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社会福利院社会化养老工作报告
尊敬的省发改委 :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来到我们 社会福利院视察工作。在此,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我院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一、 社会福利院基本情况
社会(儿童)福利院系省二级福利院,成立于1957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公共服务单位为目标,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城镇五保供养、社会有偿代养、特殊儿童教育、医疗康复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目前,全院占地面积近79.5亩,建筑面积xx0平方米,拥有职工205人,各类服务对象769人。
我院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 年 首批民生工程。中心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2622.3平方米,总造价470万元,床位数60张。分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区、孤残儿童养护区,生活、医务、康复区,教育培训区和行政办公区5个区域,将基本满足辖区内城镇“三无”人员养护、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需求,并为孤残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供指导、走访、技术培训等服务。
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 第四、五、六、七、八届“文明单位”。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我院正积极贯彻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努力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和休养人员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真正把她建设成为广大老年朋友和孤残儿童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社会化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托老服务,当时仅仅是探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老龄化也在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提高等态势( 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6.5万人(城镇1.5万人,乡村5万人,空巢老人1.95万人),占总人口17%。面对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老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于xx年开始建设市老年公寓。目前,全寓入住代养老人397人(总床位460张),其中自理老人159人,半自理老人91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84人,痴呆老人63人;代养人员平均年龄73.5岁。公寓启用以来,共为本市及省内外提供托老等有偿服务达3200余人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合理定位。现在在老年公寓代养的老年人群主要分 类,一是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造成空巢老人实际困难的;二是离退休人员有个人收入的;三是 。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的需求,我们在物价、审计事务所等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的原则,结合实际按护理级别制定了老区、新区和特别护理区收费标准,目的是让老年人住的起。所有入住人员的各项信息全部在我院一站式服务大厅录入数据库管理。
(二)满足老年人需求,全面开展住养、医疗康复、文体休闲等多项服务。一是营造温馨、舒适环境。老年公寓在建寓之初就按照“环境要优美、空气要清新、设施要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公寓进行了美化绿化和改造装修,从墙面、灯光颜色搭配、老人扶手、失智老人专用床、防滑地板、专用浴室和洗浴椅等,小到温薪提示语和休闲角落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安全性,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家”的环境。我院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9000m2,楼房四周植物葱绿,处处生机盎然,老人在这里不会迷路和感到迷茫,自由安排每天的生活。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护理和安全培训。我院经常开展日常护理、不同病症急救措施以及防火、防盗安全的培训活动。要求各班组职工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理论或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活动,做好学习记录。定期邀请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医院急救室医师、消防大队官兵为护理员开展预防保健和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预防甲型h1n1流感、老年人突发病症以及各种安全急救常识。每位老人的房间都设有无线寻呼系统,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特别护理的房间实行24小时轮班监护,每天夜里都要巡查,确保无安全事故。三是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我院每周在多功能厅播放各类题材的电影,利用广播播放黄梅戏、越剧、京剧花鼓戏等戏曲及红色经典歌曲等,组织院民观看收听。各级文联和社会组织经常到我院开展 “送欢乐 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除夕、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院都要为五保老人和代养老人举行演出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我院还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演讲歌唱比赛、消防知识问答的形式,开展一些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的职工娱乐活动和群众文化健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热情。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费标准偏低。我市老年公寓实行的是“低偿服务,保本经营”,目前的代养收费标准太低,最低服务级别的收费仅为每月420元,特级护理标准为每月720元。按照目前的市场消费水平和工资水平,这个标准难以促进公寓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服务设施的改善。
(二)床位紧张,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去年8月前我们老年公寓所有床位入住已满,到目前为止,前来公寓预约登记的人员已达360余人。为缓解生活不能自理特别服务对象的需求,我院想方设法筹资100余万元改扩建颐寿楼特别服务新区,新增床位96张。但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入住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新增床位。鉴于此,我们计划以社会(儿童)福利院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投入500余万元建设老年公寓第二期工程。在两级民政局及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专家制定了《 老年公寓扩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国投资金。目前,通过省、部的协调,已安排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县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市发改委已将我院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项目,作为省备选项目上报省发改委寻求支持。
(三)编制偏少,自聘人员工资发放压力大。目前,我院事业编制13人,仅占全院全体职工的6%,其余均为自聘人员,工资由我院发放,xx年这方面的支出突破 万元,全部由我院自筹,压力很大。
各位领导,以上汇报如无不妥,请指正。
第2篇 寒假走进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寒假走进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两篇,欢迎阅读参考!
