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语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典故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成语接龙 (新手初学接龙)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成语接龙 (高手升级接龙)
围魏救赵
(一)书中的计名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
(二)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三)孙膑贤德,围魏救赵
(四)这是教科书上最常举例讲解的“围魏救赵”之计,但面对黎天这样的高手,只有“两败俱伤
(五)现在既然宋清大军全部出来了,老巢必然空虚,我们可以率领一支军队抄小路向宋军大寨攻击,宋清得知必然会回来解救,少华山的危机自然会化解,我们再率领军队在途中伏击,宋清一定大败,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也
(六)现在如果请夷狄国前来帮忙,自然是远水不解近渴,但是,如果飞鸽传书,让他们在北边动手,围魏救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七)他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八)说什么良策,这良策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那就是四个字,围魏救赵。
(九)黎天的刀光再起,但我弹身而起,小刀追逐着他的左腕,取的正是“围魏救赵”之意
(一十)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一十一)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一十二)这两部分是“围魏救赵”的重要铺垫,充分反映了孙膑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
(一十三)围魏救赵看起来会有人道问题,但是在战争中,如此的战术却很常见。
(一十四)爷爷拉长防线,随即打出了一记围魏救赵
(一十五)关门捉贼、金蝉脱壳、围魏救赵……日寇的前方,已经布下一个又一个陷阱。
(一十六)但事与愿违,这招围魏救赵的伎俩显然是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了。
(一十七)这一下乃是围魏救赵,就算方常勇能重创他,势必也会被自己击杀,逼迫方常勇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