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政务报告
栏目

改制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述职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2-02 14:38:29 热度:93

改制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述职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改制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述职报告

改制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述职报告

于20xx年9月起改制为国有控股的_____有限公司。自改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始终以打造_____粮食购销龙头企业为目标,以振兴_____粮食经济为己任,工作中认真执行粮改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改制后的*公司无论从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职工素质和福利待遇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和提高,为_____粮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就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搞好领导班子团结,加强领导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团结是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坚强战斗力

的关键。公司成立以来,我们把搞好领导班子团结、作好领导班子的协调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基础,仓库重大事项总是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及时向班子成员通气。研究问题本着充分发扬民主,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决定问题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去开展工作,有力的发挥了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使整个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相互帮助,密切配合。从而保证了仓库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迅速高效的开展。

二、圆满完成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依据省、市粮改精神,*公司领导班子首先认真学习了粮改的各项政策,做到了深刻领会、吃透精神。在工作中我们按照市粮改领导小组的布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维护和保障职工利益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改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特殊职工、特殊情况,用活、用足政策,切实做到了改革无情人有情,率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员分流工作。在此基础上20xx年我们根据相关政策以上岗职工入股为依托,以吸引外资注入为手段,圆满完成了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法定程序,组建了国有控股形式的*储备库有限公司。

三、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打造_____粮食购销龙头企业。

自*公司组建成立后,规范的现代企业新机制,使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得以充分的调动,从体制上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在这种有利的契机下,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千方百计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扩大企业规模,努力把公司打造成_____粮食购销龙头企业。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征地55亩,申请农发行简易仓贷款500万元改建、扩建高大平房仓4栋,新增仓容0.25亿斤。同时,努力争取引进外资20xx万元,新建高大平房仓12栋,现在,4栋新仓已装入今年托市收购的新粮。另外几栋正在紧张建设中,届时*公司总仓容将达到3.6亿斤,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粮食购销企业。

四、围绕基础工作做文章,加强各级储粮管理。

仓储工作是我们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的立库之本。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时刻牢记储备粮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工作中以创新超越,不懈进取的精神,从仓储设施的改善到储粮技术的推广,从仓储制度的健全完善到落实创新,从仓储人员的培养,到业务水平的提高,都做到严格管理,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仓储工作管理体系,仓储工作得到了上级各级领导的好评。

优越的储粮条件,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得到了中储粮公司等各级领导的肯定。继为*直属库代储5万吨中央储备粮之后,我们又努力争取了3万吨进口小麦的储备指标。同时在我省与*市政府签订代储6万吨储备粮的合同中,*市粮食局首先确定我库为其代储1万吨*市地方储备小麦。目前我库储存各类储备粮11万吨,在*市粮食仓储企业中名列前茅。

五、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为员工谋福利。

自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与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努力争取增加储备粮指标,增强企业经济增长力,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增长了一倍。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使员工能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两年来,经班子研究给职工两次上调了工资,使员工工资在两年间翻了一翻。同时我们下大力度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安排职工值班免费供餐,并且投资2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公交车辆,每天上下班接送员工,解决了员工上下班路途较远、冬受严寒、夏遭酷暑的状况,这些工作使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得到了体现,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有机的统一,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发展。

六、增强职工素质、促进企业两个文明齐发展。

一个企业要能够快速的发展,最根本的在于有一支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自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始终把提高员工素质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去年我们在单位开展了

“美化环境、提高素质,增强责任”为主题的形象大整顿、素质大提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全库员工的整体素质。今年公司领

导班子又研究决定在全库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对所有的岗位,在仓库所有员工中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通过这次竞聘工作,不但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而且使一批年轻员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在员工素质提高工程中,我们要求全体员工努力做到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在五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会安排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文体活动。特别是文艺演出,我们鼓励员工自己编节目,自己演节目,通过这种自编自演的形式,不但提高了职工觉悟和素质,而且使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得到了同步发展,受到了新乡和我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改制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们按照中央政策正在紧张进行今年的托市收购工作,我们申请了农发行贷款1亿元,预计收购6000万公斤托市小麦,这又将为我们公司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以后的工作,我们一定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中再接再厉,负重拼博,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_____粮食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2篇 社区改制企业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社区改制企业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我们在党员结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改制企业党员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党员的基本情况是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些什么要求?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带着这些问题,我采取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改制企业党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就如何加强改制企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基本情况

_____办事处目前共有党员805名,设35个党(总)支部。辖9个社区,其中有5个成立了党总支。目前已移交社区的改制企业28个(其中市级12个,区级16个),已移交社区改制企业党员人数463名,占全体党员数的57.5%。在个别社区的比例则更高,如关家社区党总支158名党员中有139名为改制企业党员,_____社区党总支83名党员中有73名改制企业党员,扶青社区党总支162人中有126名改制企业党员,三个社区党总支中改制企业党员的比重均在80%左右。

