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市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锐意创新,奋力拼搏,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好“四件大事”、推进“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这五年,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埋头苦干的五年,是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五年,是速度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都有了长足进步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成为一座人气旺盛、活力迸发、创业机会日益增多的城市。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高于“九五”1.7个百分点,xx年达到31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050亿元,均比xx年接近翻一番。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4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年完成202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700亿元,比“九五”增长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xx年的644亿元增加到1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4.7亿元,比xx年增长2.8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年末存贷款余额均比“九五”期末增加1倍多。
(二)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可喜变化。工业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翻了两番多。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实现增加值比重由35%提高到51%。城镇化水平由35.6%提高到45.2%。全市银行不良贷款占比由32%下降到9%左右,重庆成为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之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全面完成“8小时重庆”通达工程,基本完成“半小时主城”畅通工程。渝怀铁路、达万铁路、遂渝铁路、轨道交通二号线、江北国际机场扩建、万州五桥机场、寸滩集装箱码头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渝涪、渝合、渝黔、长万和环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五年新增高速公路516公里。新建、改建区县高等级公路1748公里。建成长江、嘉陵江大桥16座。信息基础设施处于西部领先水平。五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25万千瓦,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8万亩。鲤鱼塘水库建设顺利推进,“泽渝”工程和松溉、铜罐驿两大长江提水工程全面启动。一批新兴商圈、商业步行街、滨江餐饮休闲区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一批危旧房得到改造,灯饰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使重庆更加绚丽多彩。
(四)农业农村焕发新的生机。xx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结束了农民缴粮纳税的历史。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和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取得可喜进展。粮食总产量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0万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所改善。
(五)顺利完成分期移民任务。到xx年末,累计完成移民安置94.1万人,迁建调整工矿企业1371户,复建房屋2853万平方米。实施《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起步良好,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实施产业发展基金项目150个、移民后期扶持项目457个。“十五”后三年,库区15个淹没区县总体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六)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改善。“十五”共投入318亿元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比xx年提高7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库区水质稳定。持续推进主城“净空工程”,实施易撒漏物质密闭运输,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实施城市道路改造,结合技改搬迁主城区重污染安全隐患企业19户。xx年末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9%,比xx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库区地质灾害二期防治工程初步通过国家验收。
(七)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步推进,股份制企业占比已超过70%。加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重组整合力度,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元,比xx年扩大1倍。五年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完成重庆市商业银行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增资扩股、西南证券重组、区县信用联社统一法人改革改制。组建土地储备中心,培育壮大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搭建起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路桥收费改革和电力、水利、公交、燃气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组建了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基本建立。
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十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7.5亿美元,有24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渝投资兴业。福特汽车、惠普、美国利宝、汇丰银行、中美大都会人寿、中法水务、沃尔玛、香港查氏集团、普天、海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重庆。务实推进渝港“9+1”、渝澳“8+1”经贸合作。分别与四川、贵州、上海、浙江、广东、湖北达成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五年累计利用内资448亿元。
(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取得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海扶超声聚焦刀、手机“通芯一号”芯片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初步具备乘用车自主开发能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xx年“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7.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1.3%,在校大学生人数在xx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多。五年累计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360万平方米。大学城建设初具规模。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各类紧缺人才5万多名。文化事业繁荣,三峡博物馆、奥体中心、规划展览馆和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竣工投入使用,湖广会馆修复一新,红岩革命纪念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庆国际学校正式开工。区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长足进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重庆运动员在全国“十运会”上取得了比上届更好的成绩。基本形成市与区县两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传染病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儿童免疫规划“四苗”接种率达到92.3%,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88.9%。艾滋病、结核病、地氟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开展7个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67.9万人受益。
(九)紧贴民心办了一批实事。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xx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5元,分别比xx年增长66%和47%。五年共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80万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九五”末的18.6平方米增加到2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9.6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城镇廉租住房保障面逐年扩大,3600多户“双困”家庭搬进新居。农村6300户高山移民和所有岩洞窝棚户住进了政府资助的新房。基本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间三次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了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五年累计减少80余万。解决了农村23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平安重庆”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刑事案件自xx年以来逐年有所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安装公路防撞护栏xx公里,基本建立了水上交通、长途客运gps监控系统和煤矿瓦斯gprs监控系统。
各级政府心系群众安危,成功抗御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猪链球菌,战胜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了开县“12·23”特大井喷、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等突发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出台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实施了行政首长问责、行政决策听证、政务信息公开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四项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建立政务信息发布、社情民意反映、政务工作评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以上。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到实效。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政、防灾救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人防、消防、档案、修志、保密、口岸、统计、气象、地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各位代表!xx年是“十五”最后一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2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3.5%;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7万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
特别要提到的是,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主题“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得到与会城市的高度认同。会议的精心组织、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友善,得到中外来宾的广泛赞誉。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
第2篇 2023年市政府副市长述职述廉报告
2023年7月底,根据工作需要,我由xx市经贸委副主任调任xx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负责主持xx光电产业园区工作;今年8月,我又被任命为中共xx市委常委。回顾近一年半以来的工作情况,本人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从政。现将2023年度履行工作职责和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政府工作具有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重要职能。本人到xx工作,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途径,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和在xx工作的要求,为履行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构建3、抓安全,保稳定。今年10月份前,我还负责
第3篇 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更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今后五年,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确保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递增11%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努力使温州成为浙南闽东乃至更大范围城市群中的“领跑城市”。
