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xx”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xx”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优势明显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农机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xx”发展规划》,明确了“xx”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三、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第2篇 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xxx”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xxx”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优势明显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农机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xxx”发展规划》,明确了“xxx”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三、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第3篇 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和拉动下,我县广大农民购置农机积极性持续高涨,各种先进、新型农业机械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由于农业机械技术含量高,安全操作使用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从事农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农机技术操作知识,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田间作业违章,不按规范操作使用农业机械,无视安全使用规程,安全设施不健全不到位,有些农机手无证上岗操作等行为,这些都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基本情况
截止2xxx年底,xx县农业机械保有量55939台(套、部、辆)。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2749台、耕整地机械6533台、插秧机械95台、农用排灌机械7606台(套)、收获机械219台(套)、茶叶机械 367台(套)、植保机械961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2158台(套)、农产品加工机械18200台(套)、畜牧业机械4378台、渔用机械65台、运输机械2213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95台。各类农机操作人员达5900余名。
几年来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县努力构建安全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力度,确保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顺利开展。总的形势:驾驶操作人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较低,各种机具的技术状况较差,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农机事故隐患,造成安全形势严峻,具有如下特点:
1.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农业机械作业地点分布于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等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其事故的发生也遍布农村广大区域,具有分散性。
2.农机事故的隐蔽性。由于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即使双方事故也多发生在邻里乡亲之间,不向农机监理部门报告,而是自行处理,加之农村信息不畅,农机监理部门很难掌握事故情况,呈现隐蔽性。
3.农机事故发生季节性强。农业机械事故多发生于春耕、三夏、三秋的农忙季节。这期间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各种农业机械投入使用,满负荷作业,驾驶操作人员疲劳驾驶操作,机具的维修保养也无暇顾及,导致事故多发。
4.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任何事故几乎全部与人的因素有关,农机事故也不例外。调查显示几乎60%左右的机手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年龄偏大,安全意识、守法意识、操作技术素质差,安全生产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培训的少。调查数据表明,许多农机事故属于无牌无证,不办理牌证机手也就失去了学习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的机会。因此,存在重使用、轻维护、违章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违规操作、多拉快跑等现象,直接导致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开展了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农机监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先后制定了《农机监理业务工作流程》、《农机监理人员行为规范》、《农机事故倒查规定》、《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10多种有关牌证核发管理、安全技术检查、执法监督检查、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规定,明确了监理业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责任要求,从制度上制约和规范农机安全工作开展。
(二)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把宣传国家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作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机手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一是与年度检审结合起来,今年3月份,共发放《致全县农机手一封信》4000余份,利用年检时间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向机手以案释法,向农机手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向农机手讲解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二是结合农机安全宣传月,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等活动,采取安全宣传展板,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强化宣传效果,提高了全社会的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扩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的影响面。三是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让机手意识到安全生产,*钟长鸣。(三)加强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农机局根据我县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制订详细实用的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农机手学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练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同时为方便农机手,结合农机科技下乡、阳光培训开展进村入户举办培训,使农机手能就近学习。截止目前,今年共培训农机手1200余人。
(四)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活动,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开展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推行了政务公开、一站式办公、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社会监督制等,简化办事程序,方便机手。开展了办牌证到村、检审到村、安全宣传到村、技术服务到村,实行零距离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农机手的安全驾驶意识,受到了广大机手的好评。
(五)以农机专项整治活动为突破口,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根据不同季节农机作业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整治检查重点,对黑车非驾和违章载人、人货混装等行为进行整治。积极探索乡村道路安全管理新模式,加强与**、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加强合作、部门联动,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促进了全县农机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监理执法队伍。一是保障农机监理执法工作经费来源。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为农机监理执法工作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二是夯实监理队伍基础。采用平中选优、人尽其才、量才使用的用人机制,选配熟悉机械、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工作中实行岗位竞争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抓好监理员的法律法规、农机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等教育。使监理员成为业务精通、办事高效的业务能手。四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强化考核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完善外部监督。深化*风*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利用聘请监督员、印发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各项业务行为。
(二)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检测方法及装备设施还不能适应农机监理工作向开放型、服务型发展的新要求,不能适应农业机械的新产品、新机具层出不穷的发展形势。要改变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就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快财政投入,使监理装备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农机检验设施现代化,通过建设固定式或流动式检测线实行科学检验。二是农机监理巡查工作机动化。要根据农机拥有量配备一定数量的交通工具,以提高农机监理工作机动性。三是监理通讯设备电子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四是办公自动化。配备必要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
(三)切实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在农机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级农机监理机构要积极向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领导汇报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想方设法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纳入社会大安全生产工作范畴之列,作为政府工作达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由政府组织召开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
(四)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春耕秋收等农机安全重点时节,进行广泛宣传;可在乡镇及乡村学校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宣传片,增强群众安全防护意识;形式上可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对农民机手进行教育;还可以利用各级部门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形成人人懂农机安全、个个讲农机安全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交*的联合执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具有机、车二重性,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上道路行驶,既涉及农机安全生产,又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因此要切实加强与**、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第4篇 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二、主要做法
1、积极争取省、市农机办的业务指导和本地*委政府的支持,对全县农业机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靠详实的数据,为科学制定补贴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2、强化宣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补贴项目、了解补贴政策,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监督约束。一是该局纪委**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确保整个工作过程不出现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违纪违法现象。二是通过及时宣传补贴项目实施进度,公示补贴对象,更加有效地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三是向全县人民公开监督电话,保证整个实施过程公开、公正。
4、机具交付农民后,进行建档管理,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并协调生产厂家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农户正确调试、操作机具,保证广大农民买着放心、用着省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反馈,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部分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够到位。有一部分生产厂家在县内设立的代理机构“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由于维修人员少,机具无法及时得到技术,从而影响农时,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农机手收入。
四、对策及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数额,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补贴。
2、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
3、建议政府部门拨付项目实施经费,减轻农机部门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农机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工作要求,建议各级政府财政应当增加配套资金,进一步壮大补贴资金规模,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补贴。
5、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农机生产厂家及经销机构的监督措施,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3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