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综合报告
栏目

音乐开题报告论文(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1-20 10:37:05 热度:87

音乐开题报告论文(3篇范文)范文

第1篇 音乐开题报告范例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音乐开题报告范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老师的综合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03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老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老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老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琴伴奏集》。辛笛。 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老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老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老师大都赞成音乐老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老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老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

(1)老师工作量大。学校老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老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

(2)老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

(3)由于老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老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老师能弹不会唱,有的老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老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老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第2篇 小学音乐开题报告

音乐是人类现实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让小学生们从小就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也是很有意义的。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音乐课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它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的这些性质向人们说明了音乐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它的合理之处,但怎样让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系统化得音乐学习,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为了使小学音乐课堂更具现代化,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进入音乐课堂的方法,来使我们的小朋友们在轻轻松松的音乐课堂中学到丰富多彩的音乐知识.

二、课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教学特性。它所传播的教学信息生动、形象、直观,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对其分析综合,获得抽象的概念,形成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结合我国教育和现代媒体教学的实际,发现新的事实,探求其规律、原则和方法,建立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指导现代媒体教学实践,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

2、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第一手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逐步发现某些新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加深对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的认识。

3、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可以为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有关理论提供新数据、新例证、新经验,并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从而使课题实验研究有新的突破,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理论体系。

4、从课题实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得到提高,教育事业必将不断发展。

多媒体音乐课是通过多媒体电脑技术,把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处在未形成阶段,而且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多媒体能够以生动的形象、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来给小学生以感官上的感受,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例如它可以增加音乐课教学的信息容量;通过用画面展示将抽象的音乐变得通俗易懂,使音乐形象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系统化的音乐学习。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的运用研究》课题,希望改变目前传统的音乐课传授模式的现状,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音乐是人类现实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本身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了使学生更能容易的学习接受音乐知识,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辅助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使同学们丰富了情感生活,音乐欣赏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教学特性。它所传播的教学信息生动、形象、直观,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对其分析综合,获得抽象的概念,形成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刚好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也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的目的。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点燃学生对音乐的创作火花,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音乐的欣赏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通过多媒体音乐课程学习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3、从小学音乐课堂出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使学生丰富情感生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实施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个案研究,对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

2、多媒体教学管理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上的重要作用。

3、研究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地位。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竹峪镇中心学校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xx年3月)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查询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多媒体教学当中,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二是对自己所带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掌握现状进行详细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之处以及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丰富的情感生活,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方法。

三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气氛,根据调查研究改进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充实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课堂中学到自己想要学习到的知识。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汇总研究成果。

2、撰写总结性的课题研究方案,接受课题研究专家的鉴定。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我实践和研究,希望探索出一些适合我校学情的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推广和应用,为学生以后学习音乐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习的快乐开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第3篇 流行音乐开题报告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自1978年重返大陆地区且正式拉开发展帷幕至今,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极速跃升为当下最为瞩目的文化景观。

摘 要:本文论述将通过三个部分展开,分别从不同的论题和切入点着手,对现有文献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划分和梳理;并对不同学科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最后,笔者尝试对目前学术研究所显现的优势及不足加以总结,不遗余力的提出几点浅知拙见,以供同仁们商榷指正。

尽管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滞后,然而其日益多样的风貌和不断延展的视域,同样不容忽视。

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些涉及时代曲、通俗音乐、黄色歌曲等话题的文论,大多是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及争论(例如瞿维、杨明望分别在1981年和1985年发表于《人民音乐》的文章:《关于流行音乐的对话》、《几点商榷评谭冰若同志《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亦或是一些非正式的散见于文化报刊和有关评论性的文集中的文章,仅有极少的文章关注到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及构成要素解析,如梁茂春《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和金兆钧《青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等篇幅短小的文字,并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论文达到了学术理论建设的高度。

