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黔东南州第一**述职报告
走出**,进村入户,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倾听群众呼声,发展农村经济实体,化解信访矛盾,以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贵州省黔东南州的第一**们把工作做到基层群众的心坎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树立了*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精准选派 夯实基层
选派务必“精准化”。及时召开州委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迅速开展排查,建立台账,重点了解全州各村村情概况、基层组织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体经济积累、和谐稳定情况等,切实把底数摸清、情况弄明。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注重把干*的情况与行政村的实际结合起来,从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精准选派“精兵强将”驻村担任第一**。
保障要求“刚性化”。按照每个村1万元的标准,每年投入1756万元,将第一**工作经费保障列入财政预算;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和派出单位支持帮扶力度;强化安全保障,州级派出单位按每年每人不低于20万元的保额为第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强第一**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培训,要求县、乡、村积极为第一**提供出行、起居、饮食等必要的安全保障;落实生活待遇,给予第一**每天30元的补助,每月报销2次从单位到所在村的往返交通费。
管理实现“规范化”。按照发展好村第一**指导抓,发展中村第一**配合抓,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第一**具体抓的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督查指导和日常考核力度,确保第一**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想出点子。
能力培训 “充电”为民
“理论课堂”传真经、学本领。以县(市)为单位,集中第一**到县(市)委*校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方法、精准扶贫、关爱留守人员等方面的内容。开设思想政治课、政策法规课和实用业务课等教学专题,采取“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白天授课﹢晚上视频”等方式,邀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对第一**进行培训。同时,结合全面从严治*要求,开设《如何预防职务犯罪》课程,邀请公检法专家辅导,列举大量案例进行解读。“这个培训班举办得太及时了,让像我这样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第一**),学会了很多基层工作方法,今后开展工作也将更加得心应手。”参加施秉县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班后,省商务厅派任施秉县杨柳塘镇长田村第一**蔡雷深有感触。
“交流课堂”授法宝、学经验。采取工作例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邀请一批连续驻村多年,了解基层实际,帮扶成效突出,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有着独到见解的第一**,现场交流经验,传授工作方法,交流思想感情,使大家在交流中学先进、查不足、抓整改,推动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据统计,全州共开展各类经验交流103场次,参加经验交流的第一**达600余人次。
“基地课堂”作示范、学思路。组织第一**到各类示范点现场观摩,实地考察,让他们在观摩中学习经验,在考察中拓展视野,在学习中理清思路。台江县卫计局派任方召乡方召村第一**田文武,到全州基层组织建设精品示范点台拱镇南省村现场观摩后,很受启发。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协商,确定用好用活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发展金银花种植2000多亩,发展黑毛香猪养殖户200多户,发展朝天椒特色农产品种植400多亩,发展种植金秋梨70亩,特色经济预计每年可为农民创收600多万元。
抢险救灾 勇于担当
今年5月以来,黔东南州境内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在灾难面前,全州第一**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赞歌。
生死关头与群众紧紧相依。面对洪灾,全州1756名第一**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主动发挥带头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疏散转移群众至安全地带,用实际行动保护着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说起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丹寨县兴仁镇岩英村第一**杨正发直言“还是很虚火(后怕),当时黑黢黢的,什么都看不见,只听见河水的轰响,和隐隐约约的喊声”。但他始终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一个一个地把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
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杨正发和村干们就开始摸村里受灾情况,对岩英村所属地域开展地毯式排查,道路被冲毁,村里的孩子上学放学成了大问题,他立即组织有摩托车的村民每天接送;农田被冲毁,组织村干民兵疏水,能救一点是一点;房屋被水淹,将受灾群众立即转移……如今,村里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祥和。
群策群力抓好灾后重建。各第一**坚持一手抓抗洪抢险,一手抓生产救灾,突击抢修水毁设施,妥善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在凯里市朗利村,王鸿铭一方面发动群众开展灾后农业生产自救,一方面积极向“娘家”市委**研究室求援,要钱要物,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
关注民生 筑梦小康
将关注民生作为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切实把帮扶“三特三留”人员(农村特贫人口、城镇特困人口、特殊人群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帮扶,用实际行动架起*群干群“连心桥”。
走村串户结对子、认亲戚。第一**结合调查摸底情况,采取“1+1”或“1+n”的方式,与“三特三留”人员结对子、“认亲戚”,并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主动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同时,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发动单位干*职工与村里帮扶对象“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王**把我当自己的老者(父亲)来照顾,基本每天都来看我,我崽(儿子)不在家,但他不比我崽(儿子)差!”说起王亚明,该村留守老人黄明德感动得禁不住流泪。而王亚明说,“没得哪样(没有什么),想想他们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子女照顾父母就是应该的,何况我还是*员,这都是应该的。”
真心实意解难题、保民生。根据“三特三留”人员具体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另外,结合“三特三留”人员的特点,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助力发展。对无劳动力的人员帮助纳入低保,由社会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有劳动力的人员帮助动员其到城镇、园区就近就业;对有创业发展意向的人员搞好政策扶持,增加资源投入,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沉下心思 助力发展
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自己的资源优势,俯下身子、沉下心思,当农村人,干农家活,办农家事,切实解决困扰农村发展的难事,落实了大量让群众“暖心窝”的实事。
