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课程教学工作检查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努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使我校的课程建设逐步规范,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教学设备在逐步完善中,拥有微机室、自然实验室和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队室等专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秉承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二、课改措施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认识到位
领导重视是推进 两课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每学期伊始,学校领导就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商议本学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学校发展一定要让教研先行,要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力求闯出一条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饶东南为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徐德刚任副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艺体科共计5个课改实验组,组织教师开展课标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活动。
(二)全员培训,全体参与,着力抓好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培训,给教师洗脑、充电,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培训方式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引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二是读书活动与网络教研相结合;三是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四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我们将课程开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按照市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各类课程、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坚决杜绝随意增减周课时数的现象发生,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学校每周进行不定时巡查,对违反课程设置计划、私自调课的现象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从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
(四)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将环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开齐上好,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工作考核。我们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近三年来主要开设了乒乓球、小制作、《一日常规歌》、《美丽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搜寻各种废旧材料,创作了各种器材,且行之有效。学校乒乓球队在区十届乒乓球运动会获小学男子团体第四名,单打第二名的历史性好成绩。在片区、区才艺展示中十几人次获奖,小制作与小论文也有2人在区获奖。按规划,来期将开设群文阅读指导课这一校本课程。
(五)善思善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小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前提下,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科室根据建设生长式卓越课堂要求,结合各组研究情况,总结构建了导、探、拨、练、思五字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全校模式推广。模式要领为:导,即激趣导入。高速度、强有力,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导学法。探的步骤:①明确研究探讨的问题、目的,创设探讨的条件。②提出引导探讨研究的具体指引和要求。③让学生循序渐进开展探讨活动。④让学生有序有据地发表自己研究问题的结果和意见。拨,即点拨释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练,即巩固运用。设计要精,既有针对性,又有充分的练习量、多层次、大容量。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抓重点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评价。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归纳知识,自我评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教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工作,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找出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研讨课题,学校领导干部带头上课,经常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学校各部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课改职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听评课活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讲课比赛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活动,并详实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够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对教育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实验更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力量的支持。几年来,学校争取上级投入建成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同进,挤出资金鼓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近三年来每期投入人平120元的科研经费进行专项表彰奖励。
虽然我们在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充满自豪,洋溢骄傲。当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目前也存在教师年龄偏大,流动较大等制约推进两课深入改革的不利因素。但我们更坚信,只要继续本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行动,使课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稳!
第2篇 xxxx年上半年体育课程教学实习报告
二、实习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生回答我们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一、 实习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的b2b、b2c、c2c的交易流程,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熟知电子商务是通过以电子化为手段,商务为目的地交易过程,提高电子商务地操作、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为以后的职业铺平道...
今年暑假我开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中学不到的东西,体验到了工作的乐趣,收获了经验,收获了友情。在超市我负责食品三,食品三包含的商品有方便面,挂面和冰柜里的冷冻食品。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法律诊所的结课悄然而至。到来的,除了岁末,还有我们的劳动法律诊所实习的剧终。有人说,曲终人散是一种凄凉,更是一种情调。
xx年的寒假,和前两年没什么差别,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每一年其实都应该有新的收获,但我仔细想了一下,仍旧是一贯的借口和年轻人喜欢的语气,想来高三那年的寒假都是浑噩中过去的,那时还没有等到中大的消息,忘记过年时怎么过的,只...
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 通过电工技术实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方面.掌握...
大三已经结束了,这一年我过的很充实,暑期就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的缺失以往暑假没有的过的实习的经历。七月十日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工地,之后就跟着施工员下工地工作去了,由于今年夏天比往年的温度都要高,给我们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由于数控化加工可以让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方向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对其进行...
