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高一报告语文调研

发布时间:2021-10-15 19:42:09 热度:85

高一报告语文调研范文

第1篇 高一学生数学作业调研报告

——教着有心,学者得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数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却少有人问津。我通过座谈及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关于高一学生数学作业的调研,汇报如下,期望为当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份依据。

一、新形势下高一学生数学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无意中或不得不将数学作业的设计忽略了,作业的改革却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它的空前滞后,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所以,新的形势下,高中数学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1.数学作业的改革本身就应是数学课堂改革的一部分。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新课引入、问题呈现、学生活动等环节一样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不断革新的当下,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已经明显的暴露出不适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对作业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弊端,所以数学作业需要同步改革,它也需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设计与布置,它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水平与专业素养。

2.数学作业的改革可以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新课改的有效进行。完成一定数量的合理而科学的数学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新形势下,还能通过数学作业这一教学环节,设置多种形式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3.数学作业是课堂改革调整的试金石,是评价课堂改革效果的一个依据。新形势下,课时的大量缩水使教学方式出现了巨大的调整和改变。在教与学的方式改变的同时,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改变,甚而有所突破,作业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即时反馈的依据。教师可以对作业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提炼和吸收,据此可以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同时,教师所收集的学生在作业中的信息,为教师的备课和下次的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作业的反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低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变革思路,同时也评价了某种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因此,新形势下,面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改革,数学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效应"将会再次应验,数学作业改革滞后的短板将会给当下的新课改重重一击。

二、高一学生数学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作业(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呈现布置随意性与主体单向性。

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听到以下布置作业的声音:"做课本第几页第几题"、"作业是某页剩下的题目"、"作业是把下一节的导学案做完,明天检查"等。课上更多是教师直接取自课本上的练习题与习题,课下更多是教师直接划定辅导书上的题目。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2.作业形式局限于书面答题,呈现单一性。

现今的作业的布置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完成方式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或分批批改为主。课下作业主要由课代表进行收交,送至数学老师处,由老师进行集中批改,然后由课代表进行分发。这一来一往的传统过程实际上把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评价完全割裂开来,使数学作业这一最方便、最常用和有效的评价方法效率大大降低。

3.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难度偏高,所费时间相对比较长。

现在高中数学的作业主要是狭獈的解题,只满足于求出绝对的结果。罗增儒教授说:数学解题"不仅要把"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解"作为研究的目标,而且也要把"解题活动"作为对象,把学会"数学地思维"、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目标".而教师只关注于通过作业让学生盲目地简单重复操作单一招式,让解题只停留在操作层面上,而忽视了对于心理层面的提高,忽视了"数学地思维"的能力形成。

4.作业完成片面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探究形式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局限于封闭的题型解答,缺乏开放性,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5.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教师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或者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或者打上分值,或者是批上优、良、中、下。这种对作业的批改方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学生看到的批改后的作业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这样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照顾不到,不能体现个别差异,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作业的评价功能不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

可改革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我认为和课堂改革以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一样,改革教师作业设计与作业批改的方式先行。只有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与内容改变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做作业的态度自然不是厌弃;只要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方式改变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作业的认识也就绝不再会是包袱。正所谓,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三、高效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该体现明确的目的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体现过程的有效性与开放性、体现形式的灵活性等。对于随意而低质量的作业,教师不布置也罢,学生不完成也罢。所以,教师作业设计的苦心才能唤来学生完成作业的用心,从而促进教师以新的理念教学,推动学生以新的方式学习。

以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分析一下作业设计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我的作业我作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常规作业中增加解题反思,侧重主体对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理解

反思包括对解题过程进行整理,对其中涉及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并思考优化、改进解题过程。由于是在已有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的体验、领悟会更加深刻。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将新知识纳入个人意识范围的练习而又仅仅关注外部操作活动,就题论题,不重视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不重视联系的质量。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更多地侧重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理解,更多侧重于学生对于题目的认识与反思。

在作业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反思:

(1)概括解题思路,并反思自己在双基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新授课后,布置作业时,除单纯解题外,可布置让学生在做完题后,将解答的过程进行步骤划分并进行概括(如:任意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加深对类型题的认识,同时将知识内化,指导解题。

(2)是否还有别的解题方法,有的话,要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并从知识的联系、挖掘问题的本质等角度,分析不同解法的特点。

(3)是否有变式,有的话,写出这些变式,并分析它们的表现特点。

(4)是否能通过改变、替换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构造新的题目。

(5)是否能通过推广、特殊化等,获得新的命题。

2.自编作业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生成客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

(1)在几何概型的学习后,布置: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请自编几道分别通过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等测度求解概率的题目并进行解答。

(2)在等差数列新授课后,布置:借助等差(比)数列的"知三求一",请同学们自行编题并请同位作答。

(3)在解三角形课节结束后,布置:借助三角形中的"知三求三",请同学们自行编题并请同位作答。

《高一报告语文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