麻江县坝芒乡坝河村第一**刘应福将心思沉在了村里,立足该村实际,积极引进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供销公司,帮助协调土地,引导带领群众发展种植高山冷凉蔬菜1050亩、烤烟200亩,可为该村群众带来收入300多万元。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刘应福对各种蔬菜品种如数家珍,不时跳进地里帮村民采摘。
到坝芒村的那天正是村里发垃圾桶的日子,刘应福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点了,大家都比较注意房前屋后的卫生,我们就在全村搞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每两户共用一个垃圾桶。”他通过网络购买的垃圾桶比在实体店买便宜了25元,“一个便宜25元,这么多个就节约了好多钱,又能干点其他的了”,刘应福有些窃喜道。
在黔东南,第一**已经逐步成为基层和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从靠近到谈心,再到交心,用自己的真心赢得了群众认可,加深了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黔东南州第一**述职报告
第2篇 2016年8月黔东南州第一**述职报告范文
在黔东南,第一**已经逐步成为基层和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从靠近到谈心,再到交心,酷猫写作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黔东南州第一**述职报告范文,借鉴!
本人任灵川镇东进村*支*第一**以来,在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会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积极摸索经验,带领和团结全体村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东进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了一些小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现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为东进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东进村*支*始终把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员学习培训结合起来。我们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坚持以重在联系实际、重在讲求质量、重在取得实效为要求,组织全体*员学理论、学*章、学形式、学模范、抓住重点环节,查找存在问题,开展民主评议,落实整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学习和活动开展,让*员更新了观念,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思想通,百事通,观念新,事业兴。教育活动的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在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解矛盾等方面,*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抓好*员队伍建设,我村发展预备*员9名,培养后备干*3名,为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为我村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同时,我们还加强*员干*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学习、收看现代远程教育专题、举办辅导讲座、开展专题讨论、村组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员干*认真学习*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报告,科学发展观理论、农业科技知识等。全年各级各部门共组织集中学习40多场次,其中村上邀请县、乡镇有关单位领导为村干*、广大*员及村民代表集中专题辅导4次,坚持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制度,使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广大*员干*中入心入脑。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指导
为了响应*的号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村支*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委**王天贵担任组长,我和村主任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村*员活动室,领导小组具体安排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为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
和学习日程表,确保把科学发展这一核心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力争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让科学发展之东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参加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和全村所有*员及村民代表。学习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底结束,主要任务是抓好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工作。 根据我村工作实际,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雨天和农闲时间每周保证学习两次,其余时间为自学时间,总的要求是每天必须有学习内容。对老、弱、病、残和不识字的*员,采取送学帮学的形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每名有学习能力的*员负责一名老、弱、病、残和不识字的*员,利用雨天、晚上送学到家。对外出打工的两名*员采取邮寄资料的形式,让他们边打工边学习,支*通过书写的方式检查、反馈学习情况。同时,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办黑板报、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宣传动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书写标语,全村张贴、悬挂宣传横幅,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黑板报三期,组织*员定期观看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片,加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要求两委会成员记学习笔记达一万字以上,写心得体会两篇,有学习能力的*员记学习笔记五千字以上,写心得体会两篇。村支*办学习园地三期。完善生活宽裕体系,实行人和组织带村,始终坚持村*支*领导核心地位,带动村委会和其他人和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八个方面的作用,呈现“支*有力、干*齐心、群众参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格局,推动我村新农村健康发展。认真组织*员、干*认真学习*的政策、理论、法律知识等,提高*员、干*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好***;按期收缴*费;认真开展好民主测评*员、干*工作,认真开展好无职*员定岗定位制,充分发挥支*核心作用,以*员队伍为骨干,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开展*员先锋岗评选,无职*员帮扶制,规范民主发展*员制度。完善村委会的工作运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四个文明”的建设。
(三)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千方百计地让群众增收
1、抓好生产发展、突出特色产业富村龙头企业帮村以农民合作专业组织为主的特色产业群体,辐射全村,在产业结构上以“一多二品三定位”的方
2、狠抓惠民服务,全心全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任**以来,本人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
