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基层干*调查报告(4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5-26 07:54:02 热度:34

基层干*调查报告(4篇范文)范文

第1篇 基层干*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精华示例

基层干*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精华示例

现行干*教育培训体系按干*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科局乡镇普通干*、事业单位干*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后备干*、基层*组织**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外干*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委*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的要求,而且是干*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选拔任用干*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考学、述学制度,使干*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第2篇 基层干*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现行干*教育培训体系按干*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科局乡镇普通干*、事业单位干*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后备干*、基层*组织**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外干*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委*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的要求,而且是干*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选拔任用干*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考学、述学制度,使干*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第3篇 2017基层干*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虽然当前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后备干*、基层*组织**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外干*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委*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的要求,而且是干*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选拔任用干*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考学、述学制度,使干*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第4篇 查处农村基层干*大操大办调查报告

自省纪委出台《关于*员干*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管理办法》以来,我省、市、区结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继开展专项监督,很大程度扭转了社会上特别是农村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结合农村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纪检监察部门在落实监督责任、严格执纪问责、坚决制止和严厉惩处大操大办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和社会背景,只有把握情与纪的平衡,在严把纪律关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和风俗人情,才能使大操大办案件办理取得令人信服的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基层*员干*大操大办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1、从思想上都心存侥幸。村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其行使职权来看,村干*是*和国家政策方针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其履职行为理应受到*纪国法的约束,属于准干*。但是从其身份来看,既不属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职员,又没有规范的福利待遇标准,其履职行为依据村民自治的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和余地。同时,从*纪法规适用范围来看,村干*适用的法律法规有限,处于*纪条规适用对象的边缘,且亟待规范。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农村干*产生了村官不是官,*纪条规管不到等思想意识,从心理上产生了侥幸心理,一方面认为不得出事大操大办现象在农村司空见惯,村干*家有喜事操办一下是理所当然;另一个方面认为即便出事*纪条规也鞭长莫及、奈何不得。

2、对干*作*建设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不以为然。村干*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农民,做工作时除了讲规矩、讲道理、讲法律之外还要论关系、讲感情,这就使村干*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不拘一格、不拘小节,或者只要结果,不管过程,一贯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农村*员干*对作*建设的制度和要求往往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贪污受贿、不违法乱纪就行了,把*员干*作*建设的条条框框当成软约束,把自己置身事外。在这种环境和前提下,部分村干*认为大操大办根本不是事儿,家里有红白喜事不操办一下一方面显得自己没面子,另一方面自己在家庭经济上也吃了亏,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纵使各级对大操大办三令五申,但部分村干*依然我行我素,大操大办现象在农村仍然盛行。

3、在操办的过程中都以家人的名义打掩护。农村干*的家庭有一定特殊性,除了本人是农村*员干*的身份外,其家人、子女往往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无法受到*纪条规的约束,正因如此,村干*在大操大办受到群众举报或组织查处的时候,往往以不是本人操办作为推脱的借口。例如,某村*支***操办孙子满月宴,坚持说孙子的满月酒是儿子媳妇的事,也是儿子媳妇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操办的等等。都想以家人的名义来推脱自己的责任,更有干*家属直接找到纪委,对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揽,企图撇清与*员干*的关系,逃避*纪法规的处理。

二、查处大操大办案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以情感人争取办案主动。作*类案件是近年来纪委查办案件的新领域,随着作*建设的强力推进不断增强办案力度。特别是大操大办现象,过去在全社会长期广泛存在,既有一定和理性,也是人际关系庸俗化及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对此人们的认识和态度参差不齐。而对该类案件的查办纪检监督部门没有过硬的手段,同时也需要得到当事人及其亲属的支持,因此,出了外围调查核实,其主要证据如礼金薄、来客与当事人的关系等都需要当事人及其家人提供和说明,这就需要在查办该类案件与当事人接触之时除了严肃纪律、以纪服人之外,更要注重以情感人,充分宣传当前从严治*的形象和动态,讲清大操大办对社会的危害、*员干*在抵制大操大办现象中应该起到怎样的带头作用等等,使当事人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消除抵制情绪,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纪检部门的调查,从而减少办案阻力。

2、结合实际尊重农村风俗。农村人口的居住大多以家族为纽带,不能简单的以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近姻亲等关系来概括和归纳,而且农村历来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邻里之间相互走动、互帮互助,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办理农村大操大办案件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尊重农村传统习惯和风俗,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在切实依纪办案的同时注意区别乡邻间正常的人情往来和因工作和职务关系而建立的利益往来的区别,入情入理,得到社会的认同。从办理的大操大办案件来看,参加宴席的来宾出了家庭成员的亲戚(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近姻亲)外,主要是远房亲戚和相邻乡亲,在对这部分参与者礼金的处理上,考虑到农村人际关系和风俗人情的特点,没有作为违规收受的礼金进行收缴,避免了当事人及家属对收缴资金的分歧,心服口服的主动上缴违规收受礼金。

三、加强农村基层*员干*作*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员干*法纪意识。重点要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及时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建制度、讲纪律、立规矩,增强制度意识、纪律意识、规则意识,使农村*员干**洁履职、规范履职。特别是要针对新时期加强*员干*作*建设的新要求、新形势,强化纪律要求,加强督办检查,使农村*员干*认识到干*作*不单单是个人形象素质问题,而是事关一个地方*风政风、事关*的形象、事关民心向背的大问题,每个*员干*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切实遵守和服从,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营造良好的*风政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作*案件的查办和通报力度,用身边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农村*员干*明确___加强作*建设的决心,明确关于作*建设的要求和规定不是软约束,二是硬制度,是不能触碰的纪律红线,从而增强*员干*的律己意识。

2.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抵制大操大办。大操大办现象被人们深恶痛绝,因此,各级*委关于*员干*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检查办法出台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和好评。但是,在全社会已经基本形成的抵制大操大办的意识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部门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员干*的示范带头和引领效果上,对于长期恶性循环形成的大操大办风气,这种示范带动作用过于弱化,引领效果不明显,对社会上大操大办风气没有起到相应的遏制作用。相反,*员干*因为制度的硬性规定成为农村人清风的牺牲品,使当前禁止*员干*大操大办的制度约束也缺乏相应的社会土壤和环境,难以长期执行,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执纪部门也陷于矛盾的对立之中。当前,应以*员干*大操大办监督检查形成的成果为引领,整合**、卫生、食品安全等部门共同打击和制止全社会大操大办现象,形成统一共识,建立高尚纯洁的人际关系,营造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

3、区别对待农村红白喜事与其他喜庆事宜。中国式传统的礼仪之邦。一贯重视人情交往,正常的人际交往、人情往来也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通常而言,婚丧事宜人生中只能经历一次,因此应该区别对待正常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与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关系。根据湖北省纪委出台的关于*员干*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检查办法的规定,将婚丧嫁娶与其他喜庆事宜平等对待,规定都只能在亲戚范围内操办,这很显然不具备操作性和合理性,建议将一个家庭的婚、丧(俗称红、白事)两桩事与其他喜庆事宜区别对待,对于除婚丧嫁娶之外的其他喜庆事宜,只限于在亲戚内操办,严格按照5号文件的规定来实施,但对于婚丧事宜,应当除了遵守五个禁止和实行事前、事后报备制度外,不能严格限定只在亲戚范围内。

《基层干*调查报告(4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