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栏目

有关学校管理情况调查的科研实习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17:13:18 热度:90

有关学校管理情况调查的科研实习报告(3篇)范文

第1篇 有关学校管理情况调查的科研实习报告

[调查时间与地点]xx年4月20日至5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在西塘中学进行了有关“学校科研管理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

[调查过程与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认识和发挥中小学教科室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西塘中学将部分同志从教学一线提拔出来,成立了西塘中学教科室。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教育科研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可有可无,它是学校一项长期、复杂、艰巨、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有专职领导来负责。学校教科室的建立正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调查中我采访了学校科研管理的负责人教导主任褚老师,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科研管理的情况。

一、常规管理

教科室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科研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科室主任职责、科技活动组织人职责、科技活动室工作人员职责、学生科技活动守则等十多种职责。通过几次的清理调整、改进,建立了各种文件夹。如省上来文、市上来文、县上来文、校内文件及校园动态、各处室相互交流材料、本室内各种材料、室内职责守则与计划总结、课题立项审批文件、实验课题基本情况、科技创新大赛文件及相关材料、竞赛文件及竞赛材料、研究性学习材料、教师发表论文、学生发表论文、教师获奖、学生获奖、会议记录、工作日志等十八个文件夹。

二、课题管理

(一)课题档案的建立

首先给每个课题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⑴课题立项审批文件;⑵课题实验方案;⑶阶段总结报告;⑷实验单项研究成果(论文、心得等);⑸单项成果推广、交流、获奖情况;⑹实验总结报告;⑺实验工作过程报告;⑻实验典型教案(教研型教案);⑼现代教育媒体软件资料(根据实验内容自制的,包括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vcd、cai课件、集件、电子作品集等);⑽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⑾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情况;⑿实验班学生各科习作(知识竞赛、小论文、文学作品、学习心得、倡议书、建议书等);⒀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所取得的资料。总之,你觉得与你的实验有关的材料,都是资料收集的范围。

(二)课题基本情况简介

为方便查阅和了解课题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的内容有:

1、实验阶段:一、二、三阶段。

2、实验对象:哪个年级哪个班或哪几个班是实验班,哪几个班是对比班。

3、组织管理:①课题领导小组;②课题研究小组(a、主研人员,b、协研人员);③顾问指导小组。

4、推广、交流、获奖情况:①结题时间,通过专家组鉴定时间;②什么时候在杂志或报纸上发表;③什么时候获哪一级的奖励等。

(三)编写实验教师培训教材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理论与应用

1、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整体性原则:从教育整体出发,依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选择课题,实施研究。

⑵客观性原则:正视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实,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⑶系统性原则:把研究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全面综合地研究要素、结构、联系方式、活动状态和发展过程。

⑷可行性原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有科学价值以及能否推广应用。

2、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控制研究因素,通过观察、测量受试验者作为或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取得科学事实和规律的方法。

⑵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从中获得大量资料的方法。

⑶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⑷测量法:对一些对象或事件赋予某种特征符号或数学的一种方法。教育测量的对象包括智力、能力倾向、学业成就、创造力、兴趣、态度或人格等。

⑸统计法:通过观察、调查实验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问卷调查

(一)设计问卷

在开展调查之前,要介绍关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的有关知识,并确定了调查对象、内容等。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校科研的现状;(2)教师对科研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为了出好调查问卷,我认真研究分析了一些搜集到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是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拟就了关于学校科研的现状的调查问卷。在实施调查收回问卷之后,又讨论设计了一份关于教师对科研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的问卷。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开始感受到课题研究的严肃性和操作过程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认识到科研之外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

(二)问卷调查

选择了两部分群体(基层教师、科研负责领导)作为调查点,分别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分两次完成。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两次共发放并回收问卷约50份,第一次15份,第二次约35份。这样的调查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尝试。

四、出现的问题

的确,生活在基层的教师们,真切地感受着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中的重重阻碍或隔阂,他们对教育科研活动,有畏惧,有呐喊,也有彷徨。

第一,教师教科研活动与外部的行政部门和社会的评价尺度之间存在隔阂和冲突

具体来说,教科研活动是求真、求善的活动,而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评价学校工作时,往往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尺度。教育科研活动要求独立自主,不畏权威,而教育科研的评价却无视这些,把功利目标放在第一位。面对这种冲突,学校校长、教师感受到:尽管教师教科研活动受到提倡,但是受劝利主义的评价导向,它可以是不急之需或装饰门面的手段。于是,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评比而研究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第二,教师个体的教科研活动与教师群体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隔阂和冲突

