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甘肃调研报告(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1-12 10:07:01 热度:61

甘肃调研报告(3篇范文)范文

第1篇 2019年甘肃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人才是指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群体。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原国家人事部人才统计标准,在民营企业中具有中专毕业学历以上人员或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人员即是人才。在甘肃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中,总体上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具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也应作为人才予以重视。在30多年的发展中,甘肃民营企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人才政策逐步明确,人才环境逐步改善,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贡献逐步明显。但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层次不高、人才政策不够优惠、人才流动性大、高素质人才外流、人才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仅从政府部门和管理层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引进、留住人才的软硬环境还不够理想。人才流动的市场壁垒太高,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仍然存在障碍,难以实现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有些县(市、区)规定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可以落户,重学历、看资历、轻实绩,使那些有实际经验而学历未达到本科的人才和企业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及技工被拒之门外。在一些地方,有的民企紧缺钳工、焊工、精加工等人才,国有企业拥有这类人才,并且暂时闲置,民企上门联系,国企却不同意放人。有的民企急需的紧缺人才,本人虽能真才实干,但没有学历、职称,无法引进。对没有房产和户口的外地子女入学,各地基本上都收取借读费,昂贵的费用让一般管理和技术人才难以承受。人事管理和人才流动的法规建设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致使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户籍管理、档案管理等体制性壁垒,给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带来难度。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还没有纳入正常轨道,有的企业不知道找那个部门申报,而有的政府部门只管国有或直属企事业单位,不接受民企的申报。

2、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有待认真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鼓励*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人员提前停职、离职、辞职、提前退休创办企业,鼓励军转干*自主择业创业和城市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充分发挥这些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尚需做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3、教育机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民企的需要。调查显示,我省就业的农民工中具有专业技能等级的不足10%。低素质劳动者与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其中教育机构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发展观念偏差是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一再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对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技术教育专业少、投入明显不足。专业设置脱离社会及民企需求,重学历教育、忽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造成毕业生学不能致用、毕业就“改行”或毕业就“再进修”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技能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4、民企人才的教育培训尚未纳入正常渠道。民营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发展提高问题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绝大多数企业人才表示急切需要进修或学习提高,但与**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相比,民营企业人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专业培训的机会少,时间无法保证,经费没有来源,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人才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人才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流失现象严重,过频的人才流动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也给个人留下不良记录。

此外,在人才管理和使用上,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家族式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守旧,企业内裙带关系严重,对外来人才不放心、不放权、不放手,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缺乏诚信,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人才频繁流动,导致企业人才不稳定。还有的民企在用人观上只注重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而较少考虑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追求“拿过来就能用的人才”,忽视员工培训,不注重使用与开发并重,更不注重员工的自我发展。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许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设计不合理,员工工资薪酬缺乏灵活性、多样化,习惯一刀切、固定化,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调整,人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挫伤积极性。在劳动力比较富裕的“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老板很少和员工沟通,几乎不做任何思想工作,动不动就叫“走人”,甚至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贴在厂区显眼的地方,既是*示也是威胁,难以形成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导致企业留人难、人才频繁跳槽或大量外流的原因。

二、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

人才是支撑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是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政府部门要把民企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引进、流动、保障、调整、协调和服务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1、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公共服务。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宽松的人才政策和用人环境,如制定并实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县(市区)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和到民营企业工作的优惠政策;实行无偿人事代理服务;采取灵活、宽松的户籍管理办法;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评选各种奖励、提供深造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解决政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要与国有企业员工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人才的成长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允许个人委托人事代理,按灵活就业人政策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城管等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健全民企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与人才价值和作用相匹配的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消除企业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人才市场,逐步形成以市(州)和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为主体、社会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定期组织大型人才招聘会、小分队外出招聘、网上招聘等活动,努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要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为企业人才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涉企部门要及时掌握民营企业的人才基本情况、需求和建议,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库,开通企业人才引进“直通车”,做到企业与人才供求信息及时传递,帮助企业与人才有效对接。适时组织行业性、专业性的民营企业人才交流会、引才引智洽谈会等,组团到经济发达地区选聘优秀人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协调、联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引进人才、成果带进人才、技术入股拉进人才。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人事代理制度,健全免费的人事代理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人才争议仲裁制度。同时,为企业人才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户籍转移、代办养老保险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舒心地工作。