第3篇 小学音乐课程革新的教学工作报告
小学音乐课程革新的教学工作报告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研讨热潮中,一项对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已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这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这场讨论中得以获得科学共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储生活的基矗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
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件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4篇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学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在“十五”期间,我们重点进行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广大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能做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彼此评判、共享知识,
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新课程实验六年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三维目标的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过于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完全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建立起来。
2、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现象;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
3、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4、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5、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6、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国内外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等。近五十年国外研究者围绕教学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大而全的角度来阐述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轮廓;从实证研究来看,主要是对特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研究,特定学生群体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忽视了教学策略在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研究,或者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忽视学生的学习,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历史表明,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
(三)研究的意义价值
1、进一步发展我校课题的研究成果,目标直指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行动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
2、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3、本课题是当前我省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校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教学素质良好,研究经验丰富,组成结构合理。其中有教育硕士12名,45位高级教师,学校现有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课改标兵10余人,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
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长涵盖新课程的所有学科领域,在各学科教学研究和教育理论、课程开发、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充分。
组织保障:该课题由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统一管理,长春市第七十八中学负责组织实施。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制度保障:建立课题相关的培训、研讨、激励制度,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既分工又协作,保证各项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完成。
经费保障: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课题经费资助的同时,校内还将自筹一定的课题经费,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有三重含义: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当吻合;
2、有效率: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度。
“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
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等。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框架,形成新课程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
2、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基础性发展目标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3、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产生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我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
(二)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本课题主要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信息、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含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如何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等。
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该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过程质的'飞跃。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出发,我们认识到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个人。因而有效教学策略应遵循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俩、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
(四)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强调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的发展性以及教学的生命意义。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学生。
3、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6、文献法: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二)研究步骤及主要工作
1、实验准备阶段(2023年3月—2023年9月)
主要工作:
(1)制定《实验方案》、《选择课题》。
(2)确实实验学科以及负责人。
(3)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组织开题,培训实验课题成员。
2、实验实施阶段:(2023年10月—2023年12月)
3、主要工作有:
(1)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价实验效益,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3)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4、实验总结阶段(2023年12月—2023年7月)
六、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授课语言有效性研究
2、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时效性研究
3、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4、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研究
5、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6、课堂学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7、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究
8、教师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
9、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10、课前有效预习策略的研究
11、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
12、课堂教学小结的有效性研究
13、教师的个人备课策略研究
14、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策略研究
15、习题设计有效性研究
第5篇 中学课程教学部主任2023年度述职报告