9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才正式进入创始和起步阶段,一些关于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叙述,对于相关的人物、事件、作品和音乐现象等方面内容进行记录和思考的专著相继出版,当时的期刊论文也对流行音乐在特定阶段的发展史和有关现象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做了初步总结和探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音乐学界对于流行音乐的学术性研究显现出曙光,无论是对长期混淆不清的概念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对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分析,还是在树立流行音乐的学科意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理论研究脉络也日益明晰,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再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和细化的发展过程,逐渐呈现出多元思维、多元视角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态势。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新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新的文化思潮、新的创作理念和受众审美取向的相继出现,一些涵盖新对象、新观念、新现象的论文命题应运而生,这些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的陆续跟进,为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摄入了全新的氧份,潜移默化的将最前沿、最富挑战性的流行音乐研究推向了全新的临界点,促使我们在新的机遇下,理性的汲取、借鉴国内外先进学科的研究视角、综合性研究方法的同时,寻求真正适应本国国情和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流行音乐学科体系的理想目标。

本文中所提及的有关流行音乐研究的学术资料,均是本人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读秀学术搜素、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搜索网站获取到的,自1979年至今已在国内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由于目前各学科各类型的学术文献中,将流行音乐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关 键 词进行论述的文章十分庞杂,所体现出的理论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同时受限于笔者知识结构之单薄,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难以涉猎更广泛的领域并将相关研究进行更为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本文仅对于少量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进行扼要的梳理和总结。

期刊论文方面,此次仅筛选出已发表在学术质量较高,研究成果相对稳定、成熟且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核心音乐类刊物,以及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学报的文章。

同时,鉴于其他学科对流行音乐的关注较早,占有文献的数量上、研究的维度及方法上略胜于音乐研究领域等因素,笔者尽可能广泛的浏览了迄今已发表的,涵盖跨学科、多领域的国内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少量港台地区的学位论文。

咎于笔者资历尚浅,文中难避诸多疏漏,以期日后能够在学术修养和理论能力的提升基础上,加以修正和完善。

本文论述将通过三个部分展开,分别从不同的论题和切入点着手,对现有文献①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划分和梳理;并对不同学科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最后,笔者尝试对目前学术研究所显示的优势及不足加以总结,不遗余力的提出几点浅知拙见,以供同仁们商榷指正。

1 相关名称、概念的认识和界定。

流行音乐这个概念在未被广泛使用之前,常常被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并且相互混淆的名词所指代,人们对这种音乐类型的认识都处于模糊的阶段,关于它的界定和使用是理论界最早介入讨论的话题,这些文论的出现,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流行音乐排除了的困难。

其中最有价值的,即王思琦的《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此文在提炼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全面、立体的完成了对其概念的界定,为日后我们解释和辨别流行音乐的真伪,确立了最接近完善的标杆。

其次,他于2006年连续发表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的《当代语境中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概念的使用与分析》和《当代语境中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概念的使用与分析》两篇文章,均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对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名词、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界定,为我们清醒的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给予了重要的参照和理论支撑。

紧随其后发表的,如柳飞《通俗歌曲界定之管见》和李锦秀《流行歌曲界定之刍议》等文②,都在讲明了流行音乐的历史内涵,阐释了其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称谓的原因的同时,提出那些词语所指的正是同一类音乐,进一步的明确了为流行音乐正名的必要性。

2 关于流行音乐发展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及对其社会功能、文化属性的探讨。

涉及这方面的论题的文章,在目前研究成果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例如,明言《新时期大众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探析》、张莉莉《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等文③,通过借鉴国内外不同文化理论学科的原则,把流行音乐视为体现世俗化的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一,将其文化属性、功能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读。

关于文化功能内在产生矛盾冲突而导致的一些消极影响,在王思琦《略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负面效应从文化功能分析的角度出发》、张浩《刍议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及其异化》等文④中得以揭示和分析。

赵朴《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吴磊《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的现实表征》等文⑤,也从不同侧面对流行音乐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文化景观、文化特征以及它们形成的原因,进行描述、提取和阐释。

3 中国近、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史及相关景象、事件和人物的记录、整理和思考。

树立正确的流行音乐史观,将其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历时性描述,对于进一步展开相关事象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作为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任务。

