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工程报告
栏目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模板(5篇)

发布时间:2023-10-29 22:30:11 热度:46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模板(5篇)范文

第1篇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模板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模板

学 院:

学 号: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一、实习目的和内容

二、实习流程(自己写自己的流程)

三、个人总结

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报告内容必须与标题符合。如果字数不满足要求或者抄袭他人的报告一律按不及格处理。请于12月29日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下午15:30前统一交到5220办公室,逾期者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第2篇 地下工程实习报告

一、地下工程的概念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街地下通道等。

二、地下工程的类型及用途

(一)地下工程的分类

1.按地下工程的用途分类有:地下交通工程、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国防工程、地下贮库工程、地下工业工程、地下商业工程、地下居住工程、地下旅游工程、地下宗教工程、地下市政管线工程。

2.按地下工程的存在环境及建造方式分类

(1)岩石中的地下工程

岩石中的地下工程包括如下三种形式:一是现代城市在岩石中建设的各种地下工程;二是开发地下矿藏、石油而形成的废旧矿井空间加以改造利用而形成的地下工程;三是利用和改造天然溶洞形成的地下工程。

(2)土中地下工程

根据建造方式分为单建式和附建式两类。单建式地下工程,是指地下工程独立建在土中,在地面以上没有其他建筑物;附建式地下工程,是指各种建筑物的地下室部分。

3.按地下工程的开发深度分类.

地下工程按开发深度分为三类,即浅层地下工程、中层地下工程和深层地下工程。浅层地下工程,一般是指地表至―10m深度空间建设的地下工程,主要用于商业、文娱和部分业务空间;中层地下工程,是指―l0m至―30m深度空间内建设的地下工程,主要用于地下交通、地下污水处理场及城市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施;深层地下工程,主要是指在―30m以下建设的地下工程,可以建设高速地下交通轨道,危险品仓库、冷库、油库等地下工程。

(二)地下工程的主要特点

1.地下工程建设的无限性与制约性

2.地下工程建设的层次性与不可逆性

3.地下工程的致密性与稳定性

地下空间是岩石圈空间的一部分,它具有致密性和构造单元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地下工程受地震的破坏作用要比地面建筑轻得多

(三)地下交通工程

1.地下铁路

凡以电能为动力,采用轮轨运行方式的交通系统,旅行速度大于30km/h,单向客运能力超过1万人次/h,这样的交通系统即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它主要由地面铁路、高架铁路和地下铁路组成。

地下铁路的优点:速度快,运送能力大,安全,交通组织简单。缺点:施工困难,工期长,造价高。

(1)地下铁路建设的前提条件分析.

真正制约地下铁路建设的因素是经济性问题。城市地下铁路建设必须考虑以下三点:

1)城市人口。按资料统计分析,城市人口100万,应作为城市地铁建设的宏观前提。

2)城市交通流量。按城市人口多少只能是一种宏观前提,只能是在采取增加车辆或拓宽道路等措施后仍无法满足客流量的增长时,才有必要考虑建设地铁。

3)城市地面、上部空间进行地铁建设的可能性。我国的地面、上部空间并未充分开发,地面存在很大的改造调整余地。

(2)地下铁路路网的基本类型及其布置原则

1)地下铁路路网的基本类型。

(a)单线式。仅在客运最繁忙的地段重点地修一、二条线路。

(b)单环式。在客流量集中的道路下面设置地铁线路,并闭合成环,便于车辆运行,减少折返设备。

(c)多线式。城市具有几条方向各异或客流量大的街道,可设置多线式线路网,这几条线路往往在市中心区交汇,这样,便于乘客自一条线路换乘另一条线路,也有利于线路的延长扩建。

(d)蛛网式。该路网由多条辐射状线路与环形线路组合,其运送能力很大,可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又能避免客流集中堵塞,减轻像多线式存在的市中区换乘的负担。

(e)棋盘式。地铁线路沿城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建设而成,线路网密度大,客流量分散,但乘客换乘次数增多,增加了车站设备的复杂性。

2)地下铁路网布置的基本原则。

(a)基本走向要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路网应贯穿城市中心和城市人口集中区域及城市的重大枢纽。

(b)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道路网。

(c)必须考虑城市的发展远景。

(d)应考虑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

2.地下公路.