本人姓名xx,籍贯xx,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年1月。毕业于xx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获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中教一级。现任职于xx市xx区xx中学,担任课程教学部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工作。
一、德
我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克己奉公,勤奋务实,思想上与___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行动上表里如一、甘作人梯、率先垂范,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利益的关系。有爱岗敬业的思想,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平时能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和领悟___精神,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真诚为人,真爱为师”是我的格言。
二、勤
2022上半年主要负责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和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2022下半年主要分管学校的课程教学部,分管学校课程教学教学、一个年级组、语文组的管理工作;2022上半年工作中分管学校课程教学教学、一个年级组的管理工作。我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乐于奉献。真诚、热情、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领导安排的事,尽自己的努力去办好;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尽自己的所能去解决。
课程教学部在学校“创智xx,绿色校园”的愿景引领下,结合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本学期课程教学部坚持把“丰富课程建设、改进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工作”落到实处,分析学校三类课程建设基础,结合xx市中考改革,开展“创智课程”设计与研讨,初步形成学校“创智课程1.0”架构,促进教师对课程执行力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语文教学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但也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将“主动式倾听”的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中,主动式倾听是实现真正对话的前提,主动式倾听有两个关键词:主动和倾听。学生主动倾听老师的,学生之间主动倾听,而不是自说自话。
三、能
(一)、结合学校整体计划课程教学部完成的工作:
1、学术校庆
在十年校庆之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彰显智慧、提升文化的“学术校庆活动”。近一年里,xx中学六大教研组围绕不同主题主题开展学术校庆活动。六大教研组根据创智课堂评价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1节好课,每月利用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的时间进行全校课堂教学交流展示,并结合说课、评课及教研组风采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展开。六大教研组围绕学科特色设定不同主题:综理组“七彩综理,智慧xx”、数学组“同画一个圆,共筑一个梦”、综文组“四维综文,花样年华”、英语组“花开四季,璀璨xx”、语文组“‘文’心雕‘龙’”、艺体组“‘艺’心同‘体’”,师生们交流课堂教学改进的成果,分享教学中的智慧,张扬教师们的才华与能力。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增强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提高了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
2、各年级教学视导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学业质量水平,学校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视导听课。视导组成员帮助各年级学科教师梳理教学(复习)进度、把握重难点,抓住学科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对学科教学方向性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帮助指导相关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改进,提升学业水平。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学业质量水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我校建成为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社会认同的新优质学校。
3、新基础生态区活动
结合“新基础教育”生态区计划,关注梯队,提升教师团队品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实现更好发展。提升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的“新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新基本功。“新基础教育”的实践之功是价值渗透与转化,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学即转化、研究即转化,而转化之一就是教学设计。我校数学教师参与其中。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训练体系,试图联系现行数学教材围绕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十个数学核心概念开发,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进一步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核心素养。
4、电子书包
(1)、电子书包:2022第三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
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是一项引领智慧教育实践,推动智慧教师专业发展,展示团队精神和智慧教育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竞赛。我校王琼老师参与了此次赛事,为的是交流学科智慧教学的范式、创新教学模式与智慧课堂案例。采用上课、说课的的形式进行比赛,课堂评价和管理更加精准化,学生们通过学习:1、能掌握并运用部分单词;2、了解并运用一些查找事实信息、总结概括等阅读技巧;3、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叙述故事;4、学生能够意识到辛勤工作的重要性。
(2)、电子书包:数字环境下的《健康与幸福》课程探究
为了深入探索学科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推动学校电子书包项目在拓展学科中的应用,本学期针对六年级拓展课《健康与幸福》课程,开展与电子书包项目相结合的课程探究。教师借助电子书包的优势以及《健康与幸福》课程特点,运用电子书包系统完成备课、授课以及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则借助电子书包完成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上知识点的习得和操练,课后研讨作业。使学生能更直观掌握各项生活技能,更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平台的互动和交流,健康素养得到提高,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电子书包的常规功能,从而彻底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5、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学校联合莘城学校举办创智杯“同课异构”活动,以八年级语数英物理四大备课组为单位,就同一课题各自备课、磨课、上课,让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交流,全方位的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通过校际同课异构活动,加强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感知,在实践中完善“深入教材,读懂教材”的研究。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探讨“创智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6、“创智杯”课堂教学评比
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与交流搭建平台,构建高效课堂,研究形成创制课堂的模式。六大教研组根据创智课堂评价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推荐1~2节研讨课,参加2022学年 “创智杯”校级教学展评活动,六大教研组选出9位教师参加课堂评比,化学老师还申请了区级公开课。通过教学展示、评课和教研组研讨,进一步推动我校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的课堂积极寻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创智杯”课堂教学评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英语和语文课堂的语言学习也可以很有趣,开心的学习,自由的想象;化学、数学、信息科技课堂复习旧知也可以有法、知识难点也可以突破,体育课堂的差异教学也可以实现。
7、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排课表,课程计划中三类课程开足开齐,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与实际执行课表完全一致。教学管理方面:(1)、结合六大教研组学术校庆主题活动教师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增强团队合作的凝聚力。(2)、结合教学视导进行“创智课堂”调研与研讨。(3)、结合“创智杯”校级教学展评活动研究创智课堂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科特色。(4)、注重教学常规管理,保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课程计划中三类课程开足开齐,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与实际执行课表一致。备课组在备课、磨课、命题等方面日趋成熟,教研组教师得到专业成长,进一步助推了教研组智慧内涵和文化建设,保证各年级学业成长性良好。