改制企业党员中,年龄结构情况:

45岁以下 28%

45~60岁 42%

60岁以上 30%

文化层次情况:

初中以下(含初中) 43.5%

高中(含中专) 42.3%

大专以上 14.2%

二、调查情况反馈

此次调研采取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行。其中个别走访了改制企业党员20名,分别在扶青社区和关家社区召开座谈会3次。共发放调查表格240份。因为调查表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更能反映改制企业党员的生存现状及思想状况,所以情况反馈也着重参考调查表格的情况反馈。

此次调查表格共发放240份,收回174份,调查表设计了11个单项选择题,一个简答题,其情况统计如下:

1、企业改制后,是否还在支部过了组织生活。

一次 17.24% 一次以上 56.90%

没有 24.14% 弃权 1.72%

2、企业改制后,是否进行了再就业

是 8.62% 没有 37.93%

做了点临时工作 44.83% 弃权 8.62%

3、企业改制后,家庭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好一些 3.45% 差一些 55.17%

差不多 37.93% 弃权 3.45%

4、企业改制后,是否享受了城市低保

享受 20.69% 没有享受 43.10%

不需要享受 10.34% 弃权 25.86%

5、企业改制后,是否还经常关注时事政治

经常 44.83% 偶尔 43.10%

没有 5.17% 弃权 6.90%

6、企业改制后,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您怎么认为:

好 67.24% 不好 3.45%

不好说 27.59% 弃权 1.72%

7、企业改制后,党费还按照交纳吗?

按时 55.17% 不按时 27.59%

没有交 13.79% 弃权 3.45%

8、现在全市党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您认为这项活动:

必须认真开展 79.31% 稍微学习一下就行了 12.07%

不知道,没听说 0% 弃权 8.62%

9、现在社区正在招募社区义务工作队队员,您愿意参加吗?

愿意 63.79% 不愿意 10.34%

无所谓 18.97% 弃权 6.90%

10、您最希望组织帮您解决的具体问题

再就业 46.55% 低保 15.52%

医保 12.07% 住房 8.62%

弃权 17.24%

1、您最希望社区党支部为党员做哪些事情

经常性组织学习 36.21% 经常组织文体活动 13.79%

建立党员活动室 44.83% 弃权 5.17%

简答题设置为您对办事处居委会还有什么意见、建议,收回建议23条,涉及党员教育管理的9条,居民生活的9条,要求改进作风等5条。

三、党员现状分析

1、改制企业党员生存状况亟待改善

从调查表的第

2、

3、

4、10间的情况看,一是再就业很不理想,174名党员中,真正有固定性工作的只有15人,仅占8.62%,完全失业66人,占37.93%,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靠捡点破烂、打点零工过日子。要求帮助解决再就业的呼声最高,174名党员中有81人提出。二是城市低保覆盖面较小,改制企业党员中享受比例为20.69%,还有15.52%的党员提出了要求,认为不需要的只有10.34%。三是改制企业党员生活幸福感差,认为改制后生活好一些的仅3.45%, 这个比例非常低,而认为差一些的占55.17%,超过了一半,在个别走访和座谈中也发现,改制企业职工和党员居住的地方环境卫生普遍较差,如反映强烈的有原糖果糕点厂、印刷厂、毛巾厂、皮革厂等。因为这些地方没有集体资产,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愿甚至无能力承担物业管理费,致使家属楼下水道堵塞、垃圾成堆。改制企业党员中生活没有保障的现状还比较严重,如毛巾厂的张林中,改制后通过努力成了一名水电维修工,但不幸患上了直肠癌,现两口子都赋闲在家,还有一名10岁的小孩读书,生活全靠低保救济和亲戚资助。还有部分党员的职工医保没有解决,甚至在关家社区还有两名党员无房居住,经济适用住房也买不起。由于生活困难,改制企业党员精神面貌普遍不太好。