(1)地下公路的形式

1)地下越江(海)公路。

2)地下立交公路。当公路与铁路相交时,或两条公路交叉又都需具较快速度、大容量交通特定点时,需要考虑利用地下立交公路来解决。地下立交公路一般距离短,在我国较为常见。

3)地下快速公路。

4)半地下公路。该种公路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堑壕构造和u形构造。

(2)地下公路的线路与断面特点

地下公路与普通道路一样,根据公路规范设计。地下公路隧道的纵坡通常应不小于0.3%,并不大于3%。

地下公路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内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它包括公路的建筑限界、通风及其他需要的断面积。

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地下公路的建筑限界包括车道、路肩、路缘带、人行道等的宽度以及车道,人行道的净高。公路隧道的横断面净空,除了包括建筑限界之外,还包括通过管道、照明、防灾、监控、运行管理等附属设备所需的空间,以及富裕量和施工允许误差等。

公路隧道净空断面的形状,即为衬砌的内轮廓形状,其形状的确定,应使衬砌受力合理、围岩稳定。在浅埋和深埋公路隧道中,多采用矩形或近椭圆形断面。

3.地下停车场

(1)地下停车场按设置形态、利用方法、设置场所等有各种分类

1)公路式地下停车场。设置于公路下方。

2)公园式地下停车场。

3)广场式地下停车场。

4)建筑物地下室式停车场。

(2)汽车停车场的构造基准。

停车场的构造基准是设计的基础尺寸,包括车道宽度、梁下有效高度、弯曲度的回转半径、斜道坡度等。

1)车道宽度。双向行驶的汽车道宽度应大于5.5m,单向行驶车道可采用3.5m以上。

2)梁下有效高度。指梁底至路面的高度,在车道位置要求不低于2.3m,在停车位置应不低于2.1m。

3)弯曲段回转半径。为使汽车在弯道顺利行驶,单向行驶的车道有效宽度应在又5m以上,双向行驶在5.5m以上进行设计。

4)斜道坡度。斜道的纵坡,一般规定在17%以下。如出入口直接相连时,应尽可能采取缓坡。

(四)地下公共建筑工程

1.地下公共建筑工程的种类

(1)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工程

(2)城市地下行政办公建筑工程

(3)城市地下文教与展览建筑工程

(4)城市地下文娱与体育建筑

2.城市地下综合体.

(1)城市地下综合体的涵义

地下综合体,是随着城市立体化再开发,建设沿三维空间发展的多用途的 大型公共地下建筑工程。

(2)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

地下综合体是在近三、四十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

(3)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类型与特点

1)新建城镇的地下综合体。

2)与高层建筑群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

(4)城市广场和街道下的地下综合体

在城市的广场,以及交通和商业高度集中的街道和街道交叉口,都适合于建设地下综合体。

(5)我国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在我国应优先发展以下几种类型的地下综合体。

1)道路交叉口型。即在城市中心区路面交通繁忙的道路交叉口地带,以解决人行过街交通为主,建设中小型初级的地下综合体。同时,应适当考虑城市的发展与未来地下网络体系连接的可能。

2)车站型。我国部分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地铁、结合少量重点地铁车站的建设,把部分商业、贮存、人行过街交通道、市政管线工程,以及灾害时的人员疏散、掩蔽等功能结合起来,并与地面的改造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实施联合开发。这是一条提高地下交通系统整体效益,探索中国城市现代化改造的有效途径。

3)站前广场型。即在大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地带,结合该区域的改造、更新,进行整体设计、联合开发建设的大中型地下综合体。

4)副都心型。为了达到大城市中心职能疏解的目的,往往需在城市的部分重点地区新建一些反磁力中心(亦称分中心、副都心)。

5)中心广场型。许多城市在整顿城市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大型地下综合体,以补充地面功能的单一化,保护广场周围的传统风貌。

(五)地下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一个战时能生活、能生产、能疏散自成体系的综合性工程,通常有六类:通信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物质保障工程,干道工程。

1.指挥工程

人防指挥工程的建设应注意如下问题:

