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年度报告
栏目

2023年度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3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9:46:17 热度:78

2023年度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3篇)范文

第1篇 2023年度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和201x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胜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很不平凡的五年。这期间,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国内“三期叠加”影响不断加深,我省接连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我省稳中求进追赶跨越,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过两个万亿元台阶,在全国位次上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3年的21182元增加到3683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3.8%、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3%,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000公里、4600公里,成渝高铁建成通车。支线机场达12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进展顺利。“四江六港”建设加快,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亭子口水利枢纽等20处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万公顷。电力总装机容量达8673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占80%,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地位更加巩固。

这五年,我省坚定推进转型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加快形成,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过千亿市(州)、过百亿县(市、区)分别新增13个、46个,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攀西获批首个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从14.4:50.5:35.1调整为12.2:47.5:40.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8:1缩小为2.6:1,城镇化率从40.2%提高到47.7%,19.4%的村达标幸福美丽新村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倍,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3倍。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7%。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森林覆盖率从34.8%提高到36%,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全面完成。

这五年,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投入达2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57.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1.3%、13.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减少贫困人口976万人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4%下降到5.8%。2498万农村居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和35.8万户无电问题得到解决,县乡公路危险路段全部安装上安全防护栏。改造旧城危房和各类棚户区、农村危房307万套,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向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三免一补”,学前三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年均分别增长2.9%、2.6%。文化事业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卫生计生、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成效明显。

这五年,我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取消调整398项行政审批事项,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130万事业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农村、国企、财税、科技、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a股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居中西部第一。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开放合作全方位拓展。驻蓉领事机构达15个、居内地第三,国际友城增至78对,国际(地区)航线达85条。累计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2.5亿美元,对外投资突破7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933亿美元。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79家、达299家。西博会、科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和开放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这五年,我省防灾减灾取得重大成效,地震灾区重建走出新路。全面推进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振兴发展,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确立的应急救灾新机制,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城乡住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本完成,产业重建和生态环境修复高水平推进,由地方承担的总体规划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0%,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康定、得荣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

这五年,我省依法治省开启新征程,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省纲要深入实施,民主政治和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着力依法行政,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新型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取得进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强化煤矿安全监管,依法关闭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民族更加团结,宗教关系更加和谐。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完成了省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03.1亿元、增长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去年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们深入研判经济走势,开展两次大规模督查调研,打出“4+1”政策组合拳,破解企业、行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难题。降低工商业用电用气成本约61.5亿元,落实降税清费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600亿元左右,有序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综合施策稳投资。争取到653个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铁路投资突破400亿元。加强银政企合作,社会融资新增近6000亿元。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签约项目总投资近16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万亿元、增长10.2%。大力拓市场促消费。组织9万户企业参与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扩大健康、养老、电商等新兴消费和服务供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二是大力促进转型升级。出台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互联网+”等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5万公顷,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万个。启动“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完成技改投资5318亿元,关停淘汰煤炭等落后产能企业436户;狠抓“7+7+5”产业培育发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化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引领示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举办首届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二届旅博会,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

成功争取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安排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驱动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41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万家。专利申请首破10万件。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大批科技人员、大学生、海外人才和草根能人迈入创业创新主战场,农民工和川商返乡创业成效初显。

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新登记企业17.7万户、增长23.5%。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筹建首家民营银行、省级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实施“创业板行动计划”,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出台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启动“251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蓉欧快铁”双向开行。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省区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承办中俄“两河流域”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1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4.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15.9亿美元。我省医疗队代表国家参与尼泊尔“4·25”地震救灾。

四是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推进精准扶贫,117万人摆脱贫困。加快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49.5%。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就业登记,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01.9万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通城乡居民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衔接通道。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职业学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率先建立全域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搭建异地就医结算省级平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非遗节、首届四川艺术节和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科普、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和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果,妇女儿童、老龄、参事文史等工作得到加强。