-- 现代化大都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冻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初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形象。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形成较为完善的现 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稳定低生育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人民生活迈向富裕的小康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
新的形势和新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全力实施“一港三城”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围绕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加快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把握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的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保持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和创新基地。对照国际著名轻工城市的发展轨迹,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专业化生产、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加快实施“十个一批”二工程;进一步做大园区、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活市场。从“大温州”概念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一核、三带、四区”产业布局框架。加大工业园区的整合力度,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4oo平方公里的沿海工业区,形成沿海产业带,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加强与国际轻工名牌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能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排头兵,到2023年,全市轻工百强企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升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重视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组织区域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轻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和提升力度,做大“名牌经济”,使全市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免检产品的拥有量有较大提高。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扩张市场网络,推动更多的轻工产品“走出去”,使温州成为国内外大企业、跨国公司的供货基地和采购中心。在加快发展轻工产业的同时,重视其他工业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低压电器、化工、泵阀、汽摩配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快更好发展。有重点地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紧紧围绕为国际性轻工城建设服务,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各具行业特色、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检中心、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基本建成双屿、南白象、龙湾港区三大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建成杨府山中央商务区和大西洋商贸中。心等区域性购物中心,增强现代商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以“轻博会”为龙头,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会展”、“特色会展”,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以“山、水、文、商”为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南部旅游出入境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服务行业,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l上个百分点。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的必然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型、创汇型农业,推动效益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粮食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村集体资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重视解决失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把推进城市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以规划为龙头,实行东拓、南接、北连,把瑞安、乐清、永嘉、洞头纳入大都市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通盘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进程,形成向东、跨江、面海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争取五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0万;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换,明确城市各片区的规划定位,促进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基本完成32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建设,使其成为辐射功能强、现代气息浓、人居环境优,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新区。以产业为依托,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和小城市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鳌江流域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平阳、苍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促进温州南翼经济的发展。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争取五年内完成交通主于道沿线和经济发达村镇的整治改造任务。
根据东南沿海大商港的定位;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全力抓好温州港开发建设,努力实现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加快状元存、南岳、七里、龙湾等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和口岸功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到2023年争取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50万标箱,为买现远期“331”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奠定基础。加强飞云江、鳌江的整治和港口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全力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计划五年实施重大项目103项,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等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建成温福铁路和甬温铁路温州段,尽快启动新机场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形成海陆空配套、快速通畅的对外大通道;着手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文成泰顺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市内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构筑城市捷运系统,实现全市二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能源方面,建设装机容量24o万千瓦的温州第二电厂,5o万伏用温、温南、温东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温州电厂三期。水利方面,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楠溪江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千库保安”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抓好山区小流域治理。大力实施围垦工程,完成造地15万亩以上,有效增加后备土地资源。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绿色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理山治水,显山露水,逐步构筑城市“三环绿色生态圈”。在内环,加快建设温州乐园、九山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等,基本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0%。在中环,搞好城市“绿核、绿心”建设,建成以大罗山与三烊湿地____温州城市生态园;加强对沿海滩涂湿地和洞头、灵昆、七都三岛“海上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深度开发楠溪江景区,加快构筑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六岸”的生态公益带和城市景观带。在外环,建设北雁荡山、四海山、玉苍山、乌岩岭四大城市“绿肺’,形成大都市远郊生态屏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珊溪水系保护和重点片区污水治理;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颗粒物、治理机动车尾气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以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渔、港、景、油、涂'五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临港产业和海洋旅游业,提高海洋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把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来抓,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人口迁移、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山海协作四大工程。加快山区人口的迁移和集聚,建设一批下山移民新区,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欠发达乡镇的劳务输出及随迁人口要达到并稳定在 8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成文成、泰顺2个生态县,使之成为温州大都市的“后花园”。把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区建到发达地区;走异地工业化的道路,切实解决下山群众的就业问题。统筹规划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00公里通乡公路、1500公里通村公路改造任务。实施山海协作,加强挂钩扶贫,促进共同富裕。到2023年,努力实现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激活经济主体,增强发展力和创新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温州真正成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市。
以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金融改革综合试点,通过建立国有银行小额贷款营销机制、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改造农村信用社、深化存贷款利率改革、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为经济发展搭建通畅、高效的金融平台。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支持资产质量较高、竞争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资本经营,促进产权整合、企业集聚和产业放大。积极稳妥地实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深化财政、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形成规范、有序的经济管理体制。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认真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利用过渡期,加快形成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提高对各类国际贸易纠纷的预警、应对能力。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中的龙头地位,推动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嫁接重组,全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积极发挥“三胞”的作用,做好吸引侨资、台资的文章。力争五年合同利用外资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着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实施“大通关”工程,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至2023年,夕贸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比2000年翻两番。开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领域,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窗口,广泛开展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