(1)内部功能和组成应当完备。

(2)内部布置应当紧凑。应以指挥室为中心,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3)具备长时间坚持运转的能力。必须有独立的内部电源、燃料、饮用水和食品的储备量,应够战时15-30d使用,低等级的也不应少于7d。

2.人员掩蔽工程

人员掩蔽工程分为人员掩蔽所和专业队掩蔽所两大类。人员掩蔽所是为普通居民掩蔽用的,专业队掩蔽所包括医疗救护、工程抢险、消防、运输、防化、治安等多种。人员掩蔽工程的数量多、分布广,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除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外,每一个单项工程均需发挥的效益,尽努力提高掩蔽率和生存率。

3.医疗救护工程

地下医疗救护工程的任务是为战时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并承担受袭击地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人防医疗救护设施宜分为三级:救护站、急救医院和中心医院。

三、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明挖法、浅埋暗挖法。(还有盾构法、沉管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用于地铁或公路隧道的区间上,属于线状长条结构,不适合于宽、大、不规则地下工程)。

(一)明挖法有两种形式:放坡开挖和非放坡开挖。

1.放坡开挖一般用于基坑较浅、地面无房屋、场地开阔、地下管线较少、地层具有一定的自稳(站立)能力,必要时做些土钉喷层支护形成类似重力挡土墙的作用。

2.非放坡开挖是指基坑垂直,在坑内一层层取土,为保证基坑不倒,基坑周边需要设置支护结构,如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为保证支护结构站稳,又需要在支护结构上架设水平支撑,挖一层土架一层撑,逐步向下挖到底,再从下面一步步向上做结构。当基坑较窄时,一般坑内设置钢支撑,撑住两侧的支护结构,当基坑较宽时,如果地层较硬一般在坑外设置锚杆或锚索,当地层较软时就不能采用锚杆了,需要设置坑内环撑,支撑形式很复杂,设计难度也很大。

那么什么叫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呢?

钻孔灌注桩就是用钻机在地上钻个园的深孔,将钢筋笼放入,再浇入混凝土,过一个月左右达到强度,就形成一根钢筋混凝土桩。用在基坑中时,需要在坑边做成一排,由于桩之间有缝隙,基坑开挖时如果基坑外侧有水或软泥就会从缝隙流进来,可怕的是水还会将坑外边的土一起带进坑内,坑外土流走了地面就会陷下去,坑内有水人下不去也就不能挖土施工了,还有种技术可以在桩缝旋喷注浆止水,这种技术理论上很成熟,但由于基坑较深,一旦旋喷不密实,水土还会跑到坑里,还也能引起事故;北京等地的基坑基本都是用桩,然后在坑外抽水,这是因为北京的地层比较硬,土空隙大,北京地下水水位较低,降水较容易,而且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较小,在软土层尤其是淤泥质地层中,降水就不好使了,还会引起地面较大沉降,为什么呢?拿豆腐比喻软土,豆腐一旦失水变成豆腐干,是不是很大块的豆腐变得很小了? 地面沉降大了,地面沉下去了,首先路不平了,路下可能有空洞,路下的管线可能要断,地面上的楼房可能倾斜倒塌了。所以软土地层就不应大量抽水,怎么办,就发明了地下连续墙。墙的好处,第一,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可以将基坑外的水挡在基坑外面,坑外的道路、管线、楼房受到最小影响,第二墙的刚度比桩大,可以用他强壮背挡住后面的土给它的压力。目前在上海、杭州的淤泥性地层中修建地铁、大型深基坑工程都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在深圳、南京、广州的软土层中修建地铁也是首选地下连续墙的。连续墙的缺点是比桩贵,但用在软土层中最合适、最安全。

杭州地区的地质条件就比较复杂,什么淤泥质粘性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多含有机质,灵敏度高)、可塑状粘性土(以黄色调为主,一般呈可塑状),有人叫橡皮土,用桩作为基坑的围护结构肯定不安全,隐患较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是选择。