2、改制企业党员管理亟待规范

从调查表的第

1、

7、11题反映的情况看,一是企业改制后党组织生活很不正常,我处企业改制大部分在四年以前搞完,但党员移交大部分在20xx年和20xx年才进行,中间有几年的空白期无人过问。党员移交社区后,社区的承载能力也非常有限,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也很难适应改制企业党员数量的迅速增长,还有的社区党支部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改制企业党员进来是一个“包袱”,这些都导致改制企业党员移交后管理工作滞后。过了一次以上组织生活的仅有56.9%的党员,按时交纳党费的只有55.17%的党员,这就说明还有近一半的党员没有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其次是改制企业党员活动无场地、无经费。很多企业在改制时本身经费就非常紧张,根本无暇顾及改制后党员的活动场地及经费问题,有的仅仅在移交时由行业主管部门拨了少量的资金(一般是200元/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据调查,在已实行党员移交的28个改制企业中,为党员考虑了活动场地的仅有2个,适当考虑了一点资金的有10个,还有8个既无场地,又无资金,而社区的承载能力又非常差,目前条件相对较好的扶青社区的会议室最多也只能容纳50人,改制企业党员连个开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有党员开展学习、文体活动的场所了。在调查中,建立党员活动室的要求占的比重比较大,达到了44.83%。硬件设施的缺失也为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改制企业党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改制企业党员思想呈现一种散漫和复杂的趋势,一是部分党员由于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思想素质比较过硬,党性修养很强,所以在调查中发现,关心时事政治的党员达到87.93%,其中经常关心的有44.83%,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认真开展的占79.31%,不知道、没听说的没有,这说明企业改制党员的政治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二是企业改制党员基本上能接受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的现实,有67.27%的党员认为转到社区好,有63.79%的党员愿意参加社区义工队,但也存在一些党员思想教育方面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和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一部分党员习惯了以前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到社区来好象是掉价了,不太愿意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有27.59%党员对转到社区管理选择了“不好说”,一部分党员要忙于生计,有的甚至长期在外,无暇顾及组织生活,还有少部分党员比较自由散漫,加之已经多年未过组织生活,意识逐渐淡漠。二是部分党员先进性不强,只要组织解决问题,不愿意向社会作贡献。在成为社区义工问题上,有10.34%的党员不愿意,18.97%的党员选择了“无所谓”,在走访和座谈中,党员谈问题多,讲奉献少,谈落实待遇多,讲发挥作用少。三是部分党员怨气多,牢骚大,甚至对组织和政府产生抵触情绪,由于相当一部分党员生活困难,就业无门,造成情绪低落、失望、埋怨。部分党员在改制过程中对原有企业管理人员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大、矛盾突出;短期内难以平息。有的党员不仅起不了先锋队员的作用,反而在有的时候成了矛盾的中心和焦点。

四、加强改制企业党员管理的思考

1、思想上高度重视。改制企业党员是改革的产物,发展的产物,改制企业党员由企业向社区的“回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这个党员群体数量大,思想复杂,情况特殊,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认识加强改制企业党员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因为改制企业党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改制企业职工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还具备一定的号召能力和组织能力,管好了,用好了,能够起到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正面作用,而一旦管不好,用不好,则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的推进器。各社区党组织更要从讲大局讲团结的角度欢迎改制企业党员的“回归”,他们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区的财富,他们不是社区的客人,而是社区的主人。在资源享有上,在经费投入上都要将改制企业党员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改制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要为改制企业党员提供条件开展活动,对目前还有留守处或资产尚未处置完毕的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要尽量考虑党员活动的要求,不能把党员移交了就象是甩了包袱,剩下的事情什么都不管了。

2、生活上多加关怀。改制企业党员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基本需求,有人的思想和尊严。一个衣食尚且没有保证的人要他去发挥先锋队员的作用是不够现实的,一个长期失业依靠低保救济过日子的人既影响他的生计,更有损他的尊严。所以,解决改制企业党员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成了我们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强就业培训,就业介绍,努力解决改制企业党员的就业问题。和改制孪生的是失业,失业问题是改制企业党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尤其是“4050”人员中,依靠个人的力量确实不好找工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要加强这些党员的就业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和社区劳动就业中介的作用,积极为改制企业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

(二)加强困难党员的生活救济工作,要摸清底子,哪些改制企业党员是生活最困难的,在社区低保时给予适当倾斜,在医保大病救助等方面多提供服务。平时对困难党员多走访,节时多慰问,在党员中开展结对扶贫帮困活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三)加强改制企业党员(职工)集中居住区的社会管理,这些地方往往都是房子比较破旧,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比较乱,社区服务设施少的地方。看看其他地方的小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功能齐全,他们的反差和失落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成了被这个社会遗忘的角落。要解决这个问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要多帮他们想办法解决物业管理的问题,环境卫生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目前,我们在几个社区组织义工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管理上力求创新。改制企业党员群体庞大,思想不齐,情况复杂,在管理上,既不能象对待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一样严格要求,也不能象对待社区原居民党员一样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改制企业党员的特点、需求来进行。

