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2023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7:45:11 热度:44

2023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2023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一、xx县贫困人口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对贫困县乡村的划定,目前,我县有省级插花贫困乡3个,贫困村20个。2023年初,全县20个乡镇场有贫困户5181户20465人(人均收入低于882元以下),占全县总人口的5.64%。从地理环境分:三个重点贫困乡20个重点村有贫困户2824户1215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9.4%,其它乡镇场有贫困户2357户8310人;从致贫原因分:因无生产资料致贫2313户1019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贫1562户606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0%;因灾致贫103户436人;因无劳动能力致贫317户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其它原因致贫502户231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3%。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贫困乡,占总贫困人口的59.4%。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区域人均耕地(草场)少且土(草)质差,交通不便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缺水、缺电、缺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2023年初在册的贫困户中,有68%的贫困户家中有18-40岁的男性劳动力,而外出务工人员不足3%;

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丘陵区、灾害高发区、高寒牧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

五是我县不是贫困县,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贫困人口最多,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16.5%,而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有限(2023年-2023年共计投入647万元)且县级财政困难,制约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是由于扶贫防御体系不健全,返贫现象严重。2023年初我县在册贫困人口220户1201人,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实现7639户38046人脱贫,而2023年初在册贫困人口却有5181户20465人(动态脱贫标准线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统计);

七是陈规陋习致贫(如大操大办“红白”事)。

三、扶贫机制及设想:

(一)进行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围绕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支持重点乡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利用我县畜牧业优势,集中力量,加大畜牧业的发展,提高肉、蛋、奶产出率,使其成为带动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

(三)实施整村推进战略

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优质草场、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用于贫困乡村的基本建设,各行业部门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贫困乡村倾斜,力争到2023年,使全县20个贫困村90%以上实现“五通”、“五有”、“五能”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充分利用“缺项补项”方案,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为低收入群众经济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继续实施“贫困户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

提高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意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户。

1、利用扶贫资金为无房户、危房户新建或维修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住房和0.7亩地的宅基地。力争每户有2头生产奶牛,每人4只生产羊,并饲养一定的鸡、鸭、鹅等家禽。农区每人有2亩旱涝保收的口粮,牧区每人有1亩口粮田且每人有30亩以上的草场。

2、发展庭院经济。山区半山区的低收入户庭院保证种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适合经济林气候的地方,每家种植10棵以上果树或其它经济林,力保庭院无空闲地。对干旱缺水的地方,尽力帮助打水井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缺水问题。

3、培育低收入户从事手工业,如:铁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地方特色的花毡、地毯、花帽、剌绣、小刀、马鞭、马鞍等特色产品。

(五)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除以工代赈资金用于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自筹资金都进村入户,具体用于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发展庭院资金短缺问题、购买生产畜、科技培训等方面。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力争发放到贫困户。各项资金的使用按照申报项目执行,不随意改项、不挤占、不挪用扶贫资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加大科技扶贫和培训力度

突出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调动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创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安排科技培训资金,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有针对性通过夜校和种类短期培训,增强农牧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能力,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反对封建迷信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七)积极稳妥扩大劳务输出

加强职业培训,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各贫困村每年力争组织户均1个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确保年均纯收入达到2022元。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

(八)实施移民搬迁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乡村人口,结合退耕还林还牧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搬迁扶贫,并坚持自愿搬迁原则,尊重搬迁户的意见,不搞强迫命令,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致富。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有关乡镇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xx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xx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23.1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xx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xx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18.3公里 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第3篇 关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评价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五)以社会扶贫为重点,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活动和百企反哺活动。全县县直单位每年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500多件,捐赠和争取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结对帮扶基地100多个,建立农家书屋40多个,累计向贫困村捐赠各类书刊5万余册。累计有50家民营企业支持贫困村建设,为贫困村捐资捐物折款500多万元。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调查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认为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二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三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越来越重。四是扶贫开发争取资金难度越来越大等。

二、相关建议

为深入推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要根据国家、省市扶贫纲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计划,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效推进。要加大全县贫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贫困人口的现状、需求、脱贫路径,为扶贫计划推进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城镇农村统筹规划,各乡镇、村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作出具体扶贫规划,做到上下衔接协调推进。

