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16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河间社会实践队借在河间市实践之机,深入河间社会,寻访河间市的中国故事、道德典范与河北精神,领略优秀民族文化。实践队的队员们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基层群众、走向道德典范。
寻访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也将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借此契机,来到河间市光荣院采访了孟庆玉老人,听他讲述了他的“中国故事”。
孟庆玉老人1943年参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16岁参军,怀着“打倒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一腔热血参加了我*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成为了一名侦查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跟随着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参加东北战役,在四平战役中负伤复员。他说,当时参军的最大动机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中国人民为了打跑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妻子送郎上战场,娘亲送儿打东洋”——就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抗日战士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决不后退,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孟庆玉老人认为,人民的支持是***能打败国民*的根本原因,军民鱼水情什么时候都扔不得、丢不得、忘不得。“首长说,蒋介石是独夫民贼,人民反对他,我们只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一定能打败国民*、解放全中国”,孟庆玉老人说到。
孟庆玉老人因战争而残疾,却从未后悔。他说,我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战斗,因为战斗而负伤,我是光荣的、无悔的。在部队他是新兵的时候,老兵为他洗脚为他背枪,等到他成了老兵的时候也为新兵洗脚、背枪,这种互相照顾、共同奋斗的高尚同志情谊让他终身难忘。
孟庆玉老人所体现的无比热忱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精神教育正是革命先烈、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们所讲的“中国故事”的内涵与精髓。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未来的中华儿女将把“中国故事”讲的更精彩、更动人,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
寻访道德典范,传播高尚道德
河间社会实践队围绕“善行河北·立德树人”宣传教育活动,寻访大学生眼中的“河北好人”。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建价值观,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访,倾听燕赵儿女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故事,寻求高尚道德理想的心语。
孙正开:平生不喜富贵事,惟愿丹心写汗青
xx年7月23日下午,河间社会实践队在共青团河间市委的协调下,采访到了在抗战影像资料方面卓有成绩的孙正开老人。
孙正开老人原先是一名通讯兵,复员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退休后回到河间,利用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地方政府从事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孙正开发现,政府档案馆大多只有文字资料,图像资料较少,录音录像更是没有,这引起了老先生的兴趣,从此着重整理一些关于抗战的音像资料。老先生自己出资购买单反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奔赴省内外各地采访知情者或见证者,收集到许多了关于抗战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通过私人关系联络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在废纸堆中翻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回到家中,他通过现代化的非线性流媒体编辑技术和各种设备,把采录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并转成光盘、硬盘永久保存。
孙正开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实践队的队员们说,当代大学生要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坚持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孙正开自己始终坚持学习,尤其在影像技术发展飞快的今天,自己只有坚持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搜集、整理和储存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二是懂得奉献,奉献精神是当今时代最缺乏的精神。当初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强大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抗战和解放战争,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样的奉献同样为今天的盛世做出了贡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将奉献精神,不能只讲商品和交换,更要讲奉献和贡献;不能拘泥于蝇头小利,要着眼于民族大利。
王志强:感念乡情二十里,无愧*恩六十年
xx年7月28日上午,在二十里铺村*总支会议室,实践队的队员们见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王志强**。