做足做活温州人文章,努力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通过各地温州商会和搭建世界温州人大会这一平台,充分利用200万在外温州人这一独特资源,努力为温州经济发展服务。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温州企业和温州人“走出去”,完善温州之外的营销网络,把更多的温州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发挥在外温州人的作用;搞好外引内联,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温州,努力把温州人“细胞”活力变成“肌体”力量。
积极参与国内地区间合作,以对内联接促进对外开放。发挥我市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多领域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和产业互补。继续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对口帮扶工作。
(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塑造新世纪温州人的新形象。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温州”。切实抓好禁毒工作,遏制毒情蔓延势头。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业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联合体,搞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温州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完善产权交易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处理技术,深度开发经济、社会等各类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字温州”。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促进我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强化地方政府为主的分级办学责任制,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高标准、均衡化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基础教育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开放性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成学习型城市;全面建成大学城,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来温办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深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区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我市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科技人才、现代管理人才和精通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构筑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争取全市新增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名。充分挖掘和整合瓯越文化资源,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温州文化品牌。深化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具有导向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形式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快群众性体育服务网络建设,注重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探索建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争取进入全省一类地区管理。认真实施妇女、儿童、老年人事业发展规划,关心和加强残疾人事业。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到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千方百计培育和保护群众的购买力,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拓宽和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康居示范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关心善待外来务工人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以提升环境竞争力为主线,用改革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努力使温州成为政府服务最佳、营商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削减审批项民改进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的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的考核、选拔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机关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盘活和整合各种资源,激活经济发展的潜能。通过围垦造地、园区整合、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方式改革等途径,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企业用地的瓶颈制约,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努力增加建设和发展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有效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按照信用立市、建设'信用温州”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网络、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监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我市成为全国信用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行为的监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依法打击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防范重大疫情、抵御自然灾害、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2.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任务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定任务。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方面,以加快征地步伐和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滨海产业园区5000亩土地征用和“七通一平”建设,加快中国鞋都等10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能直接带动产业提升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00亿元。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增加资金供给,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快鞋类、印刷、泵阀、低压电器、汽摩配等国家级和省级检测中心建设;新建3个省级检测中心。
农业方面,加强蔬菜、茶果、花卉、水产、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重点基地20个。继续抓好农业“百龙工程”,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完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好种子种苗工程,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交易”,培育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中介组织。启动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现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服务业方面,制定实施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双屿物流中心、瓯北客货运综合站等一批物流设施建设,争取大型国际零售集团落户温州。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及有关配套工程,全力以赴办好2003年中国国际轻工产品博览会。加强旅游交通和旅游景点建设,提高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合同利用外资比上年翻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着手在各级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开辟外商投资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划出不少于50%的土地用于外商投资。认真落实各项出口扶持措施,用足用好生产企业“免、抵、退”等税收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强外贸、海关、税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通关效率,推进贸易便利化。壮大出口队伍,重点培育10家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出口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力争全年新批境外企业25家。
(三)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按照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的要求,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小额信用贷款;搞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试点,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融资服务。深化经贸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妥善处置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商业、物资、粮食、水利、交通、城建等国有企业改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争取年内组建股份有限公司5家,新进入上市辅导2家,上市1家。加强对村集体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妥善处理“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的村集体资产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与社会保险等办法,妥善解决失上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食品卫生、房地产、汽车、建材、通信产品、服务六大市场和价格秩序的专项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保障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百项千亿工程”,完成重点建设投资叨亿元。建成50万伏而温输变电、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市行政管理中心等项目,确保甬台温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加快实施温州(洞头)半岛浅滩一期、珊溪水利供水配套工程、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嘉鹿城段、瓯南大桥、瓯海大道、温州大学城、康居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温福铁路温州段、永强机场扩建、飞云江三桥、龙湾港区二期、温州电厂三期、城市西向排洪工程、温医附一院迁建工程和沿海工业区配套基础设施等。做好甬温铁路温州段、温州第二电厂、绕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三江片开发、温州城市生态园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完成杨府山片区城市设计,全面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完善行政文化中心配套设施,进一步拉开城市中心区建设框架。坚持新区拓展和旧城疏解相结合,稳步进行旧城改造,控制旧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提高旧城环境质量。
(五)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居等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继续加大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治安秩序、拆违改危“四大整治”力度,搞好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80万平方米。抓好农村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整治,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我市2023年争取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奠定重要基础。
提高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50家,实现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零的突破。加快制定实施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和虚拟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重视专利保护工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选择20家企业和5家行业信息中心开展信息化试点,建设教育、劳动保障、医疗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快一批重点学校的改迁建,争创省市示范学校5l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加快大学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实行高层次人才引进“零门槛”;完善“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温创业。
