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我市客运市场调查报告
道路客运市场经过九十年代初的放开和九十年代末的调控,直到本世纪初道路客运实行资质管理以来,现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道路客运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发展、大创新的变革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道路客运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道路客运市场管理如何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加以推进、加以规范,就当前我市客运市场出现的问题谈谈浅见。
一、道路客运市场近几年来发展的状况
(一)运力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由于近几年来加大了运力投入力度和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使得乡村形成的运力增长迅猛势头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公路客运线路辐射范围继续扩展。我市公路客运线路近年来增长较快,省际班线现已开通广东、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安徵、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上海,市际客运线路已开通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扬州、徐州、连云港、宿迁、泰州、盐城,县际乡镇班线开通了吴城、宋集、老张集、五里、渔沟、古寨等乡镇。
(三)客运车辆更新步伐较快。由于近几年对道路客运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为了达到相应规模:一是采取了兼并重组的措施,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新车系数。二是形成了高、中、普多层次运力结构。
(四)运输经营组织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相继出台,中、短途客运线路实行公司化经营已渐成雏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力与运量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通过近两个月对几条客运线路的出站客流抽样调查以及每日的客运班线实载率统计,营运客运车辆实载率偏低,部分班线(承包班车)的经济效益较差。
(二)客运线路布局不合理。重复线路加剧了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出于利益驱动,相同班线,重复里程过长线路之间,相互恶性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相互刹价,争抢客源,恶性竞争,矛盾较为突出。
(三)车辆产权不清晰,挂靠经营现象普遍。大多数企业采取全额融资的方式由经营业主出资购车,或采取“单车租赁经营”的方式,实行全额风险抵押的单车承包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实质上是经营权的变相转让或转卖,为彻底实行公司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不相符,从而产生很多弊端:一是企业不经过市场调查盲目申请开行班线;二是造成“炒买(卖)”线路牌现象;三是企业与车主之间由于产权不清晰,而造成纠纷不断。
(四)站点不适应车辆发展需要,站运双方矛盾日益凸显。车站在班次安排上又不尽合理,矛盾时有发生。按照“车进站,人归点”的管理原则,客运班线的车辆必须签订进站协议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因此站方拥有着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和强制经营的权力。而对车主而言,其“受制性”极大,导致其私自在外发班,私改发班时间。
(五)在乡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建设与探索中,公路建设只建不管,也不配套,只修路,而安全设施,管养机制等问题并未落实。只修不养的现象较为突出,安全实施、设备滞后未及时的落实。
(六)非法营运的车辆大量存在对道路客运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十分突出。
三、形成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和法制原因。在过去公路通行能力差,运输效率很低,只能靠增加运力供给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历史背景下,在90年代后期,交通部门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率先将公路客运市场向社会开放。提出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有江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导向,推动了公路客运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乘车难”的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过多注重了运力的发展,忽略了市场结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改善。近十年来,随着公路通行条件的巨大变化和运输工具的不断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加上汽车租赁公司、私家车和“黑车”客运的冲击,使客运市场各种矛盾加剧,特别是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尤为突出。公路客运市场管理法规建设滞后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约束道路客运市场和行政行为不能到位的重要因素。
(二)规划和管理原因。首先是行业发展没有规划。客运目前仍是计划性和政府干预性较强的行业。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线路布局、运力调控等没有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运输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我们在工作上缺乏超前研究,指导上缺乏前瞻性。以致底子不清、信息不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工作被动局面,在行政审批班线时没有适时广泛的组织更多的人才、物力进行调研。
