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调查准备
(一) 本次调查的目的
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干*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20xx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 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 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干*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干*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 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 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
①4本以下,
②5——10本,
③11——20本,
④21本以上,四类。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 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4. 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 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 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 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 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五、结论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较好地反映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对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指出了方向,为农村中学在图书室的建设、管理与使用上提出了建议,也为广大农村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了希望。
第2篇 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05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图文]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第3篇 农村中学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团支*
寒假期间,我们对地处丽水农村的唐市中学进行了“绿色希望行动”的环境调查。
先介绍该校所处地区有关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情况。
该校属山区,水产、矿产、农副产品及旅游资源丰富,30年前这里常见的动物有虎、獾和黄鼠狼,还时有豹子出现,现在这些动物几乎见不到了。学校对面的山上树木很多,多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区还保留有一小块较为原始的森林区。
我们在此次活动的调查中,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就预先没计的与环境及环境保护有关的26个问题,对22位居民进行了采访。被采访者的年龄在10岁到77岁,文化水平从小学到大专,有学生、教师、校长、商人、农民等。
调查表明:
一.100%的人对这里的空气质量很满意。
二、91%的人认为该地区存在环境问题,但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质量表示较为满意。
三、68%的人认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还有人认为有噪音污染和工业污染。
四、81%的人认为该地区xx年来最显著的环境变化是水资源越来越少。
五、64010的人认为该地区耕地质量越来越差,其中多数人认为是使用化肥的缘故。
六、该地区几年较为重视植树绿化工作,很多人都参加过集体组织的植树活动。在第二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合同签订时,政府有一些相应的保护耕地的鼓励政策,农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种树木,尤其是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如红果树、杨树等,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有植树的经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xx年内种树达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千棵。
七、100%的人说该地区有非法砍树的情况发生。
八、1000/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居住的地区建起一个化工厂会污染环境。3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周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会坚决向政府或环保部门反映,不惧繁琐和失败。18%的人回答没办法,如果自己周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只能忍着。还有表示不知道该向哪里反映的,还有的居民表示因为解决过程太繁琐,所以会放弃投诉。
九、100%的人认为有必要并欢迎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学校反映环境教育应和本校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地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居民一般都将生活垃圾随意扔在河道里,干旱的时候,垃圾随风乱飞;大水来临时,垃圾被顺水冲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无人管理。
二、该地区存在非法砍树的情况,当地称为“放树”。据反映,当地有的人已经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树为生的职业非法砍树者。
三、该地建有水泥厂,由于排污设备落后,生产废渣堆砌在山沟里,对土地、大气等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针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通过调查,学校校长同意在这些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建议在该地区开展“绿色希望行动”的教学活动,并使之成为一项有规律的定期行动,唐市中学校长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二、环境保护教学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并结合当地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掘适当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之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地农民还是有一定环保意识的。
四、改善水泥厂的排污状况,避免其继续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乱倒垃圾,派专人管理垃圾。
六、严禁非法伐木行为,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并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提高当地绿化面积。
总之,我们希望“绿色希望行动”可以是一项长期的活动,环境教育只有在长期的积累中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仍十分严重;全国662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气、城市垃圾及噪声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从生态环境的总体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土地退化问题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畜禽养殖和农业资源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潮现象频发。
浙江省经济比较发达,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政府部门也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81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8个地方性法规和15个行政规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规定,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生态村和生态农业试点已达100多个,其中萧山市山一村、鄞县上李家村、奉化市滕头村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称号。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4.7%。全省环保系统共取得313项科研成果,其中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范文网 ) 已建立了地面水、大气、噪声、酸雨监测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酸雨问题突出。我省干流水质基本稳定,但平原河网地带水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
居高不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必须更加努力,为我们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地球吧!