(一)实行分类管理,对年老多病、行走不便的党员不要求集中学习活动,由支部将相关资料送上门去;对长期在当地工作生活的身体较好的党员实行比较严格的“三会一课”及教育管理制度;对长期外出务工且人数比较集中的党员可在外建立流动支部,社区支部可通过邮寄资料或通过街道办事处党建网进行学习教育;对有固定工作的不在本辖区的党员可实行组织关系的再次转移,加入工作所在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

第3篇 交通局干部走访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情况报告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实践活动取得成效。根据《××县干部走访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国企改制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家庭,摸清国有企业改制后下岗失业人员及退休人员情况,深入调查分析国企下岗事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认真听取国家下岗事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有关政策,努力化解矛盾,按政策规定积极帮助国企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组织实施基本情况

(二)××交通工程公司:原企业名称××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公司已注销,原公司于2003年4月进行改制。改制时共有32名职工,其中下岗失业26人,退休4人,调离2人。

三、走访调查基本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一)退休人员住房拥挤,子女无稳定的工作,基本上都与父母同住,希望解决住房和子女就业问题。

(二)退休人员虽然都参加了医保,但收入较低,就医时,个人支付部份较困难。

(三)下岗失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较困(本文来自中科软件 园www.4o a.com,转载请注明!)难,靠打工或灵活就业,收入较低,不稳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太困难。

(四)下岗失业后,无单位依托和无人管理,文化又低,相关的一些惠民政策无从知晓,信息闭塞,事情难办。

(五)改制时政府相关文件中说明退休员工改制时一次性剥离给当地社区管理,但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落实。

建议意见:

(一)希望政府加强居委会建设,规范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办事能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无归属感的问题。

(二)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宣传党和的相关政策,使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信息通,渠道畅。

(三)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建设,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第4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第5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十篇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表1:中国的企业改制发展现状

企业总体样本

中央控股企业

地方控股企业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改制企业

1184

43.92

259

24.81

925

56.0

未改制企业

1512

56.08

785

75.19

727

44.0

公司数目合计

2696

100

1044

100

1652

1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图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重组整合发生在公司架构的基层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架构内,改制的上层则是所有制与管理层的变革。在业务重组完成后,企业就能够在所有制等核心问题上做出革新。而革新的途径就是上市。

公开发行股票,将企业所有权上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资产评估,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投资银行承销股票等众多专业环节,我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我只说明以下上市后所达到的效果。通过上市,国有企业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即由政府所有变为公众凭借持股拥有,而作为公众公司,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或改制时的策略占有部分股权形成所谓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权已经与行政权力从法律层面上相脱离,接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层时,自然会把管理层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这样,董事会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动下,任命能为公司发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为管理层,从而达到公众(指股票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允许的人都能购买企业的股票,所以称为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认为政府放弃了本应盈利的企业的所有权,是吃亏了。其实政府的职能不再与管理企业,而在于建立制度,用制度来监管企业。而政府本身则是从税收中获利,再用来造福人民。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会少,反倒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国企改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至于内部公众化与外部公众化相结合的方式,则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目前只是雏形,也没听说哪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改制方式,我在此简要的提一下。这种方式将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上市,在内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以便让这部分股份在员工中间依据职位和业绩进行动态的有机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与前一段所讲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为了让内部流通股与外部流通股的价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于导致交易混乱,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机制将内部股票交易与公众股票交易相挂钩,这种机制十分复杂,我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留在今后思索。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下面我就把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在企业重组后,一些单位的冗余员工的流向问题。下岗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员工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虽然成为超出编制的员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学术人才。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将使企业利益甚至是国名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性服务单位中将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使他们的工作与原先从事的工作相互关联,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改制也显得至关重要,从重组的上市,信息化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能以全球化网络化的思维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改制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比较消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吃大锅饭”的看法较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无数经验的结晶,我在此不作讨论。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革,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明天!

五、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 著

4.《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第三版)》 张鑫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5.《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6.《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

7.《公司上市实务指南》 饶宏斌/曾艳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在上学期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后经历了期末考试、英语四级、军训、到假期的实习,真正开始此次社会调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虽然开学迫在眉睫,但我认为既然要写这份调查报告就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于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而且报告要客观,要有据可依。因此,我阅读了很多文献,并设计了问题,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同一些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的看法也对这篇报告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此感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我交流并精确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最为重要,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均在国企工作,所在的企业经历过重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协同我分析资料,纠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并且一反常态地不反对我熬夜,我对他们的感情已无法在此用语言表达。同时感谢人文学院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作业,对我而言,我对国企改制的问题一向十分关注,这次作业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我系统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认清了一些思维中存在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关心家国天下事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对这篇调查报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继续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确答案。思维带给人力量,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探寻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自己的一份力。