要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中的“人才支撑”工程,把民企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与项目招商、资金引进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壮大和提高民企人才队伍,为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全面落实“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政府要责成主管部门细化、具体化“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使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操作性。要从资金、信贷、土地、税收、项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全民自主择业、自立创业,形成优秀人才和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人才创业基地,为各类人才实现创业理想提供舞台;要制定人才创业资助、人才住房等具体实施办法,发挥政策导向和保障作用。

3、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学习外地经验,建议省上和各市(州、县)设立民企人才培训基金,着力提升民企人才的综合素质。管理层要把为民企提供人才培训做为服务重点,特别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管理实战能力,只要企业家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就能把企业带向健康发展的方向,就会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管理层领导要深入企业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精心安排课程,并将聘请全国知名经济学者和省内知名企业家前来授课,由政府提供费用帮助民营企业家“补课”、“充电”,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管理层还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员工培训,保证员工培训学习的时间和经费,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并实行民营经济人才战略规划。为减少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应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建立民企人才储备、流动机制,为民企大力培训适用人才,实施一视同仁的人才政策等等,均应提前作出规划和预案。同时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库,将人才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的急需人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纳入人才信息库,指导大专院校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按规划需求进行培养和引进。

5、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企人才管理的指导和统筹。引导民营企业家学会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决不是“把人管住”,而是“把心留住、把根留住”。要把科学用人列入企业文化建设,重新建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凝聚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广招人才,留住人才。民企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员工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严格绩效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晋升和激励机制,尤其要认真对待高级人才;引导企业健全人才社会保障制度,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员工实行终身教育。同时要突破局限,扩大视野,从省内外、甚至国外引进人才并赋予重任,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政府部门应放松户籍的跨地域管制,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第2篇 2019年甘肃省中小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省中小学校*组织和*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委托各市州对中小学校**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对各地的有关做法进行了系统调研,并形成了书面汇报材料。xx年4月,又会同省教育厅到兰州七中等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之后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组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小学校**工作座谈会,研究探讨了当前中小学**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各级*组织坚持以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围绕教学抓**,抓好**促教学”为指导思想,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中小学**工作,全省中小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认真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各地高度重视各类中小学校领导干*的选拔配备、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大多都能够坚持“三高三强”的原则(政治素质高,大局意识强;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工作热情高,进取精神强),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各类中小学*组织领导班子中。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实行了行政领导与*组织**分设,在实现全区中小学校*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为1/3的中小学校配备了专职*组织**。金昌、酒泉、定西等地通过开展校长、*支***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学校领导思想政治水平。平凉、陇南等地按照人事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实行了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任期制、交流制。甘南、武威等地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工作职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是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员队伍建设。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积极引导*员教师把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作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酒泉市在学校*员管理工作中,对*员教师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兰州、天水等市围绕“铸师魂、树师德”等主题,通过开展师德大讨论、师德模范评选、师德师风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义务辅导站”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全面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武威市坚持落实*员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将*支*班子建设、支*理论学习、支*示范活动等与教研组建设、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白银、张掖等地中小学为全体*员发放*徽胸章,要求*员带章上岗,增强*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天水、平凉等地的广大*员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立项活动,主动承担任务、带头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开展。

三是完善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地在加强中小学**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学习制度、***制度、“三会一课”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兰州、庆阳等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民办学校**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员领导干*联系民办学校制度、民办学校**联络员制度、民办学校督学制度、民办学校**工作交流会制度等,不断推进民办学校**工作规范化。甘南藏族自治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嘉峪关市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育系统干*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系统*员管理制度》、《市教育局*员学习教育制度》和《中共嘉峪关市教育局委员会发展*员工作条例》等制度,加强*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