走进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一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某某社会福利院进行“关爱孤儿,助人为乐”活动。接待我们的是一个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小伙,觉得他全身都是温暖的光芒,和蔼可亲!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
他把我们带到小朋友们的地方,说实话,刚进去还是有点惊到,虽然早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的我,手足无措,呆呆地站在门口,手足无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感觉全是多余。反倒是朱琳,潇洒地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我也依葫芦画瓢,呆头呆脑地说了句:“小朋友好,嘿嘿!”天知道我有多傻。
刚开始有什么都帮不了的无力感,和他们一起看喜羊羊。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窘迫,要我们给他们发小馒头,可句是一袋小馒头,顿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一个个小手,从我手里小心的拿过去,没拿到的只是充满渴望的眼神望着我。
我发现一个第一眼就喜欢的宝宝。萌萌的。他是一个爱笑的男孩,你走过去,他就笑。后来我问老师,她说他只知道笑和吃。看见人就笑,我喜欢爱笑的也喜欢萌萌的,他应该是我最偏爱的一个吧。看着他的笑,就觉得心疼,也许什么都不懂才会有如此纯真美丽的笑容,可他的笑容背后,会有难过吗?我一直坚信,爱笑的人运气应该不会太差。可惜的是,他们解散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他,找遍了我能去的地方,还是未看见他小小的身影,就连他们吃饭时,我都没有再看到他。
有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她长得都是满脸微笑的模样,看到的时候,她在一个有婴儿的房间里要宝宝,煞是喜欢。我走过去,她伸出她肉嘟嘟小手,牵得我好紧。另一只手摇着宝宝。她吃饭的时候,看见我,笑得超开心,举起小碗,还是有些腼腆。腼腆尔内向的姑娘,面对喜欢的想要去争取,可面对其他的人群,还是缩在角落里,默默的看着,像及了有时候的自己。不喜欢争抢,自己默默的,不喜欢大群人,做好自己的事。
那四个月大的宝宝,我逗她,她把没一颗牙的牙龈给我看。我出去一会儿后再回来,她就一直打饱嗝,喝多了牛奶。
有一个老喜欢扯着我乱跑的小男孩,喜欢扯我的手表。我一说好疼诶,他就松手,继续乱跑。
有一个老喜欢装老成的,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我说狗,他就扯着你一直说他喜欢狗,电视里演乌龟,他就告诉我乌龟小时候是红眼睛,长大了是黑眼睛,说实话我不知道。炯炯而谈的样子,只把你忽悠。他答应我和我练羽毛球,哈哈。
有一个真老成,他叫罗林峰。当其他人都向后望是,我坐在他后面他都不理我。后来他告诉小日日写他的名字,期初,他用手比划,我点头示意我懂了,他却坚持要用笔写。好吧。我告诉他他和我奶奶一个姓,我问他知道奶奶是什么意思吗?他说不知道。心疼,看着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扯出一个牵强的笑容。他非常好学,喜欢读书。但似乎我把他教坏了,我告诉他说逗比小青年。小日日解释说,我是苏逗比,逗比就长我这样,因为是我首先告诉他这个词的所以他就叫罗逗比。听后,他双手紧按耳朵,嘴里哇哇叫着:“啊,太难听了!真难听!”左手扶额,45度角仰望天花板,仰天长啸,一副怎么可以这么有这么丑的名字的模样。小日日唱歌,他的反应更强烈,开始的时候一副欲死不能,欲生不得的表情,再过两秒,也许是本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心态,直接跪下求她,还差点磕下头:你别唱了,好不好?悲切之情,溢于言表,难以掩饰。得提一下另一个小姑娘,本来她死死的拉着小日日,毫无挣脱之力,微笑的望着她,小日日唱了一句,她就低下头,缓缓松开手。我得为小日日说句公道话,其实她唱得挺好的,只是听的人有点难受。他吃饭去的时候,对我们说:“姐姐,你们不要先走,等我吃完饭。”下午6点,我们要准备回去了。小木木写的时候,他说了句,姐姐你好漂亮啊!走出门的时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直接告白:姐姐,我好喜欢你啊!
