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调研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14:37:04 热度:87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调研报告(4篇)范文

第1篇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调研报告

“双超”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与之相适应地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我们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今年4月下旬,徐州市政协学习宣传委员会与民进徐州市委员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市社会公德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委员们认为,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公德教育在巩固中发展,在改进中提高,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通过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淮海路文明一条街”等活动,开展“徐州精神”大讨论,制定《市民守则》、《徐州市市民基本道德规范》,重点在城乡居民中推广文明礼貌用语、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市容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更加深入人心,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所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徐州形象”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理念,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委员们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对一些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公共场所高声谈笑,毫不顾及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说脏话、粗话;不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意识比较差;尊老爱幼尚不到位,缺乏助人为乐精神;遇到坏人坏事,围观起哄的多,见义勇为的少;乱贴广告,私搭乱建,影响市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妨碍交通;封建迷信、涉黄活动屡禁不止;经营场所脏乱差,不讲商业道德等不文明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一、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徐州精神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要围绕“保持苏北领先,保持淮海经济区领先,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水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按照《纲要》提出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和文明城市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坚持每年办好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重视用人文精神引领徐州的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以“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新时期“徐州精神”,提高市民素质、激发市民的建设热情,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魅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为推动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要加大宣传力度,每年确定一天时间作为“徐州精神”宣传日,并且在市区中心广场或重要位置设立永久性“徐州精神”宣传牌,使广大市民能够入心入脑,永志不忘。要将“徐州精神”及其相关内容列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和中小学辅助教材,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攀高比强,争先立新,使“徐州精神”渗透到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针对我市市政公用设施数量少、水平低,监管不力,投入严重不足,不适应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需要,影响社会公德整体水平提高的实际情况,每年都要拨出专款用于公共厕所、停车尝果皮箱、垃圾箱、护栏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添置和更换。闹市区、重要路段市政公用设施的设立一定要到位,道路两旁新建绿化带的管理一定要加强。要理顺淮海广场的管理体制,擦亮徐州这个重要窗口。要以开展“四城同创”为契机,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通过改造优化育人环境,为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提供条件。要充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公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区别情况,投入必要的经费,进行修缮和维护,不断改进展示条件。在管理运行体制上,逐步走出一条面向市场经营,又体现社会公益性的正常运转、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向青少年敞开大门,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一律免费,对未成年人参观者实行免费或优惠。各教育基地要把主动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接受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在广大农村,要广泛开展以满足农民求富、求知、求乐需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经常组织文化、卫生、科技、环保部门“三下乡”,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广大农民送信息、送知识、送技能、送温暖。大力推进村镇化建设,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发挥村委会的自治作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阔农民的视野,启发农民的觉悟,有效抵制封建迷信和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帮助广大农民分清是非、明辨善恶,从根本上转变封闭保守、守恋田园、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提高素质、增收致富。

三、从中小学教育人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要根据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周期,对他们进行道德认知教育和道德实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从身边事、常见事抓起。抓住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反复强调,反复训练,反复检查,反复落实。要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基本规范和必要礼仪,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遵守法律和法规,遵守纪律和制度的基础上,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和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建立现代意义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重视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地引入社会资源,能够用鲜活的、切合实际的事例进行生动活泼的社会公德教育,克服智育

至上和功利主义倾向,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跨世纪的优秀~人。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典型力量,抓好示范引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让广大市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要加大宣传力度,编印当代徐州英雄模范人物光荣谱,总结经验,树立正气,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四、部门行业齐抓共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理清思路,善抓机遇,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社会公德教育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结合起来,制定规范,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公德教育的组织指导与协调,要深入实际,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要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互联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德教育。要重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统筹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在搞好本行业、本单位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必要提示,规范和矫正市民的行为,使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要求,成为人们明辨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的依据,增强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构建文明和谐徐州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要根据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心理特征,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社会公德教育,求真务实,抓出成效。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既要切实解决群众十分关注的社会治安、社区环境、医疗和社会保障与再就业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又要着力解决广大市民在公共交往、公共生活、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等方面存在的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讲科学、不守纪律、不守秩序等突出问题,用道德教育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努力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重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用共同愿景调动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

五、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公德教育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纲要》提出的基本规范和目标任务,坚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公民道德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坚持把《纲要》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通俗化,使道德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体现时代性。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理论研究,每隔一两年搞一次社会公德状况的专题调查,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我市社会公德教育实效,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在搞好社会公德教育的同时,重点通过普法教育提高市民的道德素养。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把教育启迪与法律规范、制度约束密切结合起来,建立社会公德监督保障机制,规范市民行为,改变陈规陋习,约束和制止违~公德的言行,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德环境。