四、几点对策和思考
(一)解决好客运线路布局和运力调控问题。首先要打破客运线路经营的“终身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已达到车辆报废年限后根据市场的供需状况确定是否更新运力。对已开行的线路在车辆到期后,要分别采取“调、并、压、停”的方法重新调整和审批。其次,要建立 长效机制,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把关严、审批准。要建立健全客运线路统计、整理制度。对客运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要控制线路之间重复里程的长度或比例。合理确定省际、县际班线起讫点之间重复里程的控制数。最后是在加强运力调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春节和节假日客流高峰而产生运力紧张的问题,建议准备重要运输机动运力,以备及时之需。
(二)实行公司化经营,解决好挂靠经营的问题。挂靠经营的问题,涉及面太广,尤其涉及到稳定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分步实施,逐步纠正思路,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彻底解决,并实行公司化经营。首先逐步解决车辆产权清晰的问题,不能急于要求企业实行“公车公营”。其次要为解决挂靠经营,创造好的经营环境,对现有客运班线分步进行线路改造。目前已经尝试进行了几条线路的改造,总体效果是利大于弊,但未取得最佳效果,经验仍不成熟。现在仍然可在矛盾较多或原有车辆到期的线路上进行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再全面推广。
(三)解决好车头向下,发展农村客运的问题。首先是要制定好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将农村客运的发展纳于企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乡镇客运市场现状,虽然没有形成成熟的农村客运市场,但是开行的班线已覆盖或途径行政村的线路较多,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结构,目前正在规划未来5年农村客运发展方向,根据实际实行大的片区联营模式。制定规划必须注意避免与已开行线路之间的矛盾。其次是要努力做到农村客运公交化。站点设施要简易、方便、实用。起讫点始发站可设置公交式的停车、候车棚或小规模的简易站场、站房,沿途各行政村可设立候车点或招呼站,切忌“一阵风”式地建设不切实际的乡镇等级汽车站场。根据农村客运的客流特点,制定首未班及趟次间隔时间,同时开通周未车,赶集车、学生车。要切实降低经营成本,购置适应农村道路状况、越野性能好的经济适用性客运车辆,积极争取其它扶植政策,调整和制定适合农村客运的低票价政策,让农民兄弟乘上“经济车”。
(四)解决好站运双方矛盾和市场秩序问题。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市场手段,加强对站运双方的监管,协调好站运双方的矛盾。一是在车站内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车站在站内可以考虑分车辆档次,分企业品牌设立售票窗口服务,方便广大市民选择乘坐车型及车次,以增强市场活力,有序竞争,优胜劣汰;二是引导和督促站运双方改变过去由车站定班定点的做法,建立车站民主管理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站运双方组成的自律组织,由站运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好班次时间,并监督执行;三是督促车站尽快增加服务项目,努力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
(五)要不断加强对客运市场的现场执法力度,重点取缔非法设立的停靠站点,打击非法营运的“黑车”,严厉查处坑、宰、甩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非法营运”人人唾弃的社会共识,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达到从事违法经营的人员主动放弃违法经营的目的。
第2篇 调查实习报告:谁将是客运市场的大哥?(1)
通过实习,调查分析,我了解到了我国目前客运体系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客运现状
1.1当前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现状
的航空网已覆盖全国近3xxxx大中城市,航空公司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自治区中长途旅客发送量民航约占25,铁路约占73,公路仅为2。运输收入航空基本达到铁路的一半,并呈缓慢攀升之势。
1.2航空、铁路运输市场客源主体
旅客选择运输方式是据个人经济能力及社会层次而决定。自治区中长途旅客划分为两大阵营:乘坐飞机的旅客大部分是具有中高收入、较高的知识结构且机票可以报销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及商业人员,而收入微薄、知识水平不高、自己花钱旅行的工人、农民则成为铁路运输客流的主体。
2铁路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2.1从宏观环境上看,与民航相比较,铁路客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长途旅客运输主体的地位与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兰新铁路是自治区联系内地的首选交通通道,但和民航、公路相比,近年来国家、铁道部投入建设、改建资金与其所处地位不相匹配。铁路运输能力相对不足,突出表现在客运高峰期有流无车,铁路设备陈旧落后,铁路运行速度远不如内地。
落后的营销机制与铁路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一是营销体系还未建立,虽然许多单位设置了营销机构,但大部分职能虚化,难以承担营销责任;二是营销部门与铁路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紧密;三是激励约束措施不力,职工收入与营销业绩相脱节,营销责任落实不到位。
人员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许多铁路职工没有危机感和市场意识,办事敷衍拖拉,态度冷淡,服务质量意识差,实际情况成为铁路走向市场的重要障碍。
2.2从微观环境上看,铁路与民航在旅客运输市场竞争中的焦点
2.2.1票价高低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首要前提