总的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省中小学**工作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活动、完善工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也不乏一些亮点,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组织覆盖率低。全省中小学校*组织覆盖率仅为41.8%,覆盖率最低的临夏州仅为20.6%。二是*员教师比例偏低,*员队伍发展缓慢。全省*员教师在教职员工总数中仅占25.6%,民办中小学校的比例更是低至9.2%。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对*的认识比较模糊,政治要求比较低,入*愿望比较淡漠。三是中小学校*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存在着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的情况。个别民办中小学校只希望建立*组织能给学校增加政治资本,而不希望*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工作流于形式,客观上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四是中小学校**的工作氛围不浓厚。很大一部分学校存在“重教学、轻**”思想,*组织工作往往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之外;*组织在学校里没有地位,缺乏话语权,不能有效地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五是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松懈。一些中小学校不重视对教职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和职业道德令人担忧,一些反动思潮和邪教组织对中小学的渗透比较严重。白银市教育系统近年来查处的xx分子就有20多人。个别中小学教师甚至在课堂公开宣讲xx知识。个别教师违法违纪、甚至xx学生的案件时有发生。由于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和文化课教育,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作*建设,导致学生的爱国爱*爱社会主义的意识淡化,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信教比例较高,甚至出现被人煽动利用上街闹事的危险局面。

二、影响中小学校**工作的主要矛盾

调研中我们感到,影响全省中小学**工作的因素很多,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等方面的原因。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中小学**的特殊性与其在**格局中的宽泛定位的矛盾。在目前的基层**工作格局中,往往将中小学**纳入事业单位**进行安排部署。xx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组织活动始终,发挥*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一政策规定将中小学**工作与其他事业单位**工作放在一起来笼统考虑。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中小学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对其他事业单位比较宽泛的管理体制、工作要求、具体措施和活动载体,有很多方面不适应中小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目前,高校**已经从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领域中分离出来,单独考虑,绝大多数省区市都成立了专门的高校**指导机构,中央也出台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一领域的**工作正在逐步规范提高。但是,中小学**的相关政策还淹没于其他事业单位**领域,一些具体规定甚至制约和限制着中小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矛盾。中小学校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石,中小学*组织是*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教育下一代,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践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片面地强调分数、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工作的中心。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很少涉及*的建设相关内容,对教师实绩的考核更是缺乏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学校教学工作重心异化偏移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3.*组织领导班子与行政领导班子在工作运行中的矛盾。一方面,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后,绝大多数实行*政“一肩挑”的中小学,即使配置了专职**,也存在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一把手”把主要精力用于行政工作,*组织工作往往被忽视,成为薄弱环节。实行*政分开的中小学,*组织**往往由快要退休的二线干*担任,*组织工作处于附属地位,政强*弱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充分发挥*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方面,认识需要提高,工作还不够到位。有的把支委会开成了校长办公会;有的*组织活动实际上是布置行政工作会议;有的很少专门过*组织生活,把*组织活动与教职工活动混为一体,以学校行政工作取代*组织工作的应有功能。*政关系定位的制度性缺失,是当前校长负责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小学*组织发挥作用面临的尴尬问题。

4.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建设与政治素质建设的矛盾。业务能力建设和提高政治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都要抓,不能顾此失彼。但很大一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往往只重视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对教师政治素质培养缺乏必要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种情况必然反映到教师队伍中,集中表现为教职工对自身的个体利益越来越重视,对参加*的组织、过*的组织生活意愿不强,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跟不上,一些教师的思想状况比较混乱、政治素质有所滑坡。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虐待幼儿的负面新闻不时出现在各大报刊媒体和网站,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往往只与升学率、文章发表篇数等相关联,对*内表彰结果等体现政治素质的因素关注不够。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学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环境不宽松、氛围不浓厚。