对教师而言,教科研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它要求在教师群体当中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共问发展的教师文化。而长期以来,在质量.效率的主导价值取向下,在学科、班级、教室、年级、教学单元、任务的活动方式下,教师群体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个人主义与竞争的教师文化。这样,尽管一些学校有教研活动,但是这种研究活动往往变成了领导和同行之间相互检查、评比、监督的手段和闲聊的方式,并进而加剧了教师群体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教师教科研活动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新的教师文化。

第三,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存在隔阂和冲突

一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中小学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教师教科研存在“三费一无’的问题:即“费时、费力、费钱”’与“无效”。之所以如此,这里面有教师的观念和认识的原因:即一些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专业的科研人员的事,没有看到教师教科研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或把教科研看成是脱离教学实际工作的事,没有看到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能。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科研活动的评价往往以参与重大课题和发表文章的数量为依据,而由于课题的数量和适合教师发表文章的期刊数量的限制,这种评价标准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是不太现实的要求。还有现实条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工作负担沉重。尽管教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但教师教科研毕竟不同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论文都需要专门的时间。

那能不能说,教育科研困难很多且一时难以解决,教师就不需要搞教育科研了呢?不,教师搞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五、结论与体会

制定计划

在教师教育研究活动中,制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进行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这些计划并不要求像专业研究者制定计划那样,内容详尽,面面俱到,可能体现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某些设想和打算;也不像专业研究者制定计划那样,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能随着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体现出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在很多惰况下,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它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同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人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它不是在行动之外另外制定一份研究计划,而是在行动之中融入研究,通过研究提高行动的自觉水平。

撰写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教师日志”)作为表述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近年来才引起大家关注的。在以往的印象中,人们常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方式排斥在研究之外,觉得写写日记、做做记录称不上研究。假如我们同意教师的研究是对自身实践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从根本上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把教育日志这种形式纳人研究范围之中。因为在日志中,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在他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的时候,他也就在梳理着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表达着自已的见解。国外的一个中学教师,曾经如此来描述日志是怎样与自我成长结合在一起的:“(日志)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我经常回来读一读在过去的一周发生了些什么。我能够注意到一些关于我教学的事情,例如有用的无用的教训。我每星期至少做四次记录。这看起来能使我专注于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景,在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的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具体而言,教师将更加深人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教师将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了解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了解如何获得那些支持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等等。与其它形式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相比,教育日志的撰写最为简单和熟悉。当然,撰写教育日志要持之以恒,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日常撰写,还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这样才能积累材料,抓住偶尔闪现的灵感。

从小处入手,能克服教育科研的“神秘化”,从发展着眼,能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化”,从实际出发,克服教育科研的 “简单化”,唯有如此,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才会有研究不完的课题,永远不重复的项目,才会出现教育科研真正的繁荣景象。

第2篇 市学校财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行事处课题组

撤地设市以来,根据市、区职能划分,市区范围内的高中归属市管理,现共有四所高中学校,分别是中学、二中、师专附高、职高。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集聚,就学需求不断增加。为确保初升高比例,提高公民素质,市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地缓解了就学压力。通过对近几年来市属高中学校教育经费运转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提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对促进高中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今年3月份,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市直属的四所高中学校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四所高中共有教职工828人,其中在职724人,离退休104人;共有210个班,在校生9829人。

(二)资产负债情况。四所学校共有资产总额153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234万元,流动资产993万元;负债总额为2087万元,其中银行贷款为1100万元;净资产为13084万元。

(三)收支情况。四所高中总收入为6366万元,经常性收入(不包括基建拨款,包括择校费收入)为5502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补助收入为1876万元,占经常收入的比例为34.1%;经常性支出总额为5655万元,超支153万元,其中中学结余19万元,师专附高超支220万元,二中结余43万元,职高结余50万元。

(四)教职工收入情况。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不包括基建支出)的比例为65.1%,其中中学76.75%,师专附高53.99%,二中67.49%,职高60.18%。四所高中在职教师年平均综合收入为44494元,其中中学45167元,师专附高35164元,二中44391元,职高46708元。

(五)财务管理情况。四所学校都建立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奖金福利分配制度,经费支出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会计资料基本做到真实、合法、完整,报销手续齐全。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五种不良现象:

(一)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有些学校认为,财务会计工作是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学校只要搞好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升学率就可以了,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会计人员对新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不了解,只关心资金库存、不注重资金性质,不善于监督管理。

(二)不动产管理不善。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多数学校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认为只要把“钱管好就行了”,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维护差、报损率高,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部分学校未按照规定处置固定资产,未经批准就随意购置、出租、处置资产等。随着政府对高中学校基本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固定资产在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三)预算执行不规范。多数学校能够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及时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但在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混用、扩大支出范围、人员经费占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占用专项经费、占用往来款等问题,没有做到按预算计划使用财政资金、及对资金运用进行分析、评价、监督,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和作用。

(四)代管资金管理粗放。学校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并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但是在代管资金的管理方面就明显不足,代管费没有按年级、班级进行认真、详细的核算,而是笼统记帐,超范围使用代管费。在学期终了未进行清算,使“专款专用,及时结算,多退少不补”成为一纸空文。

(五)核算和监督职能不到位。《会计法》规定,会计有两个基本职能,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而现今学校中,往往只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人员只记记帐,算算帐就行了,忽视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就资金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学校年度预算收支未实现平衡,经常性经费出现红字。且学校负债金额大,4所学校共计负债1483万元,及时清偿债务有一定的困难;奖金、福利发放不规范。目前对各校发放名目众多,而课时补贴、奖金等又没有规定的标准,学校之间存在互相攀比情况,致使事业经费运转紧张,经常性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过大,人员支出总额连年快速上升,严重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增加了财政压力。

2、教育择校费管理较乱。根据丽计费管253号文件规定,择校费应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而四所高中普遍存在择校费与正常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与批复预算时要求的择校费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不符。

3、基建经费管理不规范。四所高中学校目前都有基建项目,只有丽中单独开设基建账户,且四个学校均未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设立基建账分账核算。由于行政经费和基建经费混用,导致经常性经费对基建经费的占用,严重超支,如师专附高超支了220万元。单独开户的因没有事前监督的手段,也存在移用基建资金现象,如丽中共从基建户划转133万元到行政户用于弥补经费不足。

4、未按规定提取和支付助学金。按照有关规定,高中学校要按学费收入的10%提取助学金,其中70%要用于困难学生补助。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四个学校均未按年度预算批复的要求提足助学金,提取的助学金也只发放了一部分,应付未付的助学资金越滚越多。

5、会计核算不够规范。①专项收支基本未单独核算,市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专项经费、省补助的项目经费基本上都没有按规定单独核算,无法反映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项目如同虚设。②会计科目使用不够规范,如择校费、代管费的收支、住房公积金的扣缴等会计核算业务做法五花八门,没有按有关规定使用会计科目。③会计核算不够明细,如“事业支出”科目下未设二级科目核算,不同科目的收支并入同一笔凭证,不利于准确反映会计信息,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材料。④科目设置不规范,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设置未按财政部的文件要求作调整,仍按的规定设立“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各科目。⑤会计科目的年终结转不规范,如“事业结余”科目余额年终未按规定结转到“事业基金”科目,而是结转到下年度使用。⑥资金支付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学校财务报销未能按财务管理规定取得正式发票,白条子给予报销的情况较多;一些大额支出采用现金支付。

6、固定资产购置未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在购置教学设备等属政府采购范围的物品时,意识淡薄,未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违反了《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

三、加强高中学校财务管理的若干建议

促进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是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供给要充分地满足社会需求,建成一批质量高、条件好的示范高中,大幅度提高高中学校教育质量,并积极鼓励各种力量办学,逐步建立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高中段教育事业中肩负重任。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正在建立,财政资金的使用重点将逐步转移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上来。高中教育作为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之一。财政部门要认识发展高中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切实转变财政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从经费供给和加强支出管理两方面入手,必须充分认识到经费保障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相适应,资金的供需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仅仅一味地强调增加投入,不仅现有财力不允许,而且在管理缺位的情况下,还会陷入投入越多,浪费越多的怪圈。通过强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同样多的钱办更多的事。

