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不当罪拼音:fá bù dāng zuì
[成语解释]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典故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近义词 ]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 反义词 ]赏罚分明、罚当其罪
[成语用法]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使用热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时间]古代
[成语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ɡ”。
[成语辨形]罚,不能写作“伐”。
[英文翻译]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成语故事]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罚不当罪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罚不当罪→罪应万死→死相枕藉→藉草枕块→块然独处→处之怡然→然糠照薪→薪烬火传→传诵不绝→绝类离群→群贤毕集→集思广议→议论英发→发迹变泰→泰山鸿毛→毛发悚立→立地书厨
罚不当罪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罚不当罪→罪当万死→死亡枕藉→藉草枕块→块儿八毛→毛手毛脚→脚忙手乱→乱坠天花→花朝月夜→夜以继日→日迈月征→征贵征贱→贱敛贵发→发潜阐幽→幽闺弱质→质非文是→是非曲直→直来直去→去食存信→信而好古→古里古怪→怪力乱神→神州华胄
(1) (《论语》)“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2) 等了十几年,才等到这个贪官落,但是罚不当罪啊。
(3)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4) 97.罚不当罪: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
(5) 罚不当罪到底是处罚过重还是过轻?
(6) 罚不当罪固然不足以威慑来者,但即便用重典,难道就可以永绝后患吗?一个偶然的判例无论多么严厉,都不能替代社会机制尤其是法律机制的适时调整。
(7) 赏不当功,不如不赏罚不当罪,不如不罚。
(8) 而立案的案件提出纠正716件强化对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职务犯罪案件判决轻刑缓刑不当问题的监督,切实纠正裁判不公、罚不当罪。
(9) 和解之后不是免除刑事责任或罚不当罪,只是把最严厉程度降低到次严厉程度,由死刑立即执行改为适用死缓或无期徒刑。
(10) 毁了别人的一生,罚不当罪。
(11) 从法理上讲,即便有自首情节,徒流刑的处罚结果也实在是罚不当罪。
(12) 尽管抄袭严重,但相应的处罚确实是“罚不当罪”,往往被轻描淡写。
(13) 刚才言语之间粗疏狂妄,冒犯高明,现在回过头来细想,罚不当罪。
(14) 周管家以前和孙账房交情颇深,闲时两人经常一起喝酒谈天,像对好兄弟,如今孙账房虽有过错,但若因此把他送进牢中有些罚不当罪,周管家实在是于心不忍。
(15) 这算什么?罚不当罪,最多算灰色收入
(16) 如果不是家访,或许徐某强奸案就罚不当罪,被害人就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
(17) 内量刑,但明显偏轻,且未区分五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律判处缓刑不符合法律规定,仅对“绿大地”公司判处400万元的罚金也明显偏轻,罚不当罪。
(18) 连名字都不敢点的处罚,可以说是罚不当罪。
40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