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典故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近义词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 反义词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齐心协力
[成语用法]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使用热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时间]近代
[成语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成语辨形]庭,不能写作“廷”。
[成语辨析]
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英文翻译]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成语谜面]各部门拒收贿赂
[成语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伥地上车。
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分庭抗礼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分庭抗礼→礼为情貌→貌离神合→合从连衡→衡石程书→书缺有间→间见层出→出入无间→间不容缓→缓辔而行→行步如风→风张风势→势不两全→全科人儿→儿女情多→多愁善病→病民害国→国富兵强→强宗右姓
分庭抗礼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分庭抗礼→礼士亲贤→贤贤易色→色若死灰→灰飞烟灭→灭门绝户→户枢不朽→朽戈钝甲→甲坚兵利→利傍倚刀→刀枪不入→入乡问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笫之私→私情密语→语重情深→深不可测
一特士拉未经深思,便把专利让渡给这两个心怀不轨的人,相信他们会制造出能与爱迪生分庭抗礼的设备。
二“紧跟”毛泽东,一旦背叛毛泽东并想分庭抗礼,不仅会使以前的威望即刻丧尽,还会引来极度的鄙视,根本不可能再号令天下求得响应
三“气宗出了很多自成一派的武学宗师,在御剑术上和剑宗分庭抗礼
四他纵横商场数十年,晚年想退休享福,但唯一的独子却不愿接手,甚至还另起炉灶与他分庭抗礼。
五太原王,坐镇晋阳,与北魏朝廷分庭抗礼,总揽朝政
六阶段四:问鼎中原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准备,我已具备了一定的力量来与三巨头分庭抗礼
七他虽然还是个学生,但在诗学上的造诣已足以和着名学者分庭抗礼。
八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陆会议一直在尽力与英国分庭抗礼,这实际上还是未正式宣战。
九在梁山起义后,到处杀贪官,除恶霸,杀富济贫,和宋王朝分庭抗礼
一十郑成功是个忠臣,即使在明朝气数将尽之时,他仍然坚守着那个诺言,日后他坚定地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令后人敬仰的一代孤忠
一十一一说,是指三次,还是泛指多次?如果像大多学者认为的那样,祭酒是学宫的学术领袖,那么同一个人担任一职达三次之多,除了证明此人德高望重之外,是不是也说明无人与其分庭抗礼?如此说来,百家争鸣岂不是成为了一花独放?更进一步,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三为学宫祭酒的荀子,他的稷下学林末代领袖身份,恰恰成为
一十二公主乃金枝玉叶,妾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
一十三反对者认为,雅虎前景不明朗,还未到与微软分庭抗礼的地步,应该妥协
一十四如今孩子大了,如果在言语、行为上不注意,他就会和我们分庭抗礼。
49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