(一)继续加大市财政对高中学校的经常性经费的投入。四所高中学校属定额补助性质,市财政对四所高中学校的经常性经费定额补助1876万元,占学校经常性总收入中的34.1%。由于高中学校教学资源紧张,部分学校扩班并增加了许多教师,如定额补助基数未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年度收支平衡难度的加大,出现经常经费占用了专项经费、助学金和择校费等情况,影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为此,市财政在总支出零增长的情况下,按编制内教师年人均3万元的标准增加高中学校定额补助基数8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高中学校的经费状况,也为加强择校费等资金的专项管理创造了条件。今后学校在编制内增人财政相应增加定额补助,并随新的增人增资政策的出台相应调整补助标准。

(二)积极向省财政争取补助,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近几年来,省财政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对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多项专项资金,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如丽中和职高应根据新丽中、新职高的建设规划,向省财政争取教育基建资金;二中、师专附高应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职高还可以争取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和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补助资金等。市财政将多渠道筹措资金,按规定要求做好省补助项目的配套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得高中学校的教学条件、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加强对学校分管财务校长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校领导的管理意识,提高理财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建议采取业务研讨、实地考察、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定期进行财税、会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切实提高学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会计人员核算与监督的职能作用。

(四)探索财务管理的事前监督机制和教育、财政部门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机制。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支出制度,克服一方面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建议将四所高中学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或财政集中支付教育分中心管理,统一采用“金财软件”,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远程报账、自主核算”的模式,重点对学校的专项经费预算执行、奖金福利分配和学校负债规模等方面进行事前控制,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高中学校的经常性业务指导,规范教育经费管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实行工资统发,规范奖金发放。随着财政经费补助定额的提高,建议将高中学校纳入工资统发范围。同时规范学校各类奖金发放的名目和标准,各学校不得任意提高奖金、福利发放标准,或占用各种专款来发放奖金、福利,努力解决学校间教师待遇相互攀比的问题。

(六)建立绩效跟踪评价和定期检查制度。对高中学校的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完善考评体系,确保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并以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同时对高中学校的财务运作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学校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组长:

成员:

第3篇 2023年有关学校管理情况调查的科研实习报告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

[调查过程与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认识和发挥中小学教科室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西塘中学将部分同志从教学一线提拔出来,成立了西塘中学教科室。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教育科研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可有可无,它是学校一项长期、复杂、艰巨、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有专职领导来负责。学校教科室的建立正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调查中我采访了学校科研管理的负责人教导主任褚老师,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科研管理的情况。

一、常规管理

教科室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科研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科室主任职责、科技活动组织人职责、科技活动室工作人员职责、学生科技活动守则等十多种职责。通过几次的清理调整、改进,建立了各种文件夹。如省上来文、市上来文、县上来文、校内文件及校园动态、各处室相互交流材料、本室内各种材料、室内职责守则与计划总结、课题立项审批文件、实验课题基本情况、科技创新大赛文件及相关材料、竞赛文件及竞赛材料、研究性学习材料、教师发表论文、学生发表论文、教师获奖、学生获奖、会议记录、工作日志等十八个文件夹。

二、课题管理

(一)课题档案的建立

首先给每个课题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⑴课题立项审批文件;⑵课题实验方案;⑶阶段总结报告;⑷实验单项研究成果(论文、心得等);⑸单项成果推广、交流、获奖情况;⑹实验总结报告;⑺实验工作过程报告;⑻实验典型教案(教研型教案);⑼现代教育媒体软件资料(根据实验内容自制的,包括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vcd、cai课件、集件、电子作品集等);⑽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⑾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情况;⑿实验班学生各科习作(知识竞赛、小论文、文学作品、学习心得、倡议书、建议书等);⒀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所取得的资料。总之,你觉得与你的实验有关的材料,都是资料收集的范围。

(二)课题基本情况简介

为方便查阅和了解课题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的内容有:

1、实验阶段:一、二、三阶段。

2、实验对象:哪个年级哪个班或哪几个班是实验班,哪几个班是对比班。

3、组织管理:①课题领导小组;②课题研究小组(a、主研人员,b、协研人员);③顾问指导小组。

4、推广、交流、获奖情况:①结题时间,通过专家组鉴定时间;②什么时候在杂志或报纸上发表;③什么时候获哪一级的奖励等。

(三)编写实验教师培训教材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理论与应用

1、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整体性原则:从教育整体出发,依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选择课题,实施研究。

⑵客观性原则:正视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实,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⑶系统性原则:把研究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全面综合地研究要素、结构、联系方式、活动状态和发展过程。

⑷可行性原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有科学价值以及能否推广应用。

2、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控制研究因素,通过观察、测量受试验者作为或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取得科学事实和规律的方法。