第4篇 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论文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5篇 对一农村中学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对一农村中学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团支*
寒假期间,我们对地处丽水农村的唐市中学进行了“绿色希望行动”的环境调查。
先介绍该校所处地区有关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情况。
该校属山区,水产、矿产、农副产品及旅游资源丰富,30年前这里常见的动物有虎、獾和黄鼠狼,还时有豹子出现,现在这些动物几乎见不到了。学校对面的山上树木很多,多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区还保留有一小块较为原始的森林区。
我们在此次活动的调查中,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就预先没计的与环境及环境保护有关的26个问题,对22位居民进行了采访。被采访者的年龄在10岁到77岁,文化水平从小学到大专,有学生、教师、校长、商人、农民等。
调查表明:
一.100%的人对这里的空气质量很满意。
二、91%的人认为该地区存在环境问题,但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质量表示较为满意。
三、68%的人认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还有人认为有噪音污染和工业污染。
四、81%的人认为该地区10年来最显著的环境变化是水资源越来越少。
五、64010的人认为该地区耕地质量越来越差,其中多数人认为是使用化肥的缘故。
六、该地区几年较为重视植树绿化工作,很多人都参加过集体组织的植树活动。在第二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合同签订时,政府有一些相应的保护耕地的鼓励政策,农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种树木,尤其是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如红果树、杨树等,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有植树的经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10年内种树达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千棵。
七、100%的人说该地区有非法砍树的情况发生。
九、100%的人认为有必要并欢迎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学校反映环境教育应和本校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地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居民一般都将生活垃圾随意扔在河道里,干旱的时候,垃圾随风乱飞;大水来临时,垃圾被顺水冲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无人管理。
二、该地区存在非法砍树的情况,当地称为“放树”。据反映,当地有的人已经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树为生的职业非法砍树者。
三、该地建有水泥厂,由于排污设备落后,生产废渣堆砌在山沟里,对土地、大气等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针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通过调查,学校校长同意在这些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建议在该地区开展“绿色希望行动”的教学活动,并使之成为一项有规律的定期行动,唐市中学校长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二、环境保护教学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并结合当地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掘适当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之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地农民还是有一定环保意识的。
四、改善水泥厂的排污状况,避免其继续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乱倒垃圾,派专人管理垃圾。
六、严禁非法伐木行为,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并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提高当地绿化面积。
总之,我们希望“绿色希望行动”可以是一项长期的活动,环境教育只有在长期的积累中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仍十分严重;全国662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气、城市垃圾及噪声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从生态环境的总体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土地退化问题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畜禽养殖和农业资源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潮现象频发。
《对一农村中学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出自: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6篇 关于农村中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习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习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三、结果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不大,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欠缺,几乎没有自主学习单词的习惯和能力,死记硬背单词也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考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平日对词汇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词汇课的理解片面,认为单词就是教教读音,词义,分析词性,造句等。在这中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成为记单词的机器和奴隶,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词汇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得,建议如下: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单元词汇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图示工具,帮助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表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教学单元词汇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单词进行更深的加工,能形成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的习惯。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的词汇教学采用了此方法:
运用话题进行词汇教学,把词汇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词汇的运用而非对词汇拼写和意义的机械记识上。《课标》所规定的24个话题项目,具体为;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感情;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与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通过这些话题,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词汇网络。一旦学生习惯于网络识记词汇,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难以识记的词汇都能快速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同时词汇网络是一种有效活化词汇的方式。这样做不但能稳固词汇量,而且能扩大词汇量。如图:话题school life的词汇网络:
课堂上词汇检查形式应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长此以往,一成不变,学生厌倦了,势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要摒弃以前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文单词的做法,而是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如幻灯片打出释义,即给出单词内涵与外延的方法,要求学生猜出单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而且也可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原有词汇。还可采用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在句子中进行同义替换的形式,增强了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有意给学生一组词,让他们即兴说话,增强学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意识。形式的多样化,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适时归纳,帮助学生构建词汇体系。教材按单元顺序和字母顺序来编排词汇,这样略显杂乱无章不便学生记忆。记忆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提取过程。如果把单词仅看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单位来学习,那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记忆难度大。正如仓库管理一样,如果放进东西是杂乱无章的,取出时必定相当困难;相反,如果你对东西加以分门别类,开始存放时似乎困难一点,取出时就相当容易了。心理研究表明,经过理解加工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便于贮存、检索应用。当你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记与忆就方便多了。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我们可把与school things相关的词汇归结为backpack,pen, ruler, pencil等。定期归纳和总结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以便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要趁热打铁,不能延缓复习,去修补已经倒塌的建筑物。
总之,词汇教学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不要过分注重眼前的利益,死记硬背词汇,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负责,遵循新课标的总目标。今后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构建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词汇的课堂模式。
第7篇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一) 本次调查的目的 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2007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 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 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干*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 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 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 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 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 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 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 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 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五、结论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较好地反映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对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指出了方向,为农村中学在图书室的建设、管理与使用上提出了建议,也为广大农村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了希望。
第8篇 农村中学生英语单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习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习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在七,八,九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状况、方法,存在问题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20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共发出125份问卷,收回有效份数12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英语单词学习感兴趣吗?