最逗的是装老成的和老成的找我和小木木要qq,电话和地址,还要写的一模一样。
最感动的是,我问他们“你们喜欢我吗?”真诚而爽快的答道“喜欢”。
最心疼的是,他们眨着眼睛小心翼翼的问我们'你们明天还会来吗?”还认真的要我写下时间。
再见,小天使们。我们明天还会来的。
我不想说他们是脑瘫,他们依然真诚善良而美好,他们不应该被歧视,不应该因为先天的正常而持一种优越感。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一个眼神或举动对他们有多大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而不是遗弃。他们的单纯影响着我,也传递给我纯真的快乐。天才与他们只有一线之隔,他们只是因为受到上帝格外的偏爱,而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以前,有个朋友对我说:感觉社会好冷漠,全是负能量。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还没进入社会,不好妄自评论,不懂其中的纷杂。可是正能量依然是满满的,如果你更多的关注社会的正能量,你也会是一个满满温暖且正能量的人。刘同说:你要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虽然变得现实是你自己选择,我们无权妄自评论,但你同时会失去很多美好。
“助人为乐”虽然从小听到大,可却未真正理解过,最近才感受到。
谢谢他们让我有种满满的被需要感。
大家都是棒棒的,一起加油!
世界以痛吻你,你要回报以歌!
走进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二
实践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3篇 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w w w . f w s i r .c o m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4篇 福利院社会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xx年6月8日-----xxxx年6月21日
实习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习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习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习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第5篇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福利院实习报告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要想让残疾少年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xx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xx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xx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时寻求接纳,在相互接纳中承担责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 '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
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病、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xx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xx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五: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那时侯我们理解到社会工作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第四,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面对他们突发的情绪转变、不愿对我们说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时,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这样问题不会恶化,许多小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化解。然而,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 '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这是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种求生本能。
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一天,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
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经过了解,他们中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因为相同原因不爱说话。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决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从他们为难的神色中,我知道这是事实。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 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没有。'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下雨更加不允许在外面。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我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们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们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大胆设想,下一周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答案,这是作业。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美丽的,比如唱歌、画画、学古筝、厨师等。更主要的是,许多人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意识,至少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独立的人。
3:'半隔离'状态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处于'心理无依'的状态。
他们每人都有用作业本自制的通讯录,上面有:姓名、地址、电话三栏。我们要逐一填写。他们会说出一些陌生的名字,问我们是否认识,那些都是曾经去看望过他们的大学生。难为他们还那么'念念不忘'.女孩小昕,经常让我们带信给我们学校的一个女生,还会送漂亮地风铃给她(他们一个月只有10元零花钱,这些钱要用来没生活用品,买一件新衣服意味着省吃俭用几个月,那个风铃是别人送她的)。后来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问她啊?'她说:'是啊,因为我写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给我回信了。'
只要有电话响起,教室里就会出活跃起来。离电话最近的人跑慢一点,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谁的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他们都自觉地保持安静,是谁的电话,谁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幸福接听。谈话的内容大家共享的,原来他们的快乐来地那么简单!
(四)开展残疾少年社会工作的构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 '正常社会'的一分子。他们也在'我是残疾人'的自我认知下,躲避着外面的世界。这种成长环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会使之支离破碎,个人的才智也会在废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适应环境。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1.童话--安置心灵之家的'宅基'
小时侯,童话的缺席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它扼杀了孩子没有负担的期望,也关闭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维来创造世界的窗口,那样的童年往往残疾。以后的补偿最多是借尸还魂式的徒劳,终不得精髓。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我们也挑合适的童话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
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明确地一帮一或一帮几--小屋的基本'架构'
生活在公共环境中,心灵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们通过某种拥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独有的私有财产。我们根据文化程度,把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五、六、日,分别去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小组,为他们上课、解答问题等。当其中个体有问题时,我们就进行单独谈话。我们经常问他们一些漂亮饰物和照片的来历,他们就自豪地介绍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忆与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经历。爽朗的笑声溶解为灿烂面孔的旁白,那种神态驰骋球场的体育健儿拿着奖杯奔向球迷。这时他们会感到有人是专门为他们而去的。
3.赞美和鼓励--进入小屋的'门'