⑵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从中获得大量资料的方法。

⑶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⑷测量法:对一些对象或事件赋予某种特征符号或数学的一种方法。教育测量的对象包括智力、能力倾向、学业成就、创造力、兴趣、态度或人格等。

⑸统计法:通过观察、调查实验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问卷调查

(一)设计问卷

在开展调查之前,要介绍关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的有关知识,并确定了调查对象、内容等。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校科研的现状;(2)教师对科研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为了出好调查问卷,我认真研究分析了一些搜集到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是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拟就了关于学校科研的现状的调查问卷。在实施调查收回问卷之后,又讨论设计了一份关于教师对科研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的问卷。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开始感受到课题研究的严肃性和操作过程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认识到科研之外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

(二)问卷调查

选择了两部分群体(基层教师、科研负责领导)作为调查点,分别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分两次完成。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两次共发放并回收问卷约50份,第一次15份,第二次约35份。这样的调查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尝试。

四、出现的问题

的确,生活在基层的教师们,真切地感受着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中的重重阻碍或隔阂,他们对教育科研活动,有畏惧,有呐喊,也有彷徨。

第一,教师教科研活动与外部的行政部门和社会的评价尺度之间存在隔阂和冲突

具体来说,教科研活动是求真、求善的活动,而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评价学校工作时,往往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尺度。教育科研活动要求独立自主,不畏权威,而教育科研的评价却无视这些,把功利目标放在第一位。面对这种冲突,学校校长、教师感受到:尽管教师教科研活动受到提倡,但是受劝利主义的评价导向,它可以是不急之需或装饰门面的手段。于是,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评比而研究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第二,教师个体的教科研活动与教师群体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隔阂和冲突

对教师而言,教科研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它要求在教师群体当中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共问发展的教师文化。而长期以来,在质量.效率的主导价值取向下,在学科、班级、教室、年级、教学单元、任务的活动方式下,教师群体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个人主义与竞争的教师文化。这样,尽管一些学校有教研活动,但是这种研究活动往往变成了领导和同行之间相互检查、评比、监督的手段和闲聊的方式,并进而加剧了教师群体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教师教科研活动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新的教师文化。

第三,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存在隔阂和冲突

一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中小学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教师教科研存在“三费一无’的问题:即“费时、费力、费钱”’与“无效”。之所以如此,这里面有教师的观念和认识的原因:即一些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专业的科研人员的事,没有看到教师教科研是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或把教科研看成是脱离教学实际工作的事,没有看到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能。也有政策导向的原因: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科研活动的评价往往以参与重大课题和发表文章的数量为依据,而由于课题的数量和适合教师发表文章的期刊数量的限制,这种评价标准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是不太现实的要求。还有现实条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工作负担沉重。尽管教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但教师教科研毕竟不同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论文都需要专门的时间。

那能不能说,教育科研困难很多且一时难以解决,教师就不需要搞教育科研了呢?不,教师搞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五、结论与体会

制定计划

在教师教育研究活动中,制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进行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这些计划并不要求像专业研究者制定计划那样,内容详尽,面面俱到,可能体现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某些设想和打算;也不像专业研究者制定计划那样,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能随着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体现出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在很多惰况下,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它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同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人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它不是在行动之外另外制定一份研究计划,而是在行动之中融入研究,通过研究提高行动的自觉水平。

撰写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教师日志”)作为表述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近年来才引起大家关注的。在以往的印象中,人们常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方式排斥在研究之外,觉得写写日记、做做记录称不上研究。假如我们同意教师的研究是对自身实践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从根本上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把教育日志这种形式纳人研究范围之中。因为在日志中,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在他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的时候,他也就在梳理着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表达着自已的见解。国外的一个中学教师,曾经如此来描述日志是怎样与自我成长结合在一起的:“(日志)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我经常回来读一读在过去的一周发生了些什么。我能够注意到一些关于我教学的事情,例如有用的无用的教训。我每星期至少做四次记录。这看起来能使我专注于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景,在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的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具体而言,教师将更加深人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教师将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了解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了解如何获得那些支持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等等。与其它形式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相比,教育日志的撰写最为简单和熟悉。当然,撰写教育日志要持之以恒,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日常撰写,还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这样才能积累材料,抓住偶尔闪现的灵感。

《有关学校管理情况调查的科研实习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