第6篇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武汉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国企改制的考察活动,考察的单位是山东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考察小组成员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长龙惠均、工会主席张侠明以及企业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和部分经济实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邀请了一冶建设公司劳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长、吕桂云科长一同前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

一、经营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改制达到了共识;

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

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2500人,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该公司前身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一九七九年组建成立,当时企业总资产不足千万元,年在建施工面积仅9.5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仅548万元。至一九九o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十二年间发展缓慢,在建施工面积仅16.66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2658万元。而从一九九一至二ooo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十年间,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七年中,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使企业成为具有国家一级建筑资质,并集建筑科研、设计,建筑施工,路桥、钢结构、预应力施工、装饰装潢、房地产开发、建材经营和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至2001底企业总资产达13亿元,企业净资产1.08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在建施工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完成企业总产值15亿元,目前在施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企业资产15亿元,净资产1.5亿元,预计年底施工产值将突破15亿元,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利税将达到1.5亿元以上。山东建工大力实施外部市场发展战略,目前工程项目已遍及省内所有地市,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也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年来集团工程质量创“鲁班奖”工程3项、国家建筑工程装饰金奖一项,山东“泰山杯”工程11项、济南市“双十佳”工程27项。因此,企业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系统先进企业”、“全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和“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被国家信息中心列入全国建筑百强企业,被评为“中国建设系统aaa企业”;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集团公司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抓住了四次企业改革机遇,审时度势地转换经营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不断地调整企业结构,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充分发挥治理结构的领导作用,推行项目法施工以来,集团公司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具体做法是: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机遇,实行“项目法”施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施工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建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至1990年企业已陷入难以为继的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在没有任何上级部门指示和安排情况下,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自觉在省内率先推行“项目法”施工改革,并且一举获得成功。从一九九一年开始企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向前迈出一大步,不仅扭转了企业陷入亏损边缘的被动局面,而且经济效益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施工产值1990年仅完成2600多万元,到2001年已达到12亿元,增长了462倍;实现利润1990年亏损84万元,到2001年实现利润6255万元;竣工工程质量1990年优良品率为25%,2001年提高到81.88%,近三年已连续保持在80%左右,职工人均收入1990年仅有2400元,2001年已达20229元,提高8.4倍。

“项目法”施工构筑了施工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施工管理层最初组建为直属项目经理部,后扩建为项目公司,现改制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由子公司直接管理按单位工程设置的项目经理部。劳务层组建劳务总公司,下设主体、装修、安装等专业公司,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了企业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财务、劳资、材料、设备、经营和预决算的十大业务系统并组建劳务及人才、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资金和生活服务等五大模拟市场。并进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按月度对二级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健全了企业监督检查、审计考核体系,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为后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机遇,在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九九四年山东建工集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决定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企业改革定位在走规模经营膨胀发展的路子。以原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了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总公司。紧密层企业13家,半紧密层企业15家,松散层企业17家,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改革成功,当年被济南市政府列入了三十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在下半年改制成为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机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由国资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资产、企业资本金的股权结构均做到了产权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在建立有限责任的改制过程中,始终把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领导管理体制。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审计机构和执行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从1994年完成改制,至2001年的七年中,山东建工集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施工产值累计完成41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

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近20倍。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项目法施工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

山东建工集团在改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决定对企业内部二级非法人的经营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到1999年底,山东建工集团完成了对十一个土建子公司和十二个专业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从总公司到子公司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做法是:

1、合理设立企业资本金和确定股权比例。

山东建工集团对二级非法人经营单进行了改制,其企业资本金和股权结构的设置,在当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公司法》的规定标准,集团总公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净资产的50%;二是改制子公司职工投资入股的承受能力;三是总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四是必须确保总公司的控股地位。总公司控股60~70%,改制子公司职工参股30~40%。现在由于改制后子公司规模发展较好,对年度完成产值过亿元、产值利润率达到5%以上的单位,其股权结构可调整为总公司40%,职工参股60%。企业资本金由过去的300万元扩大到700万元。总公司这样做更加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承揽的任务更多、完成产值更多、实现利润更多,使国家、企业、个人都得到的更多,达到了三者利益关系的统一,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例如山东建工集团一公司,在建施工面积近50万平方米,年完成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每完成产值1000万元项目经理提取工资8000元,每完成50万元利润奖励12000元,另加挂钩奖罚)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才是硬道理。