五是加强城乡环境保护。认真实施新环保法,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盆地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考核基准年(2023年)降低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左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出台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推动土壤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率先通过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出台生态补偿等20项改革措施,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保护治理重点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明显。大力营林造林,开展市、县全域湿地保护试点。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六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依法治省纲要,公布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推进全省三级行政权力事项联网运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出台《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高度重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2万余件,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积极稳妥应对地方金融风险。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狠抓省委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加强监察、审计工作,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开展社区建设“三项试点”。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朝着“两个跨越”目标奋勇前行,主要经验和体会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兴省之要,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积聚跨越发展能量。必须更加主动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的发展大势。充分考虑国际国内联动效应,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抓住一切可能的发展机遇,不断开拓四川发展新境界。必须充分释放改革开放创新的强大动能。进一步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争创开放发展新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以新引擎驱动新发展。必须切实筑牢发展跨越的法治基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汇聚攻坚决胜的强大合力,不断创造发展新成就。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里,全省干部群众努力奋进,各方面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与全国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的7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全国的84%、89.7%,还有380多万人没有脱贫,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需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投资结构仍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新的增长动力尚处于培育阶段,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亏损面扩大,工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增幅下降。社会事业与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隐患在一些行业依然存在,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有所显现。在政府工作方面,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复杂性、规律性认识还有待深化,少数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存在“懒政”“怠政”等现象,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尚需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妥善采取措施,争取加快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三五”发展的主要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建议,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我着重从五个方面简要说明。

关于发展形势。规划纲要的编制,深刻把握了发展形势和我省的阶段特征。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战略机遇期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速、工业品价格、实体企业盈利、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经济发展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到了由量变到质变转折、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平台积累阶段,稳步扩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质量效益成为主要任务。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一二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投资、消费领域还可以释放出相当规模的需求。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正在加快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投资和消费转变,主要依靠工业增长向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增长转变,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产业层次将显著提升,高端切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特别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这些特征表明,我省发展既具有较大的潜力,正在积蓄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又将经历转型阵痛,面临严峻挑战。在“十三五”时期,我省务必把机遇和潜力变为现实,更多更深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务必把困难和挑战化为动力,积极稳妥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闯过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

关于奋斗目标。着眼对标实现“两个跨越”的宏伟蓝图,“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由量到质的提升,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我们提出的具体目标建议是: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再上一个万亿台阶、达到4.2万亿元;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动力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强劲;绝对贫困消除,贫困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项环保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上述目标,是对未来五年我省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系统性定位,既充分尊重全省人民的发展愿望,也充分考虑了宏观环境和支撑条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关于主攻方向。“十三五”时期,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主攻方向。规划纲要体现了从三个方面攻坚突破的战略考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是宏观大势所趋、发展现实所逼。在“十三五”这个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务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奋力促进我省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弥补发展短板。这是突破最大难点、确保决战决胜的关键之举。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务必弥补民生事业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弥补区域城乡短板,促进多点多极支撑、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弥补生态环境短板,确保大气等环境质量改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有效防控各种风险。今后五年,各方面风险因素累积甚至可能集中显露。务必建立多元化防范处置风险体系,加强研判预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确保我省发展行稳致远。

推动三大主攻方向实现突破,必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一方面,我们多年强调的需求侧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外需持续减弱,过度依赖扩大投资规模,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另一方面,供给侧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能总体过剩,有效供给又不足,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供给不足,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大功夫,抓住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牛鼻子”,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强化制度、管理、技术、产品创新,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还必须做好适度扩大总需求这篇文章。规划纲要在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体现了供需两侧协同发力的要求。

关于发展战略。省委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内涵要求,也符合四川发展实际,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在总体要求和重大举措中都有充分体现。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关键是统筹好竞相跨越与协同发展的关系,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核心是顺应“四化同步”深入发展的趋势,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和支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筑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的是抓住我省被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一关键机遇,更加自觉地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三大发展战略”是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实施、协同推进。“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务求“四化同步”新突破,推动成都领先发展,做大市(州)经济梯队,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培育天府新区等新兴增长极,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良好态势。以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为重要抓手,编制和实施好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引导支持成都平原经济区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小康、城镇化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更好发挥对全省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支持川南经济区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城市群,成为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引导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步伐,打造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经济中心;引导支持攀西经济区加快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和健康养老旅游业;引导支持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有序发展特色农牧业,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

关于发展路径。坚定走好符合四川实际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是“十三五”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坚持创新发展,围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根据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西部人才高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围绕解决不平衡问题,特别强调处理好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就推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围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大力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围绕解决我省发展与外部发展联动问题,突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加快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共享发展,围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分别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在省委领导下,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部署一定能够顺利落实,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关于2023年工作