王志强在1985年便担任北二十里铺村*支***,1998年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先后在乡、县两级*政部门担任职务。但与王志强的升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调任离村后的北二十里铺,“两委”班子日渐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行路难、吃水难、排水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村内矛盾日益突出。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xx年4月,该村*员联名写下恳请书,请王志强回村任职。同年5月1日,在组织安排下,王志强正式回村任北二十里铺村*支***。
据王志强回忆,他刚回到村里时,村里的面貌简直令人痛心——道路狭窄泥泞,坑塘填满垃圾,就连村支*也因为常年没人前来办公而破旧不堪,门窗破碎,蛛网遍布。主路上的路灯也好多年没亮过了。看到这一幕,他当晚便找来电工修好了路灯。上任第一天,路灯亮了,照亮了村里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在任五年时间里,王志强多次向有关部门争取跑办。他向回民集中工作的华北石油公司争取资金,修缮了村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伊斯兰教大殿;向市水务局争取物资,改造了全村自来水系统;他还硬化了2800多米道路,铺设了1000多米排水管道,架起了119盏太阳能路灯,103个监控摄像头,使得村里宗教、给排水、出行、治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王志强说,一个***员,特别是一个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员形象,说到做到、为民服务,才能赢得村民的信赖、同事的支持、上级的肯定。他说,村民的幸福才是村干*的幸福,村民的日子过好了,干*的好日子才能来。他获得过很多奖项,但在他的眼中最有意义的荣誉是今年7月刚由省委颁发的“百姓喜爱的好官”,在他看来,金杯银杯比不上百姓的口碑,再多的奖也比不上百姓的认可。
寻访河北精神,传播燕赵力量
河间社会实践队以代表性人物为关键点,深化对以“坚毅朴实、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___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认识,通过采访具有“河北精神”的燕赵儿女,弘扬河北精神,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河北“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xx年7月22日,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赴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河间市文化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张领娣。
据张领娣介绍,西河大鼓发源于河间,早在清朝康乾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早期叫做河间大鼓或者梅花调,后期在天津演出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西河大鼓。
在谈及学习西河大鼓的经历时,她表示,家中世代相传,父母都是从事西河大鼓演艺事业的老一辈艺术家,自小耳濡目染,所以对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八岁便登台演出,师从赵派西河大鼓的第三代弟子田云章,十五岁便获得地方文艺演出金奖。后期,张领娣又集其家传朱派一脉之所长,结合新的时代特色和多种曲艺的特点,创造出了新的唱腔,开创了属于西河大鼓的新时代。
张领娣表示,纵然西河大鼓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其发展传承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上世纪八十年代河间第一期西河大鼓培训班培养了许多老艺人,但是至今仍能坚持演出的仅有十一人,且都面临退休,西河大鼓这一珍贵民间地方曲种频临失传。一方面很多老艺人相继离世,大量中青年艺人改行离开舞台,西河大鼓成熟的表演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现在的青少年对中国民间音乐基本不感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陈年老调,没前景、不洋气、不挣钱、不好玩,西河大鼓因此又难寻继承人。尽管西河大鼓在xx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政策也明确表示要加以保护,但是张领娣认为,政府的扶持政策很好,行动的决心和扶持的力度却不够。河间市文化馆为青少年在暑期开设学习西河大鼓的兴趣班,但暑期一过,青少年需要继续全日制的文化课学习,没有时间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学习西河大鼓的态度与张领娣小时的学习态度大不相同,“当年我们学,学不好家长就是打;现在这孩子们,都得我们求着学,给买文具、买吃的哄着才能学。”张领娣如是说,“等到这些孩子们考学升学,已经学到的一些功底也大多都会荒废。”
当前,她更加希望能够面向社会招收一部分爱好传统曲艺的成年人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起码合格的西河大鼓表演者,因为“就算是天天学,想登台唱好一段也得三年功夫”。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简化特别是财政审批在内的一系列审批流程,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给到位、给够数,不要“远处风光大好,脚下荆棘遍地”。而张领娣本人对于培养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具有很强烈的意愿,她说:“只要他们来,我肯定教,全部掏出来的教。”
此外,在采访张领娣的过程中,实践队的成员也采访了她的老搭档王伟清老师,王老师也有类似的想法,作为三弦的演奏者,他同样有着年纪已大却后继无人的尴尬。他和张老师都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如果再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这一项传统曲艺真的要就此衰落。