(二)浅埋暗挖法

据说在国内城市是在北京最先用起来,地铁复-八的天安门西站、东单站、王府井站以及复兴门以东长安街下面的地铁区间都是采用了浅埋暗挖法,所谓浅埋就是埋得不深,上面的土厚度小于洞宽的两倍左右,这相对于埋在山里的铁路隧道动不动几百米深当然很浅了。所谓暗挖,就是施工时即使在你的脚底下无关人员根本看不见,甚至不知道,不动管线不拆房。是一种好好的施工方法,但却有缺点,就是很不安全,老鼠掏洞因为洞很小所以安全,隧道甚至宽二十多米高十六、七米的地铁车站挖起来可就难了,更何况上面有道路、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线,甚至地面上还有楼房,那样都要保安全。人在洞内开挖,有水不行,所以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对于地下水就需要降水,在软土中降水很难达到无水要求,引起地面过大沉降也不行,另外路面下的地下管线不停地渗漏水,这些水就无法降了,这些水漏到洞内危险极了,因为水会将上方的土一起带下,土下来了也就意味着要隧道有坍塌危险。在上海淤泥质地层中好像还没有采用过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工程。在北京也是很小心的,对于暗挖工程甲方会请专家一遍一遍地论证,从设计方案到施工方案。由于北京地下水位低,地层属于硬土, 地层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所以在不得以时可以采用暗挖法施工。打个比喻吧,北京的土象月饼,上海、杭州的土象嫩豆腐,在月饼里打个洞还是可以的,在嫩豆腐里呢?不知道了!

四、所实习工程的情况

本溪市丹霍线千金岭隧道及引线工程位于本溪市桥头至千金岭段,隧道全长1398米,桩号为k6+062至k7+460。路线等级为二级,单洞双向行驶。隧道平面线形为直线,纵断面线形为直线,纵坡为-2.7%,隧道路面横坡为双向横坡,坡度为2%。隧道设计车速为60km/h,隧道净空10.5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为5.0m,检修道净高2.5m。本溪市丹霍线千金岭隧道工程于2023年4月15日开工,2023年2月24日顺利贯通。现场检测贯通误差满足规范要求,横向贯通误差3cm,纵向贯通误差1.8cm。

在丹霍线千金岭隧道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隧道引线路基和隧道内紧急停车带进行施工作业。

丹霍线千金岭隧道及引线工程是丹霍线本溪段改造的节点性工程,位于本溪市南部桥头至千金岭段。整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3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4公里的千金岭隧道和两侧1.6公里的引线。

该工程于2023年4月15日开工建设以来,采用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等施工技术,采取双向施工、24小时三班倒的方式,破解了隧道施工中存在的断层、涌水等多项不良地质难题,经过近10个月的奋战,隧道高质量提前贯通。

截至目前,千金岭隧道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开始实施二次衬砌,其中完成隧道洞身开挖和初期支护1398米、二次衬砌1358米,瓷砖镶嵌1060米,路基挖方9.9万立全部完成,填方18.7万立全部完成;1.6公里的引线工程路基已经全部完工,即将进行路面施工。全部工程将在今年9月末竣工。

k32路段水泥稳定沙砾基层铺垫工作,关门山至汤沟公路改扩建工程汤沟口至汤沟段路基工程起于汤沟口,终点位于汤沟绿石谷风景区门前,全长6.159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3.5米,路面宽12米,桥梁荷载采用公路ⅱ级。路基宽度13.5米,路面宽度12.0米,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小时。

截止日前该段公路基层施工已全部完成,待第三方检测合格后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全线桥涵等附属设施施工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土石方22万立方米,防护工程完成2617.3立方米;浆砌边沟完成900立方米;涵洞完成5道;桥梁完成2座。

六、实习认识与收获

本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千金岭隧道施工中,监理师傅一直强调我要注重安全问题,不时叮嘱我相关安全注意事项。考虑到安全问题,我只是在隧道外围参观,并没有走进隧道内部。想必隧道施工方也相当注重安全问题,但是据说施工过程中还是出了一些事故。对于施工安全问题,我们要做到慎之又慎,确保无误。

