,你就好好珍惜,到新单位后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你的朋友也因此不至于太难办,甚至能得个人情,让人觉得他是帮单位找了个人才,而不是安插了个笨蛋进来。否则,单位领导和你的朋友都有可能被人指责是在以公谋私。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哪天想跳槽了,再去找他帮忙,他还会乐意吗?
总结简历要点:
hr看一份简历的时间通常只有15秒,所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他、打动他!
做简历时,一定要在一开头就注明以下信息:求职意向、联系方式、自身优势。其中,求职意向要单一、明确。
学会使用关键词,让别人第一眼就看到你的优势。
不要以附件的形式发送简历及照片,除非对方有明确要求。
让朋友帮忙投递简历,能大大提高简历的命中率,但一定记得在文件名称上注明基本信息。
如果名字、联系方式有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一定要加以说明,不要局限于格式。
总之,要学会站在hr的角度考虑问题,“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那么对方也会乐得在第一时间联系你、帮助你。
对于求职者来说,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才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教你四个求职面试技巧,帮你找到好工作。
求职面试技巧1:体面地去面试在打扮上面必须体面。穿上正式的服装,化个淡妆,理理头发,这是求职面试最为基本的准则。千万不要觉得穿着上说的过去就够了。穿着外面的职套装要整洁干净,里面的衬衫领子要熨好,不能有皱褶。另外随身携带的皮包也非常重要,不要背个双肩包就去面试了。
求职面试技巧2:做好万全的准备你的个人简历、求职信、推荐信等材料都需要随身携带备份,要知道你只是众多竞争者中的一个,如果你能在面试中及时递给面试官一份额外的简历,免去了他费力寻找麻烦,面试官一定会对你印象深刻。只是在递简历的时候要瞅准时机,得在面试官面前提醒他不太记得的你的简历资料,然后再奉上事先准备的。如果一开始就递上去,只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自信。
求职面试技巧3:冷静、准静、再冷静面试中的紧张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大家都能理解,坐在你面前的面试官甚至期待你的紧张。当然并不希望你紧张到连话都讲不清楚。为了缓解紧张,建议你赶紧冷静下来,建议你提前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用5-10分钟的时间做一次深呼吸,期间可以想象一下冷静成功面试后的场景,可以帮你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同时增加大脑的供氧量。
求职面试技巧4:懂得提问题在接到面试通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去做关于这家公司的各种调研,这是找工作前必须了解的事情,此过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工作,了解你所要应聘的工作岗位。在面试的时候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会让面试官更了解你自己想要什么,在面试结束前,当面试官问你是否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时候,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只要是在面试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尽量提问就好了。
在面试中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能够让自己的答案显得更出色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面试技巧:如何让你的答案更加出色
面带微笑,容光焕发
脸上带着愉快轻松和真诚的微笑会使你处处受欢迎,因为微笑使你显得和和气气,而每个人都乐于和气、快乐的人一起共事。你应该表现出热情,但不要表现得太过分。人们之所以被录用不是因他们需要救济,而是因为他们可以做事。
留心你的一举一动
面试时你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你的衣着、你的回答,还有你的身体语言、脸上的表情、姿势、仪态和手势等--都会受到对方的仔细观察。如果你是新手,那就表现出庄重;如果你是老手,那就表现出活力。
始终作出积极、肯定的反应
不要使用那些带有否定色彩的词(例如厌恶、不想要、拒绝等)。此外,你还须避开以下的话题;你辞去上一份工作的原因;你与那个光吃粮不干事的上司旷日持久的争吵--永远不要侮辱以前的上司。否则这位可能成为你上司的人便会怀疑你以后是否也会象对待前任上司那样来对待他,并决定永远都不当你的上司。
以最佳方式、在最佳时间开始你的面试
有些人说求职面试的头5分钟最关键;其他人说你是否会被录用取决于你在面试的头60秒的表现。如何才能在面试的头几秒钟之内就给人留下好印象呢?以下的几点对你也许有所帮助:
事先确定好要穿的衣服,弄清楚面试的地点究竟在哪里。有必要的话,先跑一趟。2.要守时;对接待人员要和蔼;在等候面试时可读杂志,但不要吸烟或嚼口香糖。3.说几句话打破沉默,例如赞美一下漂亮的办公室、有趣的图画等。4.在对方招呼你坐下以前不要坐下;不要主动和对方握手,除非对方先伸出手来。
在面试时尽量使用对方的姓氏(除非你们是好朋友,否则不要直呼对方的名字),但语气不应该是在哀求对方。通过看着面试者的鼻梁来保持目光的接触(但必须时不时地把目光移开,否则对方会认为你很怪异而不真诚)。不要局限于一两个字的回答。
找工作靠拼爹不利于长远发展
靠关系 不费吹灰之力找到工作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不要利用亲朋关系,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些90后毕业生是富二代或官二代,借用亲朋关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谋取一份工作,而另一些人没有亲朋关系的一臂之力,只能白手起家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就业市场博取一份工。亲朋关系让大学生就业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现象,甚至是让人诟病的萝卜招聘。但来自第三机构的调查却显示,通过亲朋关系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人,在半年后或三年后,其月收入、专业相关度都低于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第一份工作者,也就是说,亲朋关系对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无益。 记者邓仲谋