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启动建设温州大剧院、中华诗词馆、温州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继续做好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区的保护,办好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温州分会场的各项活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步伐,完成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紧建立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力打好‘啡典”防治硬仗。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快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搞好三产等重大市情市力普查。加强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驻温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关心人民生活,继续为民办好一批实事项目。转变政府职能,整顿机关作风,化大力气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重大事项联审,开展年检年审事项专项清理,实现部分事项网上审批。启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建好政府门户同站;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完善投诉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推倭塞责、刁难企业、政令不畅等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大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推荐]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一文由www.koomao.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4篇 2023年度政府副市长述职述廉报告
xx年7月底,根据工作需要,我由xx市经贸委副主任调任xx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负责主持xx光电产业园区工作;今年8月,我又被任命为中共xx市委常委。回顾近一年半以来的工作情况,本人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从政。现将xx年度履行工作职责和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政府工作具有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重要职能。本人到xx工作,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途径,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和在xx工作的要求,为履行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党的xx大精神,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切实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原则性和创造性。
二是学习xx近年来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同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延续性,我认真学习了近几年来xx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关文件、材料,以及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材料。同时还对xx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人口自然情况、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学习、了解,增强了对xx市情的认识,为长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学习业务知识。为了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注重学习与产业经济、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和产业热点,通过专业刊物深入了解太阳能、电线电缆等xx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动向,力求多学一点知识,多懂一些业务。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坚持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指导思想,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以人为主,讲求配合,摆正位置,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领导集体的意志合弦合拍,把自己放在补台的位置;对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任务和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以我为主,讲求责任,拉偏套、使正劲,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xx年,本人分工的各项工作均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其中,工业经济方面,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587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46亿元,增长40%;外向型经济方面,协议注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账超1亿美元;民营经济方面,新增民营注册资本45亿元。主要措施是:
1、抓工业,促转型。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意识,全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思路上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推动,以服务为保障。主持编制了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了工业企业奖励政策,并严格兑现。全心全意为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做好服务、保驾护航,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协调解决。为解决资金问题,扶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组织了两次大型银企对接活动,累计授信23.36亿元,全年工业贷款余额净增长8亿元;为解决用电问题,多次去电力部门会商督办,建成了黄渡变电所,新开工建设了神居变电所和迎宾变电所,协调了顺大等重点企业的用电矛盾;为解决用地问题,组织专门班子,积极争取省点供计划。重点企业发展平稳、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前50强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增长45%;重点产业发展迅猛、主导地位突出,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翻两番,灯具行业增长达60%以上,我市被授予“中国路灯制造基地”,服装行业从年初650家整合为200家,实现平稳扶优汰劣;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完成技改投入91亿元,增长40%,其中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9个。
2、抓招商,增后劲。突出招商的效率和效果,实施了大规模驻外招商、双月集中开工等系列措施,围绕xx“烟花三月”国际旅游经贸节和我市第xx届双黄鸭蛋节暨第xx届羽绒服装节,以产业和企业招商为重点,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编制了产业链项目招商资料,以跟踪与我市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定主导产业、定重点招商项目、定重点招商对象、定招商载体、定责任人的“五定”招商工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组织程度,坚持双月督查和每月通报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会办制度和结对挂钩帮扶制度;深化企业招商,帮助企业理思路、谋项目、解难题,充分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亲力亲为参与招商洽谈,参加了xx组织的所有赴外招商活动,具体参与了顺大公司增资、波司登地产、澳大利亚bp货柜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成功洽谈。
3、抓安全,保稳定。今年10月份前,我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我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组织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联合检查,深入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安全生产百日督查、道路交通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妥善处理了“7.13”特大交通事故的善后,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截止10月份,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4、抓交通,促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建大交通的战略,投资4亿元,建成了安大公路北段、甘临公路、卸汉公路,贯通了周八公路,建设通村公路58条计 90.91公里,改造危桥27座,完成了京杭运河xx段“三改二”工程,积极争取,启动了省道333改扩建工程和通扬运河xx城区段“五改三”工程。在工作中,兼任市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我,对每一项工程都紧盯不放,经常性去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及时协调建设矛盾,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合同进行招投标、调价、工程付款等,做到工程建设和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5、抓园区,牢基础。参与编制了《xx市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高度重视本人负责的光电产业园区各项工作,每周定期去园区办公,注重解决园区发展中的矛盾。一年来,按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持编制确定了光电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开展了大规模拆迁、让地,实施了园区大道建设,洽谈储备了一批入园项目,完善了园区管理制度,保障了必要的办公人力和财力。
三、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任副市长后,特别是又兼任了市委常委,职权有所提高,我正确看待权力,切实承担了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做到思想重视、工作落实、措施到位。具体概括为“四个到位”:
一是廉洁自律到位。分管工业、交通和招商引资,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是工作需要,我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交往中把握分寸,在沟通中加深理解。我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不去,做到耐得住寂寞、防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原则,坚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廉洁从政。带头执行“四个不准”、廉洁从政的纪律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规定,不越雷池;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从未利用职权到企业和有关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或家属、子女支付的费用,也没有借接待之便用公款进行高消费的娱乐、健身活动和外出旅游;严格按要求向组织申报收入、住房等重大事项。
二是安排部署到位。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我注重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党风建设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建立健全制度措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自己重要的岗位职责来认真履行,不仅经常放在心上、装在脑里、认真思考,而且坚持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时刻摆在案上、握在手中、下真功夫去认真抓好。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上自觉做到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经常组织分工部门的负责同志学习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凡全市组织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都积极参加;凡遇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检查,都能高度重视,认真完成。
三是执行规定到位。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我坚持以抓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和勤俭搞建设、埋头谋发展为重点,注意教育和引导身边人自觉做到生活上不攀比、待遇上不奢侈,紧紧围绕年度工作和建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同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安排,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考核测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评价。对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严格按要求一条一条抓落实。对身边工作人员,我总是严格要求,至今未发现他们有 “吃、拿、卡、要、报”的现象。