8、教研组云录播课和学科竞赛
(1)各教研组长要结合“云录播课”组织好“创智课堂自我诊断”。要求包括:①上课的教案、课件、课堂实录。 ② 课后反思和小结。 ③ 教研组说课、评课记录。 ④ 学科特色体现。(提供图文、照片、录像等资料)通过各教研组教学研讨的展示活动来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逐步探索“专业共生“的教研文化。(2)群策群力组织好学科竞赛活动。各教研组和年级组继续组织好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来体验与感悟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加强对竞赛题的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9、个性化评价和成长性分析
综文组和综理组形成了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标准,综理组从地理学科、历史学科、思品学科、心理学科都形成了过程性的评价点,综理组也从可科学学科、劳技学科、生命科学学科、信息科技学科形成了个性化评价点,包含课堂提问、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全面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年级做好成长性分析,掌握年级班级在每个学期成绩的成长性,九年级由入校时区30名经过四年的学习,九年级二模考已经成长到全区14名,学业质量稳步提升。
10、拓展课课程建设
2022学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制《xx中学2022学年拓展型课程方案》,动员全校教师参加拓展课教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设31门自主拓展课,第二学期开设了30门自主拓展课程提供学生选择,完善了工作机制,用课程打造“创智xx,绿色校园”。学校修订和完善了拓展课管理方案,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培训,编制课程计划。根据历年拓展课建设情况,武术、手球、舞蹈、合唱和创新5个社团正在筹建中,将满足特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需求。拓展课程的数量足够丰富,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学生走班率较高,每个年级每周的人均课时数足够,覆盖领域达到8个,课程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在拓展型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适切的课程中健康成长。
11、体育教师与蚌埠体育骨干教师开展教学交流
2023年5月10日上午,xx中学迎来了安徽蚌埠体育骨干教师团一行40余人来校交流学习,彭美华校长和学校体育教师一起接待了骨干团教师。校长介绍了学校“创智xx,绿色校园”的发展愿景和新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举措,学校负责任地接纳并教育每一个学生,精细化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来宾们观摩了全校学生的武术操,观摩了潘秀霞、顾慧轶老师的两堂体育课,两个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学科交流活动。 活动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两地交流,我们先进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来宾的一致肯定,便于进一步的辐射,来宾们和xx体育教师进行了互动点评,不仅肯定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赞赏两位上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要求和体育教研组团队的研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互相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实用的“干货”。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迎接区内外教育同仁莅临学校,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先后接待了安徽历史、思品骨干教师代表团,以及区内各学科公开研讨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在活动中锤炼教师队伍。
12、区级公开课交流
化学、数学教师,在新中考改革大背景和学校“创智课堂”的影响下,我校教师积极申请区级公开课,在准备研讨课的过程中,xx中学化学备课组对化学教学的学情现状进行了分析,数学备课组也是集体备课磨课,确定了研讨课题,在教研员程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了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中心组负责人王英老师主持了说课评课活动。听课的老师们在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在备课磨课过程中学科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得到了明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思辨质疑,使难点得以突破,不断获得成就感;在评课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产生很多思维的火花,让大家获益匪浅。 在教研员程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了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通过交流探讨不仅帮助教师提高了专题复习的设计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改进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3、九年级备课组区级经验交流
英语杨泱老师在九年级一模考试质量分析会上,区教育学院教研室教研员沈老师给我们xx中学九年级备课组一次交流发言的机会,我校英语备课组长就备课组建设和学科教学中分享了一些心得体验。杨泱从把握教材、命题研究、关注差异、有效教研、储备素材、专题辅导、集中训练、自我补充等各方面交流了备课组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二次备课,要求根据各自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最有效、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我校的英语备课组的做法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肯定和推广,也对我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原则。重新整合考纲,进行双向、分类、高频的训练。结合一模学生出现的问题,强化重点、难点,巩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应用,触类旁通,变知识为能力。我们在扎实有效落实英语教学的同时,着力思考如何丰富英语教学活动,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拓宽英语学习路径,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苦和烦,而成为一种快乐体验!
第6篇 述职报告--推行各科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
述职报告
江苏省泰兴市溪桥镇中心小学 成永忠
各位领导、老师,现将本人近一年的工作向各位做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本人主要负责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等工作。还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我所述“职”之一职务
在与中层干部交流感想时,他们最深的体会是“烦”,我说:“我不是烦,我是怕。”在我们学校,校长们个个身手不凡,大事有他们在决策,有问题他们会提醒;我们的教师多数是全镇各年级的领头羊、教学骨干,有的甚至还是我的老师?我凭什么当教导主任?在这样的群体中,产生敬畏之心自然的了。怀着敬畏之心,我开始回忆这一年来所参与的工作及其感受。这一年来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确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观念,探索“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求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一、推行各科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通过业务和政治学习组织老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编印了邀请为特约撰稿人、被《新作文》杂志聘请为泰兴地区特约研究员。并和全国多家杂志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今年还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因为个人经验不足,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做事过急。今后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提高工作主动性。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现代化进程,为溪桥小学辉煌明天而努力。
第7篇 二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实习的中后期,本人对任县第二中学的数学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与结果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一)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情况
1. 学校教师概况
学校女老师偏多,年龄和教龄都偏小。学历都是本科,所教班级的人数51人以上,无兼教科目。大多数教师参加最高级别的培训是省级并认为参加课改培训对其作用很大。
2.他们在教学上的变化
(1)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很大但是业务能力基本适应适应课程改革。(2)工作量与以前相比增加一些。(3)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发生了一些改变。(4)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所增加。(5)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利用教材,对新教材基本适应。(6)在本校主讲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由以前的老教师转变为年轻的教师。