2023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发展成果共享新格局,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从多方面分析,今年经济发展仍然比较困难,我们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最重要的是稳定企业运行,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着力抓好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着力实施我省财金互动22条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协同支持效应,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着力因企施策,加大对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

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年”为契机,抓好631个全省重点项目、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抓紧启动实施好一批“十三五”重大标志性工程,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项目。突出抓好工业投资,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作用,推动2022个竣工项目投产达产,力争全年工业投资750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5500亿元以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再推出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并用好引导基金,严守合同承诺,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培育新动力,引导企业适应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拓展信息、绿色、时尚和农村等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旅游消费。进一步推动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提高居民现期消费能力。继续组织好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提升“四川造”产品市场份额。

努力扭转进出口下滑势头。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和“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优化外贸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加强外贸产品、产区品牌建设,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培育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外贸业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

第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全面创新改革是“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今年要起好步,着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重大政策。加快推动成德绵协同创新,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加快推进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德阳国家重大装备研制基地、绵阳科技城、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等创新发展载体建设,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创意项目交易平台。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军转民”“民参军”推进力度,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好发挥技术创新联盟作用,支持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强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办好“双创周”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快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加速器,争取全省各类孵化器达600家。细化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实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抓好农民工、川商返乡创业活动,完善信息沟通和项目对接机制,发挥好川商返乡兴业投资基金作用,办好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

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深化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有序推进供销社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完善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财金互动政策体系。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开展国家移动金融城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城商行、农信社改革,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第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培育石墨烯、北斗卫星导航、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支持川酒、川茶、川菜、川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100户以上企业落后产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力争产值达1.5万亿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服务业核心城市、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服务业强县建设,新建2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培育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体育、养老等10个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推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川设立交易结算中心或区域性总部。加快培育阳光度假、健康养老、乡村休闲等旅游业态,精心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和启动四川藏区、彝区全域旅游建设。深入实施“大熊猫”国际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入境游,办好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旅博会等活动。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油料、肉类、蛋奶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启动第三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突出抓好2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和生物种业工程。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发展生态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利益联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四,扎实抓好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

开展降成本增效益专项行动。落实好国家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政策,出台相关措施,清理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降低政府性收费标准。继续扩大直购电试点范围,用好留存电政策,推动富余电消纳,扩大直供气规模。采取租赁、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支持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多式联运、农产品冷链物流,切实降低物流成本。以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合理收费为抓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摸清底数,科学确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分业施策,采取兼并重组、消化淘汰、对外转移、管控增量等方式,化解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同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房地产新政,推动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和租赁市场与存量商品房市场有效衔接。进一步“去行政化”,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引导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切实提高“四川造”产品质量。以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为参照,在我省10大类产业的重点产品中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大力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制定品牌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鼓励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开展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和信用监管。

第五,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落实好“一带一路”建设33项重点工作,推进“251三年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千企行丝路”活动,全面拓展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等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境外铁路、水电、港口等开发建设。启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组建省属国有海外投资公司,推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坚持生态优先,推进与沿江省市联动,共同加强长江沿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贯通长江干、支线航道为重点,共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省内沿江产业统筹规划,逐步形成集聚度高、竞争力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走廊。

推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围绕国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布局,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抓好“十大铁路大通道”规划建设,提升“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国际通道运营水平。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加快发展航空、铁路、水运口岸,加强与沿海港口城市和陆路边境口岸的通道对接。

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中韩创新创业产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和中法成都生态园等建设。精心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海科会、酒博会、农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开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专题招商,针对性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中西部前列。办好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第五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加快推进中美“2+2”合作。务实推进与港澳台地区和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合作,深化与重庆、云南、贵州等周边省份合作发展。

第六,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10”组合拳,实施10个专项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切实把“六个精准”总体要求、“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抓好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易地搬迁等十大扶贫工程,扎实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注重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解决好贫困群众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全年实现10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500个以上贫困村退出和5个贫困县“摘帽”。

突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坚持把“四大片区”作为主战场,继续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抓好大小凉山农村“一村一幼”工作,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大力推进秦巴山区、乌蒙山区连片扶贫攻坚,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同时,统筹解决好插花式贫困问题。