到xx 任职以来,虽然我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这都是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密切配合支持的结果,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不够系统,常流于形式,知识面不宽;二是调查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三是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5篇 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正确方向,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克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2年,实现3130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5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9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7%。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亿元增加到534亿元,年均增长25.7%。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确立新格局,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全面实现,2002年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37亿元、110亿元和31亿美元,分别比三年前增长1.4倍、1.7倍和2.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振兴现代制造业已经起步。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首都经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实现,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私营个体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政府部门由67个减少到54个,内设机构减少118个,行政编制精简5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审批事项共精减587项,精减比例达45%。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市与区县财政分税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经济秩序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土地供应进入市场化运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环境显著改善,利用外资的观念、模式和领域实现新突破,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3.1亿美元,是上五年的1.5倍;地方外贸出口累计实现213.9亿美元,是上五年的2.1倍。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对外开放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深入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初步显现。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700亿元,是上五年的2.1倍。四环路、广安大街等相继通车,城区路网加密步伐加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463公里。复八线、城市铁路西线(十三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公里。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商务中心区等城市功能区和重点商业街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成。城市布局继续完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迈上新台阶。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健全了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实施“3.3亿元文物抢修计划”,带动相关资金的投入,圆明园、明城墙遗址、菖蒲河等文物抢险修缮和腾退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古都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自1998年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八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02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55.6%,比1998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5%,分别比1997年提高了23和47.5个百分点。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市区绿化隔离带建设三年时间实现十年绿化目标,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环绕京城的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4.5%和40.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街道、社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组建城管监察队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初步确立。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保首都社会的安全稳定。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完善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五年共办复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委员提案15330件。加强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政务、村务、厂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扩大了基层民主。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治市,切实推进政府法制建设,五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68项,制定政府规章210项,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五”普法教育取得明显成绩,“四五”普法教育进展顺利,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民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反恐防暴能力,首都公安警务保障迈上了新台阶。与“flg”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与中央在京科技力量的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市属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向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迈进,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五年共投入教育经费306.2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三年竣工83万平方米。文化事业繁荣活跃,五年共有42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事业都有长足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三讲”集中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六个区县、三个行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区县和文明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落实,驻京部队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1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59.4%和56.3%。农民增收致富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边远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翻了一番。居民消费层次逐步升级。食品放心工程进展顺利。2000年以来加快了危旧房改造步伐,三年共拆除危旧房409万平方米,相当于前十年的总和。加大了住宅建设力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平方米。高度重视并做好就业工作,五年新增64.8万个就业岗位,安置30万下岗职工,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坚持每年办60件实事,人民群众越来越感到方便和舒心。人民生活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和党的十六大服务保障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务。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赢得2023年奥运会举办权,激发了全市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一切转化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可喜局面。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首都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的五年。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___、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在京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各兄弟省、区、市,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有很大差距,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还不牢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很大。交通拥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城市文明程度与首都的地位仍不相适应。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过去五年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首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必须从首都的性质地位出发,立足于发挥北京的比较优势,着眼于我国和世界科技进步、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整合首都生产力资源,大力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内涵,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推动全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应当尽心尽力尽快办好。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勤政廉洁,艰苦奋斗,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认真解决好就业、出行、住房、环境、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始终坚持抓住机遇、把握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是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用足用好机遇带来的发展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四个服务”是首都工作的大局。必须竭尽全力履行“四个服务”的职责,积极争取中央各部门和在京单位对北京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与各省区市的联系与合作,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首都建设与发展的新飞跃。
第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维护首都稳定,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把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夺取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五,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环境也是生产力。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水、土地等资源管理和利用,不断提高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向空气清新、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六,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建首善、创一流”为目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广大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2003年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要求努力办好2023年奥运会,这是对北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构想,为在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首都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举办奥运会,就是一个十分难得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必须及时抓,才能取得主动权,赢得发展优势;机遇只是发展的良好时机和条件,必须抓紧抓实,才能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果。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用足用好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最大的效果。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环境,大力改善首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等环境,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决纠正一切妨碍发展的认识和做法,坚决废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机制弊端,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实现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贡献于现代化。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继续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加快发展为总的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又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速首都现代化进程,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左右。