徐元勇《中国流行音乐史导论》一文,就是从历史角度对自古就存在流行一词的说法,参照中国音乐发展史做了考证,指出流行音乐史应属于史学研究范畴,并可借鉴史学学科标准来进行史料的收集、史实的考察和史观的验证。

表述相同论点并由此展开具体研究的文章还有《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等⑥。

4 针对流行音乐学术热点问题的争议、理论学说的辨析、理论成果的回顾反思,论著的评论以及研讨会议的述评。

透过一些讨论流行音乐焦点问题的会议发言及相关文章⑦,我们不难发现,怎样正确理论手段达到对流行音乐更层面论题的清醒认识,怎样建设流行音乐的理论体系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需要长期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早在90年代初,修海林通过《流行音乐问题与音乐美学研究》一文,简明探讨了运用美学的学术思维和方法来进行流行音乐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出现的《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曾遂今)等文章⑧,向我们展示关于流行音乐的不同理论学说的由来,对那些观点进行了辨证的解析并重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文章⑨雷美琴《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将国内与流行音乐实践相伴而行的理论研究划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巡视,并为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补充了建议。

书评性质的文章⑩有《评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2004年流行音乐专家论坛综述》等文b11,对系列会议中值得关注的内容及有待进一步落实的命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和再思考。

5 特定类型、特定区域、特定风格的流行音乐及特定时期流行音乐现象的介绍和考察。

随着流行音乐各个面向发展的日益成熟与多元,听众的选择趋向细化,区域化、类型化的音乐类型逐渐被纳入理论界的研究视野,近些年出现了一批类如《新疆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及本土化元素研究》、《西藏流行音乐(歌曲)现状调查报告》等b12,以考察区域流行音乐发展状况为专题的论文。

同样,韩钟恩《当代知识分子与摇滚乐及其文化转型》等文b13,关注到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体现出不同文化族群的意识形态,及在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出现的风格演进或转型。

另外,《中国风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遇》、《中国流行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多维嬗变》b14等文,通过对大量借鉴传统音乐元素创作产生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本土化特征,进行实证性分析,为未来的作品创作提供借鉴、积累经验。

《全球化语境下的韩流音乐》、《大陆校园民谣的兴衰及其原因分析》等文b15,是针对当时出现的一些现象背后成因的的剖析,探讨它们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6 新的学术观念、理论研究导向、方法论的探索和挖掘。

王思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资料三题》两篇文章对当时已有的研究资料做了概述和简明的梳理,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资料建设所面临的不够系统全面的现实问题,与我们交流了资料搜集工作的有关经验认识。

他已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和理论专著b16,在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开拓性的运用了文化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视角,为流行音乐理论研究填补了诸多空白,探索了新的路径。

王彬《流行音乐呼唤新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式》,郝巍《流行音乐发展的视觉趋势及其探讨语境》等文b17,为我们日后运用更丰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参考和更广的话语空间。

《流行的音乐,不流行的音乐学》,就目前音乐学领域方法论的不完善,忽视对流行音乐音响形态研究、没有形成真正独立系统的研究方法等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

7 中国学者对异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以及对他者研究中国流行音乐成果的关注

刘筱的《中国大陆对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9832003)》等b18文章,均从不同侧面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国外流行音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阐述了有关音乐类型发展脉络和成因。

此外,中国学者利用在国外深造的契机和自身的深厚语言功底,不辞辛苦的将国外学者对中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文论进行翻译、阅读和梳理,将全新的学术视角和学术方法介绍给国内的同仁们,并进一步对他者声音进行深层解剖,有助于我们更宏观、全面、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他者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摸索出适应我国未来流行音乐学术研究发展的可行性手段和深远路径。

这方面的文章有王思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领域中来之于实地考察的他者声音评nimrodbaranovitch的中国新声音:流行音乐、民族、性别和政治19781997》b19,钱丽娟的《身份、政治和疼痛英文文献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b20一文对英文文献及华语圈内对于流行音乐研究文献的内容、论点和方法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分析,提出将中国学术研究融入国际学术理论视野,从局内人的视角深入政治及身份研究议题的可能性。

《音乐开题报告论文(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