创新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创新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在川定点扶贫、外省对口扶贫协作,抓好省内新一轮对口定点扶贫。引导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加大县级政府统筹整合扶贫资金资源力度,保障扶贫重点项目投入。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

第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严格划定和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天保工程二期、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营林造林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推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实施防沙治沙与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以“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为重点,实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大气质量改善。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强化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工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落实国家总量减排任务。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环境监测、执法监管及其能力建设,加大执法惩戒力度。

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绿色改造,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建立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第八,提升区域和城乡发展水平。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分类指导和支持五大经济区建设,完善区域协同和联动机制。制定实施经济区、城市群等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围绕天府新区“一城六区”功能布局,加快集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抓好成都科学城、空港经济区和西部国际博览城建设。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开展县域经济50强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旅游和生态经济强县。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县(市)域“多规合一”,建立规划违法违纪约谈制度,把城乡规划实施纳入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快城市新区功能完善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继续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套,力争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超过50%。开展宜居宜业县城建设试点,提升300个省级试点镇建设水平。启动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统筹整合涉及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强化街道城市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社区基础作用,广泛发动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广网格化管理服务。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加快完善转移人口与建设用地、建设资金、转移支付“三挂钩”机制。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9%。

第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左右,继续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大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中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和再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统筹推进社会救助,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发展慈善事业,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免学费政策,全面推行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启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深入开展分级诊疗等三项医改试点,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抓好重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综合防治,促进中医药发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开展“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发展区域特色和创意文化产业。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竞技体育,培育体育产业。

切实抓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全面完成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任务,继续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城镇、公共服务等重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和飞地园区建设。同时抓好康定、得荣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第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预防为主,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应急防范与处置,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稳妥推进撤乡设镇及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启动“七五”普法,深化“法律七进”。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入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反恐防暴和反分裂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危爆物品、道路交通、消防火灾等公共安全监管,加大“禁毒防艾”工作力度。持续深入推进“打非治违”和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从严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做好地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防治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进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做好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继续做好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深深知道,人民对政府工作寄予厚望。今年,我们将聚焦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健全政府立法协商机制,确保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把“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巩固扩大“五个再砍掉一批”成果,进一步优化完善省市县三级权责清单,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省级政务云平台建设管理,基本建成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强化行政执行力。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加强作风建设。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洁从政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努力使廉洁自律成为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严格依法规范行使权力,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政府建设和工作中感受到清风正气。

各位代表!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拼搏实干,为实现四川“两个跨越”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四江六港: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和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

3.“4+1”政策: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四川产品销售和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新政等政策。

4.“7+7+5”产业: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5.251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锁定20个国家进行重点开拓、深度开拓;优选50个重大项目开展重点跟踪、强力促进;精选100家优势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全面提升四川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6.中俄“两河流域”: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和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

7.十项民生工程: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工程。

8.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9.社区建设“三项试点”: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城乡社区协商试点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10.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12.千企行丝路:每年组织1000家左右的企业到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13.“111”工程:“十三五”时期,实施100个重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打造10个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到2023年带动四川装备和其他商品出口100亿美元。

14.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打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六大走廊”,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培育若干支点国家,构造若干支点港口。

15.十大铁路大通道:向北成都经达州、经西安至京津冀,向西成都经西宁、经兰州至中西亚、经格尔木至西亚和经拉萨至南亚,向南成都经宜宾、经攀枝花至东南亚、经贵阳至珠三角,向东成都经重庆至长三角等十条铁路大通道。

16.中美“2+2”合作:在气候智慧型和低碳城市建设等领域,创新开展“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和“四川省+清华大学”的“2+2”合作模式。

17.“3+10”组合拳:1个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1个扶贫开发《条例》、1个扶贫攻坚《决定》和基础、新村、产业、能力、生态、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10个扶贫攻坚《专项方案》。

18.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9.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20.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藏区新居建设计划、教育发展振兴计划、医疗卫生提升计划、社会保障促进计划、文化发展繁荣计划、扶贫解困行动计划。

21.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在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区)强化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和现代文明普及等“十项扶贫工程”。

22.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专项整治工程、农房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23.天府新区“一城六区”:天府新城和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双流高技术产业功能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