同时我还学习了路面道桥的有关施工过程,不过可惜的是没有在隧道贯通之前来到这里,我想如果早点来到这里一定能学到更多有关地下工程,隧道建设的专业知识,在实习中我接触更多的是公路,毕竟我的实习单位是公路监理公司,而且被分配的部门并不是负责隧道工程的监理,但公路建设,桥梁建设,隧道建设都是一个大的专业方面,了解更多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实习中我始终是跟着监理们住在施工工程附近的监理宿舍,这里远离城市,人烟稀少,有的只是工程机械发出的巨大噪音,但是我渐渐熟悉这里之后,我开始去习惯,去适应,我仅仅是来实习的,真正的监理要在这里呆上几个月甚至几年,这背后的幸苦只有土木人才知道,我慢慢认识了这里的每一个人,大家对我都非常好,而且耐心的帮助我,指导我。这里环境很苦,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也许已经习惯了,也许是作为工程监理的那一份责任心。我了解到本溪很多公路都是他们监理的工程,还有我家的环城公路也是他们监理的,对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能不需要出太多力气,但是无论烈日还是暴雨,只要施工开始,监理就到到位,施工结束监理就要整理数据,记录进度。这些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正是监理所要做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我明白了理论唯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真正效应。这些实践经验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这才真正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第3篇 如何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的调研报告

如何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的调研报告范文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发展异常迅猛,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建筑等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 “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快速。外部风力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会引起临近建筑物燃烧;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火灾中,浓烟、毒气及其他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中毒死亡;内部温度高、烟气浓、能见度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深入内部,实施有效的人员救助及灭火战斗行动;楼层高,消防移动作战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被困人员易惊慌失措,可供疏散逃生的通道少,用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玻璃幕墙碎裂,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和破坏地面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影响灭火进程。

二、地下工程火灾特点

起火点隐蔽。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柜台多,起火点难以发现;烟雾浓,久聚不散。可燃物资多,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烟雾浓。出入口少,空气流通受限,烟雾聚集不散;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地下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烟气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迅速扩散,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加快蔓延速度;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发生火灾时,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浓烟、毒气等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灭火救援难度大。浓烟、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呼吸受到限制,深入地下内攻艰难;通道曲折狭窄,水枪射流受角度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救时间长;火场通信联络困难,指挥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三、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中应把握的关键性问题

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应立足于现有器材装备,加强第一出动,把疏散被困人员和防止火灾蔓延作为灭火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固定消防设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在实施灭火战斗行动中,注意做好火场供水和火场通讯,建立火场前沿指挥部,采取正确的灭火战术和灭火措施,夺取灭火战斗的胜利,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应重点把握六个主要的问题。

正确选择进攻途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消防官兵选择的进攻途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火灾的扑救,因此说,进攻途径的选择,就直接影响着火灾扑救成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下层及四周蔓延。要根据火场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堵截措施。当燃烧范围限于某一房间时,可直接接近火点,消灭火灾;当燃烧范围在楼层某一防火区时,应在防火区两端部署力量,力争将火势限制在防火区的范围之内;当某一层发生火灾时,应在其分隔层(段)上下两端部署堵截力量,力争将火势限制在分隔(段)内;当多层同时燃烧,而上部尚未燃烧时,应自上而下地逐层部署力量堵截,如顶部已全面燃烧时,要在燃烧层下部署力量堵截,防止火势转入下层。着火层的堵截阵地应集中于楼梯口、电梯井、竖向管、窗口等开口部位;着火层上层的堵截阵地,除部署在楼梯口、电梯井、等处外,着重要注意防止着火层烟火沿外墙向上层窗口蔓延;着火层下层的堵截阵地,要设在与着火层相连的各开口部位;有竖向管井的部位,要注意落下的燃烧物引起低层可燃物燃烧;充分发挥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担任进攻灭火或设防的水枪,首先要利用室内墙壁消火栓设置水枪阵地。开启室内的喷淋、水雾、排烟等设施;科学实施火场排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非常迅速,水平方向流速为0.3-0.8m/s,垂直方向可达2-4m/s,所以在火灾发生后,要阻止烟雾“中性面”下降,防止发生“轰燃”形成新的火点。最好的排烟办法就是在顶层排烟,但要注意的是,在排烟同时一定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水枪设防。总之,火场的排烟工作做好了,也就为火场进攻灭火、救人和疏散物资等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扑救基本成功了一半;组织火场供水。首先要利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消防竖管供水,在供水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水泵结合器的分区,也就是高低区之分,当水泵结合器损坏的情况下,可利用底层消火栓向消防竖管供水,在使用室内消火栓供水时要利用分水器或自行研制的“逆止阀”,防止停止供水时,消防竖管内的水倒流,损坏车辆。当室内供水无法满足火场需要时,可利用消防车、高压水带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供水。供水时可根据供水高度,采取消防车“耦合”供水,在使用“耦合”供水时,要注意消防车水泵型号是否匹配。但利用铺设水带供水的方式,战斗展开较缓慢,投入的战斗人员较多,如果在登高车较多时,我们可以利用登高车替代部分楼层消防竖管,节省水带铺设的距离和防止水带爆裂;正确实施火场救人,在救人过程中,除了派救人小组深入内部营救被困人员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救生器材营救人员。如:缓降器、软梯、举高消防车、救生袋等。在遇有被困人员多且人员比较分散,而专业救生器材不充足时,也可利用大绳与安全带、安全钩配合使用营救有肢体行为能力的人员;建立各种通信方式,保证现场通信畅通。现场通信在灭火救援现场十分重要,如果通信不畅,战术在合理,决策在英明,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较大灭火救援现场,参展人员多,力量多,如果现场通信不按规则使用,必将影响整个作战行动。因此,在使用无线通信时,要正确进行组网,严格通信规则。

