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最新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2000字调查报告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第2篇 2015年关于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2011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5878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2.4%;完成销售收入6626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18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28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第3篇 2015年最新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000字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第4篇 民营出展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节 对研究报告的简要说明
一、研究目的和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愈发紧密,国际贸易和跨国合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家和各地方有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参加海外展览,利用参展扩大对外交流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展览,都能看到大批中国企业的身影,在众多世界知名的展会上,中国都是海外参展商的第一大展团。大量中国企业远赴海外参展,组织与服务必不可少,传统国有组展机构难以满足快速增长和越来越多样的出展需求,xx年前后,一大批民营出展企业应运而生,参与到中国企业赴海外参展的组织与服务中来,为中国的外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国营、中外合资、民营三大主体的展览公司格局。
近年来,民营出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成为出展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民营出展企业自身有规模小,实力差,资源有限和品牌知名度不足等劣势,加上我国特殊的外展审批体制,使得民营出展企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解民营出展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动出展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报告通过对民营出展企业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力图客观而真实地反映xx年民营出展企业的发展情况,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继而有序经营,发展壮大。
二、关于样本构成的说明
本报告中,民营出展企业特指除国有、集体直接或间接投资的,以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形式的专门做出境展览组织工作的企业。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会谈和上门面访的形式展开。对注册地在北京的规模以上的民营出展企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包括25家企业:北京邦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泰莱特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方鹿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益达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博朗威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北京嘉盛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欧意达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朗盛世纪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中杰城设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天创世元国际商务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领汇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吉特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联华商会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传奇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3210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沃德博森国际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创新龙腾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展世贸(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北京凌利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博睿智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创鑫环球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北京恒泰佳宜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和天下通达(北京)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涉及到195个出展项目。北京以外,选取了上海、宁波、厦门的规模以上企业5家,包括:上海逸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环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杜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盈拓商务有限公司、宁波市弘德展览贸易有限公司。
三、关于调查结果的说明
本次调查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完成,调查主要是对所在地为北京的民营出展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说明,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能否代表整个民营出展企业的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跟踪研究。
第二节 民营出展企业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面向民营出展企业,抽样调查显示,25家注册地在北京的民营出展样本企业的年总出团人数达到14578人次,单家企业最多组织了2735人,最少的组织了24人,平均每家组织583.1人次;年展出总面积为90654平方米,最多的达到14899平方米,最少的为30平方米,平均每家组团面积为3626平方米;企业的平均员工数为26.7人,最多的员工数是86人,最少的是10人,相当于每人的组团面积为135.8平方米。
样本企业中,年组团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3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2%;组团面积在5001——10000平方米的企业3家,占12%;1001——5000平方米的企业12家,占48%;1000平方面以下企业7家,占28%。
调查样本显示,最早成立的民营展览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邦企,至今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xx——xx年形成了一批规模企业,随后不断蓬勃发展,成为民营出展业的重要力量,单就领汇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一家的年展出总面积就达到14899平方米,而一批新近成立的民营出展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活跃的民营出展企业(xx年组织过境外展览)共计96家,抽样企业占26%,抽样企业中平均每家年组团面积为3626平方米,由此估算仅北京地区民营出展企业年组团规模在34万平方米。
第三节 民营出展企业的现实作用和贡献
一、 推动行业发展,是外展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民营出展企业是我国出国展览行业中一支活跃的力量,也是外资、国营展览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者。在中国企业参与集中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中,民营出展公司成绩突出。比如科隆五金展,22家抽样调查企业中,有5家企业带团参加这个展览,展出总面积达1262平方米;再比如意大利米兰卫浴展览会,有3家企业在组织,展出面积高达1566平方米;拉斯维加斯美国汽配展有6家企业在做,展出总面积为1417平方米。调查样本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民营出展企业对出展行业的贡献可见一斑。
二、在各自的行业形成优势
在国际展览市场,有资料显示,展览会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出展企业必须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扩大规模和品牌。由于拥有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反应,民营出展在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出展上形成了系列,如东方鹿鸣在舞台灯光音响乐器行业优势,在这个小领域,每年成团参加的专业展览达到10个,展出总面积达2920平方米。民营出展企业中也出现了许多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没有撒大网,而是挑选一个行业深耕市场,更大化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在一些大企业触角伸不到的经营缝隙,出现了做阀门、弹簧等行业专业展的公司。
民营企业的单展贡献度也较高。比如博朗威香港秋季电子展的展出面积就达到1839平方米,恒立伟业的墨尔本澳大利亚全能源展览会的展出面积为1188平方米,联华商汇的圣保罗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的展出面积为886平方米。
三、发展一批一级代理和独家代理项目
随着民营出展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力也不断加大,很多民营出展公司在一批国际知名的专业展上,获得了中国独家代理,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并积极与其他出展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培育市场,比如汽配、五金、轻工等行业。
领先的民营出展企业不但手握一批独家代理项目,还代理着国外大型展览公司的中国业务,比如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代理波兰凯尔采展览公司的全部项目,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代理巴西若因维利展览公司的全部项目等。