如果说可爱的赞美字眼对一个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个人的人生之始尤为重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发辫、条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维等进行赞美,以此 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当我们要求他们写日记、保持安静、不打架时往往以奖励为借口,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每次许诺之后,我们都在同学中收集适合的衣物带过去。
4.以宽容和教育做保证的自由犯错的空间--小屋的'床'
成长意味着犯错,成长渴求着自由与宽容。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嫁接一些、舍弃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分给小伙伴的食物拒为己有、把作业做的乱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这个年龄段做错事后,还蛮横地摔门而去,而每次妈妈都会默默地做好我喜欢的饭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个人犯一次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一次也不肯原谅他。理请自己的头绪以后,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的庆幸的是他们很听话。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没有建好也可暂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与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说童话给了孩子们自由幻想的空间,那么我们该为小屋装上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与失望。他们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争取童话唤醒的梦想;即使我们满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绝的空间里慢慢融入现实。
6集体的监督与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发的助人活动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自觉性的养成,离不开初始阶段集体的监督与鼓励。我们该有这么一种集体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诞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将会受益无穷。
(五)实习实录
第一:他们的在乎让我惭愧
我们的实习受到少年、院领导的热情接待和真诚配合。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
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说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
实习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同伴在他们中一部分人中作了一个小实验。即让他们写下自己最舍不得的六个人,在一一删除之后留下一个人。我们想通过这种方法,粗略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渴望。结果,出现每条纸上都写着伙伴的名字,其中三张纸上有我和同伴的名字。后来那些纸被我带回来了。其实,我们有什么资格 出现在那些纸上呢?我们是去实习的,我们做的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啊!
第6篇 2023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社会福利院义务工作
社会实践参与者:我和同学
社会实践时间:xx年x月9日—xx年x月15日
社会实践地点:资阳市社会福利院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之前总会在电视上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每看到,总会有太多的照片和瞬间充斥着我的大脑,就在 x月 9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那里做七天的义工,也算是为那些不幸的孩子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走进福利院,就看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活动,他们天真无邪的笑着,享受着童年应有的快乐。看到我们进来,他们欢呼雀跃,仿佛像是在欢迎与自己阔别已久的朋友一样热情,这时,听到了喇叭里放着《感恩的心》,不免觉得有些心酸。随后,便参观了他们的起居室,虽然说房间不大,但可以感觉到家的温暖,洗漱用品,褥子都整齐地摆放着。简单的参观后,我们便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工作的任务很少,就是帮助整理些东西,教他们画画写,陪他们做做游戏。之后的六天里,虽然义务工作的项目在不断重复着,但每天收获的感动却不尽相同。
有的孩子因患有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在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分明可以听到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屈的真实写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不过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们之间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人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中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
在这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我的眼睛不止一次的湿润,因为他们在用超乎我们想象的毅力生活着。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启发我。或许我只是他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却为我的生命点亮了一盏灯。和他们相比,我们在父母与老师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活学习着,但那我们却丝毫不懂得珍惜。在安逸的生活中失去奋斗的意志,在优越的条件下莫名的抱怨些什么,在困难面前懦弱的躲避……我想这样一次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将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让我在漫漫人生路中可以与乐观为伴,与坚强同行。
令人欣慰的是,来到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不分职业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收入多少都怀着一颗关怀之心来呵护这些不幸的孩子。他们还在工作之余号召身边的人捐款捐物,筹集善款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福利院的硬件设施等等。当这些好心人提着那些有用的东西走进福利院大门时,当他们用手轻轻拍拍孩子们的头时,当孩子们领到糖果时,那些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感到了人间大爱。这些可怜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家庭与父母,但是却得到了来自整个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或许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整个福利院充满着爱,但在一些孩子的心灵中难免存在着尚未治愈的创伤。毕竟,从一出生就辗转的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手中,或者因为身体残疾而造成的自卑心理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会表现出惧怕,会不愿与人交流,只想一个人静静的躲在角落里发呆。介于这种情况,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 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可以亲自到福利院来,因为比起简单的物质上的捐助,那些孩子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陪伴与鼓舞。
2.媒体应发挥舆论价值导向作用,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孤儿的这项事业中。
3. 政府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严惩那些拐卖未成年儿童的犯罪分子,以此来减少因与父母失散而成为孤儿的孩子数量。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时给予孤儿医疗服务,帮助治愈孤儿内心以及身体上的创伤。
2022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2)
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一张青涩的脸庞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敲开了大学的校门。这一年的时光里,不知何时,我们褪去了学弟学妹的无知,担起了学长学姐的称呼。来不及追忆大一的似水年华,来不及品读大一的青涩无知,我们一头钻进了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就如这难遇的酷热夏季悄然到来。
经过细密的前期安排联系,七月六号,我们同青年志愿者队伍经过辗转乘车、步行,来到了福利院。今天正巧赶上省里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访,我们同其一同参观了小朋友们平时的活动场所:厨房间、发泄室、心理室、阅读室……由此可见小朋友们的活动颇丰。