2、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出资比例。

山东建工集团规定改制子公司职工个人出资比例主要依据《山东省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意见》规定的“管理技术骨干多持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的要求设置的。经营者出资企业资本金的10%—20%,副职出资5%—10%;业务技术骨干出资3%—5%;一般人员原则不认购。从募股的整体情况看,经营者全部出资10%以上,最少出资50万元,最多出资100万元。实践证明,经营者出资越多,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企业的发展也就越能形成良性循环。应该说这一次改革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职工参股实际上是要大家从腰包里实实在在的拿出钱来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去。我们认为山东建工如果没有前两次改革的成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通过前两次改革使企业长足发展而重新凝聚起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这次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山东建工的改革是渐进式的,符合山东建工集团实际情况的,所以取得了成功。高投资、高风险最后取得的也是高回报。

3、建立健全规范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⑴设股东会。由全体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⑵设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由子公司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选举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法行使职权。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以明确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山东建工集团所有改制的子公司,均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仍作为项目管理层形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都不带施工队伍,逐步实现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

⑶设监事会。由子公司的股东会选举产生,监事会选举监事会主席,依法行使职权。

4、改制子公司的领导班子建设。

山东建工集团已经改制的子公司的领导班子,由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主任会计师和副总经理组成,也可兼职或交叉任职。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要求,对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和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原则上三年以内主要领导不异动。

5、改制子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定员定编。

改制子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四部一室,即财务部、经营管理部、技术质量部、料具供应部和综合办公室。各部室制定规范的职责范围,各职能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子公司的定员人数必须坚持精干高效、一人多职、一专多能的原则,其定员人数视各子公司的施工规模而定。各子公司所属项目经理部设置和定员,视所承建的工程规模而定,实行动态管理。

6、总公司和改制子公司实行分权管理。

⑴总公司职权:

①负责组织承揽工程任务并组织投标,对中标的高大工程项目组织内部招标分配;

②负责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并负责合同管理;

③对重大投资项目行使决策权;

④对重大资产处置行使决策权;

⑤对子公司的引资、合作行使决策权;

⑥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使监控权;

⑦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行使聘免和管理权。

⑵子公司职权:

①自行承揽任务和参与内外部投标权;

②完成年度责任目标;

③限额投资决策权;

④限额资金使用权;

⑤对本单位管理干部行使聘免和奖惩权;

⑥行使内部分配权;

⑦拒绝不合理摊派权。

四、抓住第四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施国退民进改造。

山东建工集团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具体作法是:

调整国有股权结构,进一步理顺国有股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将48%的国有股,变现退出28.88%,国有股权实际参股19.12%。国有股所得的红利,主要用于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

他们把国有股变现退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和技术业务骨干。调整后的股权结构是,经营者持股120万元,经营者群体每人持股48~96万元。中层领导每人持股8~24万元。从而加大了企业骨干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进行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山东建工集团以入世为契机,以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前提,以企业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为宗旨,结合企业实际,不失时机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战略目标的改革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继续保持在省市行业内部的领先地位。

1、切实搞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甩掉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共77人,设五部一室即:市场经营管理部、企业战略管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融资管理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办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党群系统。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是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改制子公司运作,突出解决机制不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发展缓慢、施工任务少、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实行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调整。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总公司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劳务分承包的调整,在过去众多的劳务承包单位中,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确定了6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承包单位。每年对劳务承包单位进行考评,淘汰后5名,同时引进5家新的劳务承包单位,通过优胜劣汰保证劳务承包单位的素质。

2、切实搞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建工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以创立“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以带动总公司多元经济的发展,形成主业三分之

二、附营三分之一,多业并举,配套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是他们允许并鼓励有能力、有实力、业绩突出的个人可以组建内部个人控股子公司,也可以买断小型子公司的经营权,实行公有民营。山东建工集团的第十一有限公司、培训有限公司和试验中心就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子公司。

二是以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和山东省岩土勘查总公司等八家产学研的院企单位,共同发起创立了“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行运作上市。该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三是加快山东省建工工业园建设,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型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投资二千万人民币引进了速成墙生产线,7月份已经安装完毕并试车投产,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增加工业园中高科技园建设投入,提高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已引进五项高科技产品。

四是扩大房地产开发公司、路桥公司、预拌砼公司的经营规模,使这些专业公司成为山东建工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亮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群。

3、实施企业五大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两级公司建立了经营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提高经营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科学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二是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搞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其次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明确职能划分,突出岗位责任到位、高效服务到位和战略管理到位。

三是经营方式创新。首先是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及经营系统人员要认真学习wto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特别要学会和运用菲迪克条款。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标网络,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建立标书评价、分析和统一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标率。三是经营方式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处理产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规模大、垫资多、取费低的工程要进行前期评估,决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升级,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力度。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机开发利用,对大型新开工程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人才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入世环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山东建工集团现在拥有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学历管理人员600人。