在访谈中,张领娣老师透露,当前传统文艺工作者的经济来源非常不稳定,演出所得的报酬根本不能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也能够理解青年一代不愿意从事传统曲艺项目的客观原因,毕竟人人都要维持生计,专职从事演出很难养家糊口。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在此,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xx年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向仍然奋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一线的老艺术家、文化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扶持力度,做到有专人传承并保障传承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呼吁全社会能够把目光投向这些曾经给中国人带来欢乐,今天却似乎要成为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记载着文化兴衰,历史也谱写着中国故事。我们只有人性地对待历史,历史才能微笑着见证我们走向未来。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2篇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实践报告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国家和民族多分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华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红色景点的实践考察,体验战争的胜利的不易。
大门口,黑字金底的牌匾写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一进大门,庄严肃穆的气氛拉回了我游玩的心。首先参观的是文物馆,其中有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录音,他慷慨激扬的说道:“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什么我们从一个伟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这么积贫积弱的国家呢?是因为我们睡着了,我们睡着了……所以,我们全体中国人要醒,醒,醒!”,有国民*旗帜,有他的文字,有他用于刺杀的小手枪,有徽章……文物馆里很安静,三三两两的人也都没有说话,大概所有的喧嚣,在这位伟人面前全部消失殆尽,只有敬佩之心油然而生,看着眼前的展品,听着耳边机器中娓娓道来的他的故事。
接着就是孙中山故居,只开放了部分。客厅、卧室、小客厅、会议室……为保护故居原样,房间都禁止游客进入,大家都呆在门口将头探进去,以看到房间的全貌。孙中山作为领袖人物,故居不铺张但也不失典雅的气息。
金一南所著《苦难辉煌》一书中说道:“过去每逢节日或重大庆典,天安门广场___视线之内,还要挂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巨幅画像,以及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后来,马、恩、列、斯画像不挂了,但孙中山的画像依然准时地出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前。孙中山,___,中国革命最为杰出的两位巨人,隔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年年月月默默相望。”这段文字将对中国革命有巨大影响的伟人都列了出来,随着画像一幅一幅地撤去,___与孙中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可想而知。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由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吹响了民主共和的号角。但革命没有一帆风顺,伟人始终也是普通人。后来,“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时,北伐失败;甚至部下陈炯明也叛变,把他三份密函作为缴获物在香港公布。一次次的失败,也许会消磨我们的自信心,但孙中山毫不气馁。他在上海故居中,著书,会见共产国际使者,在寓所前草坪上召开改进国民*第一次会议……孙中山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有成功被后人铭记,影响深远;有失败,让我们看到了他不言弃,一心为国的精神。伟人的成功之处,不但在于他储备的知识和思想,更在他面对失败时,放长远的目光,不会仅仅盯着失败当下,甚至可以抛弃一切从头再来。
也许真的,英雄只有在乱世才有吧。是乱世的环境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们改变了乱世。
孙中山的影响后人皆知,并不用在此再次强调,现在幸福的我们也不用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我的感悟不在伟人所做举动的影响之大,当然这也是他被我们称之为伟人的部分原因,而在于,他有一颗炙热的心,想要我们国家强大起来的一颗赤诚之心,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总之,我们的家被外强欺辱,有一批人,他们不会放任,也不甘于此。他们可能去日本,或国外学习,但依旧心系自己的祖国。就是因为这样一颗坚定的心,孙中山就算经历多少次挫折,仍没有被打倒;就是因为有一批怀着如此之心的人,才会有中国的进步,才会有现在的中国和享受祖国进步成果的我们。
这就让我想到现在其实中国是存在许多的社会问题,政府腐败,***上任以后查处了一大批的贪官,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人们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封闭。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少了“心”。 对我们的家——中国的满腔热血的心,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而不是一味抱怨世态炎凉。也许这是中国百年辉煌路上的一道坎,是再一次的革命。这一次没有杀戮,没有危机四伏。这一次的革命需要唤醒的是我们沉睡的爱国之心。我们也许没有孙中山那样的能力,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但不代表我们没有力量。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改变自己,感染身边的朋友。对自己的祖国怀抱着真诚的心,对人民的政府有信心。提起祖国,我们要是、会是满满的荣誉感。
中国的百年沉沦,造就了一批批的伟人,名留青史,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的印记;中国的百年辉煌,一定也会出现一些人,留在以后的历史书里,被后人记载,传。我们无动于衷,伟人再伟大也是无用,中国的百年辉煌,由我们共同来造就。我们只是一粒沙子,伟人则是沙滩上的珍珠,没有沙滩珍珠并不闪耀。一粒沙子很渺小,但沙子聚起来是沙滩。所有的历史变革,在我看来,就是拥有一颗心,一颗赤诚之心,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4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