3.教研活动方面
本学期所参加的教研活动,主要侧重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听课评课,讨论改进,听课评课后,再上课改进自行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他们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听别人发表意见。认为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他们心中希望进行有专家指导的教研活动。对数学教研员的命题比较满意,并希望教研员的指导方式是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组织教学观摩、评比。
4.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
认为对他们成长最有利的方式是既有专业化培训又有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学研究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形式是教师间的及时交流、专家指导、自我反思。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交流形式有组织的教师交流和教师和专家交流
5.教学评价方面
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应该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
学校领导实质意义上重视课改基本满意,对本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是比较好。
(二)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情况
我抽取了初二年级3个班级50名学生、初三年级3个班级50名学生,3个班的数学成绩、学习风气和班级纪律分别处于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层次。在有关教师回避的情况下,我对学生讲明了调查意图,消除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喜悦与收获、苦恼与挫折真实地予以告知,客观反映自己的想法。总体来看,调查气氛活跃,学生配合比较好。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答卷250份。
1.对新课程的整体感觉
数学教材内容新颖,知识容量大、教师讲多,学生练多。数学学习方式的最大变化是经常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经常整理做笔记喜欢老师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喜欢老师用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学习中,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多。
2.新课改下的学习状态
在数学学习时,遇到难题,成度较好的学生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程度较差的学生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对课本例题的学习状态是先独立思考,再看书上是怎么做的。计算能力稍差,原因是初中的公式总是套用混淆。没有养成及时订正作业或者试卷中错误的良好习惯,原因是这些错误还是不知道怎么改正。希望学校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例如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补差、智力竞赛活动来锻炼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
希望自己在数学上取得成就,得高分,受老师表扬或者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里衷心的祝愿任县第二中学桃李满天下。
第8篇 地理课程与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乡土地理教材在初中应用研究—--以信阳市区中学为例
一、选题的科学依据(1、选题背景;2、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背景:
起初关注乡土地理是缘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第一部分前言中课程性质的实践性方面就提到乡土地理考察,在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中提到乡土地理基础知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说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又明确地阐述了对乡土地理标准:①运用地区,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②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③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④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⑤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还提出了活动建议: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策等活动。例如,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调查结果;开展为实现家乡的绿色生活献计献策活动。并做了如下说明:①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② 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也可以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③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计划,并加以落实。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乡土地理课本课程。④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次野外(校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中,发现多次提到乡土地理。而且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解读》中对乡土地理用了一章进行解析,共三节。
第一节明确了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①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②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④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意义: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②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④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第二节阐述了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第三节提出了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乡土地理教学实施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①熟悉家乡地理,②具备地理实践能力,③了解学生。
在官方发布的这两本重要的文件中能很清楚的发现乡土地理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乡土地理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很多地区的中学乡土地理教育未能形成体系,甚至就没有。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乡土地理教材。
(二)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乡土地理教材取源于现实生活,其内容具有鲜明的不断更新的动态特征。因此,乡土地理教学是学校地理教学中活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部分,也最有利于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乡土地理教材的应用是实现地理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最切生活的素材、数据和案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改进等一系列的整合,打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地理课堂。乡土地理教材的内容是“选自学生身边熟悉的紧密联系国情、为己所用的题材”,“对学生的地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给予指导。”因此,进行“乡土地理教材在中学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①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乡土地理教材的内涵,为设计乡土地理教材打下基础;
②通过了解乡土地理教材在中学应用的现状,思考教材应用的问题;
③通过分析问题,掌握乡土地理教材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
④通过提出解决相关问题解决建议,推进乡土地理学科发展。
2.应用价值
①通过对乡土地理教材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②按照乡土地理教材的设计原则,进行教材编制,丰富了地理教材的类型;
③通过对乡土地理教材给予的科学设计,说明具体实施办法,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当地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并有助于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明确说明:“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乡土地理科本课程。”但现实的中学并没有落实,甚至没有乡土地理教材。亟需相关研究指导实践。从查阅到的相关文献看,现有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关于乡土地理教育