24.信访“三无”: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到省集访。

25.“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第2篇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朝著“两个跨越”目标克难奋进、坚韧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___、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正确把握发展大势,积极应对复杂局势,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万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综合施策稳定经济增长。在全国“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去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成为贯穿全年的突出矛盾。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及时推出稳增长“十六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多方面稳定经济增势。在稳投资上,加快实施一系列夯基础、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500公里,突破5500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康、汶马、绵九高速公路开工,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水电站及特高压输电工程投产,个人简历成都新机场项目获得立项批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在促消费上,全面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组织1.5万多家川企参加,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在扩外贸上,出台支持外贸稳增长措施,积极推进通关一体化,对外贸易突破800亿美元。特别在稳工业增长上,大力推动七大优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重点传统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强化综合要素保障,有针对性地对困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帮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

有力促进转型升级发展。我们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升级,确定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重点培育,从中筛选出一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省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4.4%,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4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增长19%?我们著力引导传统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关闭126处小煤矿,淘汰505户企业落后产能,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省工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8.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增长40.5%,旅游总收入增长26.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於经济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2.8:51.3:35.9调整为12.4:50.9:36.7。

切实启动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委决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启动及完成165项改革事项。在简政放权上,取消、调整、下放了92项行政审批事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减少50%以上,并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64.5%。在国资国企改革上,68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12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在农村改革上,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一)》是篇1566范文网,讲的是关于增长、改革、发展、全省、企业、经济、我们、实施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第3篇 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四川的朋友们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出炉了,赶紧来了解一下详细的信息吧!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全力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2万亿元、增长7.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8%、7.5%和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成绩来之不易。年初部分经济指标回落,部分地区和行业稳增长形势较为严峻,我们主动谋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项目年”稳增长。突出抓好631个全省重点项目和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雅康和汶马高速公路、中电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等建设加快推进,英特尔骏马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3万亿元,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5%。抓消费稳增长。组织近10万家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推动“四川造”产品销售额超过8000亿元。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9.8%,网销四川品牌产品343.3亿元。抓产业稳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总产量3483.5万吨、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9%、13.1%。白酒、建材等传统产业企稳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6900亿元、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6万亿元、增长10%。服务业保持领先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旅游总收入增长24%,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1%左右。抓分类指导稳增长。对15个重点产业建立省领导牵头联系推进机制,开展6轮稳增长调研督导,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设立17只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超过470亿元。制订促进民间投资和外贸等政策举措,民间投资增速逐步回升,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三去一降一补”,出台工作方案和17条政策措施,淘汰钢铁产能420万吨、煤炭产能2303万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年底全省商品住房消化周期8.7个月,同比缩短3.7个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0.8个百分点以上。减轻企业负担820亿元。结合实际补短板,广泛开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创品牌等活动,4家川企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新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新增驰名商标8件。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以成都德阳绵阳为核心区域,全面推开创新改革试验,编制实施综合改革等9张清单,总结了60多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出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措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4万户。成功获批国家级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同时,扎实推进国家部署的9项农村改革试点,土地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180个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二重、化工控股等企业整合重组。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省级核准事项减少60%。全面实施“先照后证”,积极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投融资、财税、金融、电力、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一年来,我们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加快建设进出川大通道。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成贵高铁等项目扎实推进。建成成安渝等高速公路503公里,通车总里程达6519公里。国际(地区)航线新增10条、达95条,成都中欧班列开行460列。出入境人数约500万人次。精心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功承办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界航线大会、第五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等重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国内外影响力。与13家大型央企、9所知名院校、12家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成功举办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活动,吉利新能源汽车、清华紫光ic国际城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14对。世界500强企业新增落户17家、达316家,实际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614亿元。加强国内外产业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增长54.5%。中德、中法、中韩等国别园区加快建设。与港澳台地区和渝浙粤等省市合作进一步深化。

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编制完成省域城镇体系和四大城市群规划,在14个县(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深入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3公里,完成海绵城市项目193个,改造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27万套,超额完成货币化安置任务。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深化城乡“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新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729个,7个镇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新(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多点多极竞相跨越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天府新区作为新兴增长极的基本骨架逐步成型,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均超过5000亿元,攀西、川西北经济区稳步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千亿以上市(州)达15个、百亿以上县(市、区)达112个。