第2篇 关于加强婚姻调解、促进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婚姻的稳定是社会和谐重要内容。针对近年来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发扬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江阴市妇联发挥妇联群团优势,着力参与婚姻家庭指导,并孵化成立社会组织——江阴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大量的课题研究和前期准备,于xx年2月18日起在市离婚登记处开展婚姻咨询和婚姻危机干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吸纳热心志愿者、壮大婚姻家庭调解队伍,今后进一步幅射社区、村,使得我市的婚姻家庭调解机制更加健全,把各种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婚姻调解取得显著成效

经统计,截止10月23日中心共接待1721对办理离婚的夫妇,经过对婚姻破裂边缘的夫妇进行婚姻危机干预和咨询服务后,劝返588对,劝和率为34.17%。根据江阴市婚姻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自我中心介入调解工作后,今年2-9月的离婚人数增长率较往年同期下降6.26%,初步遏制了离婚率快速增长的势头。

1、从年龄角度分析,30-39岁年龄段的离婚人数共702对,占比40.79%,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特别是35岁左右最容易产生婚变。20-29岁年龄段的占比逐步上升,单月最高值为26.93%,是第二大离婚群体。这个群体现在被社会广泛关注,俗称“80后”。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调解,发现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以及科学经营和维护婚姻家庭的理念和方法,易出现闪婚闪离的现象,为重点调解对象。

2、从婚龄角度分析,婚龄7-xx年的离婚人数居高不下,共525对。这个群体多数已有子女,婚姻进入倦怠期,矛盾积累多,可能涉及经济、代际关系、子女抚养等多个方面。主要由于婚后缺乏沟通,导致问题的积累。但从子女成长的角度考虑,调解工作相对易入手。

3、从离婚原因的角度分析,性格不合、婚外情、经济纠纷(嗜赌成性占比85%)是占比最多的离婚原因。以性格不合居首,高达56.3%,系婚后缺乏沟通,夫妻间缺乏宽容和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现代人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因此婚外情、经济纠纷导致的离婚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难以调和。其他原因中代际冲突(如婆媳关系)占比较大。

二、婚姻调解主要做法

1、公益化:公益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彰显社会组织活力。xx年6月《青年报》联合市民信箱展开相关调查,有64.3%的市民希望相关部门对适龄青年开展相应的婚恋指导,61.7% 的市民希望能够增加离婚调解机构,挽回“草率型”婚姻。中心应运而生,作为民非企业,可以说是恰当好处。一是社会组织乃民间机构,既不代表任何一方,也不偏袒任何一方,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当事人婚姻中存在的误区和偏见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二是虽然通过民间组织提供服务,但这种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百姓感谢的是政府,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意识。

为了实现公益化这一特点,满足社会需求,中心引入了志愿者。志愿者积极关注婚姻家庭问题,为公益事业义务奉献才智,充分体现了奉献、认真、本色、热心的志愿者精神。她们不求回报,兢兢业业,在服务时坚持接纳、尊重的原则,真诚地对待当事人,客观公正地从专业角度为他们提供参考和选择,为濒临破裂的家庭扬起希望的风帆。

2、优质化:高素质的人员构成,多元化的调解方式,为离婚群体提供优质化服务。中心人员采取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模式。目前共设有2名专职人员,18名志愿者。其中50岁以下的有5人,占比25%,50岁以上的有15人,占比75%。退休人员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热心于公益事业,愿为“江阴梦”做到“老有所为”。同时,中心人员专科学历共14人,占比70%,本科及以上学历共5人,占比25%。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确保了中心服务的优质化。

另外,由于中心人员来源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中心调解工作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将婚姻家庭理论、社会良俗公德、心理学、甚至宗教信仰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调解,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服务中对当事人的行为不做评判,只用科学的经营婚姻家庭理念和传统的伦理道德帮助离婚双方分析他们在生活中产生矛盾的根源,理清“离”与“和”的利、弊,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供他们参考、选择。