5.乡镇街道与教育主管部门在管理职能上的矛盾。长期以来,在分级办学管理体制下,中小学*组织一直隶属于乡镇(街道)*委(*工委)管理,中小学**工作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薄弱”的体制障碍。一些乡镇*委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特点把握不到位,对农村中小学*的组织建设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存在“管不好”的现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从乡镇管理为主转变到以县为主以后,**工作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县教育局*委基于教育系统总体工作的考虑,有必要对中小学*组织建设进行领导和工作指导,却苦于体制障碍,存在“不好管”的现象。

三、当前中小学**工作亟须研究明确的几个问题

做好中小学**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前重点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明确中小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旗帜鲜明地作为**工作的源头工程来抓。*和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的建设必须从中小学抓起、*的意识必须从中小学生开始灌输,这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源头工程。各级*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中小学**作为*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要作为以县为主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要作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

2.必须明确中小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小学校的核心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放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不能放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和合格接班人。否则,如果让*的建设长期边缘化、*的声音长期弱化,就会让各种反动思潮和错误观念充斥校园,就会给各种邪教势力渗透的机会和环境。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中小学的各项工作中区去,保证培养出的人才忠诚于国家和社会,筑牢中小学反分裂、反渗透的防线。

3.必须明确中小学**工作的领导体制,旗帜鲜明地在中等学校实行*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中小学**工作的领导体制问题,就是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不是搞校长“一人说了算”,还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领导和保证作用。从全国范围来讲,新疆、贵州、江苏等省针对中小学*的领导出现弱化的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行了*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强调中小学*组织的作用发挥。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也在一些职业中学和较大规模的初级中学推行这一做法。从外地的经验和我省部分市州的探索来看,实行*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监督各类中小学校的办学方向,有利于团结和凝聚教育战线的优秀力量,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成功做法。

4.必须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旗帜鲜明地落实*管教师队伍的责任。赢得教师,才能办好教育。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关系到一个地方教育的成败和发展。加强中小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树立“*管教师”的理念,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这是各级*组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要对工资待遇、调配交流、教育培训、职称评定、推先选优、生活照顾、政治进步、民主参与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规范,通过政策关怀赢得教师;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基本知识教育、基础理论培训,激发他们加入中国***的愿望,扩大入*积极分子队伍,并将那些表现突出、具备*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内来,通过政治关怀赢得教师。只有把教师队伍建设抓好了,相应地就能带出合格的学生队伍。

第3篇 甘肃省关于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的调研报告

据全省组织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部领导的要求,干*二处组织2个调研组,集中10天左右时间,到兰州、白银、武威、天水4个市和七里河、景泰、张家川、民勤等10个县区及6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发放统计表等方式,就如何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目前乡镇*委**队伍的基本情况,听取了基层干*对实施重点管理的建议,提出了下一步实施重点管理的初步意见。

一、乡镇*委**队伍现状及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县(市、区)*委高度重视乡镇*委**队伍建设,在选拔配备、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乡镇*委**整体素质比较高,普遍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具体的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总体上看,县(市、区)*委对乡镇*委**队伍的管理是比较有效的,乡镇*委**这支队伍能力素质与承担的职责任务也是基本相适应的。按照实施重点管理的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农村广大干*群众的期望相比,在乡镇*委**队伍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调整过于频繁。xx年换届以来,全省调整了*委**的乡镇878个,乡镇*委**共调整1009人次,调整面达71.4%(调整面最大的市州达100%,最小的市州为52%),有131个乡镇*委**岗位在届内调整了2次。乡镇*委**频繁调整,既影响了领导干*任期制的严肃性,也助长了一些乡镇*委**的浮躁心态,不能静下心来、扎根基层、踏实工作,而是热衷于搞一些短期行为的“形象工程”,正如有的基层干*群众说“一些乡镇*委**到任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理清工作思路,第三年就已经等待换岗提拔”。

