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拼音:fēng tiáo yǔ shùn
【风调雨顺成语释义】形容年成好。调:调和;顺:和谐。
【风调雨顺典故出处】北宋苏轼《荔枝叹》诗。
【风调雨顺成语故事】这首诗是苏轼居惠州后的第二年(公元1095年)所写的。 这年初夏,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到色鲜味美的荔枝,即兴写了一首《四月 十一日初食荔枝》的赞美诗。可当他转念想到荔枝等名贵土特产自古以来常常成为官吏扰害百姓的祸根。据《后汉书•和帝纪》载:“旧南海(即 指交州)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又据 《华阳国志》载:“涪州(今四川涪陵一带)城西五十里,唐时有妃子园, 中有荔枝百余株,颗肥,为杨妃(杨玉环)所喜。当时以马驰载七日夜至 京,人马多毙。"因而又写了这首《荔枝叹》,诗一起笔便指斥统治者的骄 奢淫逸,官吏的谄媚逢迎,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害。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两 大部分,上半部分为: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堪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釆。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 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酬白游。
置、堠(音hou后):均为驿站名;飞尘灰:快马急奔尘土飞扬;颠坑 谷:形容送荔枝的人马倒毙的惨状;相枕藉:形容许多人倒在一堆死去;飞车:飞驰的车子;鹘(音古):老鹰一类的猛禽;风枝露叶:形容荔枝新 鲜,枝叶还带有风露;交州;今广东、广西一带;宫中美人:指杨贵妃;林甫:李林甫,唐玄宗的宰相,有名的权奸;酹(音lei肋):祭祀;伯游:唐羌的字,汉和帝时做临武县官,曾上书陈述交州进贡荔枝的弊害。
这段诗的起首八句便写了汉和帝永元年间和唐玄宗天宝年间,送荔枝给 人民带来的惨重灾难。这仅仅是为了暂饱一下最高统治者的口福,或为了博得宫中美人的一笑。接下来的两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分别说明这些来路很远的荔枝带来的祸害也就更大。所以至今人们痛恨那时的奸相李林甫,但却忘记了值得纪念的唐伯游。
紧接着,在下部分的起首,作者便语重心长地祝愿道: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风调雨顺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 瑞。
赤子:指老百姓;尤物:非常美好的东西,这里指荔枝;疮瘠(音牌 伟):疮伤,这里借指灾害;登:成熟;上瑞:最吉祥的现象
这几句诗的大意是:为了根绝祸源,我倒宁愿天公不要生长荔枝,只是 风调雨顺让百谷丰登,只要老百姓不受饥寒就是无上的吉祥了。
紧接着,在这首诗里苏轼又联系现实,指名揭发那些以民脂民膏来争宠献媚的官僚大臣的无耻行为,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这也是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的原因。
后来,人们把诗中“风调雨顺百谷登”简化引申为“风调雨顺”这个成语。
风调雨顺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风调雨顺→顺天应时→时和年丰→丰功伟烈→烈士徇名→名我固当→当头对面→面有难色→色中饿鬼→鬼泣神嚎→嚎天喊地→地广人众→众议纷纭
风调雨顺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风调雨顺→顺水人情→情随事迁→迁延时日→日月合璧→璧合珠联→联袂而至→至关重要→要死要活→活灵活现→现钟不打→打鸡骂狗→狗血喷头→头晕眼花→花花哨哨
(一)大年初一拜个年,欢欢喜喜过新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二)皇上,我们这里没受灾啊,您看,这不风调雨顺,柳绿花红吗?
(三)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
(四)这几年经济景况良好,连年风调雨顺,每个家庭都丰衣足食。
(五)神州奋起,国家繁荣,山河壮丽,风调雨顺,江山不老,祖国常春!此国庆佳节,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也愿健康快乐伴你一生。
(六)有一天,他们听人说,越国那个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个粮米之乡,人们生活得很富裕,于是他们就决定把家搬到越国去
(七)我们低垂着头颅,是在回想大地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那些无私的付出,感谢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感恩大自然的风调雨顺,祈祷一切农作物年年丰收
(八)今年风调雨顺,大丰收的前景令人欣喜!
(九):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大田》,诗人抒发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
(一十)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祈求能够风调雨顺。
(一十一)今年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一十二)不但自己要修行好,还要保护好这里的老百姓,让他们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十三)以后,逐代相传,及至唐宋则建龙王朝,以祈龙王保佑风调雨顺,这种求龙王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一十四)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一十五)这几年风调雨顺,农业连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