(一)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切实抓紧抓好,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使城乡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2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培育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门路。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启动“三年百万技能培训计划”,强化就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失业预警体系,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加强农村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帮助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实施绿色生态富民工程纲要,全部消除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和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机制。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认真执行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把农村特困居民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力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使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5%以上。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化和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人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好“两个确保”与“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建立市、区临时救助资金,构建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模式,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建设,办好60件实事。全年动迁居民5万户,拆除危房65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力争全年竣工200万平方米,优先提供给旧城区危改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拆迁居民认购。建设好廉租房小区,将具备条件的空置商品住宅转为廉租房屋,努力扩大廉租房源,解决更多双低家庭住房困难。继续办好60件实事,把群众在看病就医、社会治安、劳动就业、交通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使广大城乡居民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坚持消费和投资双重拉动,发挥筹办奥运会的促进作用,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逐步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扩大消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以奥运促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促进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进银行卡工程,力争使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提高到15%。积极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发展务必取得实质性进展。拓宽已购公房上市渠道,完善换房、租赁等住房消费政策,促进住房消费稳步增长。建成一批重点流通设施,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业态,推进特色商业功能区建设。开发新的消费领域和空间,重点完善休闲消费等服务体系,促进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推动教育培训、旅游会展、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消费向深层次发展。推进新型商业进农村,不断扩大农村市场规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2000亿元。
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成本。当前,投资仍是推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要以完善投资结构为主要着力点,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行好奥运建设企业债券,积极申请环保专项资金。搭建投资服务平台,研究控制工业用地价格的办法,降低在京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成本,努力为各类投资主体创业和发展营造一流的环境。支持在京中央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吸引全国各类社会投资和外资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把资金重点投向轨道交通和奥运场馆的建设,投向环境治理、危旧房改造,投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向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发挥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加速器作用。奥运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在特定阶段的集中体现,筹办奥运会将大大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要认真实施《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制定实施“以奥运促发展”的具体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抓住奥运会市场开发启动的有利契机,以拉动产业发展为目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奥运赞助、供应和特许经营。加大奥运宣传,引导国内外企业全方位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扩大奥运效应。积极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支持引导企业创世界级品牌和国内名牌,争取国内产品和技术在奥运会上应用推广。精心设计、宣传和经营城市,挖掘和丰富首都城市的独特魅力,着力培育城市品牌,塑造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三)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具有首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首都经济发展之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在结构调整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软件园、上地北区等要初步具备企业大规模进驻的条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进入退出机制,建成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实施重点产业化项目,加速培育具有首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群体结构优势。继续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抓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点打造和延伸网络计算机、大规模图形图像专用芯片等产业链。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软件产业集团,扶持软件出口,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数字北京”工程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鼓励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保持首都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以汽车和微电子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振兴现代制造业。加速以顺义为中心的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现代汽车合资项目,加快吉普车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北汽福田优化产品结构,尽快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贸易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生产线按期投产,加快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建设,搞好集成电路设计园和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巩固发展北京微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立足基地建设,促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抓好北一大隈、燕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完成20家污染扰民企业的调整搬迁,压缩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三地一港”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推行第三方物流,优化布局,构建现代流通业的基本框架。支持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金融业务的扩展和创新。搞好商务中心区、金融街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吸引国内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来京投资金融产业。做好银行保险业利用外资试点准备工作,开展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等领域的对外合作。开发新型旅游方式和产品,树立北京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产业。扩大会展业规模。着力发展通信、网络、咨询等信息服务业。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加工和贸易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推进集体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郊区产业布局,加大市级和区县工业开发区建设力度,适当整合规模较小的工业区,促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使郊区成为首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快发展卫星城和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解决农业人口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
(四)科学规划,加速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今年是奥运工程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城市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要全面实施“绿色奥运”战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城市。
切实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修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改革规划编制体制,推行规划设计市场化运作,广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力量,加快编制速度,提高编制水平。完善专家参与机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革规划审批体制,实现由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提高审批效率。依法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制止违法建设,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着眼于从根本上缓解交通问题,实施300公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保城市铁路东线和地铁八通线通车,加快地铁五号线工程实施和地铁四号线等新线开工建设。推进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城区路网加密工程建设,重点搞好交通节点的改造,建成五环路等重点道路,尽快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快东直门、西直门等交通枢纽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扩大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优先车道,建成20条准快速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公共汽车、电车线网。推进出租汽车企业运营机制改革,建立良好经营秩序。坚持建管并举,加快建立智能化交通体系,加强静态交通管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以启动奥运场馆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建设城市。加快奥运场馆项目法人招标、设计方案招标、建设用地拆迁平整等前期工作,确保奥林匹克公园市政配套和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按期开工。务必做好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国贸三期、第十水厂等一批新项目,推进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首都博物馆新馆等工程的建设。要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和城网改造,着重抓好旧城平房区和新建集中居住区水、电、气、热、通信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南中轴路建设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向南城倾斜力度,为加快南城发展提供条件。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搞好皇城的整体保护,修缮正觉寺等文物古迹,推进朝阜路、大栅栏等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修试点。