乡土地理教育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乡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土地理教育和爱乡爱国教育的好坏, 因此探究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看,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乡土地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新课程改革也对乡土地理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但是,由于课时限制、分数要求等因素,乡土地理教育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限制。教师们对于如何更好的进行乡土地理教育还存在很多困惑。
(2)关于乡土地理教学
中国的乡土地理教学起步较晚,目前,从课程标准来看,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 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把乡土地理提升至与“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其纳入中学地理教学的体系之中,且从课程性质、理念、设计、目标以及内容等方面阐述了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与可操作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中有关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出现在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部分,且基于乡土地理基础之上的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大,突出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理念。此外,国内广大教师与学者也对乡土地理教学展开了大量研究。据文献调研, 2000--2022 年之间, 国内学者在三大地理教学期刊 《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 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上发表的与乡土地理教学相关的论文共计 69 篇, 主要涉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乡土地理教学策略与实施途径,以及乡土地理的各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困境的研究,如心理地图法研究、 地图导学法研究,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研究、乡土地理试题研究、教育教材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研究等。由此可见,国内乡土地理教育方兴未艾,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关于乡土地理教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内关于如何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研究步入了新阶段。但总体而言我国乡土地理教材的研究成果还较为薄弱、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教材较少,还有待丰富。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不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拉萨市教育研究所郅昆山在《编写拉萨市乡土地理教材的几点建议》一文中,认为编好乡土地理教材可在:“新”、“特”、“实”、“情”四个字上下功夫。所谓“新”即编写的指导思想新,“特”则是教材要突出地方特色,“实”指教材的实践性,所谓“情”为教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山西朔州师范杨军在《谈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一文中指出乡土地理教材编写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时省、市、县相结合;二是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三是乡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四是结合统编教材,注意实践性;五是要注意声文并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郑耀星在《编写地理教材中比较法的运用》一文中指出当前乡土地理教材乡土性不浓,主要是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没有抓住乡土地理内部各要素内部的主要矛盾,平均用力;二是没有抓住乡土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三是没有明确乡土地理向对于外界的特征。他提倡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者,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跳出本县框框,摆脱就事论事,多做比较,才能识得乡土真面目。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抓住本县(市)在所属地(市)、省,乃至国内外地位;二是比较出本县(市)与其他县(市)之间的差异性,从中看清本县(市)的特殊性;三是充分利用横向、纵向比较,全方位正确的反映本县(市)乡土地理各方面特征。
2.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关于乡土地理教育
学校乡土地理教育直到近代才逐步形成。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是学校乡土地理教育的开山鼻祖。他在《大教学论》中认为,地理学科是学生必修的20个科目之一,且学校地理应该系统讲授:“宇宙中最重要的事实:例如圆形的天球,大海的形状……尤其是他们本国的城市、山岳、河流和其他典型特征……”乡土地理教育己确定为学校地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后,不断被许多教育家、地理学家所论述,也为许多地理教师所承认并努力地加以实践。18世纪中期的法国大教育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尔》中专门讲述了少年的“爱弥尔”应对自然界作详细的实地观察。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也强调了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生从认识自己学校场地和自己的乡村开始逐渐扩充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现代国外学校课程中,都比较重视乡土地理,将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组成部分,与本国地理,世界地理相提并论。日本在小学一、三年级设置乡土环境课程,初中二年级本国地理课程中含有乡土地理,高中地学课程中含周围日常生活中的地学内容。英、法两国都在不同阶段设置了乡土地理。巴西学校区域地理从社区地理、本州地理到本国地理、世界地理。美国的“同心圆”式课程理论,将地理课程从乡土开始作为这种理论的典型例子。可见,国外学校乡土地理教育历来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单独设置,有的是作为区域地理课程中单独组成设置,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阶段分别开设了乡土地理或含有乡土地理的课程。
(2)关于乡土地理教学
国外从近代区域地理学诞生之时,便已经开始重视乡土地理研究与教学, 确立了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7 世纪夸美纽斯在设计地理课程时就强调必须从乡土地理学习开始;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指出儿童的学习要与乡土知识相结合;继李特尔之后,德国大学教授赫阿尔夫·赫特纳在 《地理学——它的历史、 性质和方法》一书中重申了“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 在美国,地理学习通常采用 “同心圆”式(或称“扩展环境 式)的学习秩序,即地理学习从家乡和家乡周边环境开始。在英国, 虽没有乡土地理教学的概念, 但十分重视地理野外考察。在日本,一向重视乡土地理教学,尤其对乡土地理调查法有详尽地研究。在乡土地理课程设置方面,世界各国有所不同,主要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如英国、法国等,优先学习乡土地理;第二类如前苏联等,将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第三类如澳大利亚等,以专题形式在问题探讨中结合了乡土地理的学习。由此可见,在国外, 无论是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乡土地理,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关于乡土地理教材
在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时,德国他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一般以问题导向开始,提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地理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澳大利亚的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在世界上是做得较有成效的,他们开发了土著人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比如: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河谷中学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定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但也存在工作量大、教学管理困难、社会难以理解等问题。研究发现国外在对乡土地理内容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单独设置乡土地理内容,编写相应的乡土地理教材;另一是在有关本国地理和本省地理教学时要求教师联系乡土地理知识,没有单独编写乡土地理教材。
3.发展趋势
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乡土地理要求尚无较为系统、成熟的研究成果可借鉴,而新课改环境下的乡土地理教材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单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逐步深入的展开相关研究,使乡土地理地理教育理论更加联系实际。
(四)主要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代稳,张美竹,秦趣,王金凤. 关于六盘水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与建设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22,06:95-97.