五是企业文化创新。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着力建设好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企业文化管理过渡。得益于领导集团能审时度势,正确领会和执行党的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山东建工集团的改革,波澜壮阔。实行项目法施工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和施工管理体制的破冰之举。是打响企业发展的第一炮,是全方位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树立企业丰碑的奠基石。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腾飞插上了搏击长空的翅膀。企业实施战略化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山东建工集团的整个改革与发展中,我们感覚到一冶要改制、一冶建安要改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2、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3、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机制。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____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必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凝聚力。

5、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oo二年十月

第7篇 公司学习交通企业改制的调研报告

公司学习交通企业改制的调研报告

20xx年4月4日,市交通局副局长、局改革办公室主任陈登峰带领市经济办主任王彬和市长运公司总经理李亚峰等8人赴苏州市客运有限公司学习改制成功经验。苏州市交通局、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介绍了企业改制基本概况,使学习小组一行倍受启发。市长运公司总经理李亚峰参观学习后表示:要借鉴苏州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力争月内拿出公司改制方案,确保今年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市交通系统企业改制工作概况

苏州市交通系统企业改革工作于3年前拉开序幕,准备充分.改革彻底.效果明显。按照“实事求是反映交通企业改制特色”的总体要求,,该市交通系统下属的客运、货运、轮船、航务、联运、通港等6家企业中,4家已改制完毕,剩余的轮船、航运2家也将于今年完成。在已改制完的4家企业中,除客运企业目前暂留21.11%的国有股外,其余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改后,苏州市交通局对企业各项经营生产“完全放手、不再介入”,只于发展方向上给予适当扶持与指导,主管局工作自身将更加着重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管理。未来几年内,苏州市交通局将逐步引导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走“品牌”之路,打“品牌”效应,接受市场公平、公正的挑战。

二、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改制工作概况:

1.公司改制前后的基本概况

2、公司公有资产退出情况

经过上述4块资产的剔除,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国有资本尚余1266.49万元,按6000万股本计算,国有股占21.11%,职工股占78.89%。

第8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在上学期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后经历了期末考试、英语四级、军训、到假期的实习,真正开始此次社会调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虽然开学迫在眉睫,但我认为既然要写这份调查报告就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于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而且报告要客观,要有据可依。因此,我阅读了很多文献,并设计了问题,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同一些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的看法也对这篇报告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此感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我交流并精确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最为重要,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均在国企工作,所在的企业经历过重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协同我分析资料,纠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并且一反常态地不反对我熬夜,我对他们的感情已无法在此用语言表达。同时感谢人文学院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作业,对我而言,我对国企改制的问题一向十分关注,这次作业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我系统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认清了一些思维中存在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关心家国天下事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对这篇调查报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继续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确答案。思维带给人力量,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探寻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自己的一份力。

第9篇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调查报告

××市区仍有109 家国有企业未改制,完成企业改制需要46亿元总成本,约有4.5万名职工需就业和社保安置。这是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要直接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有着显著地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的××市区,为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如此缓慢,以致目前改制成本高筑,推动企业改制如此艰难;目前影响企业改制的冻结问题在哪里;要采取哪些措施整体推进改制,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需要,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班子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滞后的成因分析

1997年全市学南通,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全市上下刮起了改革风。但未能从企业机制和职工身份转变上实行彻底改革。遇上1998年全市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市属企业改革拖后了三年。20xx年起全省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各县区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小,进展缓慢。20xx年起,市属企业市直各行业纷纷向政府呈送改制方案,但政府要抓的大事太多,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似乎提不上主要议题。20xx年各部门以企业为单位向政府呈报改制方案,但市政府未成立改制办。一个企业改制从改制立项、职工分流方案初审、资产评估、职代会成立、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到最后的领导小组批复,全程要经过六个部门、八个程序,最快要八个月至一年,有的甚至是一年半或两年。因此,一段时期政府叫得响、企业干着急、部门慢慢来www.的改革态势,桎梏着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20xx年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改制办,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但20xx年4月调整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和改制企业“四零五零”人员养老、医疗保金续缴年龄,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在有些部门与行业引发了新的矛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推进企业改制的工作力度、部门服务企业改制的态度、改制政策标准制定和前后一致的尺度、企业班子实施企业改制的同心度,是近几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与长江沿岸市区相比落后五至六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滞后二至三年。表面上是109户国有企业的存在与急待改制,实质上,一是错失改革良机,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国有资产的休眠与浪费;三是挫伤了企业骨干和企业职工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从根本上影响着××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着重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儿去,妥善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和成本动态增长问题。企业改制成本由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企业应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各类债务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改制成本年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以市粮食直属分局六户企业为例,20xx年底测算改制成本为2800万元,20xx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成本为4300万元,如果拖到明年完成改制,成本要达到7000万元。市直109户未改制企业今年底完成改制成本是46亿元,明年底完成接近50亿元,20xx年底完成改制,成本将达到55亿元。市直早完成一年企业改制相当于增加三十个1000万元利税大户。就市属各行业,各部门来说,今明两年推进市属国营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大于任何产业和工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二)企业老职工安置和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据统计市属109户企业共有职工4.5万人,剔除己达到退休年龄和五年内提前退休老职工2.5 万人,约有2万人需再就业寻求出路和生活保障。如何以人为本,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来实施企业改制,是改制工作的核心问题。改制企业,主导改制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选择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以妥善积极的办法,落实老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置,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实现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切忌只顾少数人利益把职工安置问题简单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三)企业债务清理和银行债务偿还问题。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债务重,银行欠款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房产都抵押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启动改制,债权债务得不到有效清理,抵押资产一定程度也在流失和贬值。国家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也要站在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支持新企业的整合重组,从而有利于银行债务的有效清理与落实。