13%的人利用亲朋关系揾到第一份工
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学毕业,要不要在就业过程中利用好亲朋关系呢?本报之前的90后新鲜上市报道中,一些同学表示,找工不妨尽量利用好家庭关系。华工的小睿认为,这种借力其实是一个跳板的功能,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平台。
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会利用亲朋关系?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通过朋友和亲戚初次求职成功的比例为13%,次于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32%)和通过专业求职网站(18%);而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通过朋友和亲戚初次求职成功的比例为23%,是比例最高的求职成功渠道。
亲朋关系可以作为职场的一块敲门砖,但未来职场的发展依然要靠毕业生本人。一位资深猎头认为,家庭背景一般的毕业生,其成长会比家庭背景好的速度快一些,因为他们工作动机更强烈,而决定将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成就动机这个素质,这来源于社会的角色和定位,想成为怎样的人,有多强的意愿。有了这个成就动机,即使没有背景,也可以让他成长很快,特别是在销售岗位,这种体验最明显。
职业规划师陈功认为,富二代、官二代有资源优势,起点可能比较高;寒门子弟缺少资源支持,起点可能比较低,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只要做好职业规划,从事真正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天赋优势的职业,假以时日,就会后来居上,正所谓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靠关系入职后发展跑输其他人
在大学生就业中,亲朋关系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能维持多久?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以2007届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其毕业半年后和毕业三年后的情况,用数据给予了说明。
数据显示,通过亲朋渠道获得第一份工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和专业相关度低于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第一份工作者,月收入差距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383元、212元、120元。学校层次越高,通过亲朋渠道成功求职的毕业生在半年后月收入方面劣势越明显。专业相关度差距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6个、7个、6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通过亲朋渠道获得第一份工的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依然低于毕业时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工作者,月收入差距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808元、366元、197元。
对比分析可见,亲朋这种求职渠道对于好就业(就业数量)能起到作用,但是却难以保证就好业(就业质量),更不能保证日后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求职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大学生并不一定非得依赖家庭或父母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等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脉。
毕剩客求职要迈四道心理坎
很快就要进入金九银十的求职高峰期,求职机遇将更加广阔。但是对那些刚刚跨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面临的心理门槛依旧不少。某人才机构针对应届毕业生首次求职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就业还是择业、如何谈薪资待遇、去哪里及选择公司等问题,最让毕业生犯愁,一些学生因为不能摆正求职心态,在毕业后迟迟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网络上将这类群体称为毕剩客。人力专家因此提醒,不做校园毕剩客,应届毕业生求职要跨心理四道坎。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在接受调查的上千名应届毕业生中,六成毕业生对此选择相当模糊,模糊的原因是毕业生观点冲撞激烈。
反对先就业后择业的毕业生认为,一旦当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真正想要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转行不是轻易说转就能转的,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个门外汉?对先择业后就业,不少毕业生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如果这样做后果很可能是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内,会一次又一次地因为某些客观条件被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要知道,毕业生是有一定保质期限的,一旦超过时限,与其他新的应届生相比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一毕业生坦白。