3、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强化生态能源建村科技强村。以“保护生态、整治环境”为切入点,美化家园、净化环境为目的。保护好我村0.5万亩生态公益林。估计到年底我们在全村果树栽培将达5000株以上,同时加强栽培技术的学习,确保成活率,彻底改变过去年年栽树,年年没树的尴尬局面。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建设,发展生猪养殖,在原有基础上增养300头,提高沼气池的建设率。彻底整治村容村貌,促进节能减
4、狠抓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生力军作用巩固平安创建成绩,继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以村妇代会为主体开展平安家庭的评选活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30%。
5、加强对养殖业的大力支持,我们先后扶持了一批养猪大户,利用农村信息站给他们提供饲料信息和生猪价格。改变了过去盲目圈养的时间长、见效慢、成本高、利润小的不利局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规模大、技术精、时间短、效益高我村掀起了养猪高潮,农民的收入也翻了几翻,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搞好家庭经济的同时,我村的劳务输出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部分外出打工的村民都有了一技之长,在祖国各地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为家庭带回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的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档次,不可同日而语。
6、切实关注弱势群体扶贫解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村班子成员每人结对一户特困户,节日期间上门看望,嘘寒问暖,送些食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和政府的温暖,营造一人有难,众人相助的良好社会风气,经过我们的仔细排摸调查,把符合低保的困难户和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上报到镇民政科,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严格执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
我们始终以保护村民的利益为目标,按照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按时向村民公布财务、村务情况,接受*员群众的监督,村里重大事项不是我个人说了算,都经过“两委”一班人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通过,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平时加强*洁自律,把好各大关口,在处理村务过程中,从不巧立名目,吃请、挥霍,浪费村里的经济,也不在村里报销出租车费等不合理杂支,不挪用公款私存、坐支以及搞个人经商行为,始终坚持以德服人,勤政为民的原则,率先*洁自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先导的形势下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以权谋私。
(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在担东进村第一**期间,本人进一步增强*支***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务工作的能力。(一)主持好村*支*正常工作开展,做好平常村的*务工作和上报工作,经常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员干*队伍认真学习*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二)坚持和健全*内生活制度。要严格按照*章的规定,开展*的组织生活,提高**的质量。支**员大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村*小组会半每月召开一次,并做到会议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员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务公开,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三)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员的工作。要在乡*委的领导下,组织召开***,带头行风纠风、民主评议,以支*为单位有步骤地做好学习教育、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和组织处理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员,提高*员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民主评议*员每三年进行一次。(四)做好发展*员工作。村*支*每季度要对*员发展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主动发现,积极引导,重点培养,认真考察”的工作思路,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优秀妇女中发展*员,不断增加*员队伍的总量,优化结构,扩大覆盖面。
(六)加强*风*政建设
1、认真组织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__败体系实施纲要》,在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纲要》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纲要》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各单位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2、以反腐__思想教育为基础,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通过创新载体、丰富手段、活跃形式,增强反腐__教育的实效性。要以领导干*为重点,不断加强*的基础理论教育、*的宗旨教育、反腐败形势教育和*纪政纪条规教育,使*员领导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及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员情操和气节。要把反腐__教育本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各单位*政文化建设。
(七)计生工作成效明显
任职以来,对东进村宣传口计生工作负有主要的责任。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从基础工作着手,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领导责任
(八)综治工作稳定有序
三年来,东进村社会治安综治治理工作在上级综治委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东进村*支*中心工作,以制度落实,责任落实为重点,加强安全防范基础工作,形成了人人各负其责,层层责任落实的局面,创建了安静、整洁、稳定的社会良好环境。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几年来无案件、无违法、无事故、无火灾、无上访、无闹事,在全体村民干*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全年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目标,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九)圆满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挂职以来,作为*的一名领导干*,务记“*洁账”,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理会“八荣八耻”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总之,在区委和镇委、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的,也是全体两委干*、广大*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支持的结果。但这些成绩与*和人民群众希望相比,与发展的形式和任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团结全村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性原则,增强致富本领,起到带动作用,树好自身形象,发扬勤劳俭朴勇于拼搏的光荣传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遵守*的章程和*纪*规,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富民强村做出应有贡献!