二是培训缺乏实效性。这些年,市、县对乡镇*委**的培训高度重视,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若干班次进行培训,在提升乡镇*委**队伍能力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部分乡镇*委**也是认可的,但也有一部分乡镇*委**反映,现在脱产参加一次培训真不容易,有时感到培训内容有些虚,与自己的工作有些远,与农村实际贴得还不够紧。在内容上,谋划农村经济发展、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突发事件等内容的分量还不够,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教方法、教经验的培训相对比较少;在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教学在培训中运用不够。

三是考核缺乏针对性。县(市、区)每年都定期组织年度考核,总体上看,考核的效果和作用是好的,但也存在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有的县(市、区)没有制订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考核办法,乡镇与县(市、区)直部门单位考核“一锅煮”;有的虽然制定了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考核办法,但在指标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乡镇的差异性。由此,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够准确反映基层真实工作情况。

四是激励措施比较单一。乡镇*委**工作的难度、压力相对比较大,但激励保障措施相对比较少。在生活待遇方面,大部分乡镇*委**长年高强度、满负荷工作,定期体检、休假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有的长年吃住在乡镇,家中的许多实际困难难以克服。在政治待遇方面,乡镇*委**的进一步使用缺少鼓励性政策,大部分地方的激励政策仅体现在安排到好一点的县(市、区)直部门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委**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日常管理比较薄弱。县(市、区)*委在乡镇*委**的选拔上都很重视,反复比较,精挑细选。但在配备到位后,对如何加强日常管理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平时工作上讲要求、压任务的多,而对干*日常的思想工作动态、乡镇领导班子运行关注得比较少。有的县(市、区)领导把对乡镇领导干*的日常管理等同于工作管理,一些谈心谈话、***、述职述*、平时考核等日常管理的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

二、县乡干*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调研过程中,县乡干*围绕如何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了认识和许多好的建议,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非常必要。大家普遍感到,乡镇*委**“官不大、权力很大,位不高、责任很重”,乡镇工作的好与坏关键在*委**。如果乡镇*委**配备管理不到位或者不够好,就会直接影响乡镇的各项工作,影响农村的发展稳定,影响*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非常必要,也符合当前实际。这项工作抓到了点子上,扭住了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的活水源头,抓住了推动农村基层工作的“牛鼻子”。

2.实施重点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县(市、区)*委的主体作用。大家普遍认为,实施重点管理,应该是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制度,管得更实,效果更好。实施重点管理不应把乡镇*委**的任用权简单地收上去,还是要按照干*分级管理的原则,发挥好县(市、区)*委的主体作用。如果只是简单地收上去,一方面,市(州)*委工作力量相对有限,对乡镇这个层面的干*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可能影响选拔任用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乡镇*委是在县(市、区)*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简单收上去客观上会造成管人与治事的相脱节。实施重点管理,对于市(州)*委来说,应主要是发挥好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作用,特别是严格选人标准、条件和程序,把好用人关。对县(市、区)*委来讲,应主要是发挥好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与考核激励的主体作用。

3.选拔配备乡镇*委**应该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对于选拔乡镇*委**的资格条件,县乡干*谈得比较多,集中的建议有三个方面,一是新任乡镇*委**一般应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最好是从乡镇长这个岗位上产生,不宜选派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直接担任乡镇*委**。二是乡镇*委**年龄不宜搞层层递减,新任乡镇*委**年龄设限不能过低,主体应保持在40岁左右,也要注意选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调动各个年龄段干*的积极性。三是合理确定乡镇*委**的学历要求,有的干*谈到,应综合考虑乡镇干*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要求。

4.乡镇*委**的考核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有的乡镇*委**谈到,目前县一级对乡镇的单项考核比较多,尤其是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风*政建设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的压力过大,导致有的乡镇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止“一票否决”上,而不能集中心思和精力,在谋划、推动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应该把对乡镇工作的考核项目充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考核办法,而且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尽可能地体现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类型、不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性,关照到自然条件艰苦地方的基层干*,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干*的实际工作情况。