对此,人力专家建议,在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上,毕业生要懂得审时度势,惟有如此,才能尽快摆脱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无薪就业还是漫天要价
在调查大学生在应聘第一份如何与用人单位谈薪资问题时,毕业生回答亦相当纠结,整体看,毕业生处理此问题易出现两个极端,极少数毕业生无薪就业,多数毕业生漫天要价。
人力专家分析,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无薪就业看似见怪不怪,但事实上,一个人工作却不要薪水,不仅不合法也违背常理。《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条款之一。无薪就业显然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无薪就业做法很荒谬,而漫天要价也要不得。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学业优秀、能说会道,就应该拿高薪。但是,学校和企业完全不同,在学校毕业生可能十分优秀,但不代表其一定能在企业生存。因此,找工作没薪不行,过于要薪也不行。如何把握好尺度,需结合自身情况和企业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去一线城市还是小城市
前几年,南下广深一直是就业热门中的热门,调查发现,最近几年,风水逆转,应届毕业生求职刮起了倒一线兴二线城市之风,不过,在省城,大学生求职的地域难题并没有改变。
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毕业生不妨在做选择前,构想一下未来,那块蓝图中的要件是需要大城市的现代化与高科技来达成,还是需要小城市的悠闲与平静来拼装?有了初步的构想,再来搜索一些现实信息。现在生存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人真实现状又是如何?给自己打个预防针。
那么,毕业生求职到底该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答案是选择自己需要的,并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选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
如果选择城市是选择生活方式,那么选择公司则是选爱人,是选名门望族中的大家闺秀还是选名不见经传的小家碧玉?接受调查的千余应届毕业生普遍表示不好选择。
大公司在毕业生眼里,戴上了薪水高、待遇好、有着良好的管理制度的标签,但在大公司里毕业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升职难等。相对而言,小公司新人表现的机会更多、挑战更大。毕业生选择公司时考虑客观条件的好坏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分纠结公司的规模的大小、薪水的高低,而要看公司所提供的职位是否与你条件相符。
在大学生村官考试面试中,如何从众多对手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最终赢得考官的认可呢?很多学员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过我,这也是困扰大多数考生的问题,陕西大学生村官考试网的回答是:让你的答案变得有特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考官的注意力。能进面试的人,基础大抵上是差不多的,思维方式和答题要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尤其当你的面试排名比较靠后的话,同样的话,考官听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那将会是什么感觉。因此,对一个考生来说,突出自己的特色尤为重要。
首先,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就必须在一件事情的分析上,做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的发生,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外在的表面原因,而此时,对原因的分析,就体现了一个人看待事物是否够深入,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系列的漫画,叫做“杜甫很忙”,开始时是由于高中生在语文课本上对杜甫的画像进行创造性的描摹,出现了杜甫有时在送水,有时在自拍,有时在用电脑写诗等等画面,关于此事的原因分析,一方面是缺乏对古圣先贤应有的尊重,许多人都能想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其实也凸显了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深入分析原因是很重要的。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否找到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对策是否深入和行之有效。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让考官眼前一亮,打动考官的心。
其次,在我们基本把握了答题思维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最后发现只要是基础差不多的,最后答出来的答案全部是大同小异的,基本的点都有,只是表述不同,这样就很难区分档次,此时,要想脱颖而出,就要去在有限的语言内,细化你的对策,细化到让考官觉得你是充分考虑过的,并且这个对策可以拿来直接就能用,也就是我们说的要行之有效。例如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要加强监管,质检、工商部门等要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检测和监督,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但如果此时考生能够稍微细化一下会更好,比如要建立定期监测和不定期抽查两种监管方式, 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记录在案,并联系媒体曝光,让不法企业再无立足之地。这样来说,对策相对就比较具体,考官之前没有听过这样细化的答案,就会觉得对策切实可行。