四、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中要把握五个重点环节

快速侦查掌握内部情况。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时,火情侦查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地下建筑从外观上很难看到内部火势发展变化情况,不像地上建筑可以通过外部观察,看到火势发展变化和人员被困等情况。所以说指挥员必须要派出多个侦查小组开展侦查,第一时间掌握内部情况,研究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灵活运用各种通信手段,确保通信畅通。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时,要建立多种地下与地上的通信方式,可利用设立中转电台接力通信,铺设临时电线有线通信等等,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加强个人防护。地下建筑火灾,由于烟气聚集,室内温度高,压力大,因此进入室内作战人员要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并要穿戴好隔热服,作战小组之间搞好配合、互相掩护,同时要保护好空气呼吸器,因为现在配备的空气呼吸器使用温度是-30℃?60℃,而起火后的地下室内温度远远超过60℃;组织好火场排烟排热。要选好排烟口,利用各种排烟设施进行排烟,作战人员可利用喷雾水枪排烟降温,为灭火进攻和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组织好火场照明。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室内能见度低,所以一定要搞好火场照明,每个参战人员都要佩戴强光照明器材。

五、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扑救能力的主要手段

灭火救援工作,指战员固然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还有通过官兵具体的实际作战行动来体现灭火救援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消防官兵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扑救能力,我认为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单位情况熟悉,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适时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充分做好灭火救援准备。执勤官兵必须要加强单位的“六熟悉”工作,掌握建筑的自然情况,尤其是内部固定消防设施情况,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每个消防竖管的方向,管网形式,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等;加强单位人员的自防自救工作。组织单位人员定期开展自防自救演练,提高火灾初起扑救能力和人员逃生能力;加强消防监督。防火部门要加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室内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并要做好高层建筑周围消防通道的监督检查,因为多数高层建筑周围都有附属裙房,有的堆放物品堵塞了消防通道,有的防止车辆进入,设置了栏杆等,一旦发生火灾时,消防

车辆难以靠近;开展针对性训练。辖区大、中队要针对每一个高层和地下建筑的结构特点,研究战斗操法,搞好人员分工,提高各作战小组之间的配合能力。尤其是针对地下建筑火灾,开展多个作战小组配合强攻灭火训练。并每年要组织一次高层、地下供水能力测试,确保供水设施好用和便于官兵掌握相关供水参数;加强特殊器材装备配备。如每盘50米以上的高压水带,可便于高层火灾扑救的水带铺设,节省时间和人员。氧气呼吸器或双气瓶空气呼吸器,大功率排烟设备等。总之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火灾扑救难度较大,但我们应该立足各地实际,针对现有器材装备多开展单位情况熟悉和灭火实战演练,多研究一些有针对性的作战操法训练,才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然的话,就算有最先进的装备,官兵操作不熟练也发挥不出器材装备的最大效能,实现不了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今年我们总队开展的“学装备、练精兵、为实战”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最有效途径。