第3篇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情况报告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无比珍贵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各族儿女的乡愁,是大美黔东南的名片。目前,我州共四批30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4153个传统村落的7.44%,占贵州省545个的56.70%,位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近年来,我州在强化组织领导、建章立制等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在加大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投入上下功夫,在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打造村落旅游示范村等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推进传统村落又好又快发展。
一、保护发展工作现状
(一)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一是在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基础上,2017年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单位职责,规定建设红线范围,制定奖惩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二是为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督查、研判,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调整州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村寨建设中心人才配置,建立黔东南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州级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及组建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联盟。
(二)强化保护发展规划。
一是完成309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建档。其中,300个已通过住建部技术性审查,9个正在整改完善,273个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批复。
二是下发《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州传统村落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编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传统建筑参考图集》,免费提供村民建房使用,规范村民建房。
四是出台《黔东南州中国传统村落“十三五”保护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特色产业等工程,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投资。充分用好用活各级资金,启动实施污水垃圾处理、民居修缮、文物保护、步道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目前,获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共计95451万元,拨付到各县市项目实施部门68709.6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1804.86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传统村落消防改造。针对我州村落为木质结构特点,为有效防控火灾隐患安全,实施消防常高压系统建设,在2017年完成100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基础上,2017年将全面完成209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落消防安全管控能力。
(四)探索保护发展途径。
一是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政府投入对村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通达条件进行改善,引导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等业态,如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保护发展模式。
二是建生态博物馆保护传承模式。通过合作、自建、捐建等模式,将文化遗产原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在的环境中,如黎平堂安(侗族)、隆里村生态博物馆(汉族)保护传承模式。
三是村企合作保护模式。加强与大企业合作,促进企业资金技术与传统村落资源有效联姻,如以腾讯公司与黎平铜关村、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与黎平地扪村为代表的村企合作保护模式。四是村民自治保护模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促进村寨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产业结构的保存以及村寨风貌完整性,如以雷山上郎德、从江岜沙为代表的村民自治保护模式。
(五)培育产业推动发展。
一是规划建设传统村落旅游示范村,通过实施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精品酒店、改造精品民宿、开展村民培训等项目,示范村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完善,为我州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探索上迈出重要一步,2017年我州规划建设黎平县四寨村等8个示范村,实施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精品酒店、改造精品民宿、开展村民培训等116个项目,完成投资6850万元,示范村落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完善。
二是通过积极发展“互联网+村落资源”,着力打造民族村寨品牌,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等进行销售,拓宽当地群众增收的门路,促进村落保护发展的良性互动。如肇兴千户侗寨、雷山郎德苗寨、从江岜沙苗寨等传统村落开发乡村旅游,极大提高了这些传统村落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旅游等产业成为提高当地老百姓收入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双赢。
(六)搭建保护发展平台。
“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2017年和2017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实现了将峰会办成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特色化文化交流盛会的目标,搭建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率先唱响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好声音,使黔东南在贵州在全国甚至世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赢得了先发优势,开启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的黔东南新篇章。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州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州村落产业发展和业态培育依然滞后、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不完善、贫穷落后依然是村落的主要标签,等等问题。
(一)保护压力大。