一年来,我们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举全省之力打好开局之战。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在每个贫困村落实1名县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驻村农技员等“五个一”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和保护农房40.6万户,完成2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着力推动产业助农增收。编制实施贫困县、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逐户落实脱贫措施,6.8万个农业专合组织、518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84.2万人。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推行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75所公办高校对口帮扶贫困县取得成效。努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贫困人口一般诊疗、白内障复明手术等10种项目收费全部免除,县域内住院费用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年初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完成,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

一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新提升。在财力趋紧的情况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65%。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全面完成。向残疾人低保对象发放困难生活补贴,免费治疗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新建路侧护栏6000公里、农村渡口渡改桥120座。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启动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草原覆盖率不断提高。全省40.6%的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启动省内环保督察,严格环保执法。pm2.5年均浓度下降4%,地表水水质达标率72.4%。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得到新发展。9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建成村文化室2500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接待群众3843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现足协与体育主管部门脱钩,川籍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取得了好成绩。

一年来,我们加强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制定发布省政府规章12件,全面实施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依法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行政应诉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加强调解、信访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防汛减灾等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4.7%、死亡人数下降14.2%。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和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台、外事侨务、统计、保密、档案、气象、地震、地质、测绘、机关事务、参事文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哲学社会科学、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特别报告的是,去年省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7%,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拍卖收入7500多万元全部用于扶贫项目。康定、得荣地震灾后重建成效明显;芦山地震灾区三年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路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___、国务院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加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川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从长远看,区域间发展不够平衡、人均经济水平较低、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状况还难以很快改变。从当前看,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比较困难,民间投资信心还不足,一些要素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缓解。民间借贷等领域风险有所显现,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和城区交通拥堵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政府办事效率、社会治理水平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以___同志_______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觉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突出脱贫攻坚“头等大事”,突出绿色发展,突出振兴实体经济,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的制订,充分考虑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稳定市场信心和增加就业的需要,也充分考虑了为结构调整留出空间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从产业和需求支撑方面进行了分析,符合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符合我省实际。实现这些目标,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我们要正视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尚未根本改变的基本省情,持续用力抓发展、抢抓机遇促发展,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二是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我们要发扬川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级天府新区建设,抓好有利于促进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激发创造性积极性的改革,以改革创新的“一子落”带动发展棋局的“全盘活”。三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我省获批设立自贸区,正在加快融入国内外产业链和价值链,我们需要汇聚形成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需要打造“走出去”的大通道和“引进来”的强磁场,需要更加深度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四是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以对脚下这片土地负责、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五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解决好各类社会问题,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各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大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实现稳定增长,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稳增长就是要稳投资,夯实产业支撑,引导和扩大消费,促进外贸回稳,形成多重拉动。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推进“项目年”活动,扎实抓好700个全省重点项目和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加快中国电子8.6代线、川渝电网第三通道、李家岩水库等项目建设,建成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力争成都经天府国际机场至自贡铁路、宜宾新市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抓好56个重大产业项目和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促进神龙汽车等建成项目达产达效。推进1000个重点签约项目落地。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抓紧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轨道交通、石墨烯等重点产业,推动电子信息、饮料食品、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集中突破。加快建设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特色园区,创建国家大数据集聚发展区。实施工业强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工程,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等试点示范。力争完成工业投资9000亿元、技改投资6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同时,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

扎实抓好消费扩大和升级。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新趋势,倡导绿色消费,发展品质消费,提升服务消费,着力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丰富和改善消费供给。培育新消费热点,促进电商消费、信息消费和文化消费。提升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推动更大规模的“川货出川”。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网络诈骗、价格欺诈等行为,让群众放心消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优先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咨询、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抓好507个服务业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西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创意中心。积极发展文化创意、音乐娱乐、体育健身产业,着力培育家政服务、康养医疗产业。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引领”、入境游“扩容增效”等八大行动,办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和旅博会,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

积极促进外贸企稳回升。大力推动“外贸+”战略,实施优进优出“三大工程”和“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加快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集聚,支持外贸新业态加快成长,力争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快培育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成都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自贡灯展等“走出去”对外文化贸易活动。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4%。

第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解决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主要矛盾的关键。要在压减过剩落后产能、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城房地产库存问题,支持居民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作。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提高资产证券化率,争取投贷联动试点。落实减税政策,加大降费力度,扩大直购电规模和直供气用户范围,积极消纳富余水电,推动铁路运输“路企”对接,进一步降低要素和物流成本。