(三)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要以雨露计划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乡镇、村居的工作积极性。要把扶贫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种渠道的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自主脱贫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扶贫效果。要坚持把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实现开发式扶贫的着力点,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使贫困人口走出困境脱贫致富。要巩固现有产业化建设成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技能,指导扶贫对象加强产业管理,发挥产业脱贫效益。

(五)进一步拓展开发式扶贫资金渠道。要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打好远安不列入整体对外开放县和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要认真总结资金捆绑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整合各类资源投入到重点贫困村,用于推进重点村项目建设。要继续开展社会扶贫,调动方方面面的扶贫帮扶积极性。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营造良好的对上争取环境,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地贡献。

第4篇 202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扶贫重点工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增强经济实力;

乡党委、政府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思路,把发展种养加工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整村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以支柱产业支撑贫困村经济发展,提高了贫困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构筑了稳固的返贫防御体系,全年共有444个贫困户脱贫。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选准产业重点

贫困村所处的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各有不同,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村而异确定发展重点。为此,我们组织农、林、水、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逐村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如我们在金岗山村重点扶持发展茶果业,在大河冲村发展药材和特种养殖,在何畈村重点扶持发展畜禽养殖。

二是推进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

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按照“协会+基地+大户+贫困农户”的模式,通过扶持协会、基地和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专业生产和经营,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一年来,全乡七个贫困村共有0.6万人建立了种养基地,开发水域0.1万亩,发展生猪0.5万头、牛0.15万头、羊1万头、家禽8万羽。

三是强化科技扶贫,提高开发效益

二、强化管理,确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突出重点,把项目建设当做一场重大战役来打

项目资金来之不易,如何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大事。首先严格规定,搞好工程发包工作,用一周时间在乡电视台播放邀标公告,提高参与竞争面。根据图纸,坚持“节约、实用、安全”的原则,认真搞好工程预算,企业中标后,以文字形式,乡政府与其签订了施工合同书。其次,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在施工之前,乡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分工,严明纪律。在施工过程中,邀请县质监站作为监理,乡扶贫办派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作为甲方代表全程监督,始终坚持业主负责制,质量监理制,检查验收制。乡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工地现场指导,邀请乡域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工地进行视察,发现问题就地指出,并及时向施工单位下发整改意见书,待施工单位按要求整改后,以书面形式向工程建设指挥部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工程竣工后,我们首先对照施工方案进行自查,自认合格后,再向县农开(扶贫)办上交验收报告,对整个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二是廉洁从政,严把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关

在施工之前,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挪用、挤占、贪污项目资金的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乡成立了以纪检书记任组长、乡财政所、农经站及项目实施村的财会人员为成员的财务管理小组,将项目资金设专帐、专柜、专人管理,所有帐目正规,手续齐全,票据规范,无白条入帐现象。在金融单位开设专户,收支情况严格执行资金报告制,及时、准确报送相关单位。工程款的划拨严格履行合同中按工期付款的方式。为防止施工单位克扣、拖欠民工的劳务费,我们将这部分资金交由财政所管理,工程竣工后,由民工直接到财政所领取。我们除了在乡村两级政务公开栏上予以详细公开外,还采取公告、公示的办法在乡电视台和所在村人口集体地予以播放和张贴,接受各方面监督,接受主管部门的财务审计。

三是造管并重,把管护工作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常抓不懈

创新管护机制,派专人常年养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造福人类。及时安装好永久性标志牌,让群众永记党和政府的恩泽。

三、因材施教,狠

抓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全年共培训学员175人,转移就业174人,同时还在务工地设立了联络处,保证了就业学员的就业稳定性。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专班

乡党委、政府对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为了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了工作有专班、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二是落实目标,明确责任

根据《___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各培训基地的基础条件,将全年175人的转移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为了强化责任,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村签订了培训合同,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广泛宣传,形成舆论