黔东南州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虽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设立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资金,但没有形成从上到下完整的约束保护体系。如从*委和政府整个层面来讲,从决策到推动执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保护工作还没有真正走向法治化、制度化、机制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以及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居住在传统村落的群众期望改善现状,拆旧建新、房屋扩建的现象比较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借鉴外来现代建筑风格,传统村落建筑形式和布局被打乱;交通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部分传统村落在旅游发展中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产业较为低端和同质化;打工潮兴起导致部分农村空心化,民间技师工匠外出打工或改行,传统工艺濒临失传;城市建筑模式向农村蔓延建设性破坏问题比较突出,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和压力。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通过近些年的建设投入,全州村落人居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消防安全隐患大,一些农村生态环境、消防隐患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黔东南州传统村落90%以上的建筑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加上大多数村寨分布在交通条件落后山区,房屋依山而建,较为密集,无防火隔离措施,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产品不断增多,村民用电负荷剧增,部分村民电线标准低、电线老化、用电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极易引发火灾,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队伍不健全,成为传统村落被毁和消失及老百姓人身财产安全的最大隐患。
(三)村落脱贫面大。
黔东南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重,是贵州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是贵州省贫困人口分布集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之一。我州有16个县被纳入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占国家片区覆盖县数82的19.51%,占贵州省覆盖总县数44个的36.36%。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占全州16个县市的87.5%。我州村寨多分布散,传统村落大多数又集中在“雷公山、月亮山”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通村公路等级低,出行难、运输难,信息闭塞,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传统村落大多数以传统农业为主,增收渠道单一,农民增收困难,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包括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养老支出、电脑手机设备支出等)的提高,这些依靠传统农业的传统村落,收入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四)保护资金少。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建设涉及面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公路路况差,通电、通水、通路户均投资高,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遭水毁、塌方等损失严重,资金需求量大,除国家、省投入部分资金外,所在县市均没有配套能力,群众自筹能力较弱。除少数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村寨外,大部分村寨没有村集体经济,无力对村寨进行有效保护和建设。而每个中国传统村落获中央补助资金每村大概300万元左右,省级少量扶持资金,州级陪一点专项资金,这一些资金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简直的杯水车薪,我们做个详细初算每个传统村落要建成样子,每村至少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缺口量大,投入资金少。
(五)产业层次低。
黔东南州80%以上的传统村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这些村寨多数地处山区,耕地多为梯田,人均田地也较少,设施建设滞后,不便于机械化,大多数农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发展单一,农业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产业链的作用。近些年来,农品价格增幅不大,传统农业相对其他产业,受益较低,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因此,单纯依赖传统农业增加收入的空间非常有限。刺绣、银饰、工艺品特色手工艺产品规模和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开发不足,市场开发欠缺,缺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不完善,核心竞争力弱。除少数村落因发展旅游而获益外,多数村落的主要产业依旧保持传统农业,农民增收缓慢,集体经济收入低,加上地处偏远、交通非常的不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通村公路等级低,出行难、运输难,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原住民文化程度低、素质技能低,村寨内地势较陡,产业发展投入大、收益小,很难形成整体效益。
三、对策建议
为让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篇章从黔东南掀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典范,也要从黔东南竖起。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战略背景下,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彰显黔东南特色体现黔东南文化价值的发展新路,更好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发掘文化价值、提升群众生活,推动全面小康的新路,让黔东南成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标杆和旗帜。
(一)坚持规划先行,抓好综合整治设计。
按照传统村落规划编制要求,加快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继续优化完善前三批传统村落规划编制,抓好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力争2017年底前完成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立足于村落实际和大局工作的要求,轻重缓急、统筹实施,对重点打造的传统村落要在原有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生态资源,抓好村落综合整治项目和设计,在传统资源保护、新建项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深化成项目施工图纸或现场指导,真正起到指导项目建设的工程蓝图作用,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效措施。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落人居环境。
围绕满足群众增长需求、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扶贫摘帽的要求,按照《黔东南州“十三五”期间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黔东南*办发〔2017〕7号)抓好着力实施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信息宣传、文物保护、新村安居、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消防改造、村落清洁、人畜饮水、特色产业、和谐家园等十一大工程,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有计划实施好传统村落项目建设。优先抓好消防设施建设,采用消防常高压系统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前三批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消除我州农村木质结构连片村寨消防隐患。优先抓好文化保护。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和示范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制度体系,要以建设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抓手,建成一批文化宿地、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文化乡镇、文化村,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将一批传统村落建成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同时对重点打造的传统村落要按照示范村规划建设要求,实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景观绿化、综合防灾减灾、新村建设、村寨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整体景观、建设精品酒店、改造精品民宿、配套服务项目、开展村民培训等示范项目,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为实现全域旅游,推动农村村貌美起来、农村经济活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