除此以外,民营外展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在国外举办中国主题展览,如恒立伟业国际展览公司xx年9月在波兰凯尔采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波兰(中国)家电、五金、卫浴展览会。展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展览公司的大力支持,凯尔采市长亲历现场,波兰当地报纸也大篇幅报道了该展会,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
四、新兴市场活跃
在抽样企业列举的195个规模以上展会中,有55个项目为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的展览,占据28%的比例,包括了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巴西圣保罗国际五金建材展览会、莫斯科俄罗斯汽配展等一系列热门展览。
民营出展企业的基本素质是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经济体,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是先立足一个或几个主行业,然后在保证主行业的同时,与其他展览公司开发的行业形成互补,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行业和新地区的展览,从而占有先机优势。根据调查反馈,南亚、土耳其等地也成为展览热门地区。也有企业专门做一个地区的展览,比如东盟、非洲……民营出展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果,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四节 民营出展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多,规模小
民营出展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规模偏小,实力有限。除了少数几家民营出展企业员工数超过100人,年组团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以外,大多数民营公司规模的偏小,甚至有的公司只有几个人组成,许多民营出展企业只限于本地区,虽有扩大之势,但是在一些行业大展上的组展规模仍然不敌国营公司。比如厦门市盈拓商务有限公司年出展总面积达到16500平方米,但是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企业。
二、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民营公司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市场化运作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比如在业务管理方面,许多民营展览公司的员工构成不合理,服务品质无法提高,许多公司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还停留在求生存的阶段,公司项目组从项目经理到其他成员,基本都是销售人员,甚至公司老板也在做销售。多数民营展览公司也没有展览专业的人才,国营或外资等大型企业往往能够依靠知名度吸引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而这是中小企业服务企及的。
据调查显示,民营出展公司最需要的提升的方面排名靠前的均是与业务相关的:项目拓展(选择比例20.2%),宣传推广(选择比例21%),渠道扩展(选择比例17.6%),其次是员工培训、团队文化、优化流程等,而且后几项的选择比例不高。可见,民营出展公司多数还停留在做业务阶段,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
三、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
在xx年金融危机之前,外展有几股市场力量,一个是国营单位,一个是外资公司,还有就是民营企业。xx年以后排序发生了新的变化,地方组织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另外就是外资展览公司的发展很快,开始大量组织企业参展;还有国营单位,最后才是民营企业。
目前外展行业竞争明显增加,生存压力很大,早期成立的公司资源更丰富,之后成立的企业,规范程度不高,生存空间变小,现在民营出展企业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拉斯维加斯汽配展的组团单位就高达60多家,既包括有报批权的长城展览、宁波贸促会、米奥兰特等,更多的是包括3210、北京励航、中杰城设等民营展览公司,长此以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将愈发明显。
四、出国展览审批制度门槛高
长期以来,我国外展业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根据现行的出国经贸展览审批办法,组展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说工商资质、经营能力、外事管理条件等。目前,民营展览公司、外商投资的一些展览公司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根据现行的国家规定,还不在贸促会受理出国办展项目的审批的范围之内。如何在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将民营企业展览公司和外资的展览公司纳入到全国经贸展览审批管理制度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国展览审批管理办法》在xx年做过一次修订,最大的改变就是取消了出国办展资格。从政策上和理论上来说,展览企业都被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对民营出展企业来说,门槛仍然太高。据中国贸促会介绍,目前国家将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设立为行政许可项目,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把组织出国办展作为外事活动来对待,对组展单位的外事审批条件作了一定规定,目前民营出展企业还无法达到申请出国办展项目的条件。
五、良莠不齐,缺乏沟通机制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民营展览企业多数各自为战,加之出国展览从业门槛低,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企业。比如广州地区外贸企业反映的“骗展”问题,参展商对展会一无所知,所了解的情况仅仅来自于展览公司提供的有冲击力、号召力十分强烈的招展广告和邀请函,企业到了国外才发现,展览公司承诺的展位大多子虚乌有,就这么掉入了陷阱。
第五节 关于民营出展企业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一、加快市场化步伐
建议加快我国展览业的市场化步伐,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从政策来讲,国家也在不断开放,但出展开放的步伐和整个市场的发展相比还较为滞后。比如可以成立出展行业组织,国家的管理部门可以列出具体的条件,划出准入门槛,对申请从事出展的企业进行资质认定,使每个企业都有机会能够公平加入;建立出展业的行业标准和诚信体系,通过专门部门统一对出展企业进行管理,公布和监督出展企业的发展等。
二、规范发展,资源共享
民营企业自身要从各自分隔的状态走出来,形成交流的平台和合作的机制。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诚信合作,开展项目、行业和公司为基础广泛融合,为出展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资讯、更有效的展览选择、更便利的展览服务,加强与主管机构的联系,有效促进出展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促进展览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民营出展企业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的外贸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民营出展企业先天资源不足,又往往缺乏业务和管理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不断加强培训和业务管理,加强企业自律。在国外,坚持一切以国家为重,维护中国企业的总体利益,在国内要以展览业的大局为重,维护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出展业健康、快速发展,希望我国政府尽快研究制定民营出展企业管理办法,加快发展,构建中国会展业的新格局。
第5篇 关于《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的反馈
关于《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的反馈 济源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 市政协:我局收到《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后,班子成员高度重视,*委**、局长和正新同志专门主持召开了副科级以上干*会议,对该报告进行认真研究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报告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篇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近些年来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高屋建瓴、切合实际地对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眼界高远,思路清晰,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我们对政协同志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大家也对报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汇报如下,以供参考。
1、应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企业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深化股权结构改革,主动走出去参与兼并、重组和改造,促进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向着产权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瞄准全球500强企业、大型中央企业和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他们的项目落户济源,不断促进济源的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