利用电视、各种会议、群团组织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措施,进行了正确引导,既让全乡中青年农民知道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好处,推荐就业的安全性,又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岗位、就业去向,激发了农村青年自愿参加学习,勇于外出创业,增收致富。

四、认真抓好其他各项工作

2023年的扶贫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在搞好重点工作的同时,也狠抓了其他基础性工作。一是做好农村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调整工作。二是按时上报县农开(扶贫)办所要的各种报表和材料。三是准时参加各种会议。

一年来,我乡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劳动力培训招生工作比较困难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优点,纠正缺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为实现“整体脱贫,共同致富”的目标而努力。

五、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打算

2023年,我乡要继续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各项扶贫重点工程,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1、提高科学素质,搞好科技扶贫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

我们要继续搞好科技扶贫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贫困村大力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扩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贫困村传经授宝;扩大贫困村的劳务输出,鼓励贫困农民外出打工,回来后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劳动力转移培训0.03万人,为贫困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2、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完成扶贫项目库建设

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保证金岗山村公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跟踪检查、项目验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此外,要全面完成扶贫项目库建设,为实现扶贫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奠定基础。

3、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乡扶贫办承担着组织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艰巨任务。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顺扶贫机构,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扶贫干部队伍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的职能作用,并切实增强其协调管理能力,努力开创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第5篇 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xx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xx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xx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xx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xx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xx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xx”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xx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xx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xx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xx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xx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6篇 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县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做好xx的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早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奔小康的目标,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分阶段科学开展,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现将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辖太平村、堡子村、共和村、东升村、虎岗村5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2471户,7404人。

2023年全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82户,403人。2023年全乡脱贫16户,48人,2023年计划脱贫120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贫困人口62户,127人。

全乡农村电网入户改造率达80%,移动、联通、电信、无线信号通讯网络覆盖率达70%,电视网络覆盖率为70%,村道正在拓宽建设中,联户路通达率为60%,尚有一部分农户未通联户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 2023年,按照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后,全乡农村低保覆盖户数仅3户,城镇低保户数仅1户。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______讲话精神、扶贫开发工作精神为指导,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xx全会及省委xx届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以实施精准扶贫为主线,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虎岗村为重点,以全乡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全面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战略,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式,着力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强化以村支部____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全乡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加快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确保2023年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

三、主要工作成效及“十三五”规划

(一)工作成效:

1、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贫困村规划与建设;

2、新建虎岗村白岩组1公里通组道路,硬化3个村民小组3公里通组道路;

3、虎岗村村道拓宽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实施;

4、积极推进虎岗村农家乐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十三五规划:

贫困村产业路建设:新建贫困村联户路50公里(1.5米宽,混凝土道路)、田间作业道15公里(1米宽,混凝土道路)。贫困村水利工程项目:修建惠及全村的供水工程、净水设施,新建渠道5.2公里,修建新村委会外侧防洪堤1公里,开展小农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贫困村农田水利灌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建设:打造虎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贫困村改造和电力升级建设:推进贫困村210户农户居住环境改造,对贫困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进行升级维修,推进电力升级、入户网络建设。

五、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1、抓好 “两大任务”工作: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招商引资搞建设。

2、抓好协作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攻坚会议精神,全面完成2023年度重点规划的帮扶项目;二是积极争取资金,认真落实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

3、抓好驻村帮扶工作。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驻村帮扶的工作要求,责任到人,确保完成2023年帮扶工作。

六、落实好四项措施

措施之一:把扶贫开发贫困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县政府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认真落实推进贫困村建设,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措施之二: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切实做好贫困村、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群体,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项目库,加强扶贫项目前期规划、评估论证和申报管理,争取各类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深度推进。

措施之三:把扶贫开发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加大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宣传扶贫开发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加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库、扶贫项目数据库建设,完善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理、精准的统计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7篇 扶贫开发办公室社会扶贫工作报告

