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畜牧业调查报告(4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0-07 17:11:04 热度:68

畜牧业调查报告(4篇范文)范文

第1篇 城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工作报告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小家禽、兔,积极发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从抓试验、示范入手,紧紧围绕畜禽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畜牧业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分户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加快了我市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耗粮型生猪生产数量下降

全市生猪出栏量由1995年的125万头下降到202019年末的100万头左右,并稳定在该水平;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鸡、肉鸭、肉鹅为主的小家禽继续呈现大发展的态势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栏突破1000万只以后,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栏量以年递增100—150万只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达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栏已达1474.1万只,由于节粮型的禽畜迅速发展,其畜禽产值已经占畜牧产值的23.8%。

(三)规范化、集约化养殖迅猛发展

近三年来,我市新办规模畜禽养殖企业达26家,现有生猪养殖专业户181户,禽类养殖专业户228户,出栏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户,养殖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3户。其中,正州养殖公司目前存栏优质的pic父母代种猪近4000头,年产优质五系配套pic仔猪近10头;江津市渝欣牧业公司属市外企业,该公司投资建成了两年存栏达600只的南江黄羊和金堂黑山羊种羊场。

(四)禽畜养殖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减少养殖风险的新型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目前,我市出现了,酿造+养猪、堰塘养鱼+养鸭、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模式,在发展养殖同时,也发展了相关产业,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较好地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业发展速度在逐渐减缓,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区市县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很难发挥畜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减缓,与部分发展好的区市县相比有明显差距

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家庭养殖业逐渐减少,养猪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业产值由1996年占农业总产值的40.41%下降到2019年的32.40%。2019年重庆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2%,合川、开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分别为45%和41.3%,而我市分别比合川市、开县低17和13.3个百分点,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

(二)全市种植业和养殖业比例不相适应

近年来,市委、市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种植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放松了对畜牧业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屠宰税停征、生猪价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导致农民养猪和发展畜禽积极性降低,使得畜牧业出现下滑趋势。随着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也应得到较快的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由于没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步发展,使得部分种植大户要到外地收购有机肥,增加了种植业的成本,同样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三)对畜牧业服务体系的投入不足,服务体系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畜牧业服务体系包括畜禽良繁体系、疫病控制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一项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保证,但是,我市的畜牧业体系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资金支持,很多设施基本不能运作。如:畜牧站建立的饲料监测室,由于没有资金,许多仪器设备搁置不用,未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或已损坏;良繁体系的不健全,我市的仔猪大多依靠外地引进,每年调入近30万头仔猪,不仅不利于本地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给疫病防治带来诸多隐患。

第2篇 铜川市畜牧业扶贫调查报告

尹峰等

脱贫攻坚是全*全社会的大事,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畜牧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畜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联合市畜牧局、市畜牧站,赴宜君县、印台区和耀州区,广泛深入乡镇、村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走访,掌握了畜牧业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畜牧部门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全力组织实施开展畜牧业扶贫,畜牧业扶贫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养殖企业主动担当、帮扶带动,贫困户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扶贫政策

近年来,铜川市畜牧工作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要求,历经了“由圈到场”、“由散到整”、由“传统到现代”的提升转变,形成了北部山区以肉牛、肉羊为主,南部塬区以奶牛、生猪为主,城郊区以蛋鸡为主的畜牧产业板块,畜沼果配套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畜禽存栏199.71万(头只),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2.68万吨、1.6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3%。

铜川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生猪生产实施意见》、《奶牛生产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了奶牛生产示范市、生猪养殖基地、宜君肉牛基地建设,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省市规划建设的宜君肉牛养殖基地重点县、印台蛋鸡生产基地、耀州高端牛奶基地县为主的畜牧产业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创新性成立的铜川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和陕西天天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联盟抱团应对市场,为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制定的《铜川市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208个村3108户1.02万特色产业脱贫人口为目标,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产业脱贫行动,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5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帮扶带动5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全市确定的208个贫困村中,适宜发展粮、畜、药特色产业的68个村,已确定 22个村发展畜牧养殖,结合贫困户脱贫意愿,生态养羊、林下养鸡、标准化养猪、肉牛及特色养殖成为贫困户关注的热点。