2、招商引资工作应有针对性。通过"招商选资"调整投资结构,大力推行"绿色招商"和"补链引资",注重引进项目的内涵,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对用地多、污染大的项目要舍得放弃,争取以较少资源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积聚高知识专业人才,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应改变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既"搭台"又"唱主角"的状况。要出台更优惠的投资政策,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4、工业在我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市财政每年用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却很少,中小企业信保中心的担保资金严重不足,加之银行信贷政策紧缩,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找到融资的有效渠道,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应建议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工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以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外来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5、应建议政府加强工业经济管理职能。我局现承担着监测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调节工业经济日常运行,指导大中小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发展和规划,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等多项任务,但机构改革后,我局不仅人员、职能大大削减,而且部分职能没有理顺,这些都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6、对于结构如何调、产业链如何拉、发展"瓶颈"如何解决等问题应再研究、再思考。 xx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6篇 2018年最新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000字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第7篇 牧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企业定期进行定时的调查,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的很多问题,方便决策者更好的改进企业生产中的问题,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牧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了进一步摸清_____企业牧业家底,加快_____企业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牧业在增加企业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_____乡_____牧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企业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乡*委、乡政府依据_____企业山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富民”战略,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乡牧业实现了养殖规模由小到大、养殖方式由传统到现代、养殖效益由低到高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调查的情况看,_____企业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牧业投入不断加大。2011年以来,_____企业共争取到上级财政对牧业的资金支持接近180万元,有力促进了现代牧业的发展。同时,_____企业财政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等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政府的扶持政策带动了民间投资牧业高潮,仅2013年,全乡投资牧业的民间资金超过1500万元。
二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全乡建成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29个,其中猪场4个、万只鸡场1个,猪、牛、羊、禽的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了75%、48%、40%和93%。
三是牧业生产指标大幅提高。2013年,全乡牧业产值达1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
四是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采取龙头带动、会员合作、市场联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龙头成员建立畜牧合作组织。目前,全乡已形成各类畜牧合作组织30个,会员340名。这些组织已成为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有效提高了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规范化程度。
二、_____企业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策引导,高度重视牧业。一是乡政府在每年年初与各村签定《牧业目标责任书》,把发展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硬性指标,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兑现奖惩。二是依靠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扶持牧业发展,如2013年_____县出台了《关于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有力促进了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模化建场,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为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_____企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在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环境保护、品种改良、畜产品销售以及税收等方面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强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全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9个,形成以河坝、甘岔等村为主的优质羊肉生产基地,以新塬村为主的优质生态鸡生产基地,牧业团块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科技化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为加快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的转变,_____企业2013年共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技术专家共接待技术咨询人员100人次,现场指导30人次;新建青贮池0.2万立方米。
(四)生态化养殖,提高畜产品质量。_____企业把畜牧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为解决养殖户污染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快畜禽环保、卫生栏圈的改造,建立生态家园,规范了畜禽生产行为,保护了环境,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_____企业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牧业规避风险能力差。市场和疫病是牧业面临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针对牧业的保险业务还未有效开展,牧业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牧业面临“三难”。一是用地难。现代牧业发展要求实现“三进三退”,即“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而发展规模养殖需要大量土地,_____企业除了基本农田,能用于发展养殖业的土地较少,牧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发展。二是融资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资金投入较大,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目前贷款发放门槛较高,担保、抵押程序严格,企业融资难,不少养殖企业严重缺乏发展资金。三是治污难。部分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三)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由于畜产品生产链条长、环节多,监管难度大,致使监管容易出现漏洞,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四)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不强,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四、加快_____企业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牧业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牧业保险制度,探索和推进政策性牧业保险。强化动物疫情测报和管理机制,建立快速疫情测报体系,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能力,完善动物疫病诊断网络。
(二)优化牧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用地进行规划调整,破解用地瓶颈,使其符合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两集中”建设规划,并加强规划管理。二是在充分落实好现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出一些针对性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牧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对畜牧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三是对新建养殖场,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逐步减少污染。
(三)建立牧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健全监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快无公害认证步伐,提升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水平,严格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8篇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2006年,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莲山 课件 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75%;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xx.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23%;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02%;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 、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应已形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
五、乡镇企业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
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六、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莲山 课件
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使连片乡镇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51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