我县的社会扶贫工作严格按照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力量积极参与帮助贫困村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831万元,其中部门绑捆资金318万元,汶川地震捐资513万元(捐资中的400万捐赠给地震受灾区,另外113万元用于我县受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完成特困村公路建设7条45公里,新建囤水田353亩,新建维修水利设施1300处,维修校舍1处,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950人(次)。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推动此项工作。特别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贫困地区地势偏僻,交通闭塞,房屋结构落后,因此,损失较为为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为调动全社会参与帮扶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播放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众的同情;二是广泛及时宣传在抗震救灾中帮扶贫困群众的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来感召群众参与;三是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单位将参与社会扶贫作为加强对内部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部门定期分批安排职工到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并将帮扶成效与工作业绩挂钩。

二、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为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建设。自2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以两办的名义联合下文,要求加强社会扶贫工作,并实行扶持政策一定五年不变。县委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特困村制度,明确了每个县级领导和部门所联系的贫困村具体的帮扶内容,特别在今年抗震及灾后重建期间,每个领导与部门多次深入联系村,帮助研究制定具体的救灾措施,协调解决重建所需的物资,确保全县没发生一起因地震造成的纠纷。

三、加强督促,公开公示

为确保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县委、县政府将各单位及其职工的捐资情况纳入了年终的目标考核。在捐资过程中,绝大多数单位及干部职工反应积极,但有少数单位及个人因认识不到位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按时捐款,对此,县扶贫办协调县督查室在党政网上发出《督办通知》,要求未捐资的单位限期完成捐资任务。同时,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对单位和个人的扶贫捐资,一律存入扶贫专户,资金的使用原则由县扶贫办提方案,交县扶贫领导小组集体审定。资金的筹集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大足报》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安排到特困村的社会扶贫资金,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报批,执行扶贫资金的“备案制、报帐制、公示制、审计制”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专帐、项目台帐制。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还邀请县纪检、监察部门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县审计部门定期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使用。

今年社会扶贫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极少数单位和个人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社会扶贫筹资主要来源于县直部门和街、镇、乡单位、职工及工商企业,居民捐资较少,筹资渠道不宽;三是社会扶贫力量仍然较为薄弱,扶贫面有限。

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成效。

1、积极做好筹集社会扶贫资金的各项工作,并不断拓展筹资渠道,力争资金筹集额有新突破。

2、加强调研,合理安排今年筹集的社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扶贫资金的效益。

3、在县级联系领导和部门的帮助下,多形式、多渠道整合各类资金,在1-2个特困村建立笋竹或优质黑山羊专业合作社,推动特困村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在1-2个特困村建立高产示范农田。

第8篇 关于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市扶贫办:

根据市扶贫办《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细则 》的要求,我们对2023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领导重视情况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年初,调整充实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力量。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和县长协调会议,对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定成立了扶贫办,扶贫办为正科级单位,编制4人,按照要求,县里匹配资金5万元已拨到专户上。

二、关于贫困人口减少情况

我县2003年贫困人口18969人,到2023年11月15日,贫困人口为17069人,比上年下降10.2%。

三、关于整村推进战略实施情况

为推进整村战略的实施,共帮助两个重点村协调信用社小额扶贫贷款132万元。在项目立项上,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了立项准确,没有项目变更的情况。同时,我们积极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已购进黄牛266头,占应购进的50.8%。畜牧综合服务站实行房屋置换,现已达到使用状态。

四、关于资金管理情况

我们与县财政局密切配合,对扶贫资金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要求,做到了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全年财政扶贫资金86.6万元全部到位,没有出现滞拨、挤占和挪用现象。

五、关于帮扶工作情况

我县成立了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县主管领导先后两次到省直帮扶单位汇报情况,争取到支持。与市直各帮扶部门经常保持联系,主动沟通情况,共同做好帮扶工作。组织县直部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到2023年12月15日统计,省、市、县各项帮扶共折合人民币296万元。

六、关于扶贫办工作情况

扶贫办自成立以来,我们组织全办人员积极学习扶贫业务,努力做好扶贫工作,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全年共提出建议6条,被采纳4条,得到县领导的好评。在情况反馈上,做到了与市扶贫办勤请示、勤汇报,主动争取指导,并做到报表及时,汇报准确无误。我们对扶贫工作档案进行了全面归档立卷,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七、其它工作