5.应该更加重视对乡镇基层干*的关心和激励。乡镇*委**普遍反映,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应逐步建立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乡镇干*在基层一线全身心投入工作、干事创业。在具体激励措施方面,有的谈到,县(市、区)*政领导班子副职和直属部门主要领导出现空缺时,优先考虑优秀乡镇*委**或从有乡镇*委**工作经历的干*中选拔。应进一步拓宽乡镇*委**的“出口”,一些优秀年轻的乡镇*委**,经过一定程序,可选拔到市直部门或省直部门担任副处级领导干*。对一些担任乡镇*委**时间长、年龄大,工作实绩突出的,可享受上一职级的工资和医疗待遇。

三、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的初步意见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对关键岗位干*实施重点管理的部署要求,综合基层干*的意见建议,经过初步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对乡镇*委**实施重点管理,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关于选拔配备。根据乡镇工作实际和基层干*队伍现状,在选拔配备上应注意三点:一是严格选拔任用条件。新任乡镇*委**除具备*政领导干*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应当突出熟悉农村经济社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处理具体问题,事业心责任心强、对老百姓有感情,工作有推动力、善于抓落实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明确选拔任用资格。新任乡镇*委**一般应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原则上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形成以40岁左右为主体的乡镇*委**队伍。三是规范选拔任用程序。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基本程序,新任乡镇*委**的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环节具体由县(市、区)*委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实施重点管理的要求,市(州)*委突出把好两个关口,一个是干*动议前,审查把好“能不能动”的问题;一个是县(市、区)*委全委会票决前,审议把好“人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乡镇*委**“公推直选”,注意做好后备干*队伍的培养与储备。

第二,关于教育培训。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乡镇*委**能力素质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上下联动、互为补充的教育培训格局,协调各级培训机构进一步改进方法、充实内容,着力提高乡镇*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处理复杂矛盾、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具体分三种类型来展开。一是任职培训。由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主要是帮助新任乡镇*委**尽快熟悉岗位责任、岗位知识和岗位规矩,增强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任职培训原则上在任职1年内完成。二是专题培训。由省委组织部和市(州)*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以市(州)委*校培训为主,省委*校适当增加培训班次,主要是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适时对乡镇*委**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及时学习掌握中央和省、市委精神。三是日常培训。由市(州)*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实施,主要是按照大规模培训干*的总体安排,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委**参加各类班次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关于监督管理。结合目前乡镇*委**队伍管理和运行情况,实施重点管理应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市(州)*委主要负责宏观指导,以县(市、区)*委为主抓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切实落实已有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县(市、区)*委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同乡镇*委**单独谈心谈话一次,县(市、区)*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单独谈心谈话一次,主要是了解思想工作及作*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二是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县(市、区)*委每年采取适当方式,直接听取*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对乡镇*委**的意见,并将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反馈。三是严格落实领导干*职务任期制。乡镇*委**原则上应在同一乡镇任满一届,除工作特别需要或有特殊情况的,届中一般不作调整。四是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县(市、区)*委每年就乡镇*委**队伍建设情况、调整情况专题向市(州)*委作一次书面汇报。

第四,关于考核工作。乡镇*委**的考核工作由县(市、区)*委负责组织实施,定期考核结果上报市(州)*委。考核工作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乡镇*委**的岗位特点,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考核评价具体办法,逐步形成以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或任职考察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应注意区分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工作基础好和基础差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充分体现务实、全面、公平原则。二是加强日常考核。建立日常考核信息档案,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处置突发问题中考察识别干*。三是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发挥好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第五,关于激励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对乡镇*委**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激励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严格落实休假、定期体检制度,注意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解除后顾之忧。重视乡镇*委**选拔使用,逐步把优秀乡镇*委**作为县(市、区)*政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特别优秀的也可以直接交流提拔到市直部门、省直部门处级领导岗位。及时总结、宣传优秀乡镇*委**的先进事迹,注意发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展现乡镇*委**的新形象。

《甘肃调研报告(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