(三)注重平台建设,促进村落提升转型。
要打造一批传统村落示范点。总结推广2017年打造8个示范村建设经验做法,继续实施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示范村建设,抓好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寨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景观提升、精品民宿打造、配套服务完善等工程建设,利用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将传统村落打造成旅游精品村寨。争取国家支持建设集中连片地区旅游扶贫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更多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寨。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发展平台。继续办好“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等重大节会,承办世界古村落大会等世界级活动,谋划打造一批重大平台支撑载体,推动培育壮大一批精品客栈、精品民宿等产业,以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把传统村落相关产业发展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共享经济品牌。
(四)培育特色产业,增强村落发展后劲。
总结推广2017年打造8个示范村建设经验做法,结合各村落自身实际,以“农文旅一体发展”为抓手,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生态资源,大力实施传统村落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村和特色农业,突出抓好林下经济、稻鱼、稻蟹、稻虾等共生体系,着力生产中高端农产品,生产方式上要生态化、绿色化、有机化,注重休闲、体验、观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原生态走向现代文明的生态。突出山地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培育传统村落+农业观光、+森林康养、+手工艺品、+文化体验、+山水风光等业态,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与传统村落旅游利用的有机衔接,在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嵌入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设计,提升村落服务功能及品味,重点抓好月亮山片区和雷公山片区两个片区传统村落苗侗游线建设,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村落和线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通过鼓励村民出租、转让闲置民居或房屋入股等方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示范村按照1个村不低于50间精品客栈+30间精品民宿(简称“5+3”)规模建设,建立村民自愿广泛参与的旅游开发运作和利益分享机制,让传统文化元素变成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刺绣、蜡染、银饰等民族民间手工业,推广宣传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食品、纪念品的生产和营销,高品位的民俗风情歌舞表演、民族竞技活动、特色饮食品尝,打造民族文化消费、体验与传播的新平台。
(五)加强市场运作,激发村落发展活力。
启动实施村寨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整体景观、建设精品酒店、改造精品民宿、配套服务项目、开展村民培训等示范村规划建设,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方式,由州级目标公司——贵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各县平台公司合作成立目标公司,明确利益分配,建立起示范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依法将示范村的特许经营权出让给投资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负责融资,引进一流的团队,承担示范村主要项目的建设实施。在运营管理上,形成目标公司牵头主导,村“两委”、村民积极参与的管理运营机制,引进国际水平酒店管理公司负责酒店运营管理,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坚持国际视野,创新文化体验旅游项目,充分吸引高端旅游客群。
(六)探索共享机制,实现村落脱贫小康。
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要求,坚持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坚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老百姓,充分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老百姓利益相结合,探索脱贫收益模式,调动群众参与保护、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老百姓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利用村民出租、转让、置换闲置民居或房屋改建为精品客栈、精品民宿,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列入改造对象,探索老百姓入股利益分享机制模式,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以人口、户头、房屋、田土、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作为收益分配,安排一些就业岗位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考虑老百姓利益,让他们共享开发收益,不断增加收入来源。建立精准扶贫机制,通过旅游示范带动,探索“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分配模式,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公司发展利益时,要充分考虑老百姓利益,优先考虑扶贫对象,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民、农民变股东,确保村民每年现金收入实现增长,确保贫困户收益率先脱贫。同时,要确保示范村集体保底收入,目标公司在正式运营第一年内要拿出一定资金给予村集体经济,视情况逐年递增,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
(七)强化法制建设,推动村落和谐发展。
坚持立法引领保护,增强责任意识。加快出台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条列,明确村落保护红线及州县乡村四级各级各部门职责,做到事有人抓、事有人管,层层分解落实下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增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地方法律强制约束力,使传统村落保护有法可依,让独具特色的传统居民、民族文化、民族工艺等得到保护和传承发展。坚持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积极引导村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把立法和制定村规民约结合起来,对传统村落进行严格保护,促进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利用、建设、经营等各方面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实施“活态文化传承工程”、“创意乡村发展工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科学挖掘、合理利用和创新发展。加强经济制度建设,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参与示范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群众获益。强化社会制度建设。抓好宣传,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培训,强化“家园意识”,形成“人人是村落形象,处处是美丽环境”的良好氛围。抓好引导,积极引导全体村民的理解和参与,目标公司提供一定额度的保护和奖励资金,鼓励村民对村落开展自我保护。
8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