因福利院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人数并不多,仅是两位。但是我们并没有懈怠,打起十万分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始讲课。其中一个小朋友天生聋哑,我们通过手势与文进行交流沟通,通过阅读电脑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够切实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另一个小朋友叫王强,曾是兔唇,经过治疗,已渐好转,很是活泼开朗地参加进活动中来。不时他们小伙伴俩还会通过手语和文进行讨论沟通。我们队友们一同向他们讲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识,普及科学知识,最后的知识问答更是让他们兴奋激昂,积极踊跃地举手抢答。作为奖励,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小礼品送给他们,灿烂的微笑甚是可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小朋友们学到了反邪教的常识,我们也收获到了快乐。
活动结尾,与福利院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具体情况,聋哑小朋友会被送进特殊学校,在书法与认方面会有所侧重。福利院的小朋友与在14岁之前都可以通过相关合法途径进行领养。至于教育学习,只要愿意,福利院会供他们上至大学。来福利院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质量不高,会导致小朋友的一些错误思想与行为。同时由于平时的志愿活动太多,小朋友们也有些许厌倦,参与度时常不高。
活动中与两位小朋友的接触中,队友们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钟爱手机电脑灯电子产品,只要看到手机就会喊着抢着要,所带的礼品被看见了就会主动上前来拿等一系列问题。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然需要我们社会大集体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健全家庭的我们拥有健康完好身体的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适度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去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关爱他们。正如我们会自然地俯下身子去与小朋友对话,沟通中正是需要心灵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让,不是因为年龄、遭遇、家庭的差距而无原则地迁就。在他们犯错时,依旧应该被严厉地指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对他们负责。
福利院、志愿者、整个社会应该教导他们以健全的人格、足够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精神空虚、思想偏激、对社会悲观消极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蛊惑利用,才能远离邪教,才能让曾经不幸的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2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3)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
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
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
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
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
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
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
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
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
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
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
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
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
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
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
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第二
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
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
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
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
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
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
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
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
。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
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
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
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
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
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
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
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
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
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
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
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
,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
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
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
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
分析。
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
,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
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
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
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
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2022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4)
年月日,我实践服务协会组织下辖的六个部门总计100余名成员参加市第一福利院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
在事先就已经与该单位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早上九点,我协会的与会队员全部集合完毕,在相应负责人的组织下,队伍以整齐队列开赴目的地,九点半左右,到达福利院。简单进行布置任务后,队员们迅速展开工作。
我协会的志愿者队员们,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帮助下,一部分负责打扫福利院的卫生,一部分则主动与老人交流,照顾老人。由于全体成员的认真努力,上午的志愿者义工活动圆满结束。有的福利院老人迅速与志愿者们成为了朋友,有的老人在队员离开的时候拉着队员们的手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福利院的相关领导同志对我们此次义工活动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并代表福利院,向所有参加义工活动的志愿者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活动,还引起了《日报》的关注。
在整个活动期间,实践服务协会的志愿者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奉献精神。在队伍往返学校与目的地的过程中,我实践服务协会队员们始终保持良好的警容风貌,并且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警务管理规定的要求着装。就连路上的行人,都不禁驻足欣赏我警校大学生的风采。
此次活动,其主力军为09级新成员,在活动期间,09级的新人们继续秉承实践服务协会一贯的传统。发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充分表现了自己无私的爱心,也向人们展示了09级新成员的优秀风采,我们欣喜的看到,09级新人这批实践协会的新力量,正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向我们走来。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体现了作为实践服务协会成员应有的风采。有理由相信,这支实践协会未来的骨干们,定将与他们的前辈一道,引领实践服务协会,不断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7篇 大学生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社会的思考,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小组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福利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小组参加该活动的17名同学在深大北门地铁站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南山福利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南山福利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墙壁、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夸赞我们深圳大学的学生真不错!听到这样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五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