a.有兴趣( 56.7% ) b.一般(35% ) c.没兴趣(8.3% )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不浓,说明我们的教学模式陈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 你了解学习单词的方法吗?
a. 了解,但我一般不采用这些方法 (41.7% )
b. 了解,并且我会经常用这些方法 ( 36.7% ) c. 不了解( 21.6% )
刻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3. 你的英语单词的主要来源是。
a.课本 ( 95.5% ) b. 课外阅读材料( 3% )
c. 词汇书( 0% ) d. 词典(0% )
e. 听力材料 ( 0% ) f. 英文原版电影电视( 1.5% )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单一,信息闭塞,缺乏学习氛围。
4. 你认为当前英语课本的单词量?
a. 过多 (20 % ) b. 刚刚好 ( 66.7% ) c.太少(8.3% )
d. 不清楚(5 % )学生依赖课本,认为把课本上的单词掌握就行了,满足与现状。
5.你背诵单词目的是。
a.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35.8% ) b.为了以后的学习(44.2% )
c考试( 20% ) 大部分学生对词汇学习有正确的看法,我们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 你认为有必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去学习单词吗?
a. 有必要 ( 58.3% ) b. 不清楚( 25% ) c. 没必要( 16.7% )
大部分学生渴望学习单词的好方法,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分之一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学习单词的方法。
7. 你同意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保证吗?
a. 非常同意 ( 16.7% ) b. 不清楚( 4.2% ) c. 不同意(16.7% )
d. 同意( 54.2% )
大部分学生认为词汇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成绩。
8. 老师在单词表里教完新单元所有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后,你会
a. 很好地记住大部分单词的意思( 59.2% )
b. 很难记住单词的意思( 29.2% ) c. 其它 (11.6% )
折射出我们教学之后有40%的学生根本没掌握,也许两极分化就再这慢慢形成了。
9. 你认为你现在掌握的单词量足够应付你日常英语学习的需要吗?*
例如在听,说,读,写方面。
a. 足够( 13.3% ) b. 可能足够( 36.7% )
c. 不清楚 (4 % ) d. 不够( 46% )
靖乎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还是不够的,说明我们的教学局限与课本,拓展词汇方面有待改进。
10. 你认为你所上的英语单词方面的课能够让你提高你学习单词的兴趣吗?
a. 能 ( 53.3% ) b. 也许能( 33.3 %)
c. 不能 ( 6.7% ) d. 不清楚( 6.6 % )
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理念在变,但在课堂实施中力度不够或教学方法单一。
11. 每天你会花多少时间在单词学习上
a. 少于30分钟 ( 62.5% ) b. 多于一个小时 (37.5% ) c. 多于两小时( 0% )
说明学生课后有复习单词的意识,缺乏学习环境和教师课后的指导要求。
12.你学习英语单词的最大障碍是
a 单词的发音 ( 27.5% ) b 单词的拼写 ( 23.3% )
c 单词和它的中文意思对应不起来(49.2% )
证明我们的词汇教学缺乏语境,注重学生的读和写,忽略了词汇运用。
13. 你认为在英语课上,老师在开始新单元时教授单词表里该单元所有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
a.好,有利于学生先认识新单元单词,在学习该单元阅读文时扫除生词障碍。( 70.8% )
b. 不好,太多单词一次性学习很难记,而且采用单词表独立地学习单词不利于记单词意思。( 26.7% )
c. 无所谓( 2.5% )
学生已经习惯了,也认为单词学习的目标就是会读,知道词义。说明教师对词汇教学的认识片面,肤浅,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14. 你认为老师在教授新单词时创设一定的语境(如小故事、小短文或句子)对你记忆该单词的意思有帮助吗?
a. 有 (90.8% ) b. 没有(5.9%) c. 不知道( 3.3%)
词汇教学确实要注重情境教学,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认识词汇不仅仅有词义,语义更为重要。
15. 你更喜欢你的老师运用何种方法让你开始接触新单词?