3、规范化: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中心成立初期,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从建章立制入手,编制了《日常工作规范》,将中心的工作规程、成员的职责与义务、工作目标等事项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因此,中心的运营有了统一的要求,服务有了统一的标准,对外有了统一的形象,创出了中心的特色,使中心工作有条不紊地朝着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同时,中心拥有适用性好、实用性高、操作性强的工作记录工具。除上述提到的工作记录表外,还有服务日志等。主要用于记录和统计当事人的情况和调解过程的重点、特点、难点。坚持推行工具的使用,规范了中心档案的记录和管理,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及提高调解成功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4、人性化: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中心以暖色调为主的办公区域,一改往常公共场所的单调、冷漠,以家的氛围向来访者开放,唤起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美好体验。墙上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标语,告知来访者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承担的责任,如何科学经营婚姻的理念等,起到了缓冲、警醒来访者的作用。报刊架上摆满了市妇联编制的宣传册。中心还撰写了《劝君三思信》,张贴在墙上,同时印成单页宣传册派发给来访者。在调解过程中,中心成员始终以微笑和倾听给予当事人家人般的温暖服务。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社会资源,切实为当事人解决困难。①法律援助。离婚协议书是协议离婚必备的材料之一,但多数当事人都反应不会写。于是中心联系了江阴市法律援助中心,并将联系方式张贴在办公区域内,供有需要的当事人联系。②娘家的依靠。妇联是保护广大女性儿童合法权益的娘家。因此当遇到基本权益受到的侵害的女性当事人,指导中心人员也会提醒其向妇联寻求帮助。③人性化的绿色通道。随着江阴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居民来澄务工,为方便这些当事人办理手续,中心积极与滨江法庭联系。今后,双方在江阴暂住满一年的协议离婚人员可向滨江法庭提起诉讼。

三、婚姻调解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队伍尚不稳定,人员易流失。虽然中心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队伍,但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期的客观原因及志愿者的特殊性,人员的稳定性仍然较差。

2、缺乏后续跟踪服务。由于组织职能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无法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开展后续跟踪服务。无法跟进调解成功的来访者离开指导中心后的情况。

3、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俗话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不幸的家庭总是千差万别。要确保中心长期健康运行,必须提高解调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未来努力方向

1、坚持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丰富活动形式,例如举行专家讲座、邀请相关单位就专业问题进行培训、内部推选讲师自定义命题演讲、学习小组互相探讨等。加强指导调解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团队凝聚力,保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

2、开拓创新适应社会的需求。妇联组织创新形式,服务前移,通过走进社区(村),走上讲台的形式,开展沙龙、小组、个案服务等活动,以及开展后续跟踪服务,满足新形势下婚姻家庭的不同需求。

3、结合普法宣传科学婚姻理念。通过中心的调解工作,引起相关部门对逐年增长的离婚率的重视。同时“标本兼冶”,围绕妇联的普法教育规划工作,以主题教育、舆论宣传等手段积极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更多的途径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婚姻和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3篇 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工作报告

近年来,镇以“确保稳定、加快发展、积极创新”十二字方针为指导,以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稳定”的新型民族关系为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民族群众的组织基础

政治过硬、团结协作、扎实肯干的村班子是实现民族区域稳定的坚强后盾。镇把加强五营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保稳定的首要工作,积极培养政治硬、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村干部,经过深入考察和调研,从立国、从立强、吴立营等同志先后充实到五营社区村两委班子中,为少数民族区域稳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帮扶主导产业,夯实民族群众的经济基础

镇充分发挥五营群众传统养殖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畜牧养殖业和皮革加工业,夯实民族群众的经济基础。引导五营社区创立了“牛羊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日成交量已达400头以上,五营社区60%的村民通过从事牛羊购销生意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华兴畜牧等畜牧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快速发展;总投资1000万元的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一期竣工投产,近300头渤海黑牛繁育成功,五营畜牧业形成了繁育、养殖、宰杀、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目前,落户五营项目聚集区的大型企业有3个,总投资额1.6亿元,分别为鑫合皮业、德立皮革和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为坚持可持续发展,该镇启动了五营项目聚集区区域环评工作,今年7月份顺利通过省环评专家组初审,正迎接省专家组再审工作。

三、做好实事工程,夯实民族群众民生基础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完成了投资680万元的五营洼国家级万亩方田建设项目,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投资160万元的新五营敬老院、总投资210万元的大型沼气池一期、总投资2400万元的伊安小区住宅楼一期、建筑面积多平米的民族幼儿园等工程;中共无棣县第一个支部革命业绩陈列馆新馆开馆;伊安二期工程、沼气池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投资100万元实施五营回民学校改造工程,为少数民族子女提供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入学场所。

四、加大宣传力度,夯实民族群众思想基础

镇通过各种形式,抓住各种机会,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参加少数民族重大节日庆祝和各种风俗活动,每年的开斋节,镇领导班子都坚持参加,给回族群众送上节日祝福;召开少数民族座谈会和组织党建巡查,及时了解和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稳定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建立健全民族纠纷调处机制,在第一时间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及时将党的温暖送给群众,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镇的少数民族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实现了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该镇也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镇将继续围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稳定”的新型民族关系目标,扎实苦干,团结奋进,为推进全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

第4篇 市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几点工作建议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电信诈骗、赌博、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

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 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细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调研报告(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