二、畜牧业扶贫主要做法

按照“南部奶畜、中部猪鸡、北部山区牛羊”的畜牧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特色畜牧产品向优势区集中的原则,针对依靠畜牧养殖扶贫的22个村,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采取托管代养、贫困户自养等方式,启动实施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探索畜牧业全产业融合全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1.精准到村定方案。通过与扶贫、农业、包村干*、贫困户共同商定方案,确定22个村畜牧业扶贫项目。

2.精准到户定措施。通过与区县农业局联合开展调查,对22个村1100多户群众的意愿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设计畜牧业扶贫方案5类,供群众自由选择。

3.精准到人抓培训。根据建档立卡资料,对1100余户0.35万人,制定三年畜牧业扶贫培训计划,2017年培训1700人,2017年培训1800人,2018年巩固提高。

4.创新模式促产业。针对贫困户养殖资金、技术、劳动等制约因素,组建生猪、羊产业联盟,设立融资担保基金500万元,采取“抵押贷款、养殖技术、生产管理、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六统一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头发展会员50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5.科技示范树典型。市县两级畜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户,抓推广、促示范,每个贫困村培育5户畜牧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5个贫困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畜牧业精准扶贫。

6.政策支持育龙头。铜川市出台财政支持产业脱贫扶持相关政策,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作为主体,带动5户贫困户以上的财政贴息20万,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并优先申报相关畜牧业扶贫项目。

第3篇 有关铜川市畜牧业扶贫调查报告

脱贫攻坚是全*全社会的大事,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畜牧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畜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联合市畜牧局、市畜牧站,赴宜君县、印台区和耀州区,广泛深入乡镇、村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走访,掌握了畜牧业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畜牧部门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全力组织实施开展畜牧业扶贫,畜牧业扶贫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养殖企业主动担当、帮扶带动,贫困户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扶贫政策

近年来,铜川市畜牧工作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要求,历经了“由圈到场”、“由散到整”、由“传统到现代”的提升转变,形成了北部山区以肉牛、肉羊为主,南部塬区以奶牛、生猪为主,城郊区以蛋鸡为主的畜牧产业板块,畜沼果配套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畜禽存栏199.71万(头只),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2.68万吨、1.6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3%。

铜川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生猪生产实施意见》、《奶牛生产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了奶牛生产示范市、生猪养殖基地、宜君肉牛基地建设,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省市规划建设的宜君肉牛养殖基地重点县、印台蛋鸡生产基地、耀州高端牛奶基地县为主的畜牧产业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创新性成立的铜川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和陕西天天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联盟抱团应对市场,为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制定的《铜川市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208个村3108户1.02万特色产业脱贫人口为目标,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产业脱贫行动,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5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帮扶带动5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全市确定的208个贫困村中,适宜发展粮、畜、药特色产业的68个村,已确定 22个村发展畜牧养殖,结合贫困户脱贫意愿,生态养羊、林下养鸡、标准化养猪、肉牛及特色养殖成为贫困户关注的热点。

二、畜牧业扶贫主要做法

按照“南部奶畜、中部猪鸡、北部山区牛羊”的畜牧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特色畜牧产品向优势区集中的原则,针对依靠畜牧养殖扶贫的22个村,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采取托管代养、贫困户自养等方式,启动实施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探索畜牧业全产业融合全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1.精准到村定方案。通过与扶贫、农业、包村干*、贫困户共同商定方案,确定22个村畜牧业扶贫项目。

2.精准到户定措施。通过与区县农业局联合开展调查,对22个村1100多户群众的意愿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设计畜牧业扶贫方案5类,供群众自由选择。

3.精准到人抓培训。根据建档立卡资料,对1100余户0.35万人,制定三年畜牧业扶贫培训计划,2017年培训1700人,2017年培训1800人,2018年巩固提高。

4.创新模式促产业。针对贫困户养殖资金、技术、劳动等制约因素,组建生猪、羊产业联盟,设立融资担保基金500万元,采取“抵押贷款、养殖技术、生产管理、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六统一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头发展会员50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5.科技示范树典型。市县两级畜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户,抓推广、促示范,每个贫困村培育5户畜牧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5个贫困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畜牧业精准扶贫。

6.政策支持育龙头。铜川市出台财政支持产业脱贫扶持相关政策,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作为主体,带动5户贫困户以上的财政贴息20万,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并优先申报相关畜牧业扶贫项目。

第4篇 畜牧业发展调查报告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_____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2008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04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调查报告(4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