我们对2003年重点村收尾工作进行了督促落实,现已完成全部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因扶贫工作造成上访。同时,对两批重点村全面开展了村屯规划工作,达到了街道拓宽,道路平整,街道树木整齐划一。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克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9篇 专项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化隆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镇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甘都镇基本情况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及经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我镇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式。

第10篇 关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强村帮扶工作述职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促和谐、建强村的指导思想和统一部署,在县建强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东鲁街道办事处、徐庄村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也为明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汇报如下:

一、推进强村建设规划,把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促和谐、建强村的文件精神和参观学习各地建强村的经验,根据本办公室和村里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经济危机下的本村发展途径,探讨自己的优势条件和缺陷,确定了坚持以建设新农村为中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蔬菜大棚生产并重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今年重点规划了该村的街道、更新了低压线路、改造了旧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建强村任务完成情况

徐庄村是个近靠县城村庄,有着经商及小手工业的传统。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旧棚需要改造、街道需要规划等多方面的问题。根据我办公室的实际情况和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确定以新农村建设为先导,积极改造年久失修的低压线路,改造原来的旧棚,对该村街道进行规划的工作思路。我办公室为此召开几次主任办公会认真研究,深入村庄,调查情况,并与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和该村多次沟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工作,从县城建局聘请技术人员对该村街道进行了规划;从电力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对全村的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更新;积极发动群众改造了20座旧棚,新建30座。

三、明年的打算

1、对已经规划的街道进行整体实施建设。

2、对该村的街道两旁进行植树绿化。

3、以日光温室建设为主,大力发展蔬菜这个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计划新发展100亩日光温室大棚。

第11篇 11月关于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人大农委组织调研组赴赣州、吉安市及所辖的于都、兴国、万安县,就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扶贫项目、走访贫困农户等方式,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江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2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等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三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

20xx年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23年)》,将扶贫标准由1196元提高到2300元,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近三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了《江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23年)》,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工程和“三农”工作重点任务,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省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扶贫开发投入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20xx年,省财政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投入,统筹安排扶贫开发资金17亿元,比20xx年增长64.4%。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赣州市规定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自20xx年起,市本级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工作,20xx年中央、省、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有力推进。___、国务院就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复了《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23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迅速作出全面部署,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将任务分解到有关设区市和省直部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规划方案编制全面展开,省委、省政府贯彻意见中明确要求编制的12项规划和方案已基本完成,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分别由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批复出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土坯房改造规划已印发实施。国家扶持全面展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批复建立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52个中央部门和单位结对支援我省31个县(市、区)。资金投入大幅增加,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原中央苏区78亿元,占全省四成,比上年增长53.7%。民生工程全面实施,20xx年,赣州、吉安、抚州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2.5万户,占全省的70%;解决了约200万农村居民和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赣州农网改造补助资金4亿元;改造原中央苏区农村公路4800公里。

(三)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强水利、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近三年来,全省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新建改造农村道路2817公里、桥梁5926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平方公里,帮助国家扶贫重点县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严重的9694户39391名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组织实施了农村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6651名群众整体搬迁,完成了25.5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兴国县改造农村公路480公里,实施了3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移民搬迁4137人、建立集中安置点29个,推进2886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土坯房改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关键,着力提高扶贫对象脱贫致富职业技能素质。着力推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20xx-20xx年实施培训突破10万人,培训对象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地在工业园区转移就业人数占到80%以上。吉安市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每年培养200名“三定向”的农业技术人员,建立科技扶贫示范项目22个。万安县财政安排300万元,对20xx年考取三本以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每人扶持1万元。

(五)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省委、省政府构筑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机制(即:一位省领导、一个省直部门、一个有实力的省属企业以及每县每年一千万元财政专项补助,对口帮扶一个国定贫困县),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万安县建立了“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扶贫到户新机制,对全县76个贫困村、19429户7264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分类。于都县利用县产业园区片区建设,安排一定比例的扶贫资金与贫困村贫困户直接挂钩,与土地一并入股入园企业或龙头企业,并从中获取相应的租金或红利(股息)以及劳务工资等稳定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第12篇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2023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