以改善大气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力争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0%。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4个城区基本完成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对新增机动车执行相当于欧洲2号排放标准,在用机动车排放达不到简易工况标准不允许上路。支持首钢完成调整和压产任务。削减市区工业用煤100万吨。加强道路交通和工地扬尘防治,基本完成城市裸露地面整治。继续实施水系治理工程。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使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0%,中水回用日均达到24万吨。抓好园林、公共绿地节水设施改造,推广雨洪利用技术,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大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噪声等污染的防治力度。搞好节能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以林业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完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带125平方公里绿化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启动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加强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城市绿化要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治理脏乱差、保护文物和美化环境相结合,每个区至少建设一处一公顷以上大绿地。继续治理城市中的脏乱点,完成100项重点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一批环境精品、亮点工程,展现北京更加亮丽的风采。
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事权下放,在城管、公安、工商、社保等工作进社区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市、区、街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完善“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城市管理格局。推进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建立社区城管监察执法“一区一员”联系人制度,全面实行责任监督,将严密到位的日常管理覆盖到全市各个方面,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核心和重点确立之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今年,要下决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把握机遇的实际措施来抓,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
不断改善和优化体制机制环境,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十六大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研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组调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方案。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重组、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进和加强监管机制。鼓励用国有企业的优良资产,吸引、嫁接、置换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收购兼并国有企业。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试点。认真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不断改善和优化公平竞争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向民间资本开放。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市融资、进出口、使用外汇、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政府计划项目、科技奖励、取得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以及引进人才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改善服务,尽一切可能使非公有制经济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挥首都的人才优势。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及其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实施首都人才战略,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着力建设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广泛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京发展,承认和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贡献,发挥所有首都建设者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不断改善和优化管理服务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的经济调控目标。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切实转变作风,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调整机构设置,理顺部门分工,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科学设定并规范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行政审批投诉制度和社会评价制度。大力培育各类行业协会,健全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转移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抓好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吸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进入园区决策机构,使企业逐步成为园区管理的主体。完成有关规划、交通等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实施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方式。强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建立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加快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交易和国有资产权交易等市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金融安全和安全生产。优化结构,调控总量,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不断改善和优化对外经贸环境,提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水平。认真实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北京行动计划纲要》,抓住外资大量进入我国的机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开放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推广“星网工业园”引资经验,推动外资进入现代制造业,进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工业园区。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鼓励以存量引增量,扩大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推进财政、税务、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部门通力协作,巩固“大通关”成果。发挥进出口贸易预警机制的作用,维护产业安全。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出口政策,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提高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出口比重,力求实现出口市场、主体、产品和方式的多元化。解决企业对外投资中的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等问题,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本市产品、技术出口和劳务人员输出。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办并办好高水平的国际活动。深度参与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与合作。
(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功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使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新的提高,为首都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规模。加快良乡和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师德教育,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继续抓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整合首都科技资源。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以专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重点,完善创业孵化网络。继续深化科研机构转制,提高转制院所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繁荣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努力创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积极扶持民族艺术,引进国外优秀文化艺术。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广泛吸引各类资金、人才和企业进入文化产业,进一步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等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健康、有序。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健全疾病预防和急救系统,加快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功能,以低廉的价格为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优质生殖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配建“全民健身工程”,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争办高水准的国际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老龄工作,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进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上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____民族精神,教育和引导全市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开展好“首都公民道德实践年”活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广泛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群众思想教育,增强市民的首都意识和首善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市民国防观念,高标准做好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严格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文明区县、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乘车秩序、旅游环境、文明赛场等整治工作,下大气力治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张贴小广告等顽症。把市民讲外语活动引向深入。
(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首都安全稳定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巩固和发展首都长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政协的联系,把政治协商纳入政府决策程序,为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政府的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都要有专家参与,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扩大政府决策及实施的社会基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完善村民自治,推进社区自治,搞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扩大基层民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对台工作。
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强行政立法,使立法工作不断适应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将“四五”普法引向深入,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全体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分子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突出反恐防暴,打击各类恐怖活动和民族分裂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与“flg”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取缔、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巩固严打斗争成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推进“科技创安”工程,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提高社会整体防范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做好信访、排查调处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新一届政府即将产生。面对“新北京、新奥运”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廉洁奉公,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各位代表,____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首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新起点上,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再接再厉,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2003年1月1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一文由www.koomao.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6篇 2023终政府副市长述职述廉报告