第4篇 地下汽车库工程防护设计的工作报告

地下汽车库工程防护设计的工作报告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中各种车辆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就会出现'停车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在城市立体化再开发过程中,使相当一部分停车设施地下化;第二是发展机械式多层汽车库。根据我国国情出发地下停车库为主要发展方向,首先,停车容量受到的限制较小,可以在地面空间相当狭窄的情况下提供大量停车位;其次汽车库位置受到的限制较小,有可能在地面空间无法容纳的情况下满足停车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这一点在容积率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尤为重要;第三是节省城市用地,地下停车库的出入口、排风口等虽也需要在地面上占用一些土地,但数量较小,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15%。

本市各级民防主管部门在审批民用建筑项目时,改变了以往将民防工程均设置在高层或小高层下修建民防工程的做法,结合实际移至绿地下,结合小区地下汽车库改建成民防工程。从我们几年来承接的设计项目中,结合地下汽车库修建民防工程占了绝大多数。其规模不等,小至1000平方米,大到近万平方米。工程竣工后的情况如何?在跟踪回访中,我们听到了一些意见,如地下汽车库平时与战时防护设计之间的矛盾以及防护设计对地下汽车库平时使用的影响等。结合这几年地下车库人防工程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地下车库主体部分的防护

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战争对工程的破坏所采取的措施。战争是人为灾害的一种,只是由于战争破坏的特殊性,工程防护才形成了一个单独的领域,而从宏观上看,仍属于防灾范畴。地下汽车库如果具备了一定的防护能力,则不但在平时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在战时还可以作为人防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的战备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平时的抗灾能力。

战时用于停车的地下汽车库,在城市中的数量和规模都是有限的,应按照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并根据有关规范,按确定的防护等级进行设计。应当注意的是,战时停车的'地下汽车库,其停车部分允许染毒,对早期核辐射和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要求降低,但应做好染毒部分与清洁部分之间的隔绝和安全通过措施,同时应创造条件,压滤机滤布使车辆在进入车库前进行必要的冲洗或清扫,以清除大部分放射性灰尘;如沾染严重,还需进行药物清洗。

由于现在大量兴建的主要是平时停车而战时不停车的地下汽车库平战功能不同,在防护上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车型的矛盾。平时的城市停车,需要大容量的小型车汽车库,而战时则以供运输用的中型车和各种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防化车、工程车等)为主,很难与平时的使用要求统一,然而车库的设计又无法同时满足外型尺寸相差很大的车辆停放要求,结果就使转为战时用的地下汽车库建设计划在平时不容易实施。

2)规模的矛盾。平时停车地下汽车库的面积很大(超过5000平方米),这样的规模对于战时停车是不需要的,结果许多地下汽车库在战时并不用于停车,只能用于人员掩蔽部和物资储藏。这些功能安排在大容量的空间中不但不安全,而且在平战功能转换和防护设施的转换上也有相当的困难。

3)效益的矛盾。地下汽车库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效益最低的一种类型,地下汽车库的造价高,而平时的停车收入较少,如果增加防护要求,这个矛盾就更突出,会遭到甲方的阻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有关审批部门对于平时为汽车库而战时为其他功能时,应当采取现实和灵活的态度,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理。

以往的做法是根据行政部门设定的意见一般分为三种情况设计:

a、整个工程按防护等级要求进行设计,但要注意与人防工程无关的设备房间应划出人防区域外(如电梯井、配电间等)。

b、主体建筑一部分按防护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另一部分则按普通地下室建筑处理。应当注意的是,部分防护区的划分,除在平面上考虑使用要求外,还应注意防护区与非防护区之间临空墙的处理,使其跨度和高度都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正确处理临空墙上设备管道的防护密闭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c、车库主体建筑按不防护要求进行设计。但这并不等于说,这样的地下车库毫无防御能力,即使一般地下车库其结构承载力也相当接近于人防工程低等级的抗力要求,只要花费较少的代价,在出入口部分适当增加防护设施,就可以使整个地下车库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虽不能纳入人防工程核心工程,但作为外围工程在战时仍可以发挥重要的防护作用。

