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写作素材 > 成语故事
栏目

飞扬跋扈是什么意思?飞扬跋扈的成语典故

来源:编辑:燕七发布时间:2020-03-05 16:45:14


u=537622606,2736436891&fm=26&gp=0.jpg

【飞扬跋扈四字词语解释】本意指意气行为越出常轨,不无拘无束;之后用于形容蛮横放纵,狂妄自大。飞舞:放肆;飞扬跋扈:蛮不讲理。

【飞扬跋扈历史典故出處】唐朝杜甫《赠李白》诗。亦常见于《北史.齐高祖纪》“景(侯景)独裁河南省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飞扬跋扈成语典故】李白天赋绝高,性格清奇,贪酒,诗才如仙,自号青莲居士,尊称李谪仙。有一次,在湖州市(今浙江内)酒店饮酒,酒醉高歌,煞有介事,正好湖州市诸葛从而历经,听到歌唱派人了解,李白随意答诗

道: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市诸葛何必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天宝年间(公年742年),李白与法师吴筠相互归隐在今浙江省曹娥江上下游的剡中地区,吴筠奉召入京看到唐玄宗,便乘飞机向玄宗强烈推荐李白,加上玄宗已剃度为法师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久闻李白的诗名,也适用李白来长安当官。因此唐玄宗三次下召李白入京。李白也自觉得它是保持政冶理想的最佳时机,便道别了家里妻子,十分高兴地赶到了长安。

初到长安时,李白遭受了玄宗独特的优遇,干了学府敬奉(也叫学土)。在召见时,唐玄宗亲身下辇步迎,并常常了解他一些相关的国事,他会拟定谕旨等。但是,李白在长安待了不上三年,因为杨玉环等玄宗身旁的一些人说李白的闲话,自身倍感到在朝中待不下了,便弃官返乡,又刚开始了他在全国各地的漫游。

天宝三年(公年744年),李白离去长安到洛阳市。此刻,杜甫也在洛阳市,因此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总算碰面了。那时候杜甫三十三岁,李白比他大十一岁,二人结成朋友,一起游览,饮酒作诗,她们依次到构造柱(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齐(今济南)。这一年秋季,杜甫写了一首七绝诗《赠李白》,记叙了他们二人郁郁不得志,万般无奈地只能整日同饮狂歌的情绪。全诗共四句: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诗的疏忽是:秋季赶到了,人们二人還是像随风飘荡翻转的蓬草出外漂泊。李白啊,你的和长生仙丹都没有练成,真对不起炼药的祖师葛洪了。人们仅仅同饮狂歌蹉跎岁月,那样绝不无拘无束、毫不在意究竟是为了什么?

之后,大家把“飞扬跋扈为了谁雄”简单化为“飞扬跋扈”这一四字成语。



本文关键词:

查看全文

相关信息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最新加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