xx年7月底,根据工作需要,我由xx市经贸委副主任调任xx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负责主持xx光电产业园区工作;今年8月,我又被任命为中共xx市委常委。回顾近一年半以来的工作情况,本人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从政。现将xx年度履行工作职责和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政府工作具有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重要职能。本人到xx工作,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途径,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和在xx工作的要求,为履行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党的xx大精神,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切实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原则性和创造性。
二是学习xx近年来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同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延续性,我认真学习了近几年来xx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关文件、材料,以及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材料。同时还对xx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人口自然情况、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学习、了解,增强了对xx市情的认识,为长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学习业务知识。为了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注重学习与产业经济、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和产业热点,通过专业刊物深入了解太阳能、电线电缆等xx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动向,力求多学一点知识,多懂一些业务。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坚持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指导思想,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以人为主,讲求配合,摆正位置,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领导集体的意志合弦合拍,把自己放在补台的位置;对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任务和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以我为主,讲求责任,拉偏套、使正劲,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xx年,本人分工的各项工作均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其中,工业经济方面,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587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46亿元,增长40%;外向型经济方面,协议注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账超1亿美元;民营经济方面,新增民营注册资本45亿元。主要措施是:
1、抓工业,促转型。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意识,全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思路上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推动,以服务为保障。主持编制了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了工业企业奖励政策,并严格兑现。全心全意为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做好服务、保驾护航,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协调解决。为解决资金问题,扶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组织了两次大型银企对接活动,累计授信23.36亿元,全年工业贷款余额净增长8亿元;为解决用电问题,多次去电力部门会商督办,建成了黄渡变电所,新开工建设了神居变电所和迎宾变电所,协调了顺大等重点企业的用电矛盾;为解决用地问题,组织专门班子,积极争取省点供计划。重点企业发展平稳、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前50强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增长45%;重点产业发展迅猛、主导地位突出,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翻两番,灯具行业增长达60%以上,我市被授予“中国路灯制造基地”,服装行业从年初650家整合为200家,实现平稳扶优汰劣;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完成技改投入91亿元,增长40%,其中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9个。
2、抓招商,增后劲。突出招商的效率和效果,实施了大规模驻外招商、双月集中开工等系列措施,围绕xx“烟花三月”国际旅游经贸节和我市第五届双黄鸭蛋节暨第二届羽绒服装节,以产业和企业招商为重点,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编制了产业链项目招商资料,以跟踪与我市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定主导产业、定重点招商项目、定重点招商对象、定招商载体、定责任人的“五定”招商工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组织程度,坚持双月督查和每月通报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会办制度和结对挂钩帮扶制度;深化企业招商,帮助企业理思路、谋项目、解难题,充分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亲力亲为参与招商洽谈,参加了xx组织的所有赴外招商活动,具体参与了顺大公司增资、波司登地产、澳大利亚bp货柜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成功洽谈。
3、抓安全,保稳定。今年10月份前,我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我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组织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联合检查,深入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安全生产百日督查、道路交通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妥善处理了“7.13”特大交通事故的善后,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截止10月份,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4、抓交通,促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建大交通的战略,投资4亿元,建成了安大公路北段、甘临公路、卸汉公路,贯通了周八公路,建设通村公路58条计 90.91公里,改造危桥27座,完成了京杭运河xx段“三改二”工程,积极争取,启动了省道333改扩建工程和通扬运河xx城区段“五改三”工程。在工作中,兼任市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我,对每一项工程都紧盯不放,经常性去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及时协调建设矛盾,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合同进行招投标、调价、工程付款等,做到工程建设和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5、抓园区,牢基础。参与编制了《xx市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高度重视本人负责的光电产业园区各项工作,每周定期去园区办公,注重解决园区发展中的矛盾。一年来,按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持编制确定了光电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开展了大规模拆迁、让地,实施了园区大道建设,洽谈储备了一批入园项目,完善了园区管理制度,保障了必要的办公人力和财力。
第7篇 市政府副市长市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市政府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
根据安排,我将2023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牢固树立党建主业意识和最大政绩理念,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整村夯实、整镇建强、整市提升'为目标,以'党建引领'系列改革为突破,在解决基层党建难题、夯实基层基础、压实党建责任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去年以来,民政部、省委组织部多次来冶调研和采访基层党建工作。'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模式在黄石全面推开,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
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抓'两学一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持开展市委中心组学习23次,坚持用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创新开展'每月一讲、每月一评、每月一议'和'我为支部建言献策'活动,使组织生活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
二是抓'整市推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在村(社区),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35个,升级党群服务中心49个。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主心骨'工程,6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在机关单位,将24家部门'党委'改为'党组',对57个未按期换届的党组织进行督办整改,机关党建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两新'组织,全市629家8人以上非公企业、232家社会组织实现'两个全覆盖';在国有企业,重点落实29项国企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强化国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三是抓'关键少数',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村主职干部兼职排查清理等专项治理,强化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教育,推行'两培一选'机制,去年全市村庄理事会和共建委员会成员中有653人申请入党,其中36人已入党;5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源头不活、后继乏人等'老大难'问题。
四是抓'党建引领',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全域推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改革。在农村,成立村庄理事会2467个、组建村庄党小组1410个,涵盖全市农村党员1.21万人,党的组织在村庄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整合资金1亿元,按照群众自筹和政府配套'1∶1'比例对村庄理事会建设项目进行奖补,乡村建设实现了'等人建'到'我要建、自己建'的转变。在城市社区,构建'双线五级'工作体系,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近万名小区居民在各楼栋党员的带动下,参与到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来,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市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针对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我们采取过硬措施,全面整改落实。一是压实党建责任。研究出台《大冶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党建工作纳入政治巡察主要内容,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二是补强党建短板。成立市委'两新'工委和3家行业党委,分领域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3次,有力促进了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增强党建实效。将'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通过'六进理事会'、'八项服务进小区'等工作的推进,让84.3%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理事会(共建会),大事不出村委会(居委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二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教育对象向基层党员干部延伸,办好'新时代大冶讲习所'.三是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四是统筹推进'三型'党支部创建,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6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