继续推进“一提一创一培”。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开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加快特色优势领域标准国际化进程,促进企业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军民标准互融互转。推动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完善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立健全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品牌创建行动,让更多的“川字号”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整合重组,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力争省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均增长10%以上。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调整,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加强产权保护,制定并落实好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办法,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中小微企业梯队成长,积极培育行业龙头民营企业,推动民营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广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凡是市场能做的,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开展银政企对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第三,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我省最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三年任务已进入第二年,要抓好9张清单的实施,重点推进国家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举措,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消除军民融合体制障碍,突出“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转化,加快创建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加快实施150个军民融合技改升级项目,推进商业卫星产业发展和北斗导航商业化运用。抓好航空、航天、核动力等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9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拳头产品。

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20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务实建设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重点创新区域。加快打造基础信息数据库、大数据服务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新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工建设转化医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序推进356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三个一百”重大科技创新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

继续实施“创业四川”行动。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和孵化载体、众创空间建设,深化校地企“双创”合作,搭建众筹融资等平台,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特色示范城市。办好“双创活动周”等品牌活动,深入实施“天府高端引智”等计划,支持川商、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迈入创新创业主战场。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落实国家投融资、社会保障和财税等改革政策。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完善省级预算管理办法,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序推进价格、盐业体制改革。推进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统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改革。抓督察促落实,推动改革方案落地生根,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走一步进一步。

第四,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现代农林牧业重点县建设,打造500个粮油绿色高效示范区和3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农林牧渔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川菜、川茶、川果、川药、川猪等品牌,让更多四川绿色农产品摆上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抓好农业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抓好“多权同确”和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积极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盘活农村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抓好扶持村社集体经济示范试点。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保险体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广泛就业。

第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际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为重点,推进城市群互联互通,在城市群内部打造“1小时经济圈”。加大棚改和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力度,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25万套。完成15年以上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增强300个省级试点镇的承载能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打造特色古镇小镇,培育提升一批专业镇、示范镇。强化城市治理,推动城乡规划和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和绿色城镇建设。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改革,力争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4%以上。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成500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协同推进五大经济区建设。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空港产业新城建设。推动川南经济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全面对接落实国家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发展以钒钛、稀土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全域旅游和特色农牧业,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强县域经济50强建设,分类指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强县。启动贫困县产业提升行动。深化县域“两扩两强”改革,完善县域经济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宜居宜业县城建设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加快三四线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提高人口吸纳承载和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第六,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已由一个内陆省份站到了开放前沿,必须抓住机遇、提高实效,推动开放合作加快进入深层次、迈向高水平。

精准开展投资促进。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分层分类、定向定点招商。盯住世界、国内、民营500强以及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部国际投资大会暨进出口商品展、海科会、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和电子信息、汽车、医药等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深化川渝、川浙、川粤合作,务实推进与其他省份合作交流。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700亿元,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

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办好天府金融论坛和首届天府金融博览会。加快发展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交易、金融后台和服务外包,打造功能齐备、门类齐全、体系健全的要素市场体系。推动四川金融控股集团、四川银行、国宝人寿等机构组建运营。着力提升直接融资水平,发展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培育100家“创业板行动计划”企业,再造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功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确保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

扎实推进自贸区建设。按照中央对我省自贸区定位,抓好起步区建设,加快金融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互联互通、区域协同开放等领域改革任务清单落地实施,着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青白江铁路口岸和川南临港产业园区,引导口岸服务、高端制造等产业向自贸区聚集,鼓励企业在自贸区建立营运中心。努力实现24小时通关。

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国别合作园区建设进度,推动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增设开放口岸和指定口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力争成都中欧班列开行1000列。深入推进“251行动计划”和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经济联络基地。推进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平台建设。

第七,扎实抓好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既是民生实事,也是发展大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不起慢不得,我们必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确保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新突破。强力推进“环境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狠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整治工业企业偷排漏排超排,确保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8%以上。大力实施严重污染水体整治等“四大工程”,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和河流污染跨区域防控机制,明显提升五大流域8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成都市主城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三大工程”。启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城乡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努力扩大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大环保督察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标本兼治,坚决遏制污染蔓延加重。

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启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加快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长江廊道造林行动,实施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推进“有山皆绿”“身边增绿”,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推进企业绿色化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启动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行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推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运营好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第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第二年,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更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新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