a. 单词表教学法(在单词表中学习新单元所有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 30% )
b. 语境教学法(创设含有新单词的小故事、小短文或句子等情景语境来学习新单词)( 60.8 % )
c. 学生自学( 5% ) d. 其它( 4.2% )
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
16. 老师采用单词表教学法教新单词,你会觉得该英语课堂
a.知识含量丰富,很精彩 ( 22.5% ) b.简单易学,很有趣( 55% )
c.机械操作,枯燥无味( 22.5% )
刻师教学单词主要以单词表为主,逐个领读,讲解,自己在读,然后听写检查。
17. 对于学过的单词,你会怎样复习?
a. 设定一个时间表,有固定复习时间 (15.8% ) b.只要有空就会复习(55 %)
c. 一直不复习直到考试前才看( 17.5 % ) d. 从来不复习 ( 0.8% )
e. 其它( 10.9% )
学习英语的习惯要加强。
a.查词典 ( 50% ) b.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37.5% )
c. 不理它( 12.5% )
学生注重词义,教师在教学单词时没有语篇意识。
19.老师用单词表教学法教新单元单词后,你是如何记单词的?
a. 死记硬背 ( 42.5%) b. 联系单词所在的阅读文来记单词(35.8 %)
c. 其它( 21.7 % )
大多数学生靠死记硬背,且效果不好。
20. 你希望单词课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
大多数学生提出在课堂上应增加多些活动,小故事或游戏,应增加多些单词练习,应多些拓展单词知识。老师应该改变单词授课的方式,多些创新。
四、结果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不大,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欠缺,几乎没有自主学习单词的习惯和能力,死记硬背单词也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考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平日对词汇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词汇课的理解片面,认为单词就是教教读音,词义,分析词性,造句等。在这中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成为记单词的机器和奴隶,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词汇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得,建议如下:
规范词汇课的教学。改变以往的词汇教学理念和方式,(1)抽早自习按单词表教教单词的读音,然后领读,跟读,记忆。(2)听力和阅读中的词汇教学,在课前一次展示出来,教读,记中文意思。(3)单元词汇复习,变成词汇听写或默写。其实,教师应该有单元词汇课,汇话课,阅读中的词汇课等规范的有系统的上好每类词汇课,每一种课型训练侧重点不同。这需要教师在单元备课上下功夫,围绕单元话题,找准中心词采取话题词汇教学。在阅读课中,以语篇情境为载体,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词汇课的有效性。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单元词汇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图示工具,帮助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表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教学单元词汇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单词进行更深的加工,能形成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的习惯。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的词汇教学采用了此方法:
运用话题进行词汇教学,把词汇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词汇的运用而非对词汇拼写和意义的机械记识上。《课标》所规定的24个话题项目,具体为;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感情;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与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通过这些话题,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词汇网络。一旦学生习惯于网络识记词汇,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难以识记的词汇都能快速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同时词汇网络是一种有效活化词汇的方式。这样做不但能稳固词汇量,而且能扩大词汇量。如图:话题school life的词汇网络:
课堂上词汇检查形式应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长此以往,一成不变,学生厌倦了,势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要摒弃以前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文单词的做法,而是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如幻灯片打出释义,即给出单词内涵与外延的方法,要求学生猜出单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而且也可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原有词汇。还可采用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在句子中进行同义替换的形式,增强了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有意给学生一组词,让他们即兴说话,增强学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意识。形式的多样化,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适时归纳,帮助学生构建词汇体系。教材按单元顺序和字母顺序来编排词汇,这样略显“杂乱无章”不便学生记忆。记忆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存储、编码和提取过程。如果把单词仅看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单位来学习,那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记忆难度大。正如仓库管理一样,如果放进东西是杂乱无章的,取出时必定相当困难;相反,如果你对东西加以分门别类,开始存放时似乎困难一点,取出时就相当容易了。心理研究表明,经过理解加工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便于贮存、“检索”应用。当你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记与忆就方便多了。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我们可把与school things”相关的词汇归结为backpack,pen, ruler, pencil等。定期归纳和总结可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以便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要"趁热打铁",不能延缓复习,去"修补已经倒塌的建筑物"。
总之,词汇教学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不要过分注重眼前的利益,死记硬背词汇,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负责,遵循新课标的总目标。今后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构建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词汇的课堂模式。
34位用户关注
100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