马爱元.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建议[a].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2022:2.
[3]张海. 我国乡土地理教材:历史变迁与发展思考[j]. 地理教学,2022,10:26-30.
[4]梁婷. 乡土地理教学浅议[j].新课程导学,2022,29:15.
[5]蔡梅. 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22,08:60-62.
[6]柯志坤. 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2,04:141+241.
[7]张卫青,徐宝芳.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2:87-89.
[8]陈惠. 初中地理教材应用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2.
[9]赵媛,嵇昊威,管卫华,郝丽莎. 《江苏地理》教材编写体系与特色[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1:88-92.
[10]李素梅,滕星. 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49-55.
[11]袁书琪,郑耀星,刘恭祥. 地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22,12:50-53.
[12]张爱琴. 中国乡土教材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科学,2022,10:12-15.
博硕士论文:
邓伟军. 中学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类型和编写原则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22.
陈惠. 初中地理教材应用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2.
[3]周升娟.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乡土地理教材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22.
[4]王信文. 乡土地理的教育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2.
[5]徐建华. 农村乡土地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22.
[6]戚永华. 乡土地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7]曹传道.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8]王海霞. 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及教材建设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2.
[9]赵欣. 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10]张雷. 探究式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11]韩晶. 延边地区初中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22.
[12]黎蕴元.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13]袁华斌. 乡土地理教育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2.
[14]唐燕. 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15]赵国军. 重庆市乡土地理教学发展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2.
[16]李振云. 新课程理念下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
著作:
______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______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陈 澄,林培英.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4]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5]王静爱.乡土地理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李永文,王静爱.中国省市区地理-河南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7]杨载田.乡土地理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按照“文献研究→概念与理论研究→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乡土地理教材设计”的思路进行。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明确相关的核心概念,在理论研究指导下编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今乡土地理教材在中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乡土地理教材的设计。暂列提纲如下: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乡土地理教材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乡土地理教材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乡土地理教材的内涵界定
一、乡土地理范围的界定
二、乡土地理的概念
三、乡土地理教材的内涵
第三章 乡土地理教材在中学应用调查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二、问卷调查的分析
第四章 乡土地理教材在中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到位
二、经费和课时不充足
三、教师能力不够
四、地理学习基地不适合
五、评价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解决乡土地理教材在中学应用问题的策略
一、编制乡土地理教材。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保障经费和课时
三、地理教师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建设地理学习基地
五、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机制
第六章 进行乡土地理的设计
一、乡土地理教材的设计原则
二、乡土地理教材的设计实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二)研究方案
1.前期调研阶段:20xx年1月——20xx年06月
(1)阅读有关教学评价的专业书籍,奠定理论基础。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把握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3)根据前期的理论积累,列出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
2.理论研究阶段:20xx年06月——20xx年12月
(1)依据调查问卷,全面开展调查研究。
(2)分析调查结果,开展理论研究。
(3)写出论文初稿,提出对策建议。
3.完善提高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05月
(1)进行系统总结、修改完善论文。
(2)准备答辩。
三、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xx.3—20xx.5 搜集资料、设计访谈提纲
20xx.6—20xx.8 整理调查文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0xx.9—20xx.12 将文献资料和数据结果进行系统归纳、综合
20xx.1—20xx.4 修改、完善论文
20xx.4—20xx.5 准备答辩 写出文献综述
第9篇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京口实小 崔恒娟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德育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综合课程。它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教师对这两门综合课程逐渐有了理解,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课程逐渐走向开放,很多学生获得了积极体验与社会生活经验。然而,就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支撑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基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进入“问题情境”,为自主探究、自我建构打下基础、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打开一扇窗,铺设一条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飞翔。
近几年,各学校虽然在德育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深层次的、对诸多问题的统整思考,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当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背景时,来自家庭环境的冲击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本课题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调查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出现的问题,并联系起来加以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协同解决的策略,对解决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本课题将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为载体,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目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梳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为课程改革中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和理论的支持。
学习材料:
1、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第1版
2、徐英着《新世纪教育启示录》,天津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3、鲁洁《在学习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中国教育报》,xx年9月10日第3版
4、有宝华:《综合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xx