整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与措施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精心组织与服务,需要各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同心参与和配合,全市 上下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整体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以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主导企业改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前几年制订了“十一五” 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棉纺、水产、旅游、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属众多家国有企业曾经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分析确认现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定位。主导改制的政府行业组成和工作部门,要充分研究行业发展、行业企业整合、行业内企业财税增长培植问题,在本行业内做出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方案,以发展主导改制,以改制促发展。

(二)以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企业改制。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不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资金问题,而是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公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动产权、动机制,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鼓励全民创业,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机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改制。

(三)以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促进企业改制。近几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大企业招商,产业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对现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组、改造。只要企业在××落户、安排××人就业,向××财税部门纳税,要舍得让利,与其企业关停,留守人员坐食国有资产,不如引进盘活,让资产生财,让政府得税,让员工得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四)以土地收储和资产抵交扶助企业改制。近两年市属企业改制,普遍遇到一个有地无钱,有业无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确无资金起动。如何解决影响市属企业改制的资金瓶颈问题,按市场价格集中收储市区各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和企业应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评估后以资产抵押,畅通改制企业与社保、医保,为参与改制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道,在政府集中土地资源和有效资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尽快完成改制。

(五)以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督促企业改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规范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宜分系统分部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一要分系统制订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各企业实施方案;二要以系统为单位筹措改制成本,平衡调度改制资金;三要分系统做好老职工社、医保托管,新企业员工培训、转岗、分流、再就业服务;四要以系统为单位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制工作纪律,确保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第10篇 赴某公司学习交通企业改制调研报告

关于赴苏州市客运有限公司学习调研的报告

2002年4月4日,市交通局副局长、局改革办公室主任陈登峰带领市经济办主任王彬和市长运公司总经理李亚峰等8人赴苏州市客运有限公司学习改制成功经验。苏州市交通局、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介绍了企业改制基本概况,使学习小组一行倍受启发。市长运公司总经理李亚峰参观学习后表示:要借鉴苏州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力争月内拿出公司改制方案,确保今年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市交通系统企业改制工作概况

苏州市交通系统企业改革工作于3年前拉开序幕,准备充分.改革彻底.效果明显。按照“实事求是反映交通企业改制特色”的总体要求,到目前为止,该市交通系统下属的客运、货运、轮船、航务、联运、通港等6家企业中,4家已改制完毕,剩余的轮船、航运2家也将于今年完成。在已改制完的4家企业中,除客运企业目前暂留21.11%的国有股外,其余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改后,苏州市交通局对企业各项经营生产“完全放手、不再介入”,只于发展方向上给予适当扶持与指导,主管局工作自身将更加着重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管理。未来几年内,苏州市交通局将逐步引导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走“品牌”之路,打“品牌”效应,接受市场公平、公正的挑战。

二、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改制工作概况:

1.公司改制前后的基本概况

2、公司公有资产退出情况

经过上述4块资产的剔除,苏州市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国有资本尚余1266.49万元,按6000万股本计算,国有股占21.11%,职工股占78.89%。

第11篇 国企党建.双柏县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国企党建.双柏县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县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部分企业产权民营化,出现了民营企业购买、租赁、兼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结合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县委组织部在对国有企业及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调研组,深入到9户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对党建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企业及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工商企业49户,其中:国有企业13户,股份合作制和县办集体企业31户,改为民营企业5户。另外,外商投资企业1户,租赁企业2户。

国有企业改革中,列入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范围的工商企业38户,其中列入州级国有企业改革计划18户,上报改革方案的19户,审批方案的18户,正在组织实施的5户,正在扫尾的4户。工商企业中,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的有4户,占10.5%;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效益一般的有19户,占50 %;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闭企业有15户,占39.5%。

第12篇 2023年9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改制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述职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