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___提出的“八荣八耻”,领悟其中的精神,坚决抵制这些不良的思想。
此次南山福利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作为深圳大学的学生的良好素质。
第三,我们17名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微小。试想,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墙壁都擦得一尘不染,把楼道的垃圾全部清扫,把每间屋子的地都擦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17名同学通过团结合作就做到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我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个人的无尽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让我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发挥出了它的价值,完成了知识的真正使命,我们才能修补自身知识的欠缺!责任和使命不仅使我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最后,总结这次南山福利院公益劳动的社会实践,我觉得,虽然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虽然我们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用金钱来衡量,但其对我们的影响和锻炼是难以计数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又是巨大的。它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生活。
第8篇 在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2023年在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在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报告活动,总觉得我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我来到了儿童福利院,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奉献我的一份爱心。
8月2日我们第一天去儿童福利院。去之前,我反复的思索,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怎么样呢?他们适不适应这儿的生活?我和他们能不能很好的沟通?我能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能不能帮助他们而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需要些什么……
走进了儿童福利院的那一刻让我很感触,这里竟有三十几个孩子,看见他们的时候我心里一惊,突然我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他们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不怎么正常的,要么是肢体的、要么是心理的。他们没有我想象当中的那么正常,看到他们不知道怎么的心里生出一丝恐惧感,但所有的恐惧都被一张张微笑的脸给消除了,他们对于我们没有恐惧感,对我们微笑。但他们的一些动作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一些内心对爱的渴望,他们抱着我们,牵着我们的手,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希望得到爱、得到别人关心,也许这儿的环境不错,但他们更渴望有一个家,他们也希望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哪怕家里很苦,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了解才知道他们很多已经在这生活了很久很久,他们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内心需要爱,他们大多都是因为身体的.残缺而被父母抛弃,命运对他们有着太多的不公平但他们还是很坚强的活着。
工作人员安排我们负责几个“正常”孩子的学习辅导,这不得不让我们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这几个孩子身上,这让我感觉到对其他孩子有一丝隐隐的愧疚。我们同时也为他们播放了预防手足口病的视频,给他们播放喜剧《人在囧途》。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希望通过我们所做的让他们健康快乐。
每天中午,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吃饭,通过几天的接触,没有看见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哭过,面对命运的不公平他们还是很快乐的活着,他们的饭菜也没有我想象中这么好,而他们都吃的很开心,虽然都有一些残缺,但他们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解决的,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如:洗碗、洗衣、打扫卫生,但对于他们都很不容易,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在内心里我觉得他们很优秀。、
在几天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与外面的孩子其实仅一墙之隔,但他们和外面的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智力上有点障碍的孩子他们一天无忧无虑的,他们也许不懂,他们亲昵的叫着我们,我们也陪他们玩,看着他们开心的笑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最为特别的是智力不怎么正常的那一小部分孩子,他们对陌生人极为强烈的排斥。其中有一个叫王郡紫的,她今年12岁,上四年级,她是一个瘦弱而又很漂亮的女孩,最初和她接触她十分排斥,不愿别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无论问她什么她都会回敬你三个字“不知道”,当我想要送她小礼物时她只给了我两个字“幼稚”。在我看来她这样的年龄,一些漂亮的小礼物她会喜欢的呀!可是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她在福利院呆了4年了,她比院墙外的那些孩子们要懂事得多。几天下来和她熟了她开始和我们聊天开玩笑等等。这让我感到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用心去对待他们,就算他们是冰我们也能用爱将他们融化。在学习上她遇到什么问题只希望我给她一点提醒不需要我的答案,她只要一个人静静地想几分钟,她的这种习惯让我感到吃惊,很多同龄的孩子都希望别人给她答案,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但她的世界好像只有学习,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中,也许她是个不认输的人,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吧!另外还有一个小孩叫马小庆,今年十二岁,读二年级,在儿童福利院住了四年,一个没有身体缺陷的女孩,但口齿有些不清楚,话说得不怎么清楚,但是个很开朗的人,会跟我们打招呼,她很喜欢动漫电视剧《喜羊羊和灰太狼》,她会给我说电视中的情节,她乐观的心态让我也感觉有点自愧不如。另外的几个也有不同的特别之处。
另外我也发现在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们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一些正常的孩子会不愿和不正常的孩子在一起。一些小一点的孩子往往会怕大点的孩子们,他们之间已有不同程度的隔阂。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姓“桃”,“桃”字取之福利院所在的桃溪寺中的“桃”。他们之中姓“桃”的孩子意味着他们到福利院时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是出生不久被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而被遗弃的,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把他们扔到其他地方而被饿死、冻死,他们被收留在福利院里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要承受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东西。
我们三天的实践活动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能给他们一点帮助,给他们带去一点快乐就已经足够了。
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生挑战,他们面对了本不该由他们面对的东西,但他们用乐观化解着一切生活的苦难,他们开心、他们乐观、他们勇敢的面对了一切,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拥有的太多,有家、有关心自己的人、有舒适的环境,但我们还在抱怨我们没有的太多的,我们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把所有的不满推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我们得到了太多而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怎么去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我们很多事总希望别人帮我们解决好,依赖思想越来越严重,没有了挑战性什么事情都顺其自然,什么都听天由命,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东西。他们虽然是孤儿但他们知道努力,他们知道怎么去面对生活,他们知道乐观的面对每一天,他们知道自己不认输,他们不会怨天尤人,他们不会放弃自己。