加强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用好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做好贫困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推广入股分红、合作经营、资产收益等模式,确保每个有条件的计划脱贫户至少发展1个增收项目或实现1人就业。拓展旅游产业扶贫空间,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力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按需获得贷款。发展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成阿、成甘、德阿、甘眉等飞地产业园区加快发展。

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完成33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加快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新村、巴山新居建设,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3万户。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标准线和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确保低保兜底对象全部脱贫。发挥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作用,扎实抓好教育扶贫,加快推动贫困地区学校全面达标,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医疗扶助政策。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市县主体责任,落实“四到县”要求,加强专项督查巡查。广泛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持续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部门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继续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完善“六有”平台功能,实现全过程监管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形式主义,出现问题必须严肃处理。

第九,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要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老百姓办实事只增不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全省民生支出占比在65%以上。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实事。抓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和农产品价格稳定,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妥善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确保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和管理。做好省级机关及部分地区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试点工作。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改变适龄人群入托入学难的状况,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启动实施“健康四川”规划,防治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鼓励和规范社会办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让群众方便就医、更好就医。全面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加强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推动形成重教尊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发展体育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足球体制改革。提升档案、地方志等开发利用水平。继续开展“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推动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文艺创作生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当前,必须强化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进依法治省,深化“法律七进”。健全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平安四川”建设,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作用,积极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关爱老年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依法保障妇女、青少年、残疾人权益,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对台、外事侨务和参事文史工作。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

着力抓好风险防范。全面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重点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大“双安双创”工作力度,落实食品药品最严格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洪涝、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制止违规违法融资和担保行为。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暴力恐怖事件,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各级政府要深入学习领会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实现职能作风转变、服务效能提升。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政府制度建设,做好法规规章等立法工作。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让政府决策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有序。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做尊法守法的表率。深入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同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接受民主党派监督,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和司法监督。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推进清单管理,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继续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网上政务大厅和实体政务大厅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面清理取消涉及群众办事的不合法不合理证明和手续,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督查问责制和第三方绩效评价,增强行政执行力,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强化省级政务云平台管理应用,建设大数据中心,切实解决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技术壁垒等问题,不断增强政府服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推进政府智库建设。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中央和省委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贯彻到政府工作各环节。瞄准重点领域,深化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对腐败零容忍。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巩固“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成果,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主动、依法依规服务市场主体。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通过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为全省发展营造更加规范、更加诚信、更加开放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站上新的起点,圆满完成今年目标、奋力推进“两个跨越”,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_______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和说明

1.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帮助企业拓开省内、国内、国外三个市场。

2.“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具体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9张清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9张清单,包括综合改革内容清单、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内容清单、技术攻关清单、成果转化清单、重大项目清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清单、开发区储备清单、金融对接清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4.“双随机、一公开”:在市场监管执法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

5.“多规合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做好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6.城乡“五个统筹”“五项改革”:“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五项改革”即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创新。

7.城乡居民收入比: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法律七进”: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推动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9.优进优出“三大工程”: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实施外贸主体队伍培育、外向型产业提升、外贸业态创新等三大工程。

10.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100个重大项目、培育100个重点企业、打造100个重点品牌。

11.“一提一创一培”: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

12.“同线同标同质”:企业出口、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

13.“三个一百”重大科技创新行动:组织实施10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培育100个重点创新产品,推进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4.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15.县域“两扩两强”改革:扩权强县改革、扩权强镇改革。

16.“251行动计划”: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锁定20个国家进行重点开拓、深度开拓;优选50个重大项目开展重点跟踪、强力促进;精选100家优势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全面提升四川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17.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十三五”时期,实施100个重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打造10个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到2023年带动四川装备和其他商品出口100亿美元。

18.严重污染水体整治等“四大工程”:严重污染水体整治工程、良好水体保护工程、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程。

19.土壤污染防治“三大工程”: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基础工程、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工程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

20.“两不愁、三保障”:到2023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1.“四个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2.“四到县”: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实行责任到县、权利到县、资金到县、任务到县。

23.“六有”平台:全省脱贫攻坚信息采集平台,要求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

24.“双安双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

25.“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6.“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在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基础上,探索推动更多涉企证照与营业执照整合。“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即在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一照一码”,就是将由工商、质监、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2023年度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