第三,由于面试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点都展开来说,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角度全一些,同时精简语言,细化其中的一到两点对策,使对策变得切实可行。
总之,在回答综合分析现象类的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一个大学生村官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在回答问题时,大家要灵活把握。
对于hr人员,在招聘所要注意的问题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人力资源教科书上都有十分详细的描述,一般来说很容易掌握。最令hr经理头痛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些招聘原理和原则运用到具体的招聘面试中,从而使招聘面试变得丰富多彩,而不是原理的机械套用。
第一步:熟悉理论答题框架并整理成文
自己用a4纸写下对于每个题型的理解,包括题目特征、思考切入点、详细的答题框架和一些比较常用的过渡语句等。然后拿出典型的例题,按照自己书写的理论一步步往上扣理论,熟悉之后不看理论笔记,自己拿题再熟悉答题思路,一个题要多次重复性使用。达到上述目的后,可以再尝试着扩充内容,举例说明和社会热点事例是不错的方向。
第二步:富有感情朗读并尝试演讲
在熟悉之后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题思路,但是部分考生在很多时候,心里很明白,思维如泉涌,但就是没有很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就是像写申论一样,自己动手写书面的答案。找三套典型的例题或者是历年考试真题,然后把面试题看成笔试题,就可以像写申论一样,写出不错的答案。然后浏览一下参考答案,看看里面有哪些是你能吸收并且符合自己的答题风格的知识点和语言表达,要确保自己熟悉以后能够灵活使用的。有的时候答案写的很漂亮,可是自己吸收起来很困难,哪怕是自己死记硬背下来了,说出来自己都觉得生硬想笑的内容,不提倡盲目学习。丰富了答题内容之后,按照面试理论框架略微调整和修改内容。
其次就是要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尽量让声音有穿透力,不一定要扯着嗓子大声喊,但是一定要尝试着去打亮他人的耳朵,答案里面一定要富含自己想要表达,并得到别人认可的欲望和激情。
再次在朗读熟悉以后就尝试着看完一句完成的话再张口说,而在这句话即将说完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在说的过程中去看下一句话,中间嘴不要停下来等眼睛,要保持一个连贯性。一开始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看断句,慢慢的增加,这样不但可以练习表达,还可以练习思维的连贯性,养成边说话边思考的习惯。
最后在熟悉了很多遍后,把答案放下,不看答案,脱稿演讲。必须达到抑扬顿挫、自然而然的表达为止。
第三步:反复录音并认真完善
在你的答题在自己都比较满意的状态时,用手机或者相关设备录音,完整的回答一次,一切按照真正面试时的要求来办。结束作答后自己认真听自己的录音,想想自己是否仍有某些细节可以改进的,只有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才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会认真去改。
在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后,就可以尝试正式面试练习。这个时候不再书写完整的答案,改为简写答题题纲即可,然后对着答题题纲重复多次作答,题目要重复多次使用,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当你已经完全熟悉了解了面试的真谛,完全适应了考试的状态的时候,可以尝试在人多的情况下反复强压训练,真正的做到临危不乱,直抒胸臆。
面对众多的笔试、面试、实习、试用,面对人力资源经理“刁钻古怪”的问题和“难以琢磨”的脾气,不少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准职场人在找工作的初期备受打击,究竟是哪些细节让你被“刷”。
原因一:不切实际
夏某,男专业:工科
面试岗位:机械工程师
小夏在招聘会上,主考官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开始谈最后的薪资。小夏觉得今年找工作的情况那么严峻,自己能找到一份就不错了,怎么还能讨价还价呢?于是他回答:“无所谓,都可以!”主考官马上阴沉着脸,请他回去等通知,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原因二:不自信
王某,女,24岁专业:法律
面试岗位:顾问
在招聘会上,小王看上了一个日商投资的外贸公司。“我们招的是专科学历,你是本科,怎么会来应聘这个岗位?”小王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觉得你们公司挺好的,也比较适合我的专业。”小王忐忑地答完了所有问题后,主考官面带微笑地告诉她:“以后再去面试要自信点……”
原因三:抢风头
李某,男,23岁专业:国际贸易
应聘岗位:营销企划
参加学校里的招聘会时,小李杀入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试现场,据说投简历的就有数百人,最后杀进面试的只有30多人,因此小李觉得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表现得更积极。在面试时,别人还没说话,小李就不停地抢着回答,面试下来有2/3的问题都是小李回答的。一个星期后收到通知,小李被客气地告知不需要参加复试了。
原因四:学生气
杜某,女,23岁专业:会计学
面试岗位:外事
小杜接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那家知名高薪企业的面试通知。“根据你的性格特点,我们想把你安排在外事部门,不过户口方面可能还需要再争取。”小杜左思右想,轻轻咬着下唇说:“要不,我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主考官突然愣了一下说:“你这样会显得没有主见。”
点评:凡事依靠父母的是学生,而非职场中人。
4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