在儿童福利院只待了短短的三天,但给了我太多的感触,很多感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他们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知道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希望得到我们的爱,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给他们一点点爱,对他们而言爱是最珍贵的,我们都帮助他们一点点他们的世界就不会是黑色的,他们就不会在他们的世界感到无助、害怕。他们也不在握着别人的手不放。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了解到一颗爱心是何等的重要。我有理由相信这次经历会让我终身受益,我认为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面对病人与面对他们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都需要我怀着一颗爱心去对待。
第9篇 福利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福利院的实践报告
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次我看到的报道都是某某单位对某某福利院献爱心,为孩子们带去了糖果,零食和他们喜欢的玩具,并同时捐款多少元。是的,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经济上的资助,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已经被他们的父母因为这样社会实践或那样的原因遗弃,这莫过于人生的一大灾难。而他们,绝对不能被我们的社会所遗弃。xx月xx号,我们小组一行xx人来到xx的xx市社会福利院。来到了那里,我们都大吃一惊。这里的孩子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们是一群有先天性障碍的孩子。有的孩子因患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们分明可以听到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们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去的真实写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没有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的孩子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刚和这些孩子接触的时候,孩子们都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们,我暗想这些孩子真的是太缺少爱了。虽然他们在福利院衣食无忧,但他们却没有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人交流的机会。我们的小组成员拿出事先买的糖果和零食,孩子们都露出欣喜的眼神,看得出来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带来的东西,但他们却不敢上来拿,直到我的同学们吧糖果和零食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孩子们为我们合唱了一首《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痛苦的人生谁知道,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稚气的童声唱着辛酸的歌曲,让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有着想哭的冲动。然后在福利院老师的电子琴的伴奏下,孩子们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正在认真的唱着歌,其中有一个孩子十分稚气对我们的一个女同学说:“阿姨,我想妈妈了!”真的是没有实现想到,这个孩子一呼百应,不一会所有的孩子都哭闹着要妈妈。我们的小组成员都哄着,安慰着孩子说:“你们妈妈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你们的。”我们害怕伤害这些孩子的心灵,因为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天使,确实有点忧伤的天使。过了一阵儿,孩子们在零食的“攻击”下渐渐停止了哭泣,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被他们的父母抛弃无疑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巨大的伤口,但伤口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他们会走出这一个人生本不应该出现的黑暗,但是这个黑暗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以后,他们也会和我么一样长大,经历青春期的烦恼等等,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打击,然而他们拥有坚韧不拔,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定会越过每一道坎,追求自己的幸福。后来,我们和孩子们做起了游戏。我们先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和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我们又玩跳长绳的游戏,孩子们跳的可欢了。特别是一个小女孩,胖乎乎的,协调性却超好,跳长绳的时候还能翻跟头,简直是精彩之极。这是个有着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师说过一段时间她就要代表中国参加一个国际上的残疾人交流会呢!谁说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们的照顾,他们同样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价值,为我们的国家增添荣耀。我们与孩子们交流的的时候,孩子们有时也会出现不耐烦,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发呆,露出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的想,他们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突然问我:“哥哥,人再怎么样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考虑这种深奥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人一旦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生命的思考。福利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二)寒假也到了,在这个假期我一定要过个充实,满意的假期。于是我跟随小队进行了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受挑找出自己的战是一种基本素质。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得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我的社会实践单位是xx儿童福利院。工作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关爱哪些孩子们,工作内容是给孩子们上课,指导他们上晚自习,给他们安排各种活动让他们开心,我的工作内容还有一项对社会,对福利院得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进行一次调研。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尽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住在福利院,被褥床单被单等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能做到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次实践,我们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又增进了不少,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干什么都没有任何怨言,大家表现的都那么积极,及时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社会实践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而做贡献的,这也是一中投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加深我也社会阶层人的感情,拉开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社会实践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得到了体现,为了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培养了我,锻炼了我。社会实践成为了我们大学生锻炼自己的大舞台,在这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尽情的发展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思维。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帮助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向这真真的得大舞台,发展我们得抱负与智慧。虽然我们在这里的时间不长,但是这里得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们,我们也舍不得离开这些孩子,这次实践虽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美好的记忆,我将会永远铭记。用大家留个自己的精华来塑造美好的人生,来勾画自己的蓝图。可爱的孩子们我永远与你们同在,幸福的彼岸永远向你们招手。以上就是福利院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有意义呢?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识,请关注。
第10篇 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福利院