……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学品德课程的实施现状,梳理出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了解现状、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2、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标实施、教材处理、学生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教研部门、实验学校协同研究,共同分析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理性思考,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实践经验资料和观点支持。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1、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品德课程已经实施了有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课堂上呈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改课程的特点,为课程目标服务。在教师、学生中笔者就这门功课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问卷访谈和调查。其中问卷调查涉及实验小学、中心校、普通完小,具体访谈对象有高中低各年段的学生、担任该学科的教师、骨干领导等。基本涵盖了本课程涉及的所有对象。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的是讲解式教学,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接受式学习,学习的过程仍然是习诵、模仿和完成习题。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辨析、填空。
2、小学品德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访谈中可与看到的信息是:只要课堂上开展活动,课堂的秩序就是混乱的,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效果肯定也得不到保证。这也是教师不愿意采用活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另外通过学生和教师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同样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应采用学习方式都不是很清楚。
应该说,品德课程的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对此都是有所认识的。但问题是不知道在活动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哪些课程目标,所以我们说很多教师对该课程活动性的认识又是浅表性的,所以也就造成了当课堂上学生“动”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失控。
3、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究竟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
a、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指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学习积极的参与者。这里的 “自主”至少有两层意思: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认同和肯定;对于教师角色的认定更倾向于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等。
b、其次应该是以体验为主的体验学习。体验学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习的过程的体验,二是指学习的结果的体验。体验式一个动态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创设和学习有关的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然后围绕这个情境进行教学。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亲验、亲历、亲为。
c、应广泛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其实就是探索和研究,。得出结论后并不是探究性学习的结束,而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彼此得到启发。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便可以采用同样的思考方式。
d、品德课堂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教师要更多的关注每个学习成员的参与度、亲和度、整合度。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各种学习方式都是互为表里的,没有一堂品德课是可以单一采用某种学习方式完成的。
六、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于xx年开始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而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打破时间和时空的界限,多方面获取信息渠道,养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两年多来,在各级专家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课题组教师积极探讨,扎实工作,实验立足于品德课堂,探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学习的有效策略。课
[3]
第10篇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xx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 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xx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 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 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 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 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11篇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自查报告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自查报告范文
在本学期中,我担任了10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班、二班《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期中教学工作做一回顾与总结:
1.课程完成情况:
《财务管理》每周12学时,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采用1∶1授课。基本按照开学初制订的教学进度授课,只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了授课内容,降低了难度。《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共9章。
2.备课情况:
在备课过程中,注意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由于我们使用的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备课时综合几种不同版本教材的精华部分,认真做好教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基础较好,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知识很不熟练。针对这两种不同情况,考虑到同时兼顾这两类学生,在理论讲解、例题和作业选取上适当和兼顾:使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学会新的知识;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内容,更快地进步。
3.授课过程:
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和途径。实施讲授法、演示法、实训法等教学模式。本着该门课学习的目的,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多动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常见账务的处理能力,因此理论讲解够用就行,重在加强实践教学。
在讲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学生身上反馈的信息就是这门课的理论知识点很多,完全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4.辅导及作业批改:
对学生的辅导分为课上辅导好和业余辅导两部分。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时,每次课基本都留出5至10分钟的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复习时间给学生制定出具体的练习内容,并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除此之外,定期抽出课余时间,集中进行专门辅导,针对课上、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进行讲解和训练。作业方面,布置各班级书面作业4次,每次作业都给予批改或讲解。
第12篇 小学音乐课程革新教学的工作报告
小学音乐课程革新教学的工作报告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研讨热潮中,一项对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已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这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这场讨论中得以获得科学共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件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
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
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
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
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
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81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述职报告--推行各科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12篇)
10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