抵达同一目的地,飞机票价明显高出火车卧铺票价3~5倍,高出硬座票价6—10倍。调查中几乎所有旅客回答如果飞机票价高出火车票价格不是太多,那么出行首选是乘坐飞机。因为乘飞机不仅速度快,也是身份地位的体现。
2.2.2速度快慢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必要条件
飞机运行速度与铁路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速度并不是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决定因素。调查旅客消费动机,结果显示:有50的旅客乘机出行的目的是出差,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旅客公务在身,急于赶时间,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而在对铁路旅客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7的旅客出行目的为探亲、返乡;其次为经商,约占22;出差旅客只占15;旅行、其它各占8。调查旅客出行需求,排序依次为:买票方便、候车(机)时间短、安全正点。在选择乘坐飞机直接原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75的旅客回答为速度快捷。
2.2.3服务质量好坏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
广大旅客已不再满足于能顺利、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更要求旅途中有一个舒适、便利、温馨的服务环境。铁路部门虽然软硬件条件不如民航,在服务工作方面和民航相比离旅客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仍有86的旅客认为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方面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2.4安全系数大小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3篇 市场调查实习报告:谁将是客运市场的大哥
通过实习,调查分析,我了解到了我国目前客运体系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客运现状
1.1当前中长途旅客运输市场现状
的航空网已覆盖全国近3xxxx大中城市,航空公司旅客发送量逐年递增。自治区中长途旅客发送量民航约占25,铁路约占73,公路仅为2。运输收入航空基本达到铁路的一半,并呈缓慢攀升之势。?
1.2航空、铁路运输市场客源主体
旅客选择运输方式是据个人经济能力及社会层次而决定。自治区中长途旅客划分为两大阵营:乘坐飞机的旅客大部分是具有中高收入、较高的知识结构且机票可以报销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及商业人员,而收入微薄、知识水平不高、自己花钱旅行的工人、农民则成为铁路运输客流的主体。
2铁路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2.1从宏观环境上看,与民航相比较,铁路客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长途旅客运输主体的地位与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兰新铁路是自治区联系内地的首选交通通道,但和民航、公路相比,近年来国家、铁道部投入建设、改建资金与其所处地位不相匹配。铁路运输能力相对不足,突出表现在客运高峰期有流无车,铁路设备陈旧落后,铁路运行速度远不如内地。
落后的营销机制与铁路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一是营销体系还未建立,虽然许多单位设置了营销机构,但大部分职能虚化,难以承担营销责任;二是营销部门与铁路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紧密;三是激励约束措施不力,职工收入与营销业绩相脱节,营销责任落实不到位。
人员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许多铁路职工没有危机感和市场意识,办事敷衍拖拉,态度冷淡,服务质量意识差,实际情况成为铁路走向市场的重要障碍。
2.2从微观环境上看,铁路与民航在旅客运输市场竞争中的焦点
2.2.1票价高低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首要前提
抵达同一目的地,飞机票价明显高出火车卧铺票价3~5倍,高出硬座票价6—10倍。调查中几乎所有旅客回答如果飞机票价高出火车票价格不是太多,那么出行首选是乘坐飞机。因为乘飞机不仅速度快,也是身份地位的体现。
2.2.2速度快慢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必要条件
飞机运行速度与铁路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速度并不是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决定因素。调查旅客消费动机,结果显示:有50的旅客乘机出行的目的是出差,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旅客公务在身,急于赶时间,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而在对铁路旅客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7的旅客出行目的为探亲、返乡;其次为经商,约占22;出差旅客只占15;旅行、其它各占8。调查旅客出行需求,排序依次为:买票方便、候车(机)时间短、安全正点。在选择乘坐飞机直接原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75的旅客回答为速度快捷。
2.2.3服务质量好坏是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
广大旅客已不再满足于能顺利、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更要求旅途中有一个舒适、便利、温馨的服务环境。铁路部门虽然软硬件条件不如民航,在服务工作方面和民航相比离旅客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仍有86的旅客认为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方面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74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