(二)地下汽车库口部的防护

地下汽车库的口部包括车辆出入口、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和管线进出口。这部分的防护必须达到等强,防止遗漏,并有利于结构和施工。后三种出入口的防护与一般人防工程没有很大的区别,重点解决好车辆车入口的防护问题。坡道式地下汽车库车辆出入口的防护,实际上就是坡道的防护,一般与人员出入口和通风口分开布置,以简化设计。一般按整个坡道不考虑承受冲击波荷载,防护门放在坡道下端,沉降缝的里侧。对于战时功能不为停车库的则采取临战封堵的方法来解决。

(三)地下汽车库防护的平战转换

地下建筑的防护,主要是为在战时抵御各种武器的袭击,为此要比普通地下室增加约5%~20%的投资(视工程大小和防护等级而不同)。为了使这部分投资在平时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就要使工程同时具备平时和战时功能,即平战结合。这就产生了平战转换的问题。

平战转换的内容包括使用功能的转换,建筑结构的转换,滤布内部环境的转换和防护设备的转换。

口部防护的平战转换措施,比较普遍采用的有:封堵大口,临战采取预制装配的做法,构件和必要的沙袋要准备就绪,以便临战能迅速安装。另外,口部其他防护设备应采用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拆装方便的产品,平时准备好,临战时能快速安装到位。

地下汽车库的防护工程设计是一项集平时功能设计、战时功能设计及平战功能转换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做到真正的平战结合、是否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衡量一项防护工程设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随着地下停车空间的开发,根据'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地下汽车库的防护工程设计既要满足平时功能的需要,同时又要满足防护功能的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其在社会、环境、防灾等方面所能发挥的综合效益。

第5篇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短时间内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急剧增大,势必使与不协调的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城市综合症”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人口超饱和,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抗灾自救能力降低等等。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迫使人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这种新型国土资源是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一、人防工程建设现状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过去单纯以对空防御的人防工程正在向抗灾救灾的民防工程转变。

60-70年代,以战备为目的的人防工程,因在组织上采用“群众路线” ,在技术上强调“群众创造”,而导致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单一,质量低劣,布局与城市建设脱节;人防工程约占地下建筑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开发后,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人防部门于80年代初开始以平战结合的形式,或对一些早期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或新建一些具有商机的人防工程,发挥人防工程的经济效益。80年代末,尤其是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随着经济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拔地而起,地铁工程、地下行人街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繁华的商业地段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和焦点,其地下空间的利用离不了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但仅考虑人防作用势必影响其商业、交通、娱乐等功能的发挥,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应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中去。

事实上,早期人防工程因建造年代久远,质量差,或弃之不用,或因地下环境恶劣,在防漏、防火、通风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问题,使用功能难以发挥。新建的人防工程在整体规划方面与其它地下建筑物协调性差,某些地下建筑物所有者人防意识淡薄,人防工程在地下空间规划上所占的地位在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说,人防工程建设已难以适应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热潮。

二、人防工程建设现存问题

加强人防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目前,人防工程主要归属于国家人防委下的各级人防办管理。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初期,地下建筑以人防工程为主,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经济利益不明显,甚至被认为为无利可图,地下资源管理权之争矛盾较小,人防工程管理工作较为单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地面空间拥挤,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人防部门和其它地下建筑管理部门在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功能、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发生矛盾。人防部门应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遵守相关法规、条例,坚守人防阵地,在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己的行政管理职能。

提高公民的人防意识人防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整体防卫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和平时期,坚持走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增强城市整体防灾救灾能力,是人防部门的职责所在。人防部门应通过有关新闻媒体或教育、宣传等途径,广泛宣传人防工程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命线程,增强公民防灾救灾的自我保护意识,寻求公民对人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消除人们对人防工作的某些误解。

提高人防部门的自身素质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去,是人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对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防部门只有培养自己的专家,加大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新型建筑材料等科研、新技术开发和教育等的投入,广泛引进愿为人防事业献身的科技、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和施工队伍,拥有自身的强大技术支持,才有权利和能力在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领域中对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提出自己的方案而拥有发言权;才有能力搞好人防工程建设,才有能力逐步深化对人防工程的管理和对已建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和实施功能转换。不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强大的技术作后盾,人防部门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领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模板(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