今年暑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暑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 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暑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 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 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 ,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 2023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xx年6月8日-----20xx年6月21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20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 神秘 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 阿姨 ,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 爸爸 ,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 妈妈 。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 语文 数学 英语 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 杰 ,然后组词 杰出 、 俊杰 ,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 周杰伦 的 杰 ,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 姐姐,为什么人会死? 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 有生就有死呀 ,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20xx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第12篇 大学生实习报告社会福利院篇
活动目的: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对于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发展状况。当代大学生通过对敬老院的社会实践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以及对培养大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
活动过程:
为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本地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矿大的小组。我们一大早就来到敬老院,该敬老院的环境还不错,是个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好去所。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在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的环节,气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听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话不清楚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准备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认真。在做游戏环节,一些会手工的同学还提前准备了一些作品作为游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伤心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女不愿意照顾他们或是不想照顾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无论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顾老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毕竟老年人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家,有些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也不经常和人进行交流,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寂寞,这些都令我们同学感到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收获体会:
结束了当天的实践后,我感到很不轻松,从这些老人的眼中,我读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孤独,我想这除了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孝顺造成的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这里的老人大多身体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都不能自理,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儿女需要,不再被社会需要,只是一个累赘,等待死亡,所以他们不把敬老院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家,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收容所,一个社会唯一能容纳他们的地方而已。这令我反思,人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的一样,人首先需要生理上的保障,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安全上的需要,其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就包括了亲情。接着是尊重的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此次社会实践,我们都感到收获很大,也为我们日后的踏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认真仔细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
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做一些繁琐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与细心。比如我们跟老人谈话时,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因为他们的听力并不十分好,有时候简单的一句问候,我们甚至需要重复好几遍。但我们的队员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时刻拥有一如既往的面对工作的热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不同的乐趣,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善于与伙伴们合作。
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在于合作”。身处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之中,我们要拥有足够的团队意识,与同事团结合作,齐头并进,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节省人力物力。在养老院的这一周里,我们几个人分工合作,拿最简单的清理打扫工作来说,一位同学用泡沫清洁冰箱的部件,那么另一位同学就会紧接着清水过滤,再一位同学负责用干毛巾擦拭等等。这些过程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如果不是我们分工明确,那么我们将至少多花费几十分钟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而不像我们原来那样省时省力。当然,这是我们相处久了而自然产生的默契,一开始,我们的合作也是晦涩的,渐渐地才拥有了默契。俗话说“兄弟一心,齐力断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只有拥有合作,才能拥抱成功。一人之力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需要风浪的推动;一人之力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需要朝霞的映衬;一人之力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婴儿,需要母体的滋养。我们需要不断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再次,是要学会与他人良好的沟通。
学会与他人沟通并能很好的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然而,我们此次养老院社会实践中在沟通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队员们因为都是女孩子从而都有些内向害羞,在问卷调查时的最开始,大家都有些“放不开”,十分依赖队里善于沟通的队长。但是在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我们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所以,我们在沟通方面还有待磨练。
总之,这次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们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为我们这些娇惯、依赖的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们对当今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我们都在实践中成长的更加成熟。这样的经历将成为我们所永远拥有的“无形资产。”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复杂而多变,但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在这个舞台上谱出优美